待暖阁中只剩朱由校与张维贤,朱由校缓缓开口:
“朕打算组建一支皇宫禁军,想请老国公从京营中为朕挑选一批忠勇之士。老国公意下如何?”
张维贤心中一动,皇上这是要做什么?
“回陛下,老臣定当照办。”
朱由校一笑:“老国公果真不负国之重望。朕记得你当日所带的兵士不错,可否以他们为班底?老国公可舍得?”
张维贤忙道:“京营皆属陛下,臣只是替陛下照看罢了。”
“老国公何出此言。听说你有一孙儿,年已二十有余,可愿入宫为禁军一员?”
张维贤心头一喜:“臣孙定当遵从圣命!”
“好。老国公记住,所选之人务必忠诚、出身清白、骁勇善战。先定七千人,京营若不够,可从民间招募。朕三日后亲自阅兵。”
朱由校转身又补充一句:“再给朕选两匹好马进宫。”
……
张维贤离开后,朱由校翻开一本小册子,上面写着几个名字……这些人是他日后可依靠的忠臣良将。
文臣名单:熊廷弼、孙传庭、洪承畴、王在晋、袁可立、徐光启、崔呈秀、田吉、魏广微、倪文焕、吴淳夫、宋应星、毕懋康。
内臣名单:魏忠贤、王体乾、王承恩、许显纯、田尔耕、崔应元、杨寰、孙云鹤。
至于武将方面,虽然有可用之人,但统兵大将,还是由自己慢慢培养为好。
英国公之孙张世泽,可任禁军统领。
朱由校随即亲自写下两道诏令,朝外吩咐:“宣王体乾觐见!”
……
“奴婢参见皇爷!”
王体乾跪地叩拜。
“这两道旨意,你先去北镇抚司交给田尔耕,然后带上他一起赶往南京,务必把旨意传达到位。任务完成,你便可晋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
“还有,带朕一句话给田尔耕,京师已交给许显纯,南京就靠他了。别让朕失望,盯紧那边的那些人。”
……
北镇抚司
“快让田尔耕出来见咱!”
王体乾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圣旨,语气急促。
等了差不多一刻钟,田尔耕才气喘吁吁地赶来,额头还挂着汗珠。
“公公大驾光临,有何吩咐?”
他是从半路跑回来的。
王体乾将圣旨递了过去,田尔耕接过看完,眼神略一迟疑,又看了王体乾一眼。王体乾便开口传达了朱由校的口头旨意。
田尔耕听罢立刻明白皇上的意思,转身对属下下令:
“立即调集本官手下所有缇骑!”
当夜,数百名锦衣卫缇骑连同一名太监骑马飞奔出城,直往南方而去。
而英国公张维贤也把今日进宫面圣的情形告诉了儿子张之极与孙子张世泽。张家的复兴,终于有了转机。
……
乾清宫
“王伴伴,你看朕这身盔甲如何?”
朱由校站在铜镜前,一身银甲在烛光下泛着冷光,他语气中带着几分期待。
“皇爷龙姿凤表,威风得不像话,奴婢看着心里都激动。”
旁边的王朝辅笑着答道。
“皇爷,时候差不多了。”
这是兵仗局前几天为朱由校特制的盔甲,合身得很。
一名小太监在一旁轻声提醒。
“好,出发吧。”
朱由校左手拎着头盔,右手提着佩剑,迈步出门。
“恭请圣安!”
门外,许显纯带着二十多名锦衣卫齐齐跪下。
“朕安,出发。”
朱由校径直走向龙辇,随行的太监和锦衣卫立刻簇拥着队伍离开。
他今天要亲自去检阅英国公新组建的禁军,所以特意穿上盔甲,想给将士们留下个英武的印象。
内阁
一名小太监气喘吁吁地跑进来禀报:
“辅臣,陛下刚刚穿盔甲出宫了!”
“什么?陛下去哪了?”
韩爌一听,立刻紧张起来。
“奴婢也不清楚,只看到陛下带着锦衣卫和几个太监出了乾清门。”
这名太监正好在乾清宫外当值,看到后马上赶来通风报信。
刘一燝听完分析道:
“陛下会不会是去京营了?”
韩爌也有同样的猜测。穿盔甲、带锦衣卫出宫,除了京营,没别的地方可去。
“赶紧通知百官,一起去京营接驾。”
刘一燝立刻下令。
韩爌则转头问方从哲:
“元辅,可愿与我等一同前去?”
方从哲身为内阁首辅,内心满是苦涩。他对“献帝”充满怨恨,那道圣旨彻底动摇了他的根基,原本就摇摇欲坠的权位,如今更是风雨飘摇。
朝廷之中,大半官员是东林党人,剩下的是中立派。而他作为齐、楚、浙三党的核心人物,与东林党之间的矛盾早已不可调和。
更甚者,他们竟私下决定迎接已退休的叶向高回京,意图取**他这个内阁首辅。
尽管他和东林党都不愿看到皇帝掌控军权,但眼下局势,他反而倾向于支持皇帝。
“本辅就不去了,内阁事务繁多,必须有人坐镇。”
韩爌听后,继续劝道:
“此时正是文臣齐心之时,元辅怎可因私而忘公?”
方从哲不再回应。刘一燝见状,只说道:
“既然元辅以国事为重,那我等先行一步。”
说罢,便与韩爌一同离开。
方从哲独自坐在椅上,叹气不止。
“诸位,陛下已出宫前往京营,请各位同僚随本辅与辅臣一道,前往京营迎驾。”
刘一燝一出内阁,便召集百官宣布这一消息。
众文官听闻后,皆神色紧张。皇帝染指军权,本就让他们无法接受。如今竟亲自前往军营,岂能坐视?
陛下,您就不能安分守己地待在宫中吗?为何非要出宫?
更别说想要掌控军队,这简直是踩了天下士大夫的底线!
吏部尚书周嘉谟立刻开口:
“事不宜迟,诸位同僚,我们即刻前往京营迎驾!”
众人纷纷响应,随即一同奔赴京营。
……
南海子
这里是皇家狩猎之地,近百年来,除了朱由校的皇祖父神宗皇帝年轻时来过一次外,他是第二个踏足此地的皇帝。
今日,他特意选在这里检阅禁军。他知道,自己出宫的消息瞒不过那些整天盯着皇权的文官,但他们绝不会想到他会来这偏僻之地。
皇宫内部尚未清理,目前这些事情都是由他亲自交待王朝辅去办。待他将禁军完全掌控之后,下一步便是彻底整顿皇宫。
这些文官整日不思朝政,只想与皇帝争权夺利,成何体统?
朱由校抵达南海子外围,一眼望去,虽不破败,却也显出衰败之象。但从此刻起,这里将成为他训练禁军的专属之地。
英国公张维贤早已在此等候多时,见皇帝驾到,立刻上前迎接。
“臣张维贤、张之极恭请吾皇圣安!”
朱由校从龙辇走出,望向跪迎的英国公父子。
“朕安,两位爱卿请起。”
“王伴伴,把朕的马牵过来!”
自从张维贤把选好的骏马送入宫中,朱由校每日都在宫里练马。如今他已经可以独自控缰,不需要旁人扶持。
他翻身上马,随即下令:
“随朕出发。”
此时,南海子的七千军已列队整齐,静候检阅。
朱由校策马巡视一圈,脸上露出满意神色。下马后,他登上小高台,站在队伍正前方,注视着这支属于他的军队。
张世泽身为英国公之孙,带头跪地高呼:
“叩见吾皇圣安!”
其余七千军士纷纷效仿,齐声高喊:
“叩见吾皇圣安!”
朱由校站在台上,望着此景,心情愉悦。
从这一刻起,大明,将开启新的篇章。
……
京营
刘一燝与韩爌带领百官来到京营,却迟迟不见皇帝身影。守门士兵更是直言,皇帝始终未曾现身。
众官惊疑不定。陛下一身戎装,若未到此,又能去往何处?
兵部尚书张鹤鸣沉声问道:
“近日可有兵马调动?”
守门士兵答道:
“前日国公爷曾来过一趟,挑走了好几千人,其余的,小的就不清楚了。”
面对这数十名高官,士兵神情紧张,说话都不敢大声。
张鹤鸣听后顿觉中计,其他官员也恍然大悟……皇帝早已瞒天过海,绕过了他们。
最终,众人只能无奈折返。京城浩大,皇帝始终难寻踪迹,只能再作打算。
……
南海子
百官无功而返,朱皇帝却正沉浸在喜悦之中。
他站在高处,检阅军队,转头向张维贤询问:
“老国公,这些兵士中有多少是来自京营的?又新招了多少人?”
张维贤拱手回答:
“陛下,臣自京营选出五千人,新募两千人。”
“好!果真不负朕望,老国公忠心为国,令人敬佩!”
朱由校满面笑容。这支军队是他改革大计的开端,意义非凡。
“王伴伴,把赏赐抬上来。”
王朝辅一挥手,小太监们抬着一个个大箱子鱼贯而上。箱子打开,十五箱白银映入众人眼帘。
这场景让军士们瞪大了眼,许多人一生都没见过如此多的银两。
朱由校目光扫过众人,朗声道:
“从今日起,你们就是朕的羽林近卫军。你们只听朕的号令,无需理会他人。你们的子孙会因你们今日加入羽林军而骄傲。朕要你们成为这天下最强之师,可有信心?”
军士们齐声高呼:
“有!”
军士们齐声高呼:“有!”
“王伴伴,发赏银!”
王朝辅快步上前,大声宣布:
“陛下有令,羽林军每位将士赏银十两!”
这话一出,底下顿时炸开了锅。不管是从京营调来的老兵,还是刚入伍的新兵,谁也没想过刚穿上军装就能拿到这么多银子。大家没想到陛下出手这么阔绰,第一天就发十两银子,只要在这军里待着,往后日子肯定不会差。
赏银是锦衣卫挨个发放的,每人亲手接过,还必须回答一个问题:“是谁给你的银子?”
所有人都齐声回答:陛下。
台下正忙着发银,朱由校则在高台上对英国公张维贤说道:
“南海子就先作羽林军驻地,每日训练不得中断,按戚少保的《练兵实册》与《纪效新书》来练!”
“臣遵旨!”张维贤躬身应命。
朱由校接着说:
“朕会常来巡视,希望老国公不负朕望,尽快练出一支铁军!”
其余的事,朱由校没再过多插手。军制与人事安排,他打算等练上一阵再说。
他把后世的记忆与眼前这个时代融合,不断细化羽林军的训练内容。
还特意定下一句口号,好提升士气、凝聚军心。
一直到傍晚,朱由校才回宫。
乾清宫内,他换下盔甲,问面前的许显纯:
“锦衣卫整顿得如何?现在能用了么?”
许显纯恭敬答道:
“回陛下,锦衣卫已焕然一新,随时听候陛下调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