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完整版外资抢注专利?国家替我撑腰!热门连载小说

发表时间:2025-07-28 11:27:50

>>>>《外资抢注专利?国家替我撑腰!》 在线阅读<<<<

凌晨四点。

哈佛大学,科姆罗夫纳米技术实验中心,地下三层。

这里是整栋建筑的心脏,也是不见天日的地穴。沉闷的嗡嗡声是这里唯一的主旋律,由上百台服务器组成的阵列不知疲倦地嘶吼着,像一头被囚禁在钢铁牢笼中的巨兽。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奇特而又令人安心的味道——是过度萃取的**苦味,混合着电路板上松香焊锡被瞬间融化时升腾起的烟火气。

液氮冷却系统的管道沿着墙壁和天花板蜿蜒,银白色的金属表面凝结着一层厚厚的白霜,在幽暗的灯光下,像是某种蛰伏在冬季深处的虬结树枝,散发着“生人勿近”的极寒。

顾明已经感觉不到寒冷,也闻不到那股熟悉的味道了。他的整个世界都被压缩成了面前这块三十八英寸的曲面屏。

他的瞳孔因为长时间聚焦而微微收缩,眼底布满了蛛网般的血丝。屏幕上,无数数据流瀑布般滚落,而在最中央的坐标系里,一条代表着他五年心血的绿色曲线,正以一种近乎酷刑的缓慢速度,一帧一帧地,向着那条作为理论终点的红色虚线攀升、靠近。

还差一点。

就差最后一点点了。

他的心脏在胸腔里沉重地擂鼓,每一次跳动似乎都与服务器的嗡鸣同频。汗水从额角渗出,顺着脸颊的轮廓滑落,滴在早已冰冷的键盘上,洇开一小片深色的印记。他攥着鼠标的右手,指节因为过度用力而根根发白,手心的汗几乎要让鼠标打滑。

时间,在这一刻被无限拉长。每一秒,都像是砂纸在神经上反复打磨。

终于,在代表着能量阈值与材料稳定性的最后一个节点上,那条绿色的曲线,一个轻微到几乎无法察觉的、优雅的顿挫后——完美地、严丝合缝地,与那条被无数次计算、推演、模拟出来的红色虚线,重合在了一起。

没有偏差。

没有冗余。

没有丝毫的瑕疵。

就像是两滴穿越了时空的水珠,最终汇入同一条河流。

成了。

世界仿佛在这一瞬间被按下了静音键。那震耳欲聋的服务器嗡鸣声,那管道里制冷剂流动的嘶嘶声,连同他自己狂乱的心跳,都倏然远去。

顾明长长地、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那口气息带着滚烫的温度,仿佛将五年来积攒的所有疲惫、焦虑与压力,都一次性地推出了胸腔。

他脱力地向后仰去,整个人的重量都砸在已经陪伴他无数个日夜的赫曼米勒办公椅上。老旧的椅背发出一阵不堪重负的**,与他自己的颈椎、腰椎、肩胛骨里爆出的一连串脆响,交织成一曲疲惫的交响乐。

他看着屏幕上那个由无数节点和链接构成的、如星图般璀璨复杂又充满着极致工业美感的架构图。

“**”。

这是他为这个倾注了自己所有青春与才华的全新半导体底层架构,所取的名字。

**开天。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的突破,这是一个新世界的开端。

短暂的失神后,强悍的意志力重新接管了疲惫的身体。顾明坐直,开始收尾。这是一套他早已在脑海中演练了不下千次的动作,每一个步骤都精准得如同手术。

核心数据,三级加密,三重备份。

他的手指在键盘上翻飞,快得只剩下一片残影。指令行被飞速敲下、执行。

第一份备份,通过加密隧道上传至位于瑞士阿尔卑斯山地堡深处的云端服务器。上传进度条的每一次跳动,都让他屏息凝神。中间有一次,网络波动导致进度条卡顿了整整十秒,这短短的十秒让他浑身冰凉,仿佛刚从冰水里捞出来。直到进度条重新开始移动,他才发现自己的后背已经被冷汗湿透。

第二份备份,交叉存储进实验室本地的服务器阵列。为了防止单一故障,他特意编写了一个碎片化存储协议,将完整数据打散成数百个加密数据块,随机分布在不同的硬盘磁区。

第三份,也是最保险的物理备份。他从柜子最深处拖出一台布满灰尘的、十几年前的老款电脑。这台电脑的网卡和无线模块早已被他亲手拆除,是真正意义上的“物理隔绝”。在古老的操作系统上完成存储后,他甚至用工具撬开了机箱,将那块装着核心数据的硬盘拆了下来,单独保管。

做完这一切,他才拿出了最后的“圣器”。

一个黑色的、约莫巴掌大小的移动固态硬盘。外壳由整块的钛合金切削而成,入手极沉,边缘被打磨得圆润,却依旧透着一股冰冷的坚硬。最特别的是,硬盘的一侧,有一圈黄铜材质的、类似老式密码箱的四位物理密码拨轮。只有拨到正确的数字组合,它的接口才会通电激活。

这是他托人专门定制的,独一无二。

他深吸一口气,拨动密码。伴随着细微而清脆的“咔哒”声,硬盘的指示灯亮起柔和的白光。

最终的、也是最完整的“**”架构源数据,被缓缓地导入了进去。

他给这个硬盘起了个名字。

“火种”。

“顾,你又打算在你的洞穴里过夜吗?上帝啊,你身上的味道闻起来就像一台快要烧掉的咖啡机。”

一个沙哑而友善的声音在门口响起。清洁工卡洛斯推着他那辆吱吱作响的垃圾车进来了。他是个五十多岁的拉美人,黝黑的皮肤上刻着风霜的痕迹,一头标志性的黑色卷发,笑起来的时候,会露出一口与肤色形成鲜明对比的、雪白的牙齿。他的英语总是带着浓郁的西班牙语口音,像一杯加了太多朗姆酒的鸡尾酒。

顾明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脸上露出了五年来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不含任何杂质的笑容。他从旁边成箱的矿泉水中抽出一瓶,拧开,递了过去。

“最后一次了,卡洛斯。”他轻声说,“我明天回家。”

“回家?”卡洛斯接过水,仰头灌了一大口,喉结上下滚动着。他用手背抹了抹嘴,然后定定地看着顾明,眼神里带着一种长者的关切。“回那个很远的,你的国家?”

“对,中国。”

卡洛斯咧嘴笑了,他对着顾明,郑重地竖起一个大拇指。“好孩子,快回去吧。你的家人一定想死你了。”他一边说,一边推着车往里走,一边收拾着垃圾桶里堆积如山的咖啡杯和速食包装盒,“我儿子总说,你们这样的人,是‘世界的引擎’。回去吧,为你的国家转动。”

他推着车走了,轮子在光洁的环氧地坪上留下一串“咕噜咕噜”的声响,在空旷的实验室里渐行渐远。

世界再次安静下来。

顾明握着那块沉甸甸的“火种”硬盘,将它小心翼翼地放进贴身的内袋里。金属的冰凉隔着一层布料,紧贴着他的胸口,却仿佛有一股热流,从那里源源不断地涌出,温暖了四肢百骸。

他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看着外面。

窗外,天幕依旧是深沉的墨蓝色。远处,隔着查尔斯河,整个剑桥市的灯火连绵起伏,像是被打碎后洒落在黑色天鹅绒上的亿万星辰。

五年前,他也是在这样一个即将破晓的夜里,离开家乡的。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出发口的人潮汹涌。

他的硕导,两院院士张承志,亲自来送他。那时候,老人的头发还没有现在这么花白,腰板挺得笔直,像一棵苍松。分别时,老人用力地拍着他的肩膀,那双做了一辈子学问、握了一辈子粉笔的手,粗糙、干瘦,却蕴含着山峦般沉稳的力量。

“小顾啊,”老人的声音有些嘶哑,每一个字都砸在他的心上,“我们落后得太多了。在最要命的根子上,被人卡着脖子,喘不过气。”

“你是我,也是我们所有人,送出去的希望。”

“到了那边,要学,要看,要拼命地把他们的好东西都装进脑子里。不要怕失败,不要怕吃亏,只有一个要求——”

老人定定地看着他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

“一定要带着火,回来。”

顾明下意识地摸了**口。那块名为“火种”的硬盘,此刻在他的掌心下,似乎真的燃烧了起来,烫得惊人。

他闭上眼,在心里默默地说:

张老师,我带着火,回来了。

他拿出手机,指尖在屏幕上划过,点开了那个熟悉的头像。

他拨通了女友林薇的视频电话。

国内,此时应该也是万籁俱寂的深夜。但视频几乎是秒接。

屏幕亮起,林薇那张带着睡意却难掩关切的脸庞出现在画面里。她穿着一身卡通睡衣,柔顺的长发有些凌乱地搭在肩上,没有化妆,眼下还有淡淡的黑眼圈。但她的那双眼睛,亮得像是在暗夜里被点燃的星火。

她一定一直在等,根本没有睡熟。

“成了?”

她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小心翼翼的、生怕一用力就会把美梦惊碎的期待。

顾明没有说话,他只是看着屏幕里的那个她,用尽全身力气,笑着,重重地点了点头。

一瞬间,林薇的眼睛就红了,一层水雾迅速弥漫开来,将整个世界都模糊成了朦胧的光影。她咬着嘴唇,努力不让眼泪掉下来,可声音里的哽咽却怎么也藏不住。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她重复着,像是在说服自己。

他们开始聊未来,声音都放得很轻,仿佛是在共同守护一个刚刚诞生、无比脆弱的秘密。

“回国后,我们就去上海定居,好不好?你的新研究所就在那边,我们住得近一点。”

“好。”

“我们要养一只猫,英国短毛,胖胖的那种。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逻辑’,好不好?”

“好。”

“你回来要先隔离十四天,我会做好多好吃的,每天都给你送到隔离点楼下。”

“好。”

顾明笑着,听着,应着。他将那块黑色的“火种”硬盘,举到手机摄像头前,像是在展示一枚象征着胜利与未来的勋章。

“薇薇,”他的声音无比郑重,“我们未来的一切,都在这里了。”

“等天亮,我就出发。”

屏幕那头,林薇再也忍不住,眼泪大颗大颗地滚落下来。她却在镜头里用力地点着头,脸上绽放出一个比哭更动人的笑容。

“我等你回家。”

挂断电话。

实验室里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

顾明站起来,伸了一个懒腰,重新走到窗边。

天际线,已经浸染开了一丝微光。不是黎明的金色或红色,而是一种深邃的、冰冷的青灰色。新的一天,正从遥远的地平线下,挣扎着,想要醒来。

他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平静与豪情,转身去衣架上拿自己的外套。

就在他转身的一刹那,他没有注意到——

实验室那扇厚重的、带着密码锁的金属门外,走廊的声控灯因为某种原因,无声地亮了一下。一个高大魁梧的阴影,贴着磨砂玻璃,一闪而过。

那阴影的动作流畅而迅捷,落地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如同一只在暗夜中捕猎的猫科动物。

又或者,像一个无声无息的幽灵。

相关资讯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