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檀笔绘芦苇荡,碎琉璃映半生伤》 在线阅读<<<<
雨丝如银线,斜斜地织在暮色四合的都市上空。苏晚站在“静远斋”画廊的落地窗前,
指尖无意识地划过冰凉的玻璃,留下一道浅浅的水痕。画廊里的灯光柔和得如同上好的宣纸,
将墙上悬挂的画作映照得愈发沉静。其中一幅民国仕女图前,伫立着一个身影,
格外引人注目。男人身着深灰色手工定制西装,身姿挺拔如松。他微微颔首,
侧脸的轮廓在光影交错间显得愈发深邃,仿佛是上帝最精心的雕刻。
苏晚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在他身上停留了片刻,并非因为他出众的外表,
而是他身上那股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的疏离感。画廊即将打烊的提示音轻柔地响起,
像是怕惊扰了这片刻的宁静。男人闻声转过身来,苏晚这才得以窥见他完整的面容。
他的眼睛如同寒潭,深邃得望不见底,瞳仁是近乎墨色的黑,在灯光下泛着冷冽的光。
当那目光落在苏晚身上时,她竟莫名地想起了昨夜展柜里不慎摔碎的那只清代琉璃盏,
碎裂的棱角折射出既美丽又伤人的光芒。“抱歉,耽误你下班了。”男人的声音低沉悦耳,
却带着一种金属般的冷硬质感,像是冬日湖面下的冰层,表面平静,内里却坚不可摧。
苏晚回过神来,礼貌地弯了弯唇角,露出一抹恰到好处的微笑:“没关系,
看您对这幅画很感兴趣。”她抬手示意了一下那幅民国仕女图,画中女子眉眼弯弯,
带着几分古典的温婉。男人顺着她的手势侧目,目光重新落回画布上。
他的指尖修长而骨节分明,轻轻拂过画框边缘,动作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小心翼翼。
“陈少梅的真迹?”他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是仿作。
”苏晚如实回答,语气中带着一丝专业的自信,
“真迹在去年的秋拍上被一位藏家收入囊中了。这幅仿品的作者是我的老师,笔触很见功力。
”她的目光落在画作上,带着几分对艺术的敬畏与热爱。男人闻言轻笑一声,
那笑声短促而冷淡,像是石子投入冰湖,激起一圈转瞬即逝的涟漪。
“现在的仿品都敢摆在画廊里标价了?”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讽,
仿佛在嘲笑这个时代对艺术的亵渎。苏晚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她不喜欢这种语气,
仿佛艺术在他眼中不过是可以随意估价的商品。“艺术的价值并非只在于真伪。
”她平静地回应,声音里带着一种温和却坚定的力量,
“这幅仿作里有作者二十三年的功力,未必比不上那些沾满铜臭的真迹。
”男人终于正眼看向她,目光中多了几分审视,仿佛在重新评估眼前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
他的视线掠过她胸前的工牌,上面“苏晚”两个字用瘦金体写就,笔锋凌厉,
透着一股倔强的风骨。“苏**对艺术的见解倒是独特。”他的语气听不出喜怒,
像是在陈述一个无关紧要的事实。雨势渐大,敲打在玻璃窗上发出密集的声响,
仿佛在为这场不期而遇的对话伴奏。苏晚注意到男人左手腕上戴着一块百达翡丽腕表,
表盘在灯光下折射出低调奢华的光芒。表针指向七点半,这个时间点,
对于金融街的精英们来说,或许才刚刚结束一天中最繁忙的时段。“画廊要锁门了。
”苏晚没有接他的话,只是抬手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语气中带着恰到好处的疏离。
她不喜欢与陌生人有过多无谓的纠缠,尤其是这种浑身散发着强势气息的男人。
男人却像是没有听懂她的弦外之音,缓步走到一幅水墨画前。那是苏晚上个月刚完成的作品,
画中是一片茫茫的芦苇荡,几只白鹭正振翅欲飞。“水墨留白处,
应该题句‘江湖满地一渔翁’。”他忽然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雨声。
苏晚的心猛地一跳,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这句诗正是她创作时反复斟酌,
最终却决定留白的句子。她抬眼看向男人,目光中带着一丝惊讶和探究。这个陌生人,
竟然能读懂她画中的未尽之意。男人似乎察觉到了她的异样,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
那笑容快得如同流星划过夜空。“沈知言。”他报上自己的名字,
语气平淡得像是在说今天的天气,“下次有真迹展,记得通知我。”说完,
他便转身离开了画廊。苏晚望着他消失在雨幕中的背影,一时间有些怔忡。沈知言,
这个名字像是一枚投入心湖的石子,漾开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她低头看了看那幅芦苇荡,
忽然觉得,这片留白处,似乎真的应该有那句诗。三天后的傍晚,
苏晚正在整理新到的一批画册,画廊的门铃忽然响了。她抬起头,看到沈知言站在门口,
手里拿着一个细长的礼盒。夕阳的余晖透过玻璃窗,在他身上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
柔和了他周身冷硬的线条。“送你的。”沈知言将礼盒放在柜台上,
动作自然得仿佛来过无数次。他的目光扫过画廊,最后落在墙上那幅已经题了字的芦苇荡上,
眼神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苏晚打开礼盒,里面静静躺着一支狼毫笔,
笔杆是用上好的紫檀木制成,上面雕刻着精致的云纹。她轻轻抚摸着光滑的笔杆,
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暖意。这支笔,一看便知是懂行之人挑选的,用料考究,工艺精湛。
“太贵重了。”苏晚合上礼盒,想要还给沈知言。无功不受禄,
她不习惯接受陌生人如此贵重的礼物。“算是谢礼。
”沈知言的目光落在那幅题了字的画上,语气平淡,“谢你让我看到了一幅完整的画。
”苏晚看着他深邃的眼眸,忽然觉得无法拒绝。她点了点头,轻声道:“谢谢。
”沈知言没有多留,转身离开了画廊。苏晚握着那支狼毫笔,站在原地,心中五味杂陈。
这个男人,就像一本深奥的书,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惊喜。接下来的日子里,
沈知言成了“静远斋”的常客。他总是在傍晚时分出现,沉默地看画,
偶尔会对某幅作品发表几句见解。他的评论往往一针见血,直击要害,却又不会显得刻薄。
苏晚渐渐发现,这个看似冷漠的男人,其实有着极其深厚的艺术素养。
他们的交谈渐渐多了起来,从画作聊到书法,从诗词聊到茶道。一个周末的午后,
苏晚正在煮茶,沈知言坐在对面静静看着。她选用的是一套素雅的青瓷茶具,动作行云流水,
将茶叶放入茶壶,倒入滚烫的开水,茶叶在水中缓缓舒展,散发出阵阵清香。
“这是明前龙井?”沈知言闻着茶香,开口问道。苏晚有些惊讶,
点了点头:“你对茶也有研究?”“略知一二。”沈知言淡淡一笑,“以前祖父在世时,
总爱喝这个,耳濡目染罢了。”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怀念,
仿佛想起了遥远的往事。苏晚将一杯沏好的茶推到他面前:“尝尝看。”沈知言端起茶杯,
轻轻抿了一口,闭上眼睛细细品味。片刻后,他睁开眼,眼中带着一丝赞赏:“色泽嫩绿,
香气清高,滋味鲜爽,确实是好茶。”苏晚笑了笑:“没想到沈先生对茶道也这么有见地。
”“只是懂点皮毛。”沈知言放下茶杯,目光落在墙上的一幅书法作品上,
“这幅《寒食帖》的临摹,倒是有几分苏轼的风骨。”苏晚顺着他的目光看去,
那是她前几年的临摹作品。“我很喜欢苏轼的书法,随性洒脱,却又不失风骨。
”“苏轼一生颠沛流离,却能有如此豁达的心境,实属难得。”沈知言感叹道,
语气中带着一丝复杂的情绪。苏晚看着他,忽然觉得,这个在商场上叱咤风云的男人,
内心深处或许也有着不为人知的孤独和无奈。就像苏轼,看似豪放不羁,
实则内心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慨。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
他们之间的关系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变化。沈知言不再仅仅是画廊的常客,
更像是苏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会在苏晚忙碌时,
安静地坐在一旁看书;会在苏晚遇到难题时,给出中肯的建议;会在苏晚情绪低落时,
默默地陪伴在她身边。一个深秋的傍晚,画廊外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苏晚正准备关门,
沈知言却冒雨走了进来,身上带着湿漉漉的寒气。“怎么这么晚过来了?
”苏晚递给他一条毛巾,关切地问道。沈知言接过毛巾擦了擦脸上的雨水,
眼神有些疲惫:“刚开完会,顺道过来看看。”苏晚看着他憔悴的样子,
心中有些不忍:“我给你煮杯热茶吧。”沈知言点了点头,坐在沙发上,闭上了眼睛。
苏晚默默地走进茶水间,煮起了茶。看着水壶中翻滚的水,她的心中思绪万千。
她越来越觉得,自己对沈知言的感觉已经超越了朋友,但她又不敢确定,沈知言对她,
是否也有着同样的情愫。茶煮好了,苏晚将茶杯放在沈知言面前。他睁开眼,
端起茶杯一饮而尽,仿佛在借此驱散身上的寒气和疲惫。“最近公司是不是很忙?
”苏晚轻声问道。沈知言点了点头:“在跟进一个海外项目,出了点问题,
一直在加班处理。”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那你要多注意休息,别太累了。
”苏晚的话语中带着真诚的关心。沈知言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温暖:“谢谢你,苏晚。
”那一刻,空气中仿佛弥漫着一种微妙的气息。两人四目相对,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
苏晚的心跳不由得加快,她连忙低下头,避开了他的目光,脸颊微微发烫。
沈知言看着她羞涩的样子,嘴角勾起一抹温柔的笑容。他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她,
眼神中充满了柔情。雨还在下,画廊里一片寂静,只有窗外的雨声和两人略显急促的心跳声。
这一刻,无需言语,彼此的心意仿佛已经通过空气中的气息传递给了对方。然而,
这样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沈知言的家族很快就察觉到了他和苏晚的关系。
沈夫人更是对此极为不满,她认为苏晚配不上沈知言,多次在沈知言面前提及此事,
让他和苏晚断绝来往。沈知言自然不肯,他和母亲之间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那是苏晚第一次看到沈知言如此失态,他摔碎了书房里的一个古董花瓶,
眼神中充满了愤怒和痛苦。“妈,苏晚不是你想的那种人!”沈知言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
“我喜欢她,我想和她在一起!”“你喜欢她有什么用?”沈夫人也毫不退让,语气严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