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是沈昭庭顾漫希的小说死对头的素描本里画的全是我最完整版热门连载

发表时间:2025-09-24 16:22:29

>>>>《死对头的素描本里画的全是我》 在线阅读<<<<

第二天我是在一阵浓郁的咖啡香气中醒来的。

陌生的天花板,陌生的房间,还有身上盖着的、带着清冷气息的丝质被子,都在提醒我一个残酷的事实:这不是一场荒诞的梦。我,顾漫希,真的和我的死对头沈昭庭结婚了,并且住在了同一个屋檐下。

我揉着太阳穴坐起来,宿醉般地头痛。昨晚我几乎没怎么睡,在这个所谓的“主卧”里辗转反侧,脑子里一遍遍回放着沈昭庭那句“别让我失望”。那句话像一句魔咒,搅得我心神不宁。

我趿拉着拖鞋下楼,循着咖啡的香气走到开放式厨房。然后,我看到了让我目瞪口呆的一幕。

沈昭庭穿着一身灰色的运动服,额上带着一层薄汗,显然是晨练刚回来。他正站在中岛台前,专注地操作着一台看起来就价格不菲的半自动咖啡机。晨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洒进来,在他挺拔的背影上镀上了一层金边。他一手握着咖啡手柄,一手调整着研磨度,动作娴熟而专注,仿佛在进行一场精密的科学实验。

空气中除了咖啡豆的醇香,还飘着一丝烤面包的麦香。旁边的烤箱里,几片吐司正被烤成诱人的金黄色。

这画面……太过居家,太过平和,以至于和我印象中那个在商场上杀伐果断、不留情面的沈昭庭割裂得厉害。我甚至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我们不是刚刚缔结虚假婚约的对手,而是一对……真正的新婚夫妻。

这个念头让我浑身一激灵,瞬间清醒。

“早。”他听到了我的脚步声,没有回头,只是淡淡地打了个招呼。

“早。”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同样冷淡。我走到冰箱前,想拿一瓶冰水来浇灭心头那点莫名的燥火。

拉开冰箱门,我又愣住了。里面塞满了新鲜的食材,蔬菜水果、牛奶鸡蛋、各种肉类,分门别类,摆放得整整齐齐,简直像超市的陈列柜。旁边还贴着一张便利贴,上面用苍劲有力的字迹写着:“食材每周一、四补充。左侧为你可能会喜欢的,右侧为我惯用的。”

我扫了一眼左侧,看到了我平时最爱喝的那个牌子的气泡水,还有我喜欢用来做沙拉的罗马生菜和牛油果。

我的心跳又开始不听使唤。这已经超出了“从公开资料上了解”的范畴。他到底调查了我多少事?

“沈昭庭,”我关上冰箱门,声音里带着一丝我自己都没察觉到的警惕,“我觉得有必要约法三章。”

他刚好萃取完一杯意式浓缩,转过身,好整以暇地靠在中岛台上,端着那杯小小的咖啡,示意我继续。

“第一,这栋房子里的公共区域我们可以共用,但二楼是私人领域,没有我的允许,你不能进我的房间。当然,我也不会进你的。”我指了指楼上。

他点了点头,喝了一口咖啡。“合理。虽然你的房间就是主卧,我的在走廊尽头。”

我噎了一下,强行忽略这个细节。“第二,关于家务和日常开销……”

“我请了钟点工,每天下午会来打扫。食材和日常用品的费用,我会处理。”他直接打断我,“我不想在这些琐事上浪费时间,我想你也是。”

他又一次精准地预判了我的想法,让我准备好的一大段说辞都卡在了喉咙里。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加重了语气,“工作上,我们依旧是对手。我希望你不要用我们现在的关系,来做任何工作之外的小动作,尤其是在‘星光杯’这件事上。”

我说这话的时候,眼睛死死地盯着他,想从他脸上捕捉到一丝一毫的情绪波动。

然而,他只是平静地将咖啡杯放下,然后拉开一张吧台椅。“坐下,吃早餐。”他的语气不是命令,而是一种不容置喙的陈述,“至于‘星光杯’,顾漫希,你是不是太看得起自己了?对付你,我还不至于需要用盘外招。”

这句话的杀伤力不大,但侮辱性极强。

我感觉自己的脸颊在发烫,是气的。我拉开他对面的椅子坐下,拿起一片烤得恰到好处的吐司,狠狠地咬了一口,仿佛咬的是他沈昭庭的肉。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就以这样一种诡异的“同居”模式相处着。

白天,这栋别墅安静得像一座图书馆。我们各自占据一个空间,我把二楼的书房变成了我的临时工作室,他则在一楼那个拥有整面墙落地窗的大画室里工作。我们几乎没有任何交流,只有在清晨的厨房和偶尔的傍晚,才会短暂地碰面。

他真的像他说的那样,没有做任何“多余的事情”。他作息规律得像个机器人,早起晨练,然后工作一整天,晚上不是看书就是处理文件,生活里仿佛只有工作。而我,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星光杯”的备赛中。

今年的“星光杯”主题是“回响”,一个非常抽象又极具发挥空间的名字。我想要做一个打败性的设计,一个能将现代建筑与城市历史记忆完美融合的作品,一个足以碾压沈昭庭的作品。

可是,灵感却像跟我作对一样,迟迟不来。我画了一张又一张的草图,又一张张地揉成废纸团扔进纸篓。越是急于求成,脑子就越是一片空白。挫败感和焦虑感像两只无形的手,死死地扼住了我的喉咙。

这天晚上,我对着电脑屏幕上毫无进展的设计模型,烦躁地抓了抓头发。肚子不合时宜地叫了起来,我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一整天没怎么吃东西了。

我下楼想去厨房找点吃的,却发现冰箱里虽然食材满满,但我这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除了会煮泡面,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最后,我翻出了一包泡面,烧上水,准备潦草地解决一顿。

就在这时,沈昭庭从他的画室里走了出来。他似乎也是刚刚结束工作,身上那件白衬衫的袖子随意地挽到手肘,露出了线条分明的小臂。他看到我手里的泡面,眉毛不易察觉地挑了一下。

“顾氏集团的首席设计师,就靠这个来维持大脑运转?”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淡淡的嘲讽。

“不劳沈总费心。”我没好气地回了一句。

他没再说什么,径直走到我身边,关掉了我烧水的电磁炉。在我反应过来之前,他已经从冰箱里拿出了几个番茄、两个鸡蛋和一些青菜。

“你干什么?”我警惕地问。

“让你见识一下,除了盘外招,我还会用什么。”他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洗菜、切菜。他的刀工很好,番茄被切成均匀的小块,葱花也切得细碎。整个过程行云流水,赏心悦目。

我愣在原地,看着他围上围裙,开火,倒油,打鸡蛋,一系列动作自然得仿佛已经做过千百遍。锅里很快传出“滋啦”的声响,浓郁的番茄和蛋香味瞬间弥漫了整个厨房。

我从未想过,沈昭庭这样的人会做饭。在我眼里,他应该是那种连厨房朝哪个方向开都不知道的资本家。

这个认知上的巨大反差,让我一时间有些失语。

很快,一碗热气腾腾、色香味俱全的番茄鸡蛋面就放在了我面前。金黄的炒蛋,鲜红的番茄汤汁,翠绿的青菜,上面还撒了些许葱花。

“吃吧。”他解下围裙,自己则盛了一碗清汤,坐在我对面。

我看着眼前的面,心里五味杂陈。这算什么?对手的施舍?还是某种无声的炫耀?

“别多想,”他仿佛又一次看穿了我的心思,端起碗喝了口汤,“我只是单纯地觉得,泡面的味道会影响这栋房子的空气质量。而且,我不想我的‘合作伙伴’因为营养不良而输掉比赛,那样胜之不武。”

又是这种公事公办、滴水不漏的借口。

我拿起筷子,夹起一撮面条送进嘴里。面条劲道,汤汁浓郁,味道……竟然出奇的好。温暖的食物顺着食道滑进胃里,瞬间驱散了积攒了一天的疲惫和焦虑。

那一刻,我心里那堵坚硬的冰墙,似乎出现了一丝微小的裂缝。

我们默默地吃着东西,气氛不再像之前那样剑拔弩张。

“你的方案,遇到瓶颈了?”他忽然开口。

我动作一顿,抬起头看他。他的目光平静,不像是在刺探,更像是一种平等的交流。

“和你无关。”我还是本能地竖起了防备。

他也没追问,只是淡淡地说:“‘回响’这个主题,重点不在于形式的复刻,而在于精神的延续。很多人会掉进具象化的陷阱里,试图去重建一个旧的符号,但真正的回响,是无形的。”

他的话像一颗石子,投入我一潭死水的脑海里,激起了一圈圈涟漪。

精神的延续……无形的回响……

我一直纠结于如何用建筑的语言去“再现”历史,却忽略了历史的本质是流动的、是精神层面的传承。沈昭庭这一句话,瞬间点醒了我。

我猛地站起来,脑子里迸发出无数新的想法和画面。“我吃饱了,谢谢你的面。”我匆匆丢下一句,就迫不及待地跑回楼上的工作室。

我甚至没回头看他一眼,自然也就错过了他唇边那一闪而过的、意味不明的笑意。

回到工作室,我文思泉涌,之前所有的困惑和瓶颈都迎刃而解。我推翻了之前所有的方案,开始重新构建我的设计理念。我要设计的不是一座建筑,而是一个“场”,一个能唤醒人们集体记忆、引**感共鸣的空间。

我一口气画到了深夜,直到将新的设计草案彻底完善,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成功的喜悦冲刷着我的每一个细胞,我甚至有些感激沈昭庭了。当然,我绝不会让他知道。

带着一丝疲惫和兴奋,我走出工作室,准备去倒杯水。经过一楼时,我发现他画室的灯还亮着,门虚掩着一条缝。

鬼使神差地,我停下了脚步。

我对自己说,我只是想看看,能说出那番话的对手,他的设计方案会是什么样子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我悄悄地走到门边,透过门缝往里看。沈昭庭不在里面。巨大的画板上盖着一块白布,看不清内容。他的办公桌上倒是亮着一盏台灯,电脑屏幕是暗的,旁边放着几本摊开的专业书籍。

我的目光,被桌角的一本黑色笔记本吸引了。

那是一本马尔凯恩的素描本,是我最喜欢用的牌子,因为它的纸质极佳,能完美地承载炭笔和钢笔的痕迹。

我的心脏不受控制地狂跳起来。一个疯狂的念头在我脑海中升起:那里面,会不会有他“星光杯”的草图?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就再也压不下去了。我环顾四周,确认他不在附近,然后屏住呼吸,轻轻推开门,闪身走了进去。

我快步走到书桌前,拿起那本素描本。我的指尖因为紧张而有些冰凉。

我深吸一口气,翻开了第一页。

然后,我整个人都僵住了,仿佛被一道惊雷劈中。

本子里画的,根本不是什么“星光杯”的草图。

那是一幅钢笔速写,画的是一座小小的、像贝壳一样的亭子,坐落在水边,光影交错,线条灵动。

我认识它。

这是我大学时的毕业设计,那个为我赢得了人生第一个全国性大奖的作品——“聆涛亭”。

我颤抖着手,继续往后翻。第二页,是我两年前设计的“云顶美术馆”,他用炭笔画出了建筑的光影层次,旁边还有用小字做的结构分析。第三页,是我去年惜败给他的那个项目,“时光走廊”,他甚至把我设计稿中一个我自己都没察觉到的结构瑕疵,用红笔圈了出来,并在旁边给出了三种优化方案。

一页,又一页……这本厚厚的素描本里,画满了我过去五年里,几乎所有重要的、引以为傲的作品。每一幅画都极其精细,旁边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标注和分析,从设计理念、空间布局,到材料运用、结构力学,他研究得比我自己还要透彻。

这不是一个对手对另一个对手的常规研究。这种近乎偏执的、全身心的投入和剖析,更像是一种……一种长达数年的、无声的凝视。

我一直以为,我是那个在后面奋力追赶他的人。可这本素描本却告诉我,原来在我不知道的过去,他也一直在回头,看着我。

我站在原地,脑子里一片空白,心脏在胸腔里疯狂地鼓噪。这个男人,我最大的死对头,他到底是谁?他对我,又究竟是怎样的心态?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沉稳的脚步声,正朝着画室走来。

我手一抖,那本黑色的素描本,从我冰凉的指尖滑落,无声地掉在了深色的地毯上。

相关资讯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