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苏晴刘明轩陈欣悦的小说作者悬疑小说爱好者

发表时间:2025-08-13 15:10:01

>>>>《天一侦探事务所》 在线阅读<<<<

高铁站的广播在大厅里荡开,带着点金属的嗡鸣。天一扛着个半人高的工具箱,右手拎着苏晴的帆布包,脚步轻快得像踩着弹簧:“快点快点!还有十分钟检票,再慢就赶不上看海了!”

苏晴被他拽着走,浅蓝连衣裙的裙摆扫过地面,手里捏着张高铁票,指尖反复摩挲着“青屿岛”三个字。这是她第一次坐高铁,窗外的树影往后退得飞快,像被拉长的绿色绸缎。“真快啊,”她小声说,“比坐公交稳多了。”

“那是,”天一凑过来,把一包橘子糖塞给她,“这高铁能飙到三百公里,比我骑自行车快十倍。”他忽然想起什么,拍了下额头,“周航那小子,昨天打钱过来了,定金五千,说‘找到船木再补尾款’,够咱这趟吃住了。”

陈欣悦正在核对手机订单,闻言抬头笑:“人家倒是实在,还特意备注‘差旅费实报实销’。”她划着屏幕,“高铁票四张八百二,订了‘听潮小筑’的两间房,就在民宿二楼,离现场近。”

刘明轩从背包里抽出一叠资料,最上面是船木的照片。黑白打印的纸页上,那块船木躺在民宿大堂的老梨木桌上,约摸半米长,宽三十公分,边缘被海水啃得坑坑洼洼,正面刻着两个苍劲的字——“听潮”,笔画里还嵌着细沙。“老舵板改的,”他指着照片角落,“周航爷爷是1958年的老渔民,这船木是1982年渔船退役时拆的舵板,他亲手刻的字。”

苏晴凑近看,照片上的船木表面有层包浆,像被无数只手摸过,边缘处有个浅浅的指痕,像有人常年握着那里。“这指痕……”

“是他爷爷的,”陈欣悦解释,“周航说爷爷晚年总坐在船木旁,手就搭在那个位置,说‘能听见当年海浪打船板的声儿’。”

高铁钻进隧道时,车厢瞬间暗下来。苏晴的影子贴在车窗上,像片薄薄的蓝叶子。天一忽然打开工具箱,翻出个紫外线灯:“看,我这手好了就是方便,上次修张奶奶的收音机,还得用嘴叼着螺丝刀,现在俩手并用,效率翻倍。”

陈欣悦没理他的臭美,只是把周航发来的船木细节图调出来:“重点记一下——船木背面有块暗红色的疤,是1990年台风撞礁石磕的;左下角刻着个小锚,是周航小时候用铁钉划的;最关键的是,木头里嵌着颗小贝壳,爷爷说‘是大海送的印章’。”

三个小时后,高铁缓缓驶进青屿岛站。出站口的风带着咸腥气,吹得人鼻尖发痒。周航已经等在那儿,穿件洗得发白的海魂衫,皮肤是晒透的麦色,看见他们就迎上来,手里拎着个网兜,装着四只青灰色的螃蟹,螯钳还在网眼里动。

“可算来了!”他把网兜塞给天一,手劲大得差点捏碎工具箱的提手,“这螃蟹刚从码头捞的,晚上清蒸,鲜得很。”

往民宿走的路上,海风卷着浪声扑过来。“听潮小筑”就在码头旁边,白墙蓝窗,门口挂着串贝壳风铃,风一吹就叮铃当啷响。大堂正中央的位置空着,地板上留着块比周围浅的印子,像被什么东西压了很多年。

“船木就放这儿,”周航指着那块印子,声音沉了点,“比桌子矮半头,刚好能让人坐着歇脚。我爷爷以前总在这儿喝茶,说‘闻着木头的腥气,就像还在船上’。”

他转身从储藏室里翻出张老照片,泛黄的相纸上,个戴草帽的老人坐在船木上,手里捧着个粗瓷碗,船木上的“听潮”二字在阳光下泛着光。“这是十年前拍的,”周航的指尖划过照片上的老人,“爷爷走的前一天,把船木擦得锃亮,说‘留给你镇店,就当我还在’。”

船木的样子在他的描述里渐渐清晰:老舵板改的,密度比普通木头硬三倍,海水泡了二十多年,摸起来却不凉,反倒带着点温吞的潮;“听”字的竖钩里嵌着颗碎贝壳,是当年爷爷特意嵌进去的;背面的暗红疤像片凝固的血,摸上去能感觉到凹凸的纹路——那是礁石撞出来的坑。

“台风那天下午收的,”周航领着他们往储藏室走,门锁上还有新擦的痕迹,“我怕被风吹坏,特意挪进这儿,锁了两道锁,钥匙就我跟我媳妇有。结果台风过了三天,想搬出去晒晒,一开门就空了。”他蹲下去,指着地面的划痕,“你看这印子,像是被人拖出去的,可储藏室在后院,除了我跟媳妇,没人知道钥匙放哪儿。”

陈欣悦蹲下来用手机拍划痕,刘明轩在笔记本上画储藏室的布局,标出门、窗、通风口的位置。天一凑到周航旁边,手里转着个刚捡的贝壳:“这船木……值多少钱?”

周航笑了,眼角的纹里还带着海风的涩:“论木头,也就几百块。但这是我爷爷的念想——他十八岁上渔船,六十岁退下来,这舵板陪他闯过大台风,救过整船人的命。”他顿了顿,从兜里摸出个小铁盒,打开是片干枯的海藻,“他说这船木里住着海的魂,丢了,就像丢了半个爷爷。”

苏晴站在大堂的空印子旁,想象着船木放在这儿的样子——老人坐在上面喝茶,周航小时候趴在上面画画,海风从门口钻进来,吹动木头里的细沙,发出沙沙的响。她忽然觉得,这船木跟老人的玉佩、张奶奶的月季一样,都是被时光焐热的念想,比金子还沉。

天一忽然拍了下周航的肩膀:“放心,咱准能找着。”他指了指苏晴,“她心细,说不定能从贝壳缝里看出线索;明轩记东西牢,储藏室的角角落落都跑不了;欣悦最会算账,保证把偷船木的小子算得明明白白。”

贝壳风铃又响了,浪声从码头漫过来,带着点咸湿的暖。周航往厨房走,背影里带着松快的劲儿:“螃蟹蒸上了,咱边吃边说台风那天的事,说不定能想起点啥。”

苏晴看着窗外的海,蓝得发绿,浪尖上闪着白花花的光。她弯腰捡起块被风吹上岸的贝壳,里面还留着点海水,晃一晃,像装着片小小的海。“真好看,”她轻声说,“比照片上美多了。”

天一凑过来,把贝壳接过去,用衣角擦了擦:“等找着船木,咱去礁石滩捡,那儿有带花纹的,能给你串个手链。”

刘明轩的笔记本上,船木的轮廓已经画好了,旁边标着几个字:重量约20斤,可拖动;表面粗糙,易留指纹;嵌入的贝壳为太平洋扇贝,本地常见。最后,他在页脚画了个小小的海浪,像在说:这藏在浪里的秘密,很快就要浮出水面了。

暮色漫上码头时,清蒸螃蟹的香味从厨房飘出来,混着海风的腥,成了种让人踏实的味道。天一已经跟周航聊开了,嗓门亮得盖过浪声;陈欣悦在核对台风天的监控记录;刘明轩对着储藏室的地图发呆;苏晴坐在门口的台阶上,手里转着那块贝壳,听着浪打礁石的声儿,忽然觉得,这趟带着委托的旅程,比单纯的旅游,暖多了。

而那块刻着“听潮”的船木,或许就藏在某个被海浪吻过的角落,等着他们,把它带回属于它的地方。

相关资讯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