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是毛豆苏清砚琪琪的小说女先生的托管班育人录最完整版热门连载

发表时间:2025-10-28 15:45:58

>>>>点击查看详情<<<<

>>>>点击阅读全文<<<<

托管班的时钟刚过五点,门口就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琪琪妈妈拎着粉色书包,一进门就四处张望,看到女儿正趴在桌前画画,脸色瞬间沉了下来——手里的保温杯“咚”地放在桌上,声音惊得旁边的孩子都抬头看。

“琪琪!”她快步走过去,一把抽走女儿手里的彩笔,“我给你报的算术班还有半小时就开始了,你居然在这画这些没用的!”

琪琪吓得缩了缩肩膀,画纸还摊在桌上,上面画着托管班的场景:苏清砚站在讲台旁,手里拿着毛笔(前几日苏清砚教孩子们写过一次毛笔字),毛豆坐在窗边,手里捧着本书,角落里还有朵小花——笔触稚嫩,却把每个人的神态画得鲜活。

“妈妈,林老师说……说画画能练观察力,还能让我胆子大一点……”琪琪小声辩解,手指绞着衣角,眼睛里满是怯意。

苏清砚记得琪琪刚来时,连回答问题都不敢抬头,说话声音像蚊子哼。这几日她发现琪琪爱画画,便偶尔陪她一起画,还夸她“心思细,能捕捉到旁人没注意的细节”,琪琪才慢慢敢主动说话。

“练胆子?”琪琪妈妈冷笑一声,转头看向苏清砚,语气带着明显的不满,“林老师,我把孩子放这儿,是想让她多补补功课——你看她上次测验,算术才考了七十分,隔壁乐乐都考九十分了!我给她报了算术班、拼音班、画画班,每天晚上学到九点,她还在这儿浪费时间画画,这怎么行?”

周围的孩子都安静下来,毛豆偷偷对苏清砚挤了挤眼,像是在说“琪琪妈妈又发脾气了”。苏清砚走上前,先把彩笔轻轻放回琪琪手里,才转向琪琪妈妈,语气温和却不卑不亢:“琪琪妈妈莫急,我倒想问问,您可知琪琪为何算术总错?”

“还能为何?就是不用心!”琪琪妈妈翻出手机里的成绩单,“你看这错题,都是简单的加减法,她就是上课走神!”

“我前日看琪琪做算术,发现她算‘8+7’时,总爱用手指掰着数,可您给她的练习册,全是两位数的加减——就像给刚学走路的孩子穿大人的鞋,她走得跌跌撞撞,自然会怕,会走神。”苏清砚拿起琪琪的画纸,指给琪琪妈妈看,“您再看这画,琪琪把每个同学的衣服颜色、桌上的文具都画对了,连我上次教她写的‘人’字,都画在了黑板角落——这说明她心思细,观察力强,只是算术还没找到窍门,您却让她一下子学这么多,岂不是本末倒置?”

琪琪妈妈愣了愣,显然没听过这种说法:“可别人都在学啊!乐乐妈妈说,现在幼儿园就要学一年级的内容,不然上小学就跟不上了——我总不能让琪琪落后吧?”

“《弟子规》有云‘有余力,则学文’。”苏清砚轻声道,“先让孩子把‘心性’养好了,有余力再去学知识,才能学得踏实。琪琪如今连回答问题都还怯生生的,您却让她每天学到九点,她心里满是‘怕做错’的焦虑,怎么能学好算术?”

她想起明朝时教世家子弟,有个孩子和琪琪一样,偏爱书法却怕算术。当时她没逼孩子死算,而是让孩子用毛笔写算术题——孩子为了把字写好,反而慢慢把算术弄明白了。

“您看,琪琪爱画画,咱们不如从画画入手。”苏清砚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纸,上面是她用毛笔写的“1-10”,每个数字都画成了小动物:“1”像小铅笔,“2”像小鸭子,“3”像小耳朵,“您可以让她先画这些数字,一边画一边数,等她不怕了,再慢慢学加减——这叫‘因材施教’,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填鸭式’的学。”

琪琪妈妈看着那张纸,又看了看女儿——琪琪正拿着彩笔,小心翼翼地在旁边画小鸭子,眼睛里没了刚才的怯意,反而闪着光。她忽然想起,前几天琪琪半夜哭着说“不想去补习班”,她当时只以为孩子偷懒,现在才明白,孩子是真的累了。

“可……可画画班不是您说的‘有余力’吗?”她语气软了下来,挠了挠头,“我还以为报得多,孩子学得就多。”

“画画是琪琪喜欢的,能让她开心,这就是‘养心性’;可算术班、拼音班让她焦虑,就是‘耗心性’了。”苏清砚笑了笑,“您不如先停掉两个班,每天留半小时陪琪琪画画、认数字,等她不怕了,再慢慢加——比起考九十分,让孩子敢说话、爱学习,不是更重要吗?”

琪琪妈妈沉默了一会儿,蹲下身,摸了摸女儿的头:“琪琪,对不起,妈妈以前没问过你喜不喜欢……咱们今天先不去算术班了,回家妈妈陪你画小鸭子,好不好?”

琪琪眼睛一亮,用力点头:“真的吗?妈妈,我还想画林老师教的毛笔字!”

“好,咱们一起学!”琪琪妈妈站起身,对苏清砚露出了歉意的笑,“林老师,谢谢你……以前总觉得‘多报班就是对孩子好’,现在才明白,原来养孩子还有这么多门道。”

苏清砚看着母女俩手牵手离开的背影,心里轻轻叹了口气——现代的妈妈们,倒比明朝的主母还累,把“成绩”当成了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却忘了“育人先育心”的道理。

这时,旁边的毛豆凑过来,小声问:“林老师,琪琪妈妈以后不会再发脾气了吧?”

“会的,只要她明白,孩子不是‘学得多就好’,而是‘学得开心才好’。”苏清砚拿起琪琪没画完的画,上面的小鸭子已经有了雏形,“就像咱们写毛笔字,得先练稳了笔画,才能写好字——养孩子,也得慢慢来。”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托管班的灯亮了起来,苏清砚看着桌上的毛笔,忽然想起明朝私塾里的月光——那时的孩子,会在月光下背书、练字,没有那么多焦虑,只有慢慢成长的踏实。她想,或许她穿到现代,不只是为了活下去,更是为了把这份“慢”的智慧,教给这些被焦虑裹挟的现代孩子和家长。

托管班的午后总飘着淡淡的墨香。自从上次苏清砚教孩子们写过“人”字,每周三下午就成了固定的“毛笔小课”——她从文具店淘来最便宜的毛边纸和兼毫笔,又找了个旧瓷碗当砚台,孩子们握着笔的样子虽笨拙,却难得安静。

毛豆正皱着眉,把毛笔往砚台里蘸墨,墨汁沾得指缝都是。苏清砚走过去,轻轻扶正他的手腕:“墨磨偏,心不端——你看这砚台,要顺时针慢磨,墨汁才匀;握笔要‘指实掌虚’,字才写得稳。”她握着毛豆的手,一笔一画写了个“正”字,“你看,横要平,竖要直,做人也得这样,不偏不倚才好。”

毛豆似懂非懂地点头,照着样子写了起来,虽然横画歪歪扭扭,却比上次认真了不少。旁边的朵朵正对着自己写的“人”字笑,小脸上沾了点墨,像只花猫咪。

“这是在做什么?”一个略带严厉的声音突然从门口传来。

苏清砚抬头,只见林哲陪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站在门口,老太太穿着深色外套,手里拎着个保温桶,眼神扫过孩子们手里的毛笔,眉头立刻皱了起来——正是毛豆的奶奶,前几日林哲提过,老太太最看重成绩,总觉得托管班“不教正经东西”。

“妈,您怎么来了?”林哲赶紧上前,“不是说等会儿我送毛豆回去吗?”

“我炖了排骨汤,想着早点给孩子补补脑子。”老太太没理林哲,径直走到毛豆桌前,看到毛边纸上歪扭的毛笔字,语气更沉了,“放着算术题不做,写这些破字有什么用?上次毛豆测验才考了八十分,你当妈的不盯着他做题,倒教这些没用的!”

相关资讯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