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看见的人》by爱吃奶酪慕斯小说完结版在线阅读

发表时间:2025-09-28 17:41:02

>>>>《最后一个看见的人》 在线阅读<<<<

有时候,真正聪明的人,是最不想被看出来的。1|慢半拍我在公司里有个外号,

叫“慢半拍”。

开会时我总比别人慢半秒点开文档;投影闪了两下我才恍然按下下一页;被叫到名字,

我会先“啊?”一声,然后把笔掉在地上;午休打狼人杀,我永远当“好人牌”,投票跟队,

从不主动发言。我的“迟钝”像一张柔软的毯子,铺在所有人的判断上面,

让人放心在我面前松懈、把句子说一半、把细节说多一点。我不解释,也不纠正。

真正的聪明,最好藏在看起来不聪明的地方。周五16:02,

行政群突然弹出消息:“本周末团建,地点:临城山庄,全员参加。

**时间明早08:00。”这条通知不合常理。季度复盘刚结束,

照例月底才团建;而“全员”两字很重——以前都允许请假。

HR小陆随即发了张表:“确认到场人数:14”,末尾多了句“行程已报备”。

“已报备”三个字让我抬了下眼皮。我们公司对外行程通常不需报备,

除非同时搭了“合规培训”。而山庄偏僻,周末还培训?像是把两件无关的事拧成了一股绳。

傍晚茶水间,我听见财务张强压低嗓门:“发出去的那批单先别动,等我们回来再……嗯,

合并掉,看不到就行。”见我,他啪地挂断,把纸杯捏瘪丢桶里,转头笑:“江澜,

周末玩去,别带电脑,放松!”“好。”我点头,顺手把他丢歪的杯子扶正。

出发前的小异常晚上去行政拿出行包,

前台桌上摊着两样:一摞房卡和一只贴“备用电池”的塑料盒。小陆解释山庄“门禁老旧,

万能卡易没电,带着以防”。她语气熟练,像背稿。我随口问:“临时改行程,

房卡都配好啦?”“嗯,山庄效率高。”她笑。我看到房卡背面铅笔写的房号很新,

粉末蹭在她指尖——不太像“效率高”,更像“匆忙改”。签到表“到场人数14”下,

有一行被涂掉的名字,涂得太用力把纸磨起毛。我没看清名字,只记得那团灰。

群里有人八卦:“听说技术的祁言最近盯账,财务很紧张。

”又有人回:“团建不就是拉感情嘛,别多想。”我关群,把便签塞进背包。

别人以为我用它乱涂乱画,其实我拿来记时间戳、声音、位置、气味。看上去像走神,

实则是把线一根根拉出来,等它们自己打结。上山第二天08:12大巴开,

司机说再等“落下的同事”。我挑最后一排靠窗。王姐坐前排,和小陆对名单;张强戴墨镜,

屏幕反光里跳着数字;法务周舟戴着一副金边眼镜,打着哈欠;技术的祁言靠右走道,

两手空空,表盘黑亮。车拐上盘山路,信号开始断。雾大,山谷潮气往上翻。玻璃上起雾,

窗框震动。有人晕车吐,塑料袋窸窣一阵。王姐拿起麦克风讲日程,小陆补充合规培训安排。

我把贴纸撕成细条贴在座椅背面,

张强回电话“那批单合到月底”;11:18司机说山里可能有短时检修;这些零碎,

会指向风的方向。山庄临城山庄半山腰,木结构,四合院布局。到时11:42,

细雨刚起。前台伞桶六把黑长柄伞,伞骨有潮味;走廊木板擦得发亮,踩上去会“吱”,

声细尖。我喜欢这种声,比人的记忆诚实。院心有一株槭树,叶片挂着水,红得很沉。

前台发房卡。祁言拿307,我305,张强309。王姐笑说“方便沟通”。

我瞟前台电脑屏幕:界面弹着一条提醒——“00:30—00:35计划性配电检修,

请提前通知客人。”提醒被鼠标点掉,像不该让客人看见。我把这五分钟记在便签上,

画个小雷电符号。午后做了个“合规培训”。

讲师PPT有一页写着大字“叙述一致性”,

底下三条:口径统一、时间统一、对象统一。标题下的页码显示“1/13”。

我在后排看那一页很久,像看一张不小心递出的底稿。晚餐晚餐19:30。

王姐举杯“大家辛苦”,张强笑“财务请客”,全桌笑。小陆问我:“江澜,

你平时都这么慢吗?”我点头:“嗯,脑子转得慢。”她笑,

转头和新人聊八卦:谁和谁暧昧、谁被“优化”、谁近期升了级。祁言吃得慢,筷子稳,

酒只轻抿。他和我对视一秒,点点头——那种“知道你看见”的点头。

20:43祁言出去接电话,站廊下。我把时间写在纸巾上,压在盘底。

22:51散场,几人去203打牌。我被拉去凑数,坐十分钟,故意出错两次,

大家笑“还是你去睡吧”。我谢,拿热水回房。走廊二层走廊尽头有只廉价半球摄像头,

罩子上贴着“维修中”,胶带歪,边缘起泡。我停一秒,风灌廊口,雨打木檐像算盘珠。

感应灯在身后亮灭不匀。我把杯热气凑近眼皮,雾气模糊视线,只剩声音。23:07,

祁言从餐厅方向上来,步子不快,拎着黑色翻盖包,表盘一闪像眨眼。

经过我身边说“晚安”。我点头,装反应慢半拍才回:“晚安。”他走向307,

鞋底带水花。行至摄像头下稍停半秒,抬头看了眼“维修中”,没再停。

我在纸巾上写下:23:07。停电预告回到305,门缝被风压得“咔”响。

我拉开窗帘一指宽缝,远处山坡黑,院角应急灯忽明忽暗。

我想起前台提醒:00:30—00:35检修。我把闹钟调到00:28,躺下。

把黑伞)、木板“吱”的位置(摄像头下最响)、胶带(新、歪、起泡)、检修(五分钟)。

闹钟震动时屋里安静,雨敲窗。我起身,刚站稳,灯灭。整个山庄像被抽走了电与声,

只剩黑。在那五分钟黑里,我听见三种呼吸——一种在我门外,

停在摄像头下的“吱”处;一种在走廊尽头,短促,像提着东西;一种更远,在楼梯方向,

带着湿伞甩水的味。木板被小心地踩过,吱声被压到最低,像有人学习他人的脚步。

00:35灯亮,山庄像没事。我知道并不是。2|失踪与证词大厅的空气像被雨绷紧。

王姐打电话联系山庄老板与警方,口径是“同事走失,可能迷路”。我站在落地窗旁,

假装盯着山坡发呆,实际上把每个人第一反应记在便签上。

一轮自发表述(8:12—8:30)张强:00:40在二层楼梯口“看见祁言下楼”。

语速快,重复“我亲眼见的”三次。

小陆:00:00在三层公共阳台“抽烟时看见他回来”。用词“应该”“好像”,

不肯给出具体方位。阿敏:00:30走廊打水,和祁言“打了招呼”。

主动补充“他看起来很冷”。王姐:01:00路过三层,307“门缝有光”。

306游客(外人):夜里听到二层传来“滚轮声”。

我把“停电00:30—00:35”圈粗,用虚线连到阿敏的“打招呼”。又画一条线,

把小陆的“阳台抽烟”连到“昨夜大雨、阳台无烟蒂”。

我装糊涂地问:“大家谁记得到底几点呀?

我这人记性不太好……”张强忙接:“00:40!我看见他往下走的。

”我挠头:“你站楼梯里还是走廊里?”“楼梯口。”“那你看见他穿外套没?

”张强顿半秒:“穿了吧。”便签记:停顿0.5s→记忆不牢;若穿外套,

湿伞甩水声应更明显(昨夜我在楼梯方向闻到潮味与水声)。小陆走过来,

声音压低:“江澜,别乱问,等警察来。”我连连点头:“对对,我就随口问问。

”警方问询(一)地方派出所两位民警9:20到。例行勘验后分两组做笔录。

我被分到最后,坐在走廊木椅上,听得见屋里问答的断句。

张强的声音从屋里漏出:“我00:40在楼梯口,祁言从这边走过去,

我还跟他说早点睡。”——他在给“00:40”找佐证。轮到我,

年轻民警翻开笔录本:“姓名,岗位。昨晚行程说说。”我慢吞吞:“我……喝得不多,

就回房睡了。哦对,23:07我在走廊看见祁言,他说晚安。

我睡觉前把闹钟调到00:28,想看一下那个……嗯,前台电脑上弹过的检修提醒。

”民警抬眼:“你怎么知道有检修?”我指指脑门:“记性不好就多看两眼。

”“检修时你去哪儿?”“没出门。我门口那块木板老‘吱’,我怕踩醒别人。

”“你有没有听到别的声音?”“好像……呼吸吧。有三种,不一样。

”我把“呼吸三种”的描述说得含糊,又把“湿伞甩水”的味道讲成“好像有点潮”。

民警“唔”了一声,把笔搁在本上。这个细节会被记住,但不会立刻被用——正合我意。

缝有光|低(描述模糊)|高(延长“存活时间”)四段口供构成“他一直被看见”的虚线。

虚线背面,是真空。物证第一波民警勘验后允许活动。我拿纸杯在三层来回走,

装作找饮水机,顺便看细节:摄像头罩:胶带新、歪、起泡。昨晚有人临时遮挡,扩大盲区。

307门口地垫:与309不同,新,纤维直立。有人替换。清洁柜:门缝垫硬纸片,

便于“无声开合”。柜内湿毛巾拧到极干,柑橘清洁剂未盖紧,瓶口有指印。

伞桶:今晨只剩四把黑伞,两把不见。前台称“有客人借去”,登记空白。

相关资讯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