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山记[抖音]小说-沈清辞林砚青溪无删减阅读

发表时间:2025-11-19 14:37:06

>>>>点击查看详情<<<<

>>>>点击阅读全文<<<<

林砚第一次见到沈清辞,是在民国二十六年的深秋。

 

彼时她刚随父亲林正明从南京迁至浙西的青溪古镇,马车碾过青石板路时,溅起的水花沾湿了她月白色的旗袍下摆。父亲说青溪远离战火,是个能安身的地方,可林砚看着车窗外连绵的雨雾,只觉得这古镇像被泡在墨水里,连空气都带着股化不开的潮湿。

 

林家的新宅在古镇东头,是座三进的老院子,门框上还留着斑驳的朱漆,院里的老桂树落了一地碎金。管家福伯领着他们穿过天井时,忽然指着西厢房的方向说:“先生,**,那边住着位沈先生,也是上个月刚搬来的,听说是什么……大学的先生。”

 

林砚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西厢房的窗棂半开着,隐约能看见一个穿藏青色长衫的身影,正临窗翻书。那人的手指修长,骨节分明,翻过书页时动作轻缓,倒让这阴雨天多了几分静气。

 

“既是读书人,倒也好相处。”林正明点点头,又叮嘱林砚,“往后在镇上少出门,如今时局乱,别惹麻烦。”

 

林砚应了声,心里却没把这话当回事。她在南京时就爱跟着同学去夫子庙听戏、去秦淮河划船,哪里耐得住宅在院子里的日子。不过几日,她便摸清了古镇的脉络:南街的茶馆有说书先生,北街的布庄能买到最新款的洋布,而镇口的青溪码头,每天清晨都有渔民叫卖港捕的鱼鲜。

 

这日午后,雨终于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在青溪上,波光粼粼的像撒了把碎银。林砚瞒着父亲,揣着几块银元就出了门,打算去南街的茶馆听书。刚走到巷口,就看见前几日在西厢房窗边看书的那个男人,正站在一家纸伞铺前,手里拿着一把蓝底白花的油纸伞,似乎在和老板说着什么。

 

男人转过身时,正好与林砚对上视线。他的眉眼很清俊,鼻梁高挺,嘴唇薄而淡,眼神却像青溪的水,沉静又深邃。林砚被他看得有些不自在,连忙低下头,假装整理旗袍的盘扣。

 

“这位**,可是林家的?”男人先开了口,声音温和,带着点书卷气。

 

林砚抬起头,点点头:“是,我叫林砚。先生是……沈先生?”

 

“沈清辞。”他微微颔首,指了指手里的油纸伞,“方才听老板说,这伞的桐油是新熬的,防雨得很。**若是要出门,不妨也买一把,免得等会儿又下雨。”

 

林砚顺着他的话看向天空,果然见西边的云层又厚了起来。她谢过沈清辞,也挑了把浅粉色的油纸伞,付了钱后,两人竟顺路,都是往南街去。

 

“沈先生也是去听书?”林砚忍不住问。

 

沈清辞笑了笑:“是,听说茶馆的王先生说得好《三国》,今日正好有空。”

 

两人并肩走在青石板路上,脚步声清脆,偶尔有风吹过,带着桂树的香气。林砚原本还有些拘谨,可沈清辞说话很风趣,从古镇的历史讲到青溪的传说,倒让她觉得格外投缘。她发现沈清辞不仅学识渊博,还很懂生活——他知道哪家的酱菜最香,哪家的糕点最软,甚至知道青溪里哪种鱼最好吃。

 

“沈先生以前来过青溪?”林砚好奇地问。

 

“没有,”沈清辞摇摇头,眼神里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只是来之前,翻了些地方志。”

 

林砚没再多问,只当他是治学严谨。到了茶馆,两人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点了壶龙井,一碟瓜子。说书先生还没开场,沈清辞忽然指着窗外的青溪说:“听说这青溪的源头在天目山,水流清澈,能看见水底的石子。等天气好些,倒可以去看看。”

 

林砚眼睛一亮:“真的?我还没去过山里呢。”

 

“若是**不介意,改日我可以带你去。”沈清辞说。

 

林砚连忙点头,心里竟有些期待起来。她没想到,在这陌生的古镇,还能遇到这样一位投缘的朋友。

 

可她不知道,沈清辞的出现,就像投入青溪的一颗石子,会在她平静的生活里,激起层层涟漪。

相关资讯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