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树下,我们重来全集小说_陈默林晓周婷完结版阅读

发表时间:2025-08-05 16:57:02

>>>>《樱花树下,我们重来》 在线阅读<<<<

"明天我去找王媛的哥哥。"陈默说,"你陪林晓好好休息。决赛前最后一天了,

我们需要她恢复状态。"我点点头,突然想起什么:"对了,你爸爸明天出院?""嗯。

"陈默的表情柔和下来,"医生说恢复得很好,多亏了你建议的那种新疗法。

"这让我想起在医院时,

我"偶然"提到了一种治疗动脉瘤的新型介入技术——那其实是五年后才会普及的方法。

幸好陈爸爸的主治医生思想开放,愿意尝试。"我只是...碰巧在网上看到过类似案例。

"我含糊其辞。陈默深深看了我一眼,没再多问。窗外,东方已泛起鱼肚白。

我们就这样在林晓家的沙发上凑合睡了两个小时,然后匆匆赶回学校准备最后一天的训练。

出乎意料的是,王媛当天没来上学。中午时分,陈默收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搞定。

王媛请假三天,决赛不会出现。""她哥哥做的?"我小声问。

陈默点点头:"他保证王媛不会再找林晓麻烦。作为交换,我们不把事情闹大。

"虽然手段温和了些,但至少解决了眼前的危机。下午训练时,林晓的状态明显好转,

甚至主动提出要担任自由辩论的主力。"我想...想亲自面对他们。"她的声音虽轻,

但眼神坚定,"不再是躲在你们身后的胆小鬼了。

"我和陈默相视一笑——这才是我们认识的那个才华横溢的林晓。训练结束,

陈默突然宣布:"决赛我不上场了。""什么?"我和林晓同时惊呼。"爸爸刚出院,

需要人照顾。"他平静地说,"而且...你们三个已经配合得很好了。

"我知道这只是部分原因。更关键的是,他不想因为家庭事务影响团队表现。

这种自我牺牲的举动如此"陈默式",让我既心疼又敬佩。"不行。"我斩钉截铁地说,

"你是我们队的灵魂。你爸爸那边...我们可以轮流去帮忙。

"林晓也连连点头:"对...我们是一个团队。"陈默还想说什么,

我直接打断他:"少数服从多数,班长大人。就这么定了。"他无奈地笑了,

眼中却闪烁着感激的光芒。决赛前夜,我辗转难眠。起身翻开日记本,

回顾这几个月来的点点滴滴——从重生第一天的迷茫,

到辩论赛的初战告捷;从发现陈默的秘密打工,

到雨中那个未完成的拥抱;从拯救林晓的最初目标,

到如今我们三人牢不可破的友谊...这一切早已超出了我最初"改变命运"的简单设想。

我不再是那个冷眼旁观未来的过客,而是真正活在这一时一刻,

为每一个笑容、每一滴眼泪而心动。手机突然震动,是陈默发来的消息:"睡不着?

"我惊讶地回复:"你怎么知道?""直觉。我也睡不着。"我们就这样隔着屏幕聊了起来,

从辩论策略到人生理想,从喜欢的电影到最难忘的生日...话题像流水般自然流淌。

直到凌晨两点,他才发来最后一条:"明天会是个好日子。晚安,队长。"简单的几个字,

却让我的心像被温水浸过一样柔软。决赛当天,阳光明媚。

我们四人早早来到市文化中心——这次决赛的场地。与之前的学校礼堂不同,

这里能容纳上千观众,还有电视台的摄像机。"紧...紧张死了。

"张昊不停地在后台踱步,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林晓倒是出奇地平静,

正反复默诵着发言稿。陈默在检查资料卡片,而我...我深呼吸调整着心跳,

告诉自己:这只是无数场比赛中的一场,无论结果如何,我们已经赢了。"五分钟后上场。

"工作人员提醒道。我们围成一圈,手叠在一起:"三中必胜!"走上舞台时,

刺眼的灯光让我一时看不清观众席。但当眼睛适应后,

我惊讶地发现前排坐着李老师、刘老师,还有...周婷?她独自坐在角落,

表情复杂地望着台上。我们的目光在空中相遇,她迅速别过脸去。辩论开始,

对方一辩气势汹汹地抛出论点:"高考是中国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

为寒门学子提供了改变命运的机会..."陈默作为我方一辩沉着应战:"公平不等于合理。

高考一刀切的评价标准扼杀了多少多元化发展的可能?我方不否认高考的公平性,

但认为其弊端更甚..."轮到我发言时,我抛开准备好的讲稿,

直接走到舞台中央:"对方辩友提到寒门学子,

那么请问:一个每天放学要打工三小时的学生,和一个可以请五个家教的学生,

真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吗?高考表面公平,

实则掩盖了教育资源分配的巨大不公..."台下响起掌声,我看到几位评委点头赞同。

自由辩论环节,林晓的表现更是惊艳全场。当对方质疑"没有高考如何选拔人才"时,

她站起身,声音清亮:"科举制度存在了1300年,难道因为它历史悠久就是最好的吗?

教育应该培养独立思考的人,而非应试机器。我方提议的多元评价体系,

正是为了让每个学生的特长都能被看见..."她说这话时,目光不经意扫过台下的周婷。

我注意到周婷的身体微微颤抖,然后...低下了头。最后的总结陈词由我负责。

站在聚光灯下,我突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我方今天并非全盘否定高考,

而是希望引发对教育本质的思考。真正的教育不应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而应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当我们的教育能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当评价体系不再唯分数论,

相关资讯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