遴选路上:34岁的归途(徐尚李文多多)最新章节

发表时间:2025-11-27 10:11:37

>>>>点击查看详情<<<<

>>>>点击阅读全文<<<<

徐尚蹲在她面前,看着她眼底的担忧,声音很沉:“对不起,李文,是我没跟你好好商量。我想考遴选,不只是为了我自己的职业发展,更是想让咱们的生活好一点——不用再为了几块钱比价,不用再让多多羡慕别的小朋友,不用再担心县里的医疗条件不好。以后我肯定平衡好工作、复习和家里,绝不会让你和多多受委屈。”

李文没说话,只是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那是他们之间最温柔的和解。

周末,李文去学校开教研会。会议室里,同事王老师坐在她旁边,手里拿着手机,正给她看孩子的视频:“你看,这是乐乐在市里小学的运动会,他跑了第一名!我们去年班回市里,乐乐上学近,我老公遴选到市教育局,虽然忙,但每天都能陪孩子吃饭。”

李文看着视频里的画面,心里突然亮了点——视频里的小学,离自己家的房子只有十分钟路程;乐乐的笑容,像极了多多说“想回市里跟妮妮玩”时的样子。“你老公怎么准备遴选的?会不会很辛苦?”李文忍不住问。

“就利用晚上的时间,每天复习两小时,还把工作里的案例记下来,考试的时候都用上了。”王老师笑着说,“他以前在县城教育局,总加班,现在到市里,反而能平衡工作和家——关键是找对方法,别把自己逼太紧。”

散会后,李文没直接回家,绕到县城的书店。书店不大,公考区在最里面,她在里面翻了半天,找到一本《近3年遴选案例分析真题集》,她犹豫了一下,还是买了下来——希望能帮徐尚复习。她又去文具店挑了个厚厚的笔记本,封面是多多喜欢的奥特曼图案,还买了几支荧光笔,方便标重点。

回到家时,已经快傍晚了。推开门,就听见厨房里传来“叮叮当当”的声音,走过去一看,徐尚系着她的碎花围裙,正笨拙地切菜,土豆丝切得大小均匀,看得出来是用心了。餐桌上放着他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是“遴选案例素材”,旁边放着一杯温热的白开水。

“你回来了?”徐尚听见声音,回头笑了笑,李文才看见他的左手贴着创可贴,边缘没渗血,“刚才切菜不小心划了下,不严重。”

李文走过去,拿起他的手看了看,看来创口不大,被刀浅划了一下。“怎么不小心点?”她皱着眉,从抽屉里找出防水创可贴,帮他换了,“我买了本真题集,还挑了个笔记本,你复习的时候能用。”

徐尚愣了一下,接过书和笔记本,眼里满是惊喜:“你支持我考了?”

“之前不支持,是怕你顾此失彼。”李文笑着说,“我问了王老师,她说遴选也能平衡工作和家,咱们慢慢准备,别着急。对了,周末咱们去市里的房子打扫,顺便你也看看那边的几个单位,考察考察离咱家有多远,也给你多一点精神动力。”

徐尚低下头,继续切菜,声音有点哑:“谢谢你,李文。我以后肯定好好平衡,不会让你和多多受委屈。”

晚上,李文把多多哄睡后,拿着笔记本走进书房。徐尚正趴在书桌上,对着一道“基层养老服务优化”的题目皱眉,笔在纸上画着圈,旁边放着一杯热牛奶——是李文之前给他热的。

“别对着题目发呆了,我给你整理了点东西。”李文把笔记本放在他面前,翻开第一页,上面是她工工整整的字迹:“2022年X号文件《关于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重点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部分,你上次处理的溪头镇养老站调研,能结合这个写。”

徐尚惊讶地抬起头,李文继续翻着笔记本,每一页都标了重点,有的还贴着便利贴:“这个案例你跟我说过,城东社区低保户搬迁的事,能当素材”“多多学校的课后服务政策,跟这个条款对应,你可以问问老师细节”。最让他感动的是,笔记本中间夹着一张多多的画——画着一家三口站在市里的房子前,旁边写着歪歪扭扭的“爸爸加油,回咱们的家”,下面还有李文的小字:“多多说,等爸爸考上,咱们就在阳台种新的绿萝。”

“我问了王老师,她说遴选考的是政策理解和实际应用,你在民政局待了四年,有实际经验,比别人有优势。”李文的声音很轻,带着期待,“以后你复习累了,咱们就一起聊案例,我帮你整理素材,咱们一起回市里的家。”

徐尚拿起笔记本,指尖摩挲着多多的画,眼眶有点红,却没哭——是感动,是踏实。他抬头看李文,她站在台灯下,头发披在肩上,脸上带着笑,眼底没有了顾虑,只有满满的支持。“谢谢你,李文。”他的声音有点发颤,“以前是我太急了,没跟你好好商量。”

“一家人,说什么谢。”李文笑了,帮他把台灯调亮了点,“别复习太晚,明天还要上班,周末咱们去市里住两天。”

徐尚点点头,翻开笔记本,继续看题目。这一次,他不再觉得孤单——因为他知道,他不是一个人在努力,李文和多多,都在陪着他,一起等回市里的风。

县民政局的早会刚散,走廊里还飘着“特困人员冬季保暖物资发放”“社区养老服务站选址”的讨论声。徐尚攥着请假条,指尖沾着早上整理“低保动态核查表”蹭的墨痕,脚步轻得像怕惊动什么。走到局长办公室门口,深棕色的门把手上印着经年累月的指纹,他抬手敲门时,请假条上“参加遴选案例分析线下培训”的字迹,被手心的汗洇得微微发皱。

“进来。”王建军的声音带着刚开完会的倦意,徐尚推开门,见他正对着桌上的《全县民政工作月度台账》勾划,钢笔尖在“溪头镇养老站床位缺口”那栏顿了顿。徐尚把请假条递过去,语气很诚恳:“王局,这周末想请两天假——市里有个遴选案例分析线下班,讲的都是基层治理、公共服务的通用题型,比如‘政策执行堵点破解’,我想着以后处理咱们局的低保、养老工作,也能用上这些思路,不算跟工作脱节。而且我家孩子快要上小学了,想顺道去市里的几个学校转转看看。”

他特意提“通用题型”“不脱节”,还提了孩子上学,怕王建军觉得他“只想着往外走”。之前打听清楚,这线下班不搞系统专项,全是各部门遴选都考的核心内容,讲师还强调“案例要结合基层实际”,这样说既能表露出复习对工作的帮助,也能减少王建军的顾虑。

王建军没接请假条,低头翻了翻桌角的调研任务清单,又端起茶杯抿了口热水,蒸汽模糊了他的表情。“小徐,你是咱们局里少有的‘能扛事’的年轻人。”他的声音慢悠悠的,话里藏着分量,“去年你做的溪头镇养老站经费审计报告,市里还夸过;现在我正想把‘乡村振兴民政配套服务调研’交给你,要跑5个乡镇,摸清楚互助养老站运营、困境儿童补贴落实的情况,下周一就得要初稿——市里民政口等着这份材料开调度会,耽误了谁都担不起责任。”

徐尚心里一紧,赶紧接话:“王局,调研我肯定跟上!我提前把提纲列好,让乡镇民政专干先收集基础数据,比如养老站的收支明细,等我周末上完课,回来就汇总分析,保证不耽误初稿。我还能顺便跟市里的民政部门打听下调研的方向,对咱们的报告也有好处。”

他特意提“跟市里打听方向”,既表了工作态度,也没放弃培训的机会。可王建军却把调研任务清单推到他面前,手指在“青山镇”那栏轻轻点了点:“青山镇有3户低保户反映‘补贴到账慢’,你得上门核实银行流水;溪头镇养老站刚收了2个失能老人,照护方案得现场敲定。这些活儿,靠‘基础数据’解决不了,得你去跑。”

王建军放下茶杯,语气沉了点:“遴选是好事,年轻人想往高处走,我理解。但你得先把手里的活儿托住——局里把这么重要的调研交给你,是信你;你要是总想着‘往外走’,本职工作掉了链子,传出去对谁都不好。”

话说到这份上,徐尚知道请假的事黄了。他攥着请假条走出办公室时,纸边被捏得发皱——那线下班他抢了半个月才报上,讲义里全是案例分析的答题框架,他原本计划周末跟李文一起,把溪头镇养老站的调研案例套进去练手,现在只能作罢。

他回到座位,把请假条放进抽屉,拿起调研提纲,开始写乡镇专干的分工——青山镇让李干事先核银行流水,溪头镇让张干事先跟护工对接照护需求,他白天跑乡镇,晚上挤时间看讲义。刚写完,老张端着搪瓷缸走过来,看见他桌上的调研提纲,笑着说:“又接硬活儿了?怎么样最近,还是打算考遴选去市里?”

徐尚没藏着,点点头:“是啊,家里在那边有住处,想回去,也想多学点东西。”

“挺好,年轻人有想法。”老张坐在他旁边,喝了口枸杞茶,“你放心,下周跑乡镇,要是需要对接村支书,我帮你打招呼,省得你走弯路。以前我总念叨你,是怕你太实在,在基层吃亏,别往心里去。”

徐尚心里暖了暖,赶紧说:“谢谢张哥,我知道您是为我好。”

接下来的五天,徐尚彻底被调研绑在了路上。每天早上五点半,天刚蒙蒙亮,他就骑着电动车往最远的青山镇赶,车筐里装着调研问卷、银行流水核对表,还有李文提前煮的小米粥——装在保温桶里,怕他路上饿。

青山镇的低保户张大爷家在半山腰,土坯房的台阶长满青苔,徐尚爬了二十分钟坡才到。张大爷翻出银行卡抱怨“上个月补贴晚了五天”,徐尚蹲在桌边,一笔一笔核对发放记录,查了半小时才发现是银行系统升级延迟。“大爷您放心,我跟银行那边说了,以后每月10号准到账,晚了您直接给我打电话。”他掏出笔,把自己的手机号写在张大爷的烟盒上,又帮老人把银行卡放进贴身的布兜。

中午在乡镇民政办的长椅上扒两口盒饭,米饭有点凉,他就着李文给的小米粥,还好,还是温热的。下午又赶去溪头镇,养老站的护工说“老人想要理疗仪,可经费申请卡了半个月”,徐尚赶紧记下来,想着这能当遴选案例的素材,又跟乡镇专干聊“市里审批流程”,顺便打听了下市里各单位系统的工作节奏——比县城快,但更规范,这让他更想去了。

晚上回到县局,办公室的灯总要亮到11点。他趴在桌上整理调研数据,电脑屏幕上是“养老站运营成本核算表”,旁边摊着遴选讲义——题目是“如何解决基层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他想起白天帮张大爷核流水的经历,赶紧在草稿纸上写“对策1:建立‘民政-银行-乡镇’联动群,每月5号同步补贴进度”。

刚写两句,王建军的微信就发来:“溪头镇的困境儿童补贴,要补充学校的签收记录,明天早上给我。”徐尚揉了揉发酸的眼睛,重新打开文档,等忙完,留给复习的时间只剩一小时。他趴在桌上看讲义,看着看着就有点困,掐了掐手心,继续看——他知道,现在多挤点时间,回市里的希望就大一点。

好不容易熬到周五,调研初稿终于交了上去,徐尚长舒一口气,可转头就想起遴选报名的事,遴选考试开始报名了——报名通道下周一晚上6点关闭,他的“同意报考证明”还没签字盖章。他提前三天就填好了证明,核对了三遍:姓名、身份证号、现职务、报考岗位——报了市住建局,这家单位离家里的房子只有两站地,每一项都跟档案一致。

相关资讯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