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石板路被梅雨浸泡得闪闪发光时,林秀兰总会习惯性地把手伸进兜里,
摸索着那颗水果糖。那颗糖被她小心翼翼地包裹在透明的糖纸里,仿佛是一件珍贵的宝物。
她轻轻地将糖纸展开,让那颗水果糖暴露在空气中。阳光透过廊檐的缝隙洒下来,
形成一片片光斑,落在糖块上,折射出五彩的光芒。这些细碎的光粒就像小远刚学会说话时,
他那明亮的眼睛里闪烁的星星一样,充满了童真和好奇。巷子里弥漫着潮湿的樟木味道,
这股味道与墙角青苔散发的腥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气息。
这种味道对于林秀兰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它伴随着她度过了漫长的一生。她常常说,
这种味道能让人感到安心,就像小远小时候躺在她胳膊上睡觉时,
那均匀而踏实的呼吸声一样。一、槐树下的糖味在那幽深的巷子尽头,有一座古老的房子,
它散发着一股潮湿的木头香气,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走进这座老房子,
你会看到房梁上悬挂着一个竹篮,里面总是晾着小远最爱吃的柿饼。
这些柿饼经过阳光的晾晒,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半干状态,这种状态下的柿饼最为讨喜。
它们的果肉呈现出橙红色,透着淡淡的蜜色,仿佛蕴含着无尽的甜蜜。轻轻撕开柿饼,
你会发现里面布满了细密的糖霜,就像一层薄雪覆盖在上面,给人一种晶莹剔透的美感。
在老房子的墙根处,有一块被磨得异常光滑的青石,这是小远小时候的专属座位。
他常常喜欢蜷缩在这块青石上,静静地看着林秀兰坐在小马扎上择菜。
阳光透过槐树叶的缝隙,洒在小远的脸上,形成了一片片晃动的光斑,
宛如洒下了一把碎金子。小远会伸出小手,试图去抓住这些光斑,
然而他抓到的只有满手的空气,但他却并不气馁,反而咯咯地笑个不停。"奶奶,糖。
"三岁的小远会举着油乎乎的小手跑过来,掌心躺着颗被体温焐软的糖。
那是早上林秀兰塞给他的,他却舍不得吃,非要等她一起。林秀兰剥开皱巴巴的糖纸,
把半融化的糖块分两半,自己含一半,再把另一半塞进孙子嘴里。甜丝丝的味道漫开来时,
小远就会凑过来,用带着奶味的鼻尖蹭她的脸颊,说"奶奶嘴里有甜味"。他的睫毛很长,
蹭得她痒痒的,像有蝴蝶在脸上扑扇翅膀。那时候的小远,兜里比他的脸蛋还要干净,
连一毛钱都找不出来。但就是这样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小家伙,
却总是记得把自己仅有的糖果留出一半来。有一次,林秀兰突然生了一场大病,
躺在床上昏昏沉沉,整个人都变得迷糊起来。半夜里,
她迷迷糊糊地感觉到有一双小小的爪子在轻轻地抚摸着她的额头,仿佛在试探她的体温。
林秀兰努力睁开眼睛,只见小远正站在床边,手里举着一颗水果糖,
糖纸已经被他攥得皱巴巴的,像一团咸菜似的。小远一脸认真地对林秀兰说:“奶奶,
吃了糖就不疼了,老师说的。”那颗水果糖显然在他的兜里揣了一整天,
糖块都已经黏在了糖纸上。然而,在林秀兰的眼中,这颗糖却成了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她小心翼翼地接过小远递过来的糖,慢慢地放进嘴里。那甜蜜的味道在她的舌尖蔓延开来,
仿佛瞬间治愈了她身体的疼痛。林秀兰看着小远趴在床边,安静地睡着了,
他的睫毛上还挂着一滴晶莹的泪珠,在月光的映照下闪闪发光。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
洒在小远的脸上,为他勾勒出一层淡淡的银边,使他看起来就像年画里的娃娃一样可爱。
林秀兰静静地凝视着小远,心中涌起一股既甜蜜又苦涩的情感。小远五岁那年,
迷上了收集糖纸。他把林秀兰给的糖吃完,就蹲在门槛上,小心翼翼地把糖纸抚平,
夹进那本掉了页的童话书里。阳光好的午后,他会把糖纸摊在石桌上,对着光看,
说这个像蝴蝶,那个像彩虹。林秀兰坐在旁边择菜,听他叽叽喳喳地说,
手里的豆角择得又快又好。有次她不小心碰掉了本糖纸,小远立刻红了眼眶,
抽抽搭搭地捡起来,用袖子擦上面的灰,那模样像是丢了宝贝。林秀兰赶紧哄他,
说明天多给两颗糖,他才吸着鼻子笑了,露出两颗刚长的门牙,中间还留着条小缝。"奶奶,
你的兜里怎么总有糖呀?"小远举着张透明糖纸,阳光透过糖纸,在他脸上映出片暖色。
"因为小远爱吃啊。"林秀兰笑着摸他的头,指尖触到他柔软的胎发。"等我长大了,
天天给奶奶买糖。"小远把糖纸夹进书里,拍拍胸脯,像个小大人。
他的手背上还沾着点墨水,是昨天练字时蹭的,洗了好几遍都没洗掉,像朵小小的乌云。
那年秋天,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巷口,金黄色的桂花如细雨般飘落,铺满了整个地面。
米白色的花瓣轻轻地覆盖在青石板上,仿佛给这条小巷铺上了一层柔软的地毯。
小远背着崭新的书包,满心欢喜地走在去幼儿园的路上。当他走到巷口时,突然停下脚步,
然后像只小兔子一样飞快地跑回来。他站在林秀兰面前,喘着气,小手在兜里摸索了一会儿,
掏出一颗糖,小心翼翼地塞进林秀兰的手里。“奶奶,这个给你,想我的时候就吃哦。
”小远的声音清脆而稚嫩,他的眼睛亮晶晶的,充满了期待。林秀兰低头看着手中的糖,
那是一颗用彩色纸包裹着的水果糖,糖纸上印着可爱的小动物图案。
她轻轻捏了捏小远肉嘟嘟的小手,感受着他掌心传来的温暖。“好的,奶奶会想你的,
小远也要乖乖听话哦。”林秀兰微笑着对小远说。小远开心地点点头,
然后转身再次朝着幼儿园的方向跑去。他的步伐轻快,
书包上的恐龙挂件随着他的跑动而摇晃,仿佛也在为他加油鼓劲。林秀兰站在原地,
目送着小远逐渐消失在桂花香气弥漫的小巷深处。她手中紧握着那颗糖,
心里被一股暖流填满,暖暖的,就像这秋天的阳光一样。
二、远去的飞机声小远上小学的那天,林秀兰在他书包侧袋里塞了五颗糖。
"遇到不开心的事,就吃一颗。"她帮他理了理衣领,看他站在巷口的槐树下,
背着比他还宽的书包,突然觉得孙子好像一夜之间就长大了。槐树的叶子绿得发亮,
有片叶子落在他的头发上,他没察觉,就那么背着书包往前走,像株刚栽下去的小树苗。
每天下午四点半,林秀兰必定坐在巷口的石凳上。石凳被岁月磨得光滑,边角处有个小缺口,
是小远小时候用石头砸出来的。她兜里揣着把水果糖,有橘子味的,有草莓味的,
都是小远爱吃的。远远看见那个背着书包的小身影,她就会掏出颗糖,在手里晃晃,
阳光照在糖纸上,晃出片细碎的光。"奶奶!"小远像颗小炮弹似的冲过来,
书包往石凳上一扔,伸手就掏她的口袋。他总能准确摸出自己最爱的橘子味,
剥开糖纸扔进嘴里,含糊不清地讲学校里的事:"今天小明抢我橡皮,我才不让他,
他就哭了""老师夸我字写得好看,给我盖了小红花"。林秀兰听着,
时不时往他嘴里塞颗糖,看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心里甜滋滋的。有次他说漏了嘴,
说自己把糖分给了同桌的女生,林秀兰笑他"小不点懂什么",
他却红着脸说"她爸爸妈妈离婚了,总哭",那认真的模样,让林秀兰心里一动。
有次小远考了满分,举着试卷跑到她面前,非要她用糖纸给他叠个小船。林秀兰戴上老花镜,
耐心地叠着,糖纸在她手里翻飞,不一会儿就变成了只小巧的船。
船帆是用橘子味的糖纸做的,橙黄色的,在阳光下亮晶晶的。小远欢呼着举着纸船,
跑到巷口的水沟边,轻轻放下去,看纸船随着水流晃晃悠悠地漂远。水沟里的水不深,
带着点青苔的绿,映着天上的云,像幅会动的画。"奶奶,纸船会漂到爸爸妈妈那里吗?
"小远趴在石栏上,望着水沟里打转的落叶。他的鼻尖沾了点泥,是刚才跑的时候蹭的,
像颗小小的黑豆。林秀兰的心轻轻一颤。儿子儿媳在国外定居的第五年,
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每次视频通话,儿媳总说国外的教育多好多好,
说小远应该去那里接受更好的教育。儿子则在一旁沉默,偶尔插句"妈,辛苦你了"。
林秀兰知道他们是为了小远好,可夜里听见小远在梦里喊"爸爸",
她的心就像被虫蛀了似的,空落落的。窗台上的月光冷冷的,照在小远脸上,他的眉头皱着,
像是在做什么不开心的梦。"会的。"林秀兰摸了摸孙子的头,"爸爸妈妈看到纸船,
就知道我们小远想他们了。"小远七岁生日那天,儿子儿媳突然回来了。
他们穿着笔挺的西装和连衣裙,皮鞋踩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与这条巷子的节奏格格不入。儿媳手里提着个精致的蛋糕,盒子上印着英文,
儿子则拎着几个印着外文的礼盒,站在门口,
有些局促地看着院子里的景象:晾衣绳上挂着小远的校服,
衣角还沾着块墨水渍;墙角堆着他玩旧的玩具车,有辆的轮子掉了,
用绳子绑着;石桌上还放着半碗没吃完的粥,上面结了层薄膜。"爸妈?"小远咬着糖,
愣愣地看着他们,手里的弹珠掉在地上,滚到儿子脚边。弹珠是透明的,里面嵌着朵小红花,
是林秀兰上个月赶集时给他买的。那个晚上,客厅里的灯亮到很晚。
林秀兰坐在灶房的小板凳上,听着客厅里断断续续的谈话声。儿媳说小远的英语天赋很高,
应该去国外接受系统的教育;儿子说那边的学校有更好的设施,有游泳池,有实验室,
对小远的未来有好处。林秀兰没进去,只是默默地剥着橘子,橘子皮的酸味呛得她眼睛发酸,
剥好的橘子瓣放在盘子里,摆得整整齐齐,像小远小时候爱吃的糖果。"奶奶,我不想走。
"小远突然跑进来,抱住她的腿,眼泪掉在她的裤脚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印记,
"我要吃奶奶的糖,我要在巷口放纸船。"林秀兰摸着他的头,说不出话。她知道,
孩子们长大了,总要飞向更远的地方,就像那些被小远放进水沟的纸船,终究会漂向远方,
不会再回来。灶房里的灯光昏黄,照在小远的头发上,泛着层柔软的光,
她突然想把这光留住,像留住一颗糖那样,紧紧攥在手里。离别的那天,天阴沉沉的。
小远穿着崭新的衣服,背着比来时更大的书包,眼睛红红的。林秀兰往他兜里塞了把糖,
塞得鼓鼓囊囊的,直到再也塞不下为止。"到了那边要好好吃饭,好好读书。
"她的声音有点抖,不敢看他的眼睛,怕一看就忍不住掉眼泪。她的指腹蹭过他兜口的布,
布料是新的,有点硬,不像他以前穿的旧衣服,软乎乎的带着阳光味。"奶奶,我会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