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古寺银杏落,初遇惊鸿影永安十三年,秋。
京郊的静安寺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时节。满院的银杏树叶染成金红,风一吹便簌簌落下,
铺在青石路上像极了碎裂的霞光。香客们提着供品往来,香火缭绕中,
偶尔能听见檐角铜铃轻响,衬得这古寺愈发清幽。沈微婉站在大雄宝殿外的银杏树下,
手里攥着一方素色锦帕,指尖轻轻摩挲着帕角绣的半朵兰草。
她刚随父亲沈文彦——新任的从六品翰林院编修——入京不足半月,
今日是特意来静安寺为家人祈福的。“**,您看这银杏叶多好看,
咱们捡几片回去夹在书里吧?”贴身丫鬟青禾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捡起一片完整的银杏叶,
叶片边缘还带着淡淡的金边。沈微婉弯唇笑了笑,眉眼弯弯像浸了秋露的月牙:“好啊,
不过别捡太多,一会儿还要去后山的观音殿,别误了时辰。”她今日穿了一身浅碧色襦裙,
外罩月白纱衫,头发只简单挽了个双环髻,插着一支素银簪子,素净得像枝刚出水的荷。
因着父亲官职低微,沈家入京后只住在城南一处小宅院,平日里也少与京中贵女往来,
沈微婉性子本就温和,此刻站在银杏树下,更显文静柔弱。正说着,一阵马蹄声从山下传来,
伴随着侍从的低声通报:“端王殿下驾到——”香客们纷纷侧身避让,
连说话声都压低了几分。沈微婉也拉着青禾退到树后,好奇地抬眼望去。
只见一行人马缓缓走来,为首的男子骑着一匹通体雪白的骏马,身穿月白锦袍,
领口袖边绣着暗纹流云,腰间系着一块羊脂白玉佩,随着马匹走动轻轻晃动。
他手里握着一把折扇,扇面是素色的,没什么花纹,却被他摇得从容自在。
男子约莫二十三四岁,面容俊美温润,眉峰微扬时带着几分慵懒,
眼底却藏着不易察觉的清明。他便是当今圣上的幼弟,端王萧玦。京中人人都说,
端王是最不像王爷的王爷——不涉党争,不掌兵权,每日只爱游山玩水、品茗听曲,
性子温和得像块暖玉,可偏偏圣上心尖宠他,连朝中重臣都要让他三分。
沈微婉还是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端王,只觉得他周身的气质太过耀眼,让人不敢多看,
连忙低下头,手指无意识地绞紧了手里的锦帕。谁知刚低下头,手里的素色香囊却没拿稳,
顺着指尖滑落在地,滚到了骏马的蹄边。沈微婉心里一慌,这香囊是母亲亲手绣的,
里面装着她自己调的安神香,是她平日里随身携带的。她咬了咬唇,
犹豫着要不要上前去捡——端王的马近在咫尺,她一个小官之女,怎敢贸然靠近?就在这时,
那匹白马轻轻打了个响鼻,停下了脚步。萧玦低头,目光落在脚边的香囊上,
香囊是淡紫色的,绣着一朵小小的兰草,针脚细密,一看就是用心做的。他翻身下马,
动作优雅流畅,走到香囊旁,弯腰捡了起来。指尖触到香囊时,
还能闻到淡淡的香气——不是京中贵女常用的浓郁熏香,而是一种清雅的兰香,
混着淡淡的薄荷味,闻着让人心里一静。“这香囊是姑娘的?”萧玦走到沈微婉面前,
声音温润,像秋日的风拂过湖面。沈微婉猛地抬头,撞进他含笑的眼眸里。他的眼睛很亮,
带着几分温和的笑意,让她原本紧张的心莫名安定了些。她连忙屈膝行礼,
声音细弱:“是……是民女的,多谢殿下拾还。”“不必多礼。”萧玦将香囊递还给她,
指尖不经意间碰到她的指尖,只觉得她的手很凉,像刚摸过秋日的溪水。
他忍不住多问了一句,“这香囊里的香气很特别,是姑娘自己调的?”沈微婉接过香囊,
攥在手里,脸颊微微泛红:“回殿下,是民女闲来无事,用兰草和薄荷简单调的,
让殿下见笑了。”“很清雅,比京中那些名贵熏香好闻多了。”萧玦笑了笑,
目光落在她鬓边的素银簪子上,又看了看她身后的青禾手里的银杏叶,
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姑娘是来祈福的?”“是,民女随父亲来京不久,
特来为家人祈福。”沈微婉如实回答,不敢再多说。萧玦点了点头,没再追问,
转身对身后的侍从吩咐:“去,把寺里的素斋备好,一会儿请沈姑娘和她的丫鬟一起用。
”侍从愣了一下,连忙应道:“是,殿下。”沈微婉也愣住了,连忙摆手:“殿下不必麻烦,
民女……”“不麻烦。”萧玦打断她,语气带着不容拒绝的温和,“静安寺的素斋很有名,
姑娘初来京,尝尝也好。况且,本王也想再听听姑娘调香的法子,不知姑娘是否愿意?
”他话说得客气,眼神却带着几分期待,让沈微婉无法拒绝。
她只好再次屈膝:“多谢殿下厚爱,民女遵命。”萧玦满意地点点头,转身走向大雄宝殿,
走了两步又回头,对她笑道:“姑娘慢慢来,本王在殿内等你。
”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殿门后,沈微婉才松了口气,手心已经沁出了薄汗。青禾凑过来,
小声说:“**,端王殿下人真好,一点架子都没有,还请咱们吃素斋呢!”沈微婉笑了笑,
心里却泛起一丝异样的感觉。她低头看着手里的香囊,仿佛还能感受到刚才他指尖的温度,
脸颊又热了几分。祈福结束后,沈微婉跟着侍从来到寺里的素斋堂。
素斋堂是一间雅致的小院,院里种着几株菊花,开得正盛。萧玦已经坐在桌边等候,
桌上摆着几碟精致的素斋:凉拌木耳、清炒时蔬、素鸡豆腐,还有一碗热气腾腾的菌菇汤。
“姑娘坐。”萧玦指了指对面的座位,“尝尝这菌菇汤,是用静安寺后山的野菌炖的,很鲜。
”沈微婉坐下,拿起汤匙,小口喝了一口汤。菌菇的鲜香在嘴里散开,暖乎乎的,
顺着喉咙滑下去,让她整个身子都暖和了。她忍不住赞道:“确实很鲜,
比家里炖的汤还好喝。”萧玦看着她满足的样子,眼底笑意更浓:“喜欢就多喝点。对了,
姑娘刚才说用兰草调香,不知是用新鲜兰草还是干兰草?”“回殿下,
是用新鲜兰草阴干后研磨成粉,再加入少量薄荷粉和蜂蜜调和,装入香囊即可。
”沈微婉详细解释,“薄荷能提神,蜂蜜能让香气更持久,而且不会太冲。”“原来如此。
”萧玦点点头,“本王宫里也有几盆兰草,却总觉得香气太淡,下次倒可以试试姑娘的法子。
”两人边吃边聊,从调香聊到京中的景致,再到沈微婉家乡的风俗。萧玦听得很认真,
偶尔还会问几句,语气温和,没有半分王爷的架子。沈微婉渐渐放松下来,
不再像一开始那样拘谨,偶尔还会笑着回应他的玩笑。素斋结束后,萧玦送沈微婉下山。
马车停在寺门口,萧玦站在马车旁,递给她一个小小的木盒:“这是本王宫里的兰草种子,
姑娘若是喜欢,回去可以种种看。”沈微婉接过木盒,打开一看,
里面装着几颗饱满的兰草种子,还附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种植兰草的注意事项,
字迹温润有力。她抬头看着萧玦,心里暖暖的:“多谢殿下,民女定好好栽种。”“嗯。
”萧玦点头,目光落在她的脸上,轻声说,“姑娘若是在京中遇到什么麻烦,
可以让人去端王府送信,本王会帮你。”沈微婉愣了一下,连忙道谢:“多谢殿下,
民女记下了。”马车缓缓驶动,沈微婉坐在车里,掀开窗帘,看到萧玦还站在原地,
对着马车的方向挥手。她连忙放下窗帘,脸颊发烫,心跳得越来越快。
青禾在一旁笑着说:“**,端王殿下肯定是喜欢上你了,不然怎么会送你种子,
还让你有麻烦找他?”沈微婉瞪了她一眼,却没反驳。她低头看着手里的木盒,
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怦怦直跳。她知道,从今天起,她在这陌生的京城,
好像多了一点不一样的期待。而此刻的静安寺门口,萧玦看着远去的马车,嘴角还带着笑意。
身后的侍从忍不住问:“殿下,您真的要帮沈姑娘?
她只是个从六品编修的女儿……”“身份高低有什么关系?”萧玦收起笑容,
眼神却依旧温和,“本王只知道,她是个有趣又温柔的姑娘。以后,多留意着点沈家,
别让他们在京中受了欺负。”“是,殿下。”侍从连忙应道。萧玦转身重新走进寺庙,
风吹起他的衣摆,带着淡淡的兰香——那是刚才从沈微婉的香囊上沾染的香气,清雅又好闻,
让他忍不住想,下次见她,一定要再问问,还有没有其他好闻的香方。秋阳透过银杏树叶,
洒在他的身上,温暖而明亮。萧玦知道,这个秋天,好像因为一场意外的相遇,
变得不一样了。第二章兰草初绽时,王府再相逢沈微婉回到家后,
第一时间就把端王送的兰草种子种在了院子里的小花坛里。她按照纸条上的方法,
仔细翻土、浇水、覆盖薄土,还特意在花坛边围了一圈竹篱笆,防止被家里的小猫踩坏。
“**,您都看这兰草种子半个时辰了,它现在还没发芽呢,看也看不出来什么。
”青禾端着一碗红枣羹走过来,笑着打趣。沈微婉接过红枣羹,小口喝着,
眼神却还落在花坛里:“我就是想多看看,希望它能快点发芽。”这几日,
她总是不自觉地想起在静安寺与端王的相遇。他温和的笑容、温润的声音,
还有递种子时指尖的温度,都像刻在了她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她甚至还按照端王说的,
用家里现有的材料,又调了一款新的香——用桂花和陈皮,闻着带着淡淡的甜意,
像是秋日的阳光。“对了,青禾,”沈微婉突然想起什么,
“你去把我上次调的桂花陈皮香装在香囊里,我明天想去端王府一趟,谢谢殿下送的种子。
”“好嘞!”青禾开心地应道,转身去准备香囊。第二日清晨,沈微婉换上一身淡粉色襦裙,
头发挽成了更精致的垂挂髻,插着一支母亲送的珍珠簪子,看起来比往日多了几分娇俏。
她提着装有香囊的食盒,带着青禾,坐上家里的小马车,往端王府而去。
端王府位于京城西侧,离皇宫不远,是一座雅致的府邸。府门不算宏伟,
却透着一股低调的奢华,门口的石狮子雕刻得栩栩如生,
门楣上挂着“端王府”三个烫金大字,笔法苍劲有力。沈微婉刚下马车,
就看到王府的管家早已站在门口等候:“沈姑娘,殿下已经吩咐过了,您来了直接进去就行。
”“有劳管家。”沈微婉客气地说。跟着管家走进王府,沈微婉才发现,
端王府比她想象中更雅致。院子里种满了各种花草,有菊花、月季、还有几株罕见的海棠,
石板路上铺着鹅卵石,两旁摆放着精致的石灯笼,偶尔还能看到几只松鼠在树枝间跳跃,
充满了生机。“姑娘,这边请,殿下在书房等您。”管家领着她来到一座临水的书房,
书房外有一座小石桥,桥下的池塘里种着荷花,虽然已经入秋,却还有几朵荷花顽强地开着。
沈微婉走进书房,看到萧玦正坐在书桌前看书,手里还拿着一支毛笔,似乎在批注什么。
他穿着一身青色常服,没系玉带,显得比昨日更随意些,却依旧温润好看。“殿下。
”沈微婉轻声唤道。萧玦抬起头,看到她,眼睛一亮,连忙放下笔:“姑娘来了,快坐。
青禾,给沈姑娘倒杯茶。”沈微婉坐下,将手里的食盒递过去:“殿下,
这是民女昨天新调的桂花陈皮香,装在香囊里,送给殿下,多谢殿下送的兰草种子。
”萧玦接过食盒,打开一看,里面放着两个淡黄色的香囊,绣着小小的桂花,
闻着带着淡淡的甜意,让人心情愉悦。他拿起一个香囊,放在鼻尖闻了闻,
笑着说:“很好闻,比上次的兰香更甜一些,姑娘的手艺真好。”“殿下喜欢就好。
”沈微婉脸颊微红。两人聊了一会儿兰草的种植方法,萧玦突然说:“姑娘,
本王有个不情之请。下个月是太后的生辰,宫里要举办寿宴,
本王想请姑娘为太后调一款专属的香品,不知姑娘是否愿意?”沈微婉愣了一下,
太后的寿宴是京中大事,能为太后调香,是极大的荣耀,可她只是个小官之女,
万一调得不好,岂不是会惹祸?“殿下,民女……民女怕做不好,辜负了殿下的信任。
”沈微婉犹豫着说。“姑娘放心,”萧玦看出她的顾虑,温和地说,“太后性子温和,
不喜欢太过浓郁的香气,姑娘只需按照自己的心意调就好。况且,有本王在,就算调得不好,
也不会有人责怪你。”他的话像一颗定心丸,让沈微婉放下了顾虑。她看着萧玦真诚的眼神,
点了点头:“好,民女愿意一试。不知太后喜欢什么类型的香气?”“太后喜欢梅花的香气,
”萧玦说,“但梅花现在还没开,姑娘可以用干梅花和其他温和的香料调和,
比如檀香、沉香,这样既清雅又不失庄重。”“民女明白了,”沈微婉点头,
“民女会尽快调好,送到王府来。”“不急,”萧玦笑着说,“还有一个月的时间,
姑娘慢慢调就好。对了,本王让人准备了一些香料,都是宫里上好的,姑娘要是需要,
可以随时来取。”沈微婉连忙道谢:“多谢殿下,民女记下了。”从端王府出来,
沈微婉的心里既紧张又期待。为太后调香是一件大事,她必须用心做好。回到家后,
她立刻开始查阅家里的香料书籍,还特意去京中的香料铺买了上好的干梅花、檀香和沉香,
准备开始调试。接下来的几日,沈微婉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调香上。
她尝试了多种配比,有时甚至会调到大半夜。青禾看着她忙碌的样子,心疼地说:“**,
您别这么累,要是实在不行,咱们就跟端王殿下说一声,别勉强自己。”“不行,
”沈微婉摇摇头,“这是我答应殿下的事,一定要做好。而且,能为太后调香,是我的荣幸,
不能辜负殿下的信任。”功夫不负有心人,半个月后,
沈微婉终于调出了一款满意的香——用干梅花为主料,加入少量檀香和沉香,
还加了一点蜂蜜和龙脑,闻着既有梅花的清雅,又有檀香的温润,还有龙脑的微凉,
层次丰富却不冲突,很适合长辈。她小心翼翼地将香粉装在一个精致的瓷瓶里,
外面裹上锦缎,准备送到端王府去。刚走出家门,就看到一辆熟悉的马车停在门口,
马车旁站着端王府的侍从。侍从看到她,连忙上前:“沈姑娘,殿下让小的来接您,
说想第一时间看看您调的香。”沈微婉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笑:“有劳你了。”坐上马车,
沈微婉心里既紧张又期待。她不知道萧玦会不会喜欢这款香,也不知道太后会不会满意。
马车很快就到了端王府,萧玦早已在书房门口等候。看到她下车,
他快步走过来:“姑娘来了,香调好了吗?”“回殿下,调好了。”沈微婉递过瓷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