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出了月子,我主动搬过去照顾她和外孙。我用一辈子经验带大了她,
她却天天拿着手机里的育儿百科指责我。“妈,说了八百遍了,不能给孩子用尿布,红**!
要用进口的纸尿裤!”“辅食怎么能放盐呢?书上说会损伤婴儿的肾脏!您怎么总是不听?
”那天,我只是心疼孩子拉肚子拉得可怜,给他喂了一小口苹果水止泻。
她一把抢过碗摔在地上,冲我吼:“你是不是就见不得我孩子好!我说了要科学喂养!
你这是在害他!”话音刚落,她的“育儿博主”婆婆打来了视频。镜头里,
她婆婆正喜笑颜开地给另一个孙子喂着一碗酱油蒸蛋。女儿立刻换上一副甜美的笑脸:“妈,
您带得真好,看他吃得多香!我这边都听您的,您说怎么带就怎么带!”哦,
原来“科学”也分人。我一声不吭,收拾好我的土鸡蛋和旧尿布,打电话给我乡下的侄子。
“强子,地的事,停一下。你表姐说得对,城里人讲究科学,我们乡下人别害了人家。
”1、我那只用了三十年的嫁妆碗,在我脚边“啪”地一声炸开。
费心熬了一下午的苹果水溅了一地。我呆立原地,耳边只剩女儿李虹静尖锐的吼声。“妈,
你是不是就见不得我好?!我说了多少遍要科学喂养!你这是在害他!
”这句话让我一瞬间有些恍惚。眼前浮现出三十年前的场景——那时她才六岁,
指着邻居家女孩的新款白球鞋,也是这样哭着对我吼:“妈,你是不是就见不得我好!
不给我买鞋就想让我被同学笑话死?!”一样的语气,一样的眼神。这么多年,从未变过。
就在我恍神时,她的手机响了,屏幕上跳出“神仙婆婆”二字。她瞬间变脸,
一把抹掉眼角的泪花,对着手机娇声道:“妈,您打电话来啦!对对,我正在忙呢,
我妈又给孩子喂这些乱七八糟的,气死我了!”视频里,
她婆婆正笑意盈盈地给另一个孙子喂着一碗黄澄澄的蒸蛋羹,里面肉眼可见地拌着酱油。
李虹静的笑容却更甜了:“妈,您带得真好,看他吃得多香!还是您懂科学,有经验。
我这边都听您的,您说怎么带就怎么带!”哦,原来“科学”也分人。我一声不吭,
默默地看着她。挂断视频后,李虹静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她看了一眼呆立在那里的我,
没有丝毫愧疚,反而皱着眉,拿出手机,
飞快地在一个叫“精英妈妈分享群”的微信群里打字。“姐妹们,快被我**疯了,
封建思想真的害死人,天天想给我娃喂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怎么说都不听,心好累。
”那一刻,我感觉心里有什么东西,碎了。我默默蹲下身,开始收拾地上的瓷片。
一枚碎片划破了我的手指,血珠一下子冒了出来。我盯着那点血,又想起了当年。
为了供她读书,我一个人拉扯大她,白天在地里刨食,晚上去学校食堂洗碗,手上全是裂口。
而如今,她嫌弃我手上老茧,嫌弃我做饭土气,嫌弃我带娃“不科学”。夜深人静,
我躺在客卧硬邦邦的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鬼使神差地,我点开了女儿的朋友圈。
最新的一条,是她精心剪辑过的视频。视频里,我局促不安地站在旁边,像个做错事的罪人。
配文刺眼无比:“心累,想给宝宝最好的,总有人拖后腿。
庆幸我还有一位懂科学、明事理的好婆婆!”婆婆刘芸第一个点赞,评论道:“静静辛苦了,
你是个尽职尽责的好妈妈。别跟老一辈的人生气,他们也是好心,
就是眼界和认知跟不上时代了。”看到这里,我感觉眼睛干涩得厉害,
却一滴眼泪都流不出来。这些年所有的辛苦、委屈、付出,在这一刻,都成了一个笑话。
我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女儿,她嫌弃我,嘲讽我,甚至不惜当众抹黑我,
只为了用我一辈子的辛劳,去衬托她婆家的“科学”与“开明”。我再也躺不住了。
我坐起来,拿起手机,给侄子王强发了一条微信:“强子,地的事,先停下,
任何合同都不要签。明天早上来接我。”“你表姐说得对,城里人讲究科学,
我们乡下人别害了人家。”2、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透。我拎着来时那个旧布包,
里面还是那些土鸡蛋和洗干净的旧尿布,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回到乡下老家,
闻着空气里熟悉的泥土芬芳,我紧绷了几十天的神经,终于松弛了下来。
我打开早已调成静音的手机,扑面而来的是99+的消息和十几个未接来电。
点开女儿的微信语音,她不耐烦的质问声立刻传来。【妈,你跑哪去了?孩子醒了,
要换尿布了!】【你不会真生气了吧?为个破碗就离家出走,你多大年纪了还玩这套?
】【我刚团的早教课钱都交了,你不回来谁带孩子去上?赶紧回来!】没有一句关心,
没有一句道歉。我面无表情地听完,慢慢敲下一行字:【你婆婆是育儿专家,
我这个乡下老太太就不掺和了,免得又‘害’了孩子。】李虹静的电话立刻追了过来,
语气里的不耐烦快要溢出屏幕。“本来就是!我婆婆就是比你那些土法子科学!
但她也要带孙子,哪有空天天管我们?”“你到底闹够了没有?赶紧回来!孩子没人带,
我班都上不了了,你知道我有多烦吗?”我没说话,只是静静地听着。
几秒的沉默让她更加暴躁:“喂?你说话啊!哑巴了?行了行了,我错了行不行?
不该摔你那个宝贝碗!”“你一个长辈,跟我一个晚辈计较有意思吗?赶紧回来做饭,
我跟立华晚上都要加班!”我依旧沉默,电话那头传来孩子尖锐的哭声。终于,
李虹静的耐心彻底耗尽,她开始口不择言:“王秀兰!你别给脸不要脸!
你现在吃的住的哪样不是我跟你女婿的?你那点退休金够干嘛的?
信不信我让你在乡下自生自灭!”我平静地挂断了电话。半小时后,
一条微信发了过来:“妈,我给你转了200块钱,就当赔你那个碗了。别生气了,
快回来吧。”我看着那个转账,没有收。第二天,女婿张立华的电话打到了侄子王强那里。
王强按我提前教的,说我气病了,下不了床。晚上,张立华的微信就发了过来,
一段长长的语音,语气诚恳得跟真的一样:“妈,您身体还好吗?静静她不懂事,
我已经狠狠批评她了,您千万别跟她一般见识。家里没您真不行,孩子天天哭,
闹得我跟静静晚上都睡不好觉。”一番虚伪的铺垫过后,他终于露出了狐狸尾巴:“对了妈,
之前跟您提的,我公司那个农家乐项目,马上就要走合同了,需要您本人过来签个字。
您看您什么时候方便,回来一趟?”见我没回,他立刻发来一个520元的转账红包。
紧接着又是一条语音:“妈,这是我跟静静孝敬您的。您放心,地我们肯定不会让您吃亏。
合同上写的是三十万,但我们私下再给您包个二十万的大红包,凑个五十万整数!这笔钱,
足够您在老家舒舒服服地养老了。”我看着那个刺眼的红包,心里冷笑。五十万,
就想买断我安身立命的根。而他那个项目,第一期投资就超过三千万。我没有点开红包,
只觉得无比恶心。3、见我油盐不进,李虹静的策略变了。她不再打电话骂我,
而是开始在我们的几十号人的家族群里“表演”。最先在群里发难的,
是那位听风就是雨的四姨。四姨先是在群里发了一个“@所有人”的红包,等大家都出来后,
她才貌似不经意地@我:“@王秀兰,三姐,你回老家啦?静静这孩子也是,怎么不送送你。
她一个人带孩子多辛苦啊,你可得多帮衬着点。”我还没来得及回复,
立刻就有几个亲戚附和起来。“是啊秀兰,孩子还小,离了人可不行。
”“静静也是第一次当妈,没经验,你这个当外婆的得多担待。
”李虹静立刻在群里发了一张照片,照片里孩子的脸哭得通红,眼睛肿得像核桃。紧接着,
是一段长达59秒的语音,带着浓浓的哭腔:“各位叔姨,
我也不知道我妈为什么生这么大气,前天还好好的,昨天早上我一醒来,她人就走了,
电话不接,微信也不怎么回。我以为她就是闹闹脾气,
没想到……宝宝好像也知道外婆不要他了,这两天一直哭,奶也不好好喝,心疼死我了。
”颠倒黑白,倒打一耙。“我又要上班,下班了又要带孩子,累得快散架了。她倒好,
一个人躲回老家清闲去了。我这当女儿的,还能怎么办呢?可能是我哪里做得不好,
让她伤心了吧……”这番声泪俱下的表演,瞬间点燃了群里许多长辈的“正义感”。
指责和劝说的言语,像潮水一样朝我涌来:“秀兰,你这就有点不对了,
跟自己孩子置什么气?”“一家人,有什么话说开就好了,离家出走算怎么回事?
”“静静一个当妈的够可怜了,你赶紧回去吧!”我看着那些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
气得连握着手机的手指都在发抖。还没等我组织好语言反驳,李虹静又往群里甩了一张截图。
那是她婆婆刘芸的朋友圈,内容是刘芸正带着她大孙子在儿童乐园玩,祖孙俩笑得阳光灿烂。
李虹静直接在群里@我:“妈,您看看我婆婆,人家也是当奶奶的,周末都陪着孙子。
您倒好,外孙哭成这样您都不管不顾。同样是长辈,做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这句话像一记响亮的耳光,当着所有亲戚的面,狠狠地扇在了我的脸上。她忘了,
从她怀孕到孩子半岁,她那个“神仙婆婆”一共就露了三次面,
每次带来的水果都凑不上三斤。她也忘了,是谁在她孕吐失眠的时候不眠不休地照顾,
是谁在她半夜腿抽筋的时候给她一寸寸**。又是谁在她坐月子时,
熬瞎了眼给她做下奶的汤,熬破了手给她煮去疤的姜水,累得自己腰椎病复发,直不起身。
我气得浑身发冷,正准备反驳这彻头彻尾的谎言,一条私信弹了出来。是女婿张立华。“妈,
静静也是急糊涂了,您别往心里去。她一个人带孩子确实快崩溃了,您多体谅。
”“您要是不方便回来,要不这样,您先把身份证寄过来,我找人帮您把合同的字签了,
也省得您来回跑,不耽误您休息,您看行吗?”4、威逼利诱都行不通后,
他们终于打出了最后一张牌——我的“亲家母”,刘芸。电话接通的那一刻,
刘芸的声音热情得仿佛能溢出来,熟络得好像我们真是相亲相爱的姐妹。“哎呀,亲家母!
总算联系上您了!您看这事闹的,小静都跟我说了,这孩子,就是第一次当妈太紧张,
说话没分半寸,您千万别跟她一般见识,我回头一定好好说她!
”她三言两语就把这件事轻飘飘地揭过,随即话锋一转,开始进入正题:“不过话说回来,
立华那个项目,还不都是为了这个家?项目要是成了,他当上副总监,
静静和孩子脸上不也有光吗?您是长辈,是孩子的后盾,不支持也就算了,
怎么能在这种关键时刻,反倒拖起后腿了呢?”她的语气听似温和,
实则句句都在给我扣帽子。没等我开口,她又叹了口气:“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吧,亲家母。
我儿子当初愿意娶静静,就是看中她懂事,最重要的是,娘家这边没什么负担。
不像我们家那些亲戚,一个个都盯着我们不放。”“您现在这样一闹,
让立华在公司怎么做人?让外人怎么看我们张家?传出去,
还以为我们娶了个不明事理、专给儿女添堵的丈母娘呢!
”最后这句话狠狠地扎进了我的心里。原来,在我眼中视若珍宝的女儿,在他们眼里,
最大的优点竟然是“娘家没负担”。原来我几十年的含辛茹苦,
只是为了给他们培养一个可以随意压榨、不会添麻烦的“工具人”。我的心,彻底冷了。
我沉默了许久,终于开了口,这是我离开后,对他们说的第一句话:“我这乡下地方,
信号不好,听不懂‘前程’、‘脸面’这些大道理。”我顿了顿,
语气里带上了一丝讥讽:“我只知道,蛋羹里放酱油,孩子吃了容易口渴,伤肾。
你还是多花点时间研究下这个吧,这个比较实际。”“再说了,”我缓缓地继续道,
“既然你儿子那么有本事,你这个当妈的又那么‘科学’,
怎么不把你们市中心那套宝贝学区房卖了去支持项目呢?”“哦,我差点忘了,
”我像是恍然大悟,“那是你的养老钱,是你的根,动不得。”“怎么,你的根是根,
我安身立命的地,就活该被你们拿去填坑?”电话那头瞬间陷入了死寂。
我能想象到刘芸那张精心保养的脸上,此刻定是青一阵白一阵。几秒后,
她恼羞成怒地挂断了电话。5、和刘芸的通话,彻底撕破了最后一层伪装的窗户纸。
当天深夜,一个陌生号码执着地打了进来。一接通,就是李虹静歇斯底里的咆哮:“王秀兰!
你是不是疯了?!你敢这么跟我婆婆说话!我告诉你,地的事没得商量!那块地,
你给也得给,不给也得给!”我冷冷地听着。“你别忘了,你现在就我一个女儿!
你老了病了,谁给你端茶倒水?谁给你养老送终?!你现在跟我作对,就不怕老了没人管,
死在家里烂了都没人知道吗?!”这么恶毒的诅咒,
居然是从我捧在手心长大的亲生女儿嘴里说出来的。
我感觉最后一丝母女温情也被这句话彻底绞碎了。我深吸一口气,对着电话,
一字一句地说道:“李虹静,你听好了。第一,那块地是我的,我想给谁就给谁,
想怎么用就怎么用,跟你们没半点关系。第二,我的养老,不用你操心,我就是去养老院,
睡在最硬的板床上,也绝不会再踏进你家门半步。”“至于你说的,”我顿了顿,语气嘲讽,
“‘死在家里都没人知道’?你放心,我已经在村委会立了字据,我名下所有的财产,
以后都捐给村里。村委会承诺了,会给我养老送终,风风光光地送我走。所以,
就不劳你这个‘科学’的女儿费心了。”说完,我没再给她说话的机会,直接挂断,
把这个号码又拉进了黑名单。电话那头,李虹静听着忙音,气得差点把手机摔了。
旁边的张立华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她转头对忧心忡忡的张立华吼道:“你听到了吗?!
她就是吓唬我们!捐给村里?她怎么舍得!她就我一个女儿,不给我给谁?!”“你放心!
”李虹静的眼中闪烁着一种偏执的自信,“她就是个没见识的乡下老太太,
骨头再硬也熬不了几天!等她钱花光了,孤苦伶仃了,自己就会哭着回来求我们!到时候,
地的事,还不是我们一句话?”这次通话后,他们似乎达成了“冷处理”的共识。
他们不再给我打电话,也不再提地的事,仿佛想用时间来消磨我的意志。
6、和我彻底撕破脸后,李虹静的朋友圈更新得格外频繁。她像是要向我证明什么,
开始疯狂地在朋友圈“打卡”她的育儿成果。第一天,刘芸发来一篇公众号文章,
标题耸人听闻——《别再给孩子喝白开水了!会增加肾脏负担!聪明妈妈都喂这个!
》李虹静如获至宝。她立刻严格控制了孩子的水分摄入,
巨资买来一堆进口的益生菌、DHA、乳铁蛋白……各种昂贵的保健品像不要钱一样往下灌。
她在朋友圈晒出满桌子的瓶瓶罐罐,写道:“科学喂养,每一步都要赢在起跑线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