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婉萧景琰张明南巷菇娘小说全章节最新阅读

发表时间:2025-07-31 12:06:08

>>>>《凤仪千秋》 在线阅读<<<<

永和十三年的冬天格外寒冷。温婉跪在青石板上,双手浸泡在刺骨的冰水里,

搓洗着一件件华贵的宫装。水面上漂浮着薄冰,每一次搅动都像有千万根细针扎进皮肉。

她的手指早已冻得通红肿胀,指节处裂开几道血口,每次弯曲都带来钻心的疼痛。

"动作快点!贵妃娘娘的衣裳若是耽误了时辰,仔细你的皮!

"管事嬷嬷的呵斥声从背后传来,伴随着藤条抽打在木桶上的脆响。"是,嬷嬷。

"温婉低声应道,头垂得更低,加快了手上的动作。一缕散落的发丝黏在她苍白的脸颊上,

结了一层薄霜。她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个在浣衣局度过的寒冬。十二岁那年,

父亲因直言进谏触怒龙颜,全家男丁流放岭南,女眷没入宫廷为婢。

母亲在入宫第一年就病逝了,留下她一人在这吃人的深宫中挣扎求生。

"听说今日七皇子回宫了。"旁边洗衣的宫女小声嘀咕。"嘘,莫谈主子的事。

"另一个宫女紧张地环顾四周。温婉的手微微一顿。七皇子萧景琰,

宫中人人皆知的不受宠皇子。生母早逝,外家无权,年过二十仍未封王,

常年被派往边关督军。这样一位皇子回宫,在波谲云诡的后宫中掀不起半点波澜。"温婉!

"管事嬷嬷的尖嗓门打断了她的思绪,"把这些送去贵妃的昭阳殿,

若敢耽误——""奴婢明白。"温婉擦干双手,接过那叠洗净熨平的华服。走出浣衣局时,

一阵寒风袭来,她单薄的衣衫被吹得紧贴在身上,勾勒出少女初长成的曲线。

昭阳殿金碧辉煌,温婉低着头,小心翼翼地踏过门槛。殿内暖香扑面,

与浣衣局的阴冷形成鲜明对比。"放那儿吧。"一个傲慢的女声响起。

温婉余光瞥见一双绣着金凤的软缎鞋,鞋尖缀着明珠,那是贵妃身边的大宫女春桃。

就在温婉准备退出时,一卷竹简从她怀中滑落——那是她偷偷从藏书阁借来的《诗经》,

夜里借着月光读的慰藉。"这是什么?"春桃尖声质问,一把夺过竹简,"好大的胆子!

浣衣婢也敢偷藏书阁的东西!"温婉跪伏在地:"奴婢知错,只是借阅,明日定当归还。

""还狡辩!"春桃扬手就要打来。"且慢。"一个温润的男声突然响起。温婉不敢抬头,

只看见一双玄色锦靴停在她面前,"这婢女识字?""回七殿下,这贱婢偷窃宫中之物,

罪该万死。"春桃的声音立刻谄媚起来。"我问她是否识字。"男子的声音依旧平和,

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温婉鼓起勇气抬头,对上了一双如墨般深邃的眼睛。

七皇子萧景琰比她想象中更加年轻俊朗,眉目如画,只是眼角有一道细小的疤痕,

为他温润的面容平添几分凌厉。"回殿下,奴婢略识得几个字。"她轻声回答。

萧景琰接过竹简翻看,眉头微挑:"《诗经》中的生僻篇章,能读懂这个,

可不止'略识几个字'。"他转向春桃,"这婢女我且带走了,贵妃那边我自会解释。

"就这样,温婉的命运发生了第一次转折。温婉成了七皇子院中的粗使丫鬟,虽仍是奴婢,

却比浣衣局强上百倍。萧景琰似乎很快就忘了她这个小人物,直到一个月后的雨夜。

那夜她当值送热水,路过书房时听见里面传来瓷器碎裂的声音。犹豫片刻,

她轻轻叩门:"殿下需要帮忙吗?"门内沉默片刻,传来萧景琰疲惫的声音:"进来。

"书房内一片狼藉,奏折散落一地,墨汁泼洒在珍贵的地毯上。萧景琰站在窗前,背影孤寂。

"奴婢收拾一下。"温婉轻声道,蹲下身开始捡拾文书。她不经意瞥见一份奏折,

上面写着边关军饷被克扣之事。"你识字,对吧?"萧景琰突然问道。

温婉点头:"家父曾任国子监司业,奴婢幼时随父亲读过些书。"萧景琰转身看她,

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温司业是你父亲?"温婉心头一紧。父亲获罪后,

很少有人敢提起他的名字。"你父亲是忠臣。"萧景琰轻声道,走到书架前取下一卷竹简,

"帮我找找这个典故的出处。"那是《左传》中一段关于军粮调配的记载。

温婉不假思索地指出了具体篇章,甚至背出了相关段落。

萧景琰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明日开始,你来书房伺候。"从此,

温婉成了萧景琰的书房侍女。他读书时她研墨,他批阅奏折时她整理文书,

偶尔他也会询问她的见解。温婉渐渐发现,这位看似淡泊的皇子胸有韬略,

对朝政弊端了如指掌。"殿下为何告诉我这些?"一次深夜长谈后,温婉忍不住问道。

烛光下,萧景琰的侧脸忽明忽暗:"因为在这深宫中,你是唯一不带着目的与我说话的人。

"那一刻,温婉感到心中有什么东西悄然改变。好景不长。三个月后,宫中传出流言,

说七皇子与婢女私通。温婉被贵妃召见,跪在冰冷的地砖上听候发落。"贱婢勾引皇子,

该当何罪?"贵妃的声音如毒蛇般滑过耳际。温婉额头触地:"奴婢不敢。""不敢?

"贵妃冷笑,"来人,把这贱婢拖下去杖毙!"侍卫上前架起温婉,她绝望地闭上眼。

就在这时,殿门被猛地推开。"且慢!"萧景琰大步走入,身后跟着皇帝身边的李公公。

"老奴奉皇上口谕,"李公公高声道,"七皇子勤勉好学,

特准其选两名侍女入藏书阁整理典籍。这温姓宫女既识字,正堪此任。"贵妃脸色铁青,

却不敢违抗圣谕。温婉死里逃生,被萧景琰带离昭阳殿。"殿下为何救我?"回院的路上,

温婉小声问道。萧景琰目视前方:"我需要聪明人在身边。"顿了顿,他又道,

"而且你说的对,《左传》那段注解确实比太傅讲的更精辟。"温婉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那一刻,她决定将自己的命运与这个不得志的皇子紧紧绑在一起。

第四章权谋之路藏书阁的日子平静而充实。温婉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类典籍,从史书到兵法,

从医药到星象。萧景琰时常来此,两人隔着书架讨论古今兴亡之道。永和十六年,皇帝病重,

太子与三皇子夺嫡之争白热化。一夜,萧景琰匆匆来到藏书阁。"我要离京一段时间。

"他低声道,"太子设计陷害三皇子通敌,三皇子不会坐以待毙。

"温婉心头一紧:"殿下要站队?"萧景琰摇头:"我要远离这是非之地。

你..."他犹豫片刻,"你愿意跟我走吗?"温婉没有犹豫:"奴婢生死相随。

"他们连夜离京,前往萧景琰的封地。路上遭遇三次刺杀,

全靠温婉提前察觉异样才化险为夷。封地贫瘠偏远,却是安全的避风港。在那里,

温婉不再是奴婢。萧景琰教她骑马射箭,她则帮他分析各方情报,制定策略。

他们像两株乱世中的藤蔓,互相依存,共同生长。永和十八年,

京城传来惊天消息:太子与三皇子在宫变中同归于尽,皇帝悲痛过度驾崩。

因先帝未立新太子,朝臣议定由最年长的皇子继位——正是远在封地的七皇子萧景琰。

登基大典上,温婉站在命妇队列中,看着那个曾经与她共读诗书的青年戴上十二旒冕。

新帝根基不稳,急需联姻巩固权力。三个月后,他迎娶了镇国大将军之女为后。

温婉被选为皇后身边的尚宫。入宫前夕,萧景琰——如今该称陛下了——秘密召见她。

"你怪我吗?"他问。温婉摇头:"陛下需要大将军的支持。

"萧景琰握住她的手:"给我时间。"这一等就是五年。五年间,温婉辅佐皇后管理六宫,

暗中为皇帝联络各方势力。她运用从藏书阁学来的权谋之术,帮助萧景琰铲除权臣,

巩固皇权。景琰五年,皇后难产而死,留下一位体弱的皇子。举国大丧后,皇帝力排众议,

立出身低微的温婉为继后。册封大典那日,温婉身着凤袍,头戴九凤冠,

一步步走向等在高台上的萧景琰。文武百官跪拜,山呼千岁。

她想起多年前那个在冰水中洗衣的少女,恍如隔世。成为皇后的温婉才发现,

权力是甜蜜的毒药。萧景琰不再是那个与她秉烛夜谈的七皇子,而是一个多疑的帝王。

后宫中不断有新人涌入,每一个都带着家族的政治使命。"陛下已经半月未到凤仪宫了。

"贴身宫女小声禀报。

婉放下手中的奏折——萧景琰允许她批阅部分无关紧要的奏章:"听说新入宫的林美人善舞?

"宫女欲言又止。温婉了然:"备一份礼,送去给林美人。

"她早已学会不在这些事上争风吃醋。作为皇后,她更关心的是朝堂上的风云变幻。

景琰十年,西北大旱,流民四起;东南沿海倭寇猖獗;朝中党争不断。

温婉建议萧景琰减免赋税,开仓赈灾,却被他以"后宫不得干政"为由驳回。那夜,

她独自站在凤仪宫的高台上,望着满天繁星。身后响起熟悉的脚步声。"婉儿。

"萧景琰唤她的小名,"你在生气?"温婉没有转身:"臣妾不敢。

"萧景琰叹息:"朝中大臣对你参与政事颇有微词。""所以陛下就任由灾民饿死?

"温婉终于转身,眼中含泪,"当年在封地,陛下曾说过要做一个明君。

"萧景琰脸色一沉:"注意你的言辞,皇后。"那一刻,温婉明白,

他们之间有什么东西永远地改变了。景琰二十五年冬,温婉病倒了。

太医诊断是多年积劳成疾,加上心气郁结,已无药可医。萧景琰每日下朝都会来看她,

带着她最爱吃的桂花糕,就像当年在藏书阁时那样。但他们都知道,时间不多了。

"陛下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吗?"一日,温婉虚弱地问道。萧景琰握着她的手:"记得,

你当时抱着一卷《诗经》,手指冻得通红。"温婉微笑:"那时我就想,

这位殿下有一双好看的眼睛。"萧景琰眼中泛起泪光:"婉儿,我...""陛下不必说。

"温婉轻轻摇头,"臣妾这一生,从浣衣婢到皇后,已无遗憾。"弥留之际,

温婉感到生命在一点点流逝。恍惚间,她听见宫人们惊呼:"天现异象!九星连珠!

相关资讯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