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薄荷与窗台(高中篇)九月的风卷着梧桐叶掠过嘉树小区的红砖墙,
林溪蹲在楼下捡被风吹落的画纸时,第一次听见江熠的声音。“喂,你的东西掉了。
”她抬头,看见少年站在单元楼门口,篮球斜挎在肩上,白T恤领口沾着草屑,
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打湿,贴在饱满的额角。夕阳正落在他身后,
给他周身镀了层毛茸茸的金边,连带着声音都像浸了蜜的柠檬汽水,清清爽爽地滚进耳朵里。
“谢……谢谢。”林溪慌忙把散落的画纸拢进怀里,
指尖不小心蹭到他递过来的那张——上面是她刚画的小区速写,角落的梧桐树下,
恰好画了个模糊的投篮背影。她脸颊发烫,像被戳穿了心事,抱着画纸转身就跑,
连掉在地上的白色发圈都忘了捡。后来她才知道,这个叫江熠的男生,
是刚搬来隔壁单元的新邻居。更巧的是,他不仅和她同级,还被分到了同一个实验班。
高二的生活像被上了发条的钟,每天在“三角函数”“元素周期表”和“之乎者也”里打转。
林溪是典型的“乖乖女”,成绩稳居年级前十,
课余时间不是泡在画室就是在图书馆啃习题;江熠则是班里的“风云人物”,篮球打得好,
性格开朗,身边总围着一群朋友,唯独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作业常常要抄林溪的。“林溪溪,
数学最后一道大题借我看看呗?”他会在早读课偷偷戳她的后背,声音压得像做贼,
“就看一眼,保证不动你的笔记!”她会把练习册推过去,却在他伸手时突然抽回,
用笔尖敲敲他的手背:“自己做。步骤写清楚,错一个符号,
今天的篮球训练你就别想准时去了。”江熠只好哀嚎着趴在桌子上啃习题,
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他浓密的睫毛上,投下一小片阴影。林溪偷偷抬眼,
看见他咬着笔杆皱眉的样子,像只被惹恼的小狼狗,
忍不住在草稿纸上画了个简笔画——一个顶着乱糟糟头发的小人,旁边写着:“笨蛋江熠”。
他们的“秘密基地”是两家相对的阳台。林溪的卧室在二楼,
推开窗就能看见江熠房间的书桌。为了“监督”他学习,
她每天晚自习后都会把台灯亮到深夜,偶尔抬眼,总能看见对面窗帘上映出他转笔的影子,
或者是对着习题册抓头发的抓狂模样。有天晚上,她照例坐在窗边背英语单词,
忽然看见江熠的窗户打开,他探出头朝她的方向挥了挥手,手里举着个马克杯。
林溪疑惑地挑眉,他却笑着把杯子举高——杯口插着的,是那天她掉在楼下的白色发圈。
她的心跳漏了一拍,像有只小鹿在胸腔里横冲直撞。第二天,
她在自己的窗台上摆了一盆刚买的薄荷,绿油油的叶子在风里轻轻晃,像是在说:“喂,
我看见你的秘密了。”没想到,三天后,
江熠的窗台上也多了个东西——一个和她同款的蓝色马克杯,里面没有水,
却插着一支新鲜的薄荷枝。那盆薄荷成了他们之间无声的“暗号”。
林溪会在薄荷叶子蔫了的时候偷偷浇水,江熠则会在她熬夜画画时,
往她窗台放一颗包装可爱的糖果。有一次她画到凌晨,累得趴在桌上睡着了,
醒来时发现窗台上多了个保温杯,里面是温热的牛奶,杯壁贴着张便利贴,
字迹龙飞凤舞:“画完早点睡,黑眼圈都快掉地上了。”高三的压力像乌云压顶,
模拟考成绩公布那天,林溪因为一道失误的文综大题掉了十几名,躲在画室里偷偷掉眼泪。
画板上的石膏像蒙着灰,窗外的梧桐叶也落了满地,她觉得自己像被全世界抛弃了。忽然,
画室的门被轻轻推开。江熠探进半个身子,手里拿着两罐可乐,看见她通红的眼睛,
愣了一下,随即把可乐放在画架上,笨拙地安慰:“别哭了,这次考砸了下次再考回来嘛。
你看我,上次数学才考了58分,我妈拿着扫帚追了我三条街,我这不还活得好好的?
”林溪被他夸张的语气逗笑,眼泪还挂在睫毛上,嘴角却忍不住上扬。
他坐在她旁边的画凳上,把其中一罐可乐拧开递给她,自己则拿着另一罐,
看着窗外说:“其实我知道你压力大。但你不用那么拼的,就算考不上最好的大学,
你画的画也比谁都好看。”“你怎么知道我想考美术学院?”林溪惊讶地抬头。
“你画室墙上贴满了中央美院的招生简章啊。”他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
“我……我路过的时候看见的。”那天下午,他们在画室里坐了很久,没聊学习,
也没聊未来,只是听着窗外的蝉鸣,分享着一罐可乐。林溪忽然觉得,
高三的夏天好像没那么难熬了,因为她知道,隔壁班那个爱打篮球的少年,
正用他自己的方式,笨拙地给她撑着一把伞。高考结束的那个晚上,小区里放起了烟花。
林溪站在阳台上看烟花,忽然听见隔壁传来江熠的声音。他推开窗户,手里拿着一张纸条,
朝她用力挥着:“林溪!接着!”纸条像只白蝴蝶,晃晃悠悠地飘到她手里。
上面只有一行字,是他惯有的潦草字迹,却透着前所未有的认真:“大学等我。
隔壁那栋楼的距离,我不想再走三年。”烟花在夜空中炸开,绚烂的光映在林溪的脸上,
她攥着纸条,感觉心脏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又酸又软。她朝江熠的方向用力点头,
看见他笑起来的时候,眼睛亮得像盛满了星星。她不知道,那天晚上,
江熠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下:“薄荷要好好长大,就像我和林溪溪的未来一样。
”第二章:跨城的距离(大学篇)九月的北京,秋高气爽。
林溪拖着行李箱走进中央美术学院的校门时,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
是江熠发来的照片:他站在北京大学的校门口,穿着崭新的白衬衫,手里举着一块牌子,
上面写着:“林溪溪,恭喜你,以后我就是你的‘隔壁邻居’啦!”林溪忍不住笑出声。
高考成绩出来后,江熠超常发挥,考上了北大的金融系,虽然不在同一个学校,
但两所大学只隔了三公里。他说:“三公里算什么?我每天都可以去你们学校蹭饭!
”他果然说到做到。大一的日子,江熠成了央美食堂的“常客”。每天中午,
他都会骑着共享单车,穿越半个城区来陪林溪吃饭。他会提前帮她打好饭,
坐在靠窗的位置等她,桌上永远放着她喜欢喝的酸奶和一小份水果。
“今天的糖醋排骨超好吃,快尝尝!”他把盘子推到她面前,自己则扒拉着碗里的米饭,
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她。林溪会把排骨夹回他碗里:“你多吃点,每天骑车过来多累。
”“不累!”他笑得像个孩子,“能看见你,比打赢一场篮球赛还开心。
”他们会在周末一起去逛798艺术区,林溪看画展的时候,江熠就乖乖地跟在她身后,
虽然看不懂那些抽象的线条和色块,却会认真地听她讲解;江熠打篮球比赛时,
林溪会抱着水和毛巾坐在场边,看着他在球场上奔跑、跳跃,为他每一个进球欢呼。有一次,
江熠的球队赢了决赛,他抱着奖杯跑到林溪面前,把奖杯塞给她,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
轻轻吻了吻她的额头。周围响起一片起哄声,林溪的脸瞬间红透,却紧紧地抱住了他。
“江熠,”她埋在他怀里,声音闷闷的,“我们会一直这样吗?”“当然。”他收紧手臂,
下巴抵着她的发顶,“我会永远在你身边,做你的‘隔壁邻居’。”大二那年,
江熠开始变得忙碌起来。他加入了学生会,又进了导师的课题组,常常要加班到深夜。
他们见面的次数渐渐变少,有时候林溪发微信给他,他要隔很久才回复,
语气也总是带着疲惫。“最近太忙了,好多事情要做。”他在电话里说,“溪溪,对不起啊,
这个周末可能不能陪你了。”“没关系,你忙你的。”林溪嘴上说着没关系,
心里却有点失落。她知道江熠有自己的追求,也理解他的辛苦,
只是偶尔会想起高中时那个每天绕远路也要陪她回家的少年。十二月的北京下起了初雪。
林溪画完画回到宿舍,发现手机落在了画室。她折回去拿手机时,
看见江熠的手机放在她的画桌上,屏幕亮着,弹出一条微信消息。发信人是“苏蔓”,
内容是:“阿熠,谢谢你今天陪我去医院,我一个人真的好害怕。等我病好了,
请你吃饭呀~[可爱]”林溪的心猛地一沉。苏蔓是江熠的同班同学,林溪见过她一次,
是个长得很漂亮的女生,笑起来有两个浅浅的梨涡。江熠之前提过她,说她是班里的学霸,
经常一起讨论课题。她拿起自己的手机,犹豫了很久,还是点开了江熠的微信。
她知道这样不对,却控制不住自己的手。聊天记录停留在昨天晚上,苏蔓发了一张**,
背景是学校附近的咖啡馆,配文:“一个人复习好无聊呀~”江熠回复:“等我,
我马上过去陪你。”而那天晚上,江熠告诉林溪,他在图书馆加班。
林溪感觉浑身的血液都凝固了。她拿着手机,站在画室里,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
忽然觉得很冷。她想起高中时他在画室里对她说的话:“我会永远在你身边。”原来,
承诺是这个世界上最脆弱的东西,像易碎的玻璃,轻轻一碰就会碎掉。她把手机放回原处,
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转身走出了画室。只是走到宿舍楼下时,她再也忍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