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小说神级客栈:一碗炒饭,治愈半生 作者红乐

发表时间:2025-08-09 11:51:36

>>>>《神级客栈:一碗炒饭,治愈半生》 在线阅读<<<<

第二天清晨,客栈里的气氛有些凝滞。

源头,是院子里的两个人。

老郑正在给他那尊金丝楠木博古架做最后的修饰,他心血来潮,想在架子的顶端,雕刻几朵祥云作为点缀。这纯粹是兴之所至,不为别的,就图个好看,图个吉祥。

而顾晏,就站在几米外,抱着手臂,像个监工一样,一言不发地看着。

老郑被他看得浑身不自在,手里的刻刀都有些拿不稳了。“我说你这小子,大清早的不去研究你的棋盘,老盯着我这老头子干嘛?”

顾晏推了推眼镜,语气依旧是那么平静无波:“郑师傅,我只是好奇。这几朵祥云的雕刻,从功能性上来说,是完全多余的。它不会增加博古架的任何承重能力,反而会因为破坏了木材表面的完整性,在极端环境下,增加开裂的风险。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看,您花费数小时进行这项工作,它的价值是负的。”

“价值是负的?”老郑手里的刻刀“啪”地一声放在了工作台上,他彻底被点着了,“你给我滚蛋!你个只会算加减乘除的木头脑袋!一个只懂得看功能、看价值的人,跟机器有什么分别?你问过这木头它想不想开几朵云吗?你问过天上的鸟为什么唱歌?你问过路边的花为什么是红的吗?那是为了它自个儿高兴,是为了它自个儿活得舒坦!你懂个屁!”

老郑这一通咆哮,把正在厨房揉面的林晚都吓了一跳。

郑伟刚打着哈欠下楼,听到这话,还想上去打圆场,他骨子里那点商人的逻辑又冒了出来:“爸,您消消气。其实……顾先生说的也有点道理,从商业角度看,多余的装饰确实会增加成本……”

“你给我闭嘴!”老郑现在是看谁都不顺眼,连儿子一起骂,“你们俩,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个只认钱,一个只认数!都给我离我的木头远点!”

父子俩眼看又要吵起来。

顾晏却依旧平静,他只是看着暴怒的老郑,像是看着一个无法理解的实验数据,轻声说:“情绪波动,是人类大脑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出现的一种低效能表现。它解决不了问题。”

这句话,如同火上浇油。老郑抄起一块木屑就要扔过去。

“开饭了!”

许然的声音,适时地从厨房里传了出来,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伴随着他声音的,是一股前所未闻的、霸道至极的香气。

那香味,复杂、醇厚,有肉的浓香,有海的鲜甜,有酒的醇美,还有各种菌菇和药材融合后的奇异芬芳。

这股味道,像一只无形的手,强行掐断了院子里剑拔弩张的气氛,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勾进了那个小小的厨房。

连正在气头上的老郑,都不自觉地抽了抽鼻子,喉结滚动了一下。

餐桌上,许然端上来一个巨大的,绘着牡丹图案的青花瓷坛。坛口用荷叶封着,那股勾魂摄魄的香气,就是从荷叶的缝隙里,拼命地往外钻。

“今天吃点好的,补补脑子,也顺顺气。”许然笑着,在万众瞩目之下,揭开了那层荷叶。

“轰——”

一股浓郁到近乎实质的白色热气,从坛口喷薄而出,香气的浓度瞬间提升了十倍。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凑了过去。

只见那坛子里,汤色是浓郁的金黄,里面是鲍鱼、海参、鱼翅、干贝、蹄筋、花菇、鸽子蛋……各种山珍海味,挤挤挨挨,炖得软糯酥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佛……佛跳墙?”郑伟见多识广,结结巴巴地认了出来。这可是闽菜里的至尊,他只在最高档的宴席上见过,而且味道远不如眼前这个来得震撼。

许然给每人盛了一小盅。

老郑赌气似的,端起碗就喝了一口汤。汤汁入口,他整个人都僵住了。那是一种极致的鲜美,无数种味道在他的舌尖上层层爆炸,最后又完美地融合成一股温润醇厚的暖流,顺着喉咙滑下去,仿佛把他刚才生的那一肚子气,都给熨平了。

顾晏也端起了小盅,他先是观察了一下汤色,又闻了闻香气,最后才用勺子舀起一小块鲍鱼,送入口中。

就在鲍鱼入口的瞬间,他那张万年不变的冰山脸上,第一次出现了裂痕。

那是一种纯粹的、无法用逻辑去分析的极致享受。

鲍鱼软糯弹牙,吸饱了火腿的咸香和鸡汤的醇厚;花菇肥厚多汁,又带着一丝海参的鲜味。每一种食材,都保留了自己的本味,又吸收了别家之长,最后融合成一种全新的、至高无上的味道。

他的大脑,第一次放弃了分析,完全被这种纯粹的感官愉悦所占据。

“好吃……”他下意识地,说出了这两个字。

桌上没有人说话,只有此起彼伏的、满足的吸溜声。

许然这才慢悠悠地开口:“做这道佛跳墙,前后花了差不多两天。几十种食材,每一种都要单独处理。有的要泡发,有的要焯水,有的要过油。最后把它们按照一定的次序,一层层码放到坛子里,加上高汤和花雕酒,再用小火,煨上十几个小时。”

他看了一眼顾晏,继续说道:“这坛子里的每一样东西,单独拿出来,都是好东西,很‘贵’,很有‘价值’。可是,如果你只是把它们分开来吃,那永远也尝不到现在这个味道。”

“佛跳墙的妙处,不在于它用了多好的料,而在于‘融合’。这十几个小时的小火慢炖,不是浪费时间。是让火腿的咸香,渗透进鲍鱼里;是让干贝的鲜甜,融入到鸽子蛋中。它们在坛子里,互相成全,彼此奉献,最后才有了这‘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的境界。”

许然的话,不疾不徐,却像一颗颗棋子,落在了每个人的心上。

“这跟做木工,是一个道理。”老郑放下碗,长出了一口气,他看了一眼自己那个未完成的博古架,“每一块木头,每一个卯榫,单独看,就是块木头,是个接口。可把它们用‘心’,用‘功夫’凑到一起,它就活了,它就成了一件东西,有了自己的‘气’。至于那几朵云,那是这件东西,活得高兴了,自个儿想开出来的花。这不叫‘没价值’,这叫‘意趣’。”

郑伟低着头,默默地喝着汤,心里五味杂陈。他好像第一次,有点懂了父亲口中的“功夫”和“气”,到底是什么。

顾晏没有说话。他只是端着那个空空如也的白瓷小盅,久久地,看着里面残留的一点金色汤汁,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逻辑,效率,价值,胜率……这些他一直以来奉为圭臬的东西,在这一盅浓郁到不讲道理的佛跳墙面前,好像突然变得有些单薄和苍白。

相关资讯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