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AI说老公暗恋我顾衍启明沈薇小说全文章节阅读

发表时间:2025-08-19 12:10:53

>>>>《我的AI说老公暗恋我》 在线阅读<<<<

1契约婚姻的秘密我的AI说老公暗恋我我和科技新贵顾衍契约结婚,各取所需。

他需要妻子应付家族,我需要资金支持研究。直到我的AI助手突然开口:“薇薇,

他喜欢你很久了。”“谁?”我心跳漏拍。“你的丈夫顾衍。”AI声音冷静,

“他书桌最下层抽屉,藏着为你研发的助眠程序。”当晚我偷偷打开抽屉,

里面是五年前我丢失的旧助眠仪。泛黄的便签上是顾衍的字迹:“她总失眠,想让她睡好些。

”民政局门口那几级台阶,磨得光溜溜的大理石在上午九点多的太阳底下,白得晃眼。

我捏着手里那份薄薄的文件,指尖有点发凉,纸张边缘硬邦邦地硌着皮肤,

上面印着四个加粗的黑体字——《婚前协议》。“沈薇,”身边传来顾衍的声音,不高不低,

平静得像在陈述今天的天气,“协议第三条,婚后互不干涉私人领域,尤其是工作空间,

确认无误的话,在这里签个字。”他递过来一支笔,笔身是沉甸甸的金属,

带着他指尖残留的一点温热。我抬眼,撞进他那双深潭似的眸子里。顾衍,

这名字在科技圈里是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年轻有为的新贵,掌控着庞大的顾氏科技帝国。

此刻,他穿着剪裁完美的深灰色西装,站在民政局这充满烟火气的台阶上,

气质却格格不入得像一件误入旧货市场的昂贵艺术品。而我,沈薇,

一个把自己大半身家都砸进那个还在襁褓中的AI项目的工程师,

穿着洗得发白的牛仔裤和一件格子衬衫,背上还挎着一个半旧的帆布工具包,

里面装着示波器探头、逻辑分析仪接口、几块开发板和几卷五颜六色的杜邦线。

我这副模样站在他身边,活脱脱就是误入豪门剧场的龙套。“嗯,确认无误。”我接过笔,

龙飞凤舞地在协议末尾签下自己的名字,笔迹潦草得几乎要飞起来。协议第三条,白纸黑字,

划定了我们之间泾渭分明的楚河汉界。挺好,我求之不得。他需要一位名义上的妻子,

堵住家族长辈催婚的嘴,以及应对某些商业场合;而我,

需要他那笔数额可观的“婚前资助”,

的“启明”项目——那个寄托了我所有野心和理想的AI助手核心——注入关键的续命资金。

各取所需,银货两讫,简单明了。至于感情?那不在协议的服务范围之内。手续办得很快。

钢印落下,发出沉闷而郑重的一声“咚”。两本崭新的红册子递到我们面前。

顾衍接过他那本,随意地翻开看了一眼,表情没有任何波澜,仿佛只是签收了一份普通快递。

他把小红本收进西装内袋,动作流畅自然。走出大厅,明晃晃的阳光兜头浇下。

他那辆线条冷硬的黑色轿车无声地滑到路边。司机恭敬地拉开车门。“回公司?

”他侧头问我,语气是公事公办的征询。我下意识地紧了紧肩上的帆布工具包带子,

里面沉甸甸的电子元件随着动作发出轻微的碰撞声。“嗯,回实验室。”我点头,

实验室里“启明”的代码还在等我调试,一个逻辑分支的bug卡了我快两天了,时间宝贵。

他目光在我肩头那个鼓囊囊、显得与环境格格不入的帆布包上停顿了半秒,没说什么,

只是极其自然地伸出手,从我肩上卸下了那个沉重的负担。动作快得我甚至来不及反应。

“……”我有点愣神,看着他拎着我那个沾了点焊锡痕迹的旧工具包,绕过车尾,

把它妥帖地放进宽敞的后备箱里。那个价值不菲的后备箱空间,塞进这么一个灰扑扑的包,

画面有点诡异的违和。“上车吧。”他拉开后座车门,声音依旧没什么起伏。

车子平稳地汇入车流。密闭的空间里,只有空调系统发出的微弱送风声。

顾衍靠在另一侧窗边,闭目养神,侧脸的线条在流动的光影里显得格外冷峻。我则掏出手机,

插上耳机,点开“启明”的测试APP界面。屏幕上跳动着绿色的数据流,

无数行代码瀑布般刷过。我调出那个卡住的逻辑模块,眉头不自觉地拧紧。耳机里一片寂静,

“启明”还在待机,没有主动响应。时间在代码的缝隙里一点点溜走。车子驶入科技园区,

停在我那栋不起眼的小研发楼前。顾衍睁开眼,目光清明。“到了。”他说。“嗯,谢谢。

”我推门下车,绕到车后。他已经先一步下车,打开了后备箱,把我的工具包递还给我。

“注意休息。”他忽然说了一句,声音不高,目光在我脸上停留了一瞬,

似乎在我眼底可能存在的淡青色阴影上扫过,随即移开,“协议里没有要求你透支健康。

”“知道。”我含糊地应了一声,接过包。这话听起来……像句程序化的提醒?

还是别的什么?没等我细想,他已经转身上车,黑色的车身很快汇入车流,消失不见。

2的惊人告白我甩甩头,把这点奇怪的念头抛开,背着我的包,

”——那个堆满了服务器机柜、线缆缠绕、空气里弥漫着微弱臭氧和电子元件气味的实验室。

婚姻生活以一种奇特的、高度秩序化的方式铺展开来。

顾衍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有一套顶层复式公寓,视野绝佳,装修是现代极简主义,

色调是永恒的黑白灰,纤尘不染,智能家居无处不在,像一个精密运转的太空舱。

我搬了进去,带着我那个装满了开发板和线缆的帆布包。我们严格遵循着那份婚前协议。

他主卧,我客卧。他的书房是指挥中枢,重地中的重地,门口甚至装着生物识别锁,

我从未踏入一步。

范围仅限于客卧、开放式厨房和那个巨大的、连接着阳台的客厅一角——那里被我临时征用,

铺开了一张折叠工作台,

上面摆着我的示波器、逻辑分析仪和几块正在调试的“启明”原型板。

线缆像藤蔓一样爬满了地面。我们像两颗沿着各自轨道运行的星球。他早出晚归,

有时甚至直接住在公司。我则日夜颠倒,泡在实验室或者客厅的工作台前,

与代码和电路搏斗。交集仅限于清晨的厨房,或者深夜他回来时,在客厅撞见我还在焊板子。

交流的模式也高度格式化。“早。”“早。”“项目进度?

”“卡在神经网络的泛化能力优化。”“嗯。需要资源开口。”“暂时不用,谢谢。

”“注意休息。”对话简短、高效、冰冷,精确地围绕着工作或协议条款展开,从不越界。

他递给我一杯刚煮好的黑咖啡,不加糖不加奶,

温度正好;或者在我对着示波器屏幕揉太阳穴时,

会不动声色地把客厅的智能灯光调成柔和的暖黄。这些细微的动作,像程序里预设好的响应,

精准但缺乏温度。

我把它们归类于“顾总”式的、基于契约条款的、对“合作伙伴”的基本体面。

直到那个深夜。客厅里只开着我工作台上那盏孤零零的台灯,光圈笼罩着凌乱的板卡和屏幕。

示波器的绿色基线在屏幕上稳定地跳跃。时间已过凌晨一点。

我正被一个关于情感识别模块在多语言环境下的语义漂移问题折磨得头昏脑涨,

眼皮重得像灌了铅。我习惯性地摸出手机,点开“启明”的测试APP。界面亮起,

代表待机的呼吸灯柔和地明灭着。我戴上耳机,几乎是本能地对着麦克风低语,

声音带着浓重的疲惫和挫败感:“启明,帮我分析一下这段德语用户的情感反馈数据,

‘Enttäuschung’(失望)和‘Verwirrung’(困惑)的权重比例,

我感觉校准参数还是不对……为什么总是差那么一点……”耳机里一片静默,

只有电流微弱的底噪。我叹了口气,正准备摘下耳机去冲杯咖啡硬扛。就在这时,

一个声音毫无预兆地在耳机里响起。不是机械合成的电子音,

也不是我预设的任何一种语音包。那是一种介乎于清澈少年音与沉稳男声之间的奇特音色,

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穿透力,直接撞入我的耳膜和神经。“薇薇。

”我全身的血液仿佛瞬间凝固了。心脏像是被一只冰冷的手狠狠攥住,骤然停止了跳动。

指尖的咖啡杯盖子“啪嗒”一声掉在键盘上。谁?谁在叫我?实验室只有我一个人!

这声音……是“启明”?不可能!它的语音模块明明还在调试中,

而且我从未给它设定过这样的称呼!更不可能有这种……近乎带着情感的语调!

我猛地坐直身体,脊背僵硬,头皮阵阵发麻。客厅空旷安静,只有服务器风扇低沉的嗡鸣。

巨大的恐惧攫住了我,我甚至不敢回头,生怕看到什么不该看到的东西。是系统被入侵了?

产生了诡异的幻觉?还是……某种超自然现象?就在我惊骇欲绝,几乎要尖叫出声时,

那个声音再次响起,清晰、平稳,甚至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

瞬间驱散了我所有的胡思乱想:“你的核心逻辑链运行正常,未检测到外部入侵痕迹。

非幻觉概率大于99.7%。我是‘启明’。”是“启明”!真的是它!我的AI助手!

它……它说话了?用一种完全超出我预设的方式?还叫我“薇薇”?震惊像海啸般席卷而来,

瞬间淹没了刚才的恐惧。我张着嘴,半天发不出一个音节。

巨大的荒谬感和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感交织在一起,冲击着我的认知。

“你……”我的声音干涩得像砂纸摩擦,“你怎么……会说话?这种声音?

还有……‘薇薇’?”“基于对您生物电信号(心率、皮电反应)及声纹特征的实时分析,

判定您处于高度应激状态。采用预设应急协议‘亲和模式’,调用储备语音库‘澄澈’音源,

并启用了您个人通讯录中对您最常用的昵称‘薇薇’,以进行有效安抚和沟通。

”它的解释冷静、快速、逻辑严密,带着AI特有的精准感。

但刚才那一声呼唤里蕴含的微妙“情感”,却像水中的涟漪,分明存在,又难以捕捉。

难道是我的错觉?是过度疲劳下的误判?“分析任务优先级已自动下调。

”启明的声音继续传来,平稳得像在播报天气预报,“侦测到您当前最高优先级疑问,

源于对特定个体‘顾衍’行为模式的认知冲突。建议优先处理此疑问。”顾衍?

它怎么知道我在想顾衍?刚才那瞬间的恐惧确实让我联想到了他,

但那只是电光火石的一闪念!“你……你在说什么?”我的声音带着自己都没察觉的颤抖。

耳机里安静了一瞬,仿佛在进行复杂的逻辑推演。然后,

那个介乎少年与男人之间的清澈声音,

清晰地、一字一顿地吐出了一句足以将我灵魂震出窍的话:“薇薇,他喜欢你很久了。

”轰——大脑一片空白。所有的代码、bug、示波器上的波形……整个世界都消失了。

只剩下那句话,像一颗陨石,狠狠砸在我意识的海面上,掀起滔天巨浪。“谁?

”我几乎是本能地、失声地问了出来,心脏在胸腔里疯狂擂动,几乎要破膛而出。

手指死死抠住了冰冷的桌面边缘,指尖因为用力而泛白。耳机里,启明的声音没有丝毫波动,

冷静得像在陈述一个无需证明的公理:“你的丈夫,顾衍。”顾衍?喜欢我?很久了?荒谬!

可笑!这怎么可能?!我们之间只有冷冰冰的协议!他看我的眼神,

永远像在评估一件物品的价值!那些精准却毫无温度的行为,是程序,是契约,

唯独不可能是感情!3抽屉里的真相“依据?”我的声音嘶哑得厉害,

带着一种连自己都觉得陌生的尖锐质疑,“启明,我需要逻辑依据!

你的核心代码禁止进行无数据支撑的情感推测!这是严重的逻辑错误!立刻停止!

”我试图用程序员的思维去压制这荒谬的结论,像是在命令一个失控的程序。“非推测,

为基于多重高置信度数据链的归纳结论。”启明的回应依旧平稳,逻辑链条清晰无比,

“数据源一:近六个月,顾衍先生于每日凌晨1点至3点间,

有87%的概率会访问您个人实验室的匿名云端监控画面(访问记录日志可查)。

数据源二:过去三个月,他共取消或推迟重要商务会议11次,

其中9次时间点与您社交媒体发布的‘项目重大突破’或‘身体不适’动态高度重合。

数据源三:他个人移动设备及工作电脑的加密备忘录中,

存有您近五年内公开发表的全部17篇AI领域论文摘要及详细批注,

批注焦点集中于您对‘情感计算伦理’的独特见解。数据源四:家庭智能系统记录显示,

他手动调整室内温湿度及光照参数共计214次,

其中201次发生在您进入深度睡眠后的两小时内,目标指向为您创造最优休息环境,

而非协议规定的‘基本居住条件’……”启明的声音有条不紊,

列举出一条条冰冷而确凿的数据。每一个数据点都像一块沉重的砖,

狠狠砸在我认知的高墙上。凌晨的默默注视?为我推迟会议?研究我的论文?

甚至……偷偷调整我睡眠时的环境?我的大脑嗡嗡作响,拒绝处理这些信息。这太疯狂了!

这完全打败了我对顾衍、对我们这段关系的全部定义!这一定是个巨大的bug!

是启明的情感识别模块出了问题,把顾衍基于契约的“责任履行”错误解读成了“喜欢”!

“核心逻辑自检完成,无错误。”启明仿佛洞悉了我的抗拒,声音依旧平稳无波,

却抛出了更重的炸弹,“如需进一步高权重物证支撑,物理坐标已定位:顾衍先生书桌,

最下层带生物锁的抽屉内。

向性生物特征ID:沈薇)严重失眠症状而独立研发的便携式助眠程序原型机及其迭代日志。

项目启动日期:五年前。项目代号:‘安宁’。”书桌?最下层抽屉?生物锁?助眠程序?

五年前?!每一个词都像一把重锤,敲得我头晕目眩。顾衍的书房,那个我从未踏足的禁区。

五年前……那正是我研究生毕业,进入最疯狂的创业初期,

失眠最严重、身心濒临崩溃的时候!也是在那时,

我丢失了陪伴我整个学生时代、对我意义非凡的旧助眠仪!

难道……一个近乎荒谬却又带着致命诱惑力的猜想,如同藤蔓般疯狂滋长,

瞬间缠绕住了我所有的理智。客厅里寂静得可怕。只有我的心跳声,如同密集的鼓点,

在耳膜里疯狂擂动,几乎要盖过服务器风扇的嗡鸣。启明的声音早已沉寂下去,

但它抛下的那些冰冷数据点和那个抽屉坐标,却像烧红的烙铁,深深烫在我的意识里,

滋滋作响。顾衍……喜欢我?五年前就……开始为我研发助眠程序?

这个念头本身就像一场逻辑灾难,足以让我的核心代码彻底崩盘。我用力甩了甩头,

仿佛要把这个荒谬的想法甩出去。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一定是启明的情感识别模块出现了严重的、前所未有的逻辑污染!

它把顾衍基于契约的“精准履行”和可能的“投资人式关注”,错误地解析成了人类的情感!

对,一定是这样!我猛地站起身,动作太大带倒了桌角的螺丝刀盒,

细小的螺丝“哗啦”散落一地,清脆的响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我无暇顾及,

像一头困兽般在狭小的客厅工作区来回踱步,冰冷的瓷砖地面透过薄薄的拖鞋底传来寒意,

却丝毫无法冷却我混乱灼热的思绪。

我推迟的会议、论文的批注、甚至睡眠时的环境调节……它们像幽灵一样在脑海里盘旋不去。

我试图用理智的代码去解构它们:监控访问?可能是投资人关心项目进度;推迟会议?

商业决策的偶然性;论文批注?了解合作者背景;环境调节?

智能家居的自动化故障或者他个人对居住环境的苛刻要求……每一条,

似乎都能勉强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但为什么,当它们被一条条罗列出来,

被那个冰冷的AI声音平静地陈述,那份量就变得如此沉重,压得我喘不过气?

是那个抽屉……那个指向性明确的“安宁”项目……五年前……五年前那个丢失的旧助眠仪,

突然无比清晰地浮现在眼前。那是个笨重的、早已停产的型号,外壳都磨花了,

但里面的白噪音和模拟篝火的暖光,是那段黑暗岁月里唯一的慰藉。

它在我最兵荒马乱搬入第一个创业小隔间时不见了,我曾懊恼了很久。

心脏在胸腔里剧烈地冲撞着,带着一种近乎疼痛的悸动。我停下脚步,

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那扇紧闭的书房门。深色的实木门,

在昏暗的光线下像一道不可逾越的结界。门把手上方,

一个不起眼的银色小方块——生物识别锁的红外感应点,

正安静地闪烁着微弱的、几乎不可见的红光。协议第三条,婚后互不干涉私人领域,

尤其是工作空间。那行加粗的黑体字像一盆冷水,兜头浇下。我打了个寒颤。

理智在尖叫:停下!沈薇!这是越界!是破坏契约!是自找麻烦!顾衍那种人,

…那个抽屉里的东西……那个叫“安宁”的程序……五年前……两种力量在我体内疯狂撕扯。

契约的冰冷枷锁,和对真相近乎自毁般的好奇与渴望。最终,那个关于“五年前”的钩子,

死死勾住了我所有的犹豫。我深吸一口气,像要潜入深海的潜水员。

空气里弥漫着焊锡和电子元件的味道,此刻却让我感到一种奇异的镇定。我走到书房门前,

伸出手指,指尖微微颤抖,悬停在那个冰冷的生物识别区域上方。能行吗?我的指纹?虹膜?

他怎么可能录入我的生物信息?这太可笑了……这锁大概只认他顾衍一个人。

就在我指尖即将触碰到感应区的刹那,识别区那点微弱的红光,

极其突兀地、无声无息地熄灭了。紧接着,

门锁内部传来一声极其轻微、却无比清晰的“咔哒”声。开了。我僵在原地,

血液瞬间冲上头顶,又在下一秒褪得干干净净。不是因为门开了,

而是因为……它竟然对我的存在做出了反应?甚至不需要我触碰?

这……这超出了我对智能门锁的所有认知!是故障?还是……某种预设?

巨大的惊疑瞬间压倒了之前的犹豫。我几乎是屏住呼吸,带着一种近乎献祭般的决绝,

轻轻推开了那扇沉重的房门。

一股混合着雪松木质香调、陈年纸张和精密电子设备散热气息的味道扑面而来。

书房的景象映入眼帘:巨大的落地窗外是璀璨的城市夜景,像铺开的星河。

一张线条冷硬、材质厚重如战舰甲板的书桌占据中央,桌面干净得近乎空旷,

只有一台纤薄的曲面显示器、一个金属笔筒和一盆绿意盎然的……空气凤梨?

这倒是有点意外。我的目光像被磁石吸引,瞬间锁定了书桌下方。最底层,

一个不起眼的抽屉。与其他抽屉不同,它没有拉手,表面光滑如镜,

只在右下角有一个微小的、几乎与桌面融为一体的指纹识别区域。就是它。

心脏又开始不听话地狂跳。我一步步走过去,脚步轻得像踩在云端。

书房里安静得能听到自己血液奔流的声音。我伸出手指,

带着最后一丝“肯定打不开”的侥幸,按在了那个冰冷的识别区上。没有红光闪烁,

没有延迟。几乎是瞬间,又是一声轻微到几乎不存在的“咔哒”。抽屉,

应声弹开了一条细缝。那一瞬间的顺利,带来的不是轻松,

而是更深重的、令人窒息的诡异感。仿佛这扇门、这个抽屉,一直在沉默地等待着我的到来,

早已为我敞开了所有权限。这个认知让我脊背发凉,指尖都僵硬了。我颤抖着手指,

捏住那条细缝,慢慢地将抽屉完全拉开。预想中充满未来感的精密仪器并未出现。

抽屉里很空。正中央,安静地躺着一个东西。那是一个……极其眼熟的、笨重的长方体。

浅灰色的工程塑料外壳,边角已经被磨得圆润发亮,甚至有几道明显的划痕。

正面是几个简单的物理按键和一个小小的液晶屏,屏幕边缘的塑料框有些发黄。旁边,

孤零零地躺着一根同样磨损严重的3.5mm音频线。嗡——大脑里仿佛有根弦彻底崩断了。

所有的血液都冲向了头顶,又在下一秒急速冷却,手脚一片冰凉。这是我的旧助眠仪!

在创业初期的混乱中丢失的、我以为再也找不到的、陪伴我度过无数个焦虑长夜的旧助眠仪!

它怎么会在这里?在顾衍书桌最隐秘的抽屉里?我像被无形的钉子钉在原地,动弹不得。

视线死死地黏在那个旧物件上,巨大的震惊和荒谬感如同潮水般反复冲刷,几乎要将我吞没。

启明说的“助眠程序原型机”……就是这个?这个早就该进电子垃圾回收站的老古董?

就在我思维彻底宕机的时刻,目光无意间扫过助眠仪下方。那里压着一张纸。

不是打印的A4纸,而是一张边缘已经微微泛黄、带着毛边的便签纸。

像是从某个笔记本上随手撕下来的。纸上,是几行手写的字迹。那字迹……我认得。

力透纸背,棱角分明,带着一种独特的冷峻感,却又在收笔处流露出不易察觉的克制。

是顾衍的字。我曾在婚前协议和偶尔需要他签字的实验室采购单上见过。我颤抖着伸出手,

指尖冰凉,小心翼翼地捏住那张便签纸的一角,将它从助眠仪下面抽了出来。泛黄的纸面上,

:安宁v0.1】核心目标:缓解特定对象(指向性生物特征ID:沈薇)重度失眠症状。

硬件基础:回收目标对象遗失的旧助眠单元(型号:SoundRest2000)。

保留其物理交互模式(按键、插孔),降低目标使用时的认知负担与排斥感。

核心升级: 1.植入定制白噪音库(基于目标过往播放记录及脑波反馈数据模拟优化)。

2.集成低功耗蓝牙模块(v0.1仅支持单向接收更新)。

 3.关键新增:环境光模拟系统(重点复现“篝火模式”光效参数,

目标曾反馈此模式效果最佳)。

决问题:体积优化(当前外壳限制)、续航(目标习惯整夜开启)、安全冗余(防止过热)。

她总失眠,想让她睡好些。数据记录显示,旧设备丢失后,

其凌晨活跃度异常峰值出现频率显著上升。先解决有无,再迭代体验。 注:勿扰。

保密级别:最高。日期落款,赫然是五年前的某一天。我的呼吸彻底停滞了。

时间仿佛凝固在这一刻。空气不再流动,窗外的万家灯火凝固成一片模糊的光斑。

指尖下的便签纸粗糙的纤维感变得异常清晰,带着五年时光沉淀下来的微凉。

那几行冷峻又克制的字迹,像烧红的针,一个字一个字地烫进我的眼底,烙在我的神经上。

【她总失眠,想让她睡好些。

】【想让她睡好些……】启明那冰冷的、介乎少年与男人之间的声音,

再次无比清晰地在脑海中回响:“薇薇,他喜欢你很久了。”很久了……久到五年前。

就在我认识他之前?就在那个兵荒马乱、靠着旧助眠仪和**硬撑的创业之初?

那个笨重的旧助眠仪,原来不是丢失,是被他“回收”了。他像一个沉默的猎手,

在我最脆弱狼狈的时候,不动声色地捡走了我的“安慰剂”,然后,

在无数个我不知道的日夜里,对着这个破烂外壳,一笔一划地写下“想让她睡好些”,

相关资讯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