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雨幕初临暑假伊始,八月的天光被拉得极长,下午五点钟的太阳依然悬得老高,
将我们的影子投在高速公路的护栏上,拉成细长的剪影。车内空调嘶嘶作响,
与轮胎碾过路面的沙沙声构成夏日旅行的背景音。
我们一行四人——我、妻子林夕、好友大海及其女友娟子,带着逃离城市喧嚣的憧憬,
启程奔赴那片隐藏在华北腹地的苍茫太行。"河北一带近期多雨,请出行注意安全。
"广播里的天气预报员用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提醒着。窗外,远天的云层已经开始积聚,
阳光从云隙中刺出几道金光,在山峦间投下明明暗暗的光斑。这般阴晴不定的天色,
仿佛预示着我们这场旅途注定不会平凡。大海手握方向盘,轻松地跟着车载音乐哼唱。
后座上的娟子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规划行程:"听说太行水镇的夜景特别美,
有很多特色小吃……"林夕接话道:"但我更期待明天的野长城探险,
网上说那里基本没有游客,保持着最原始的风貌。"我望着窗外飞速后退的田野,
心中莫名升起一丝不安。远方的太行山脉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如同蛰伏的巨兽,沉默而神秘。
抵达太行水镇时已是傍晚时分。雨水刚刚洗刷过这个小镇,
湿漉漉的石板路反射着夕阳的余晖。
但我们入住的小区却安静得近乎诡异——十几栋崭新的住宅楼整齐排列,几乎每户都亮着灯,
却少见人迹。小区广场上的儿童游乐设施崭新得发亮,秋千却在微风中自顾自地轻轻摇晃,
仿佛刚刚有孩子离开。"这小区怎么这么安静?"娟子小声问道,不自觉地靠近大海。
我们预订的民宿在一栋楼的十二层,一居室的新房还透着刚刚装修好的气味。
林夕推开阳台门,指着远处:"看,那就是水镇主街。"夜幕完全降临后,
水镇的灯光次第亮起,果真如网上所说,形成一条蜿蜒的灯河。我们步行前往水镇,
沿途注意到小区地下车库几乎空着,只有零星几辆车停在那里。
"像是整个小区的人都同时出门了似的。"大海嘀咕道。水镇内,划船的商贩在河道间穿梭,
见到游客便热情招揽:"坐船吗?绕镇一周,能看到所有夜景!
"河岸两侧是各式小吃和特产店铺,叫卖声此起彼伏,但奇怪的是,游客并不多,
商贩们大多闲站着聊天。"不是说这里是热门景点吗?"林夕疑惑地环顾四周,
"怎么没什么人?
"我们尝了几样当地小吃——烤豆腐、野菜饼和一种名为"太行糍粑"的糯米点心,
味道虽不错,但并无特别惊艳之处。倒是水镇那份过分的宁静与商业化的设施形成鲜明对比,
让人心生蹊跷。回到小区已是深夜,电梯里碰到一位遛狗回来的老人。
大海趁机搭话:"大爷,这小区怎么入住率不高啊?"老人摇摇头,
压低声音:"买这儿的都是投资客,没几个真住的。听说啊……"他忽然刹住话头,
恰好电梯到达我们的楼层,便匆匆牵着狗离开了,留下我们面面相觑。那晚我睡得并不踏实,
半梦半醒间总听到窗外有细微的声响,像是脚步声,又像是低语。凌晨三点钟,
我悄悄起身撩开窗帘一角,看到楼下广场上有个人影独自站立,仰头望着天空,一动不动。
第二章野长城惊魂次日清晨,雨又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我们检查装备后,
按计划驱车前往乌龙沟探访野长城。车子在山间穿行,雾气压得很低,缠绕在半山腰,
如同给群山系上了一条乳白色的腰带。导航显示我们已经进入乌龙沟地界,
但前方除了盘山路和茂密的植被,看不到任何标志性建筑。"看那边!
"林夕突然指着右前方。一处河畔空地上,站着个穿深蓝色雨衣的人,
身旁立着个手写的牌子:"停车向导"。我们减缓车速,那人立即迎上来,
露出一张被阳光晒得黝黑的脸庞。"是去野长城的吧?这里没信号,导航不管用。
"他普通话带着浓重的当地口音,"前面没法停车,就这儿最合适。我还能给你们指路。
"在他的指引下,我们将车停靠在河畔空地。那人热情地讲解路线,
甚至还用树枝在地上画示意图:"沿着这条小路上去,翻过九个烽火台,就能绕回这里。
路线是环形的,不会走回头路。"讲解完毕,他搓搓手,
不好意思地笑道:"收十块钱停车费,成不?"付费后,我们踏上探险之路。
这条野径比想象中更加崎岖难行,远望根本无路可循,
唯有走近才能发现石壁上斑驳的红色箭头标记。雨水使山路变得泥泞湿滑,
我们不得不放慢速度,手脚并用地向上攀爬。"看!第一个城垛!"半小时后,
娟子兴奋地指着前方山脊上凸起的建筑。那是一座已经半坍塌的烽火台,砖石散落四周,
唯有主体结构还顽强地屹立着。按照指示,我们无需攀登首座城垛,而是继续向第二座进发。
真正的挑战从这里开始。坡度骤然变陡,我们不得不抓住沿途的灌木和凸起的岩石向上攀爬。
雨水顺着额头流进眼睛,涩得难受。"我的天,这真是明朝的?
"当我们终于攀上第二座城垛时,大海喘着粗气问道。眼前的野长城确实年代久远,
城墙多处坍塌,砖石松动,看起来危险重重。站在城垛上远眺,群山在雨雾中连绵起伏,
长城如同一条灰色巨蟒蜿蜒其上,消失在云雾深处。"据说明朝时这里是重要关隘,
"我抹去脸上的雨水,"没想到保存状况这么差。"林夕小心翼翼地走到城墙边缘,
突然倒吸一口冷气:"你们看下面。"我们凑过去,只见城墙外侧是近乎垂直的悬崖,
深不见底,只有云雾在下方翻滚。大家不约而同地向后退了几步。正当我们准备继续前行时,
天际忽然滚过一道惊雷。声音之大,震得脚下的城墙似乎都在颤抖。
"在这高处很容易遭雷击!"大海喊道,"快找地方躲雨!"我们慌忙躲进烽火台内部。
这个狭小的空间恰好容下四人,门外暴雨如注,雨水从城墙缺口处涌入,在地上汇成细流。
雷声接连不断,每响一次,娟子就忍不住瑟缩一下。"这雷暴来得太突然了。
"林夕忧心忡忡地望着天空,"天气预报没说有雷雨啊。"二十分钟后,雨势渐小,
雷声也远去了。我们担心雨后路滑,决定继续赶路。接下来的路程更加艰难,
湿滑的城墙表面和松动的砖石让我们每步都走得小心翼翼。历经两个多小时的跋涉,
我们终于看到停车的河畔空地时,不禁欢呼起来。下山后才发现,每个人都浑身湿透,
沾满泥浆,但却因完成了这段冒险而兴奋不已。"九座烽火台,我们居然全翻过来了!
"娟子激动地数着手机里的照片,"虽然过程惊险,但太值了!
"第三章与地震擦肩按照原计划,我们应该即刻赶往小天山。
但八月十二日的这场雨不但没有停歇,反而愈演愈烈。车子在盘山路上缓慢行驶,
雨刷器以最快速度摆动,仍难以看清前方路况。山路蜿蜒如蟒,一侧是山体,
另一侧则是没有任何防护栏的悬崖。"这路况太糟糕了。"大海紧握方向盘,
指节因用力而发白。最令人担忧的是,这条路是单行道,宽度仅容一车通过,
每隔几百米才有一处略微宽敞的错车点。每当转弯时,大海都要提前鸣笛,以防对面来车。
林夕突然指着右侧山体:"看那里!"我们顺她所指方向看去,
只见山坡上有几处新滑落的泥土和石块,显然是不久前发生的滑坡。
"要是现在遇到山体滑坡……"娟子没敢说下去,但我们都明白她的意思。天气愈发恶劣,
阴云压顶,能见度降至不足五十米。车内的气氛逐渐凝重,欢声笑语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担忧和沉默。在一个稍微宽敞的转弯处,大海突然停车:"不能再前进了。
这种天气走这种山路太危险,我建议掉头返回。"大家一致同意。
在狭窄的山路上掉头并非易事,大海小心翼翼地前后调整,
花了近十分钟才完成这个危险动作。返回的路上,雨更大了,仿佛天穹破了个洞,
雨水倾盆而下。我们屏息凝神,生怕一点打扰都会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
就在我们返回乌龙沟地界时,手机突然有了信号,一连串的提示音响起。紧接着,
大海的手机响起急促的**。他找了个相对安全的地方停车,接起电话。
我们听到他惊讶地"啊"了一声,脸色瞬间变得苍白。挂断电话后,他转过身,
声音有些发颤:"是老林打来的。他问我们在哪,
说小天山所在的蔚县刚刚发生了3.9级地震!"车内一片死寂,
只有雨点砸在车顶的噼啪声。"地震?什么时候?"林夕率先打破沉默。"就在二十分钟前。
震中就在蔚县附近,老林知道我们要去那里,赶紧打电话来问情况。"我们面面相觑,
心中后怕不已。如果不是因为暴雨决定返程,此刻我们很可能就在震中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