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小院沐浴在午后温暖的光线里,那棵老石榴树的叶子已染上些许金黄,
在微风中沙沙作响。厨房里隐约传来锅铲碰撞的声响和林秀芬中气十足的指挥声。“老沈!
让你剥的蒜呢?磨磨蹭蹭的!”“来了来了!急什么,客人这不还没到嘛!
”“没到就不用准备了?你这人……”周屿白和沈知遥刚推开院门,
就听到这熟悉的、带着烟火气的拌嘴声。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笑意。
三个月了,林秀芬虽然依旧时不时会念叨几句“像什么样子”,但那份尖锐的反对,
终究在时间的冲刷和周屿白“赖皮狗”般的坚持(外加沈国栋的镇压)下,
渐渐软化成了无奈的习惯。家,终于又找回了那份喧闹而温暖的底色。“爸,妈,
我们回来了。”沈知遥扬声招呼,声音里带着轻快的笑意。厨房门口,林秀芬探出身来,
手里还拿着锅铲,目光习惯性地先扫过他们紧握在一起的手,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随即又迅速松开,落在沈知遥脸上:“回来正好!快,把这盘刚炸好的藕合端出去,小心烫!
”语气是惯常的指挥,听不出太多波澜。“哎!”沈知遥应了一声,松开周屿白的手,
快步走过去接盘子。周屿白也跟了过去,脸上挂着最阳光无害的笑容,
探头往厨房里看:“林阿姨,还有什么要帮忙的?我给您打下手?
”这声“林阿姨”他叫得无比自然,带着点讨好的亲昵。林秀芬眼皮都没抬,
把一盘切好的凉拌黄瓜塞到他手里:“去去去,别在这儿碍事!把这端出去,
顺便把桌子擦了!一天天的,就知道添乱!”语气依旧带着嫌弃,但那份嫌弃里,
似乎少了些冰冷的隔阂,多了点……家常的熟稔?周屿白嘿嘿一笑,也不恼,
端着盘子乐颠颠地出去了。他知道,这是丈母娘别扭的“接纳”方式。客厅里,
沈国栋正慢悠悠地泡着茶。看到周屿白端着菜出来,抬了抬下巴:“小屿,
把上次你李叔送的那瓶好酒拿出来醒上,待会儿你王叔他们过来,得喝点。”“好嘞,爸!
”周屿白响亮地应道,动作麻利地去找酒。这声“爸”他叫得顺溜无比,
带着发自内心的亲昵。沈国栋端着茶杯的手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
随即嘴角微不可察地向上弯了弯,低头吹了吹茶沫。沈知遥端着一盘热气腾腾的藕合出来,
正好听到这声“爸”,脸颊微红,嗔怪地瞪了周屿白一眼,嘴角却忍不住上扬。
她把盘子放在桌上,走到父亲身边,自然地拿起茶壶给他续水。“爸,王叔他们什么时候到?
”“快了,刚打电话说出门了。”沈国栋放下茶杯,目光温和地看着女儿,
“今天气色不错。”沈知遥抿唇笑了笑,没说话,眼底的幸福却藏不住。这时,
院门外传来一阵爽朗的笑语和脚步声。是沈国栋的老朋友王叔一家到了。“老沈!嫂子!
我们来蹭饭啦!”王叔人未到声先至,嗓门洪亮。林秀芬也从厨房擦着手走出来,
脸上堆起热情的笑容:“快进来快进来!就等你们了!”一阵寒暄过后,众人落座。
圆桌上摆满了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气氛热闹起来。酒过三巡,话题难免扯到家长里短。
王叔的妻子,王婶,是个热情又有点八卦的中年妇人。
她笑眯眯地打量着坐在沈知遥身边、给她碗里夹菜的周屿白,
又看看沈知遥脸上那份安宁的气色,忍不住开口,语气带着点好奇和长辈的关怀:“知遥啊,
看你现在这气色,可比前两年好太多了!整个人都透着股精神劲儿!跟以前那会儿……唉,
不一样了。”她顿了顿,目光在周屿白身上打了个转,意有所指地笑道,“看来啊,
这身边有了知冷知热的人,就是不一样!日子是越过越有奔头了!小屿这孩子,
看着就踏实可靠!”这话一出,饭桌上的气氛瞬间微妙地凝滞了一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