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念沈砚之小说抖音热文《梧桐叶落满旧时光》完结版

发表时间:2025-10-23 09:25:02

>>>>点击查看详情<<<<

>>>>点击阅读全文<<<<

1946年秋,上海法租界边缘的石库门弄堂还浸在战后初歇的慵懒里。梧桐叶刚染上浅淡的鹅黄,风一吹,细碎的叶子便打着旋儿落在青石板路上,被往来行人的布鞋碾出细碎的声响。

苏念蹲在自家裁缝铺的窗台前,正给一件藏青长衫钉纽扣。她的手指纤细灵巧,捏着细银针穿梭在布料间,阳光透过窗棂落在她垂着的发顶,发梢泛着柔软的光泽。忽然指尖一阵刺痛,细针扎破了指腹,冒出个鲜红的小点。她皱了皱眉,把手指凑到唇边轻轻吮了下,抬头换气时,恰好看见沈砚之抱着一摞书从巷口走过。

他是上个月搬来的租客,住三楼最里面的阁楼。听弄堂口卖烟纸的阿伯说,年轻人在洋行做文书,是个读过书的斯文先生。沈砚之总穿一件洗得发白的棉布长衫,领口熨得平整,鼻梁上架着副黑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睛亮得像浸了秋水。许是抱着书走得急,他的额角沁出薄汗,却依旧身姿挺拔。

察觉到苏念的目光,沈砚之脚步顿了顿,随即抬手朝她温和地笑了笑,指尖还沾着些墨渍——想来是刚写过字。苏念的心猛地一跳,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下,慌忙低下头去,耳根瞬间烧得滚烫。手里的铜纽扣没捏稳,“当啷”一声滚落在布料上,又滑到地上,顺着青石板的缝隙滚出去老远。

“小心。”沈砚之的声音清润,像雨后的石板路。他放下怀里的书,弯腰捡起那枚纽扣,几步走到裁缝铺窗前,递了过去,“你的纽扣掉了。”

苏念抬头,撞进他含笑的眼眸里,说话都有些结巴:“谢、谢谢先生。”她伸手去接,指尖不小心碰到他的指腹,两人都下意识地缩了缩手。沈砚之的指尖带着书墨的凉意,苏念却觉得那触感像烧红的炭,一路烫到了心里。

“我住三楼阁楼,沈砚之。”他主动报了名字,目光扫过窗台上叠得整齐的布料,“你家的裁缝活做得真细致。”

“我叫苏念,这是我家的铺子。”苏念把纽扣攥在手里,指尖的刺痛早被满心的慌乱盖了过去,“沈先生要是有衣服要缝补,随时可以来。”

沈砚之笑着点头,抱起书说了句“好”,便转身往阁楼的方向走。苏念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楼梯口,才长长舒了口气,低头看向自己发烫的耳根,忍不住抿了抿唇。

那天傍晚,苏念把做好的长衫叠好,想起沈砚之白天说的话,又想起母亲早上炖的红糖姜茶还剩大半罐,便抱着衣服犹豫了许久,最终还是咬咬牙,踏上了通往阁楼的木楼梯。

楼梯年久失修,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沈砚之的房门虚掩着,里面传来低低的咳嗽声,断断续续的,听得人心头发紧。苏念轻轻敲了敲门,里面的咳嗽声顿了顿,传来沈砚之略带沙哑的声音:“请进。”

她推门进去,阁楼不大,却收拾得干净整洁。靠墙摆着一个旧书架,上面摆满了书,桌上铺着稿纸,墨迹未干,旁边还放着一杯凉透的茶水。沈砚之趴在桌上,脸颊泛着不正常的潮红,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打湿,眼镜放在一旁,显然是病了。

“沈先生,我把您送的布料做好了。”苏念把长衫放在椅背上,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道,“我刚才听见您咳嗽,我娘说红糖姜茶能治风寒,我明天给您送来,您趁热喝了发发汗,能好得快些。”

沈砚之抬头,眼里带着些许惊讶,随即露出感激的笑容:“麻烦你了,苏**。还要让你特意跑一趟。”

“不麻烦的。”苏念慌忙摆手,目光落在他清瘦的侧脸上。昏黄的油灯映着他的轮廓,睫毛在眼下投出淡淡的阴影,竟有种说不出的好看。她忽然觉得心跳又快了几分,怕自己再待下去会出丑,转身就要走,没注意到门口的小板凳,差点撞翻。

沈砚之伸手扶了她一把,轻声说:“慢些。”

苏念站稳脚步,说了句“告辞”,几乎是逃也似的跑下了楼梯。回到裁缝铺,她靠在门框上,摸着自己依旧发烫的脸颊,心里乱糟糟的,却又带着一丝莫名的甜。

从那天起,两人渐渐熟络起来。沈砚之常常会来裁缝铺帮忙,苏念的账目算不清楚,他就拿着算盘耐心教她;她想学洋文,他就从书架上找出旧课本,每天傍晚在弄堂口的老槐树下教她读单词。苏念则总想着法子对他好,早上会带两个刚蒸好的肉包,放在他的桌前;他的长衫袖口磨破了,她就悄悄剪了块同色系的布料,细细缝补好,针脚密得几乎看不见。

弄堂口的老槐树是他们最常待的地方。清晨的晨光穿过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落在两人身上。沈砚之给她讲外面的世界,讲北平的胡同,讲南京的秦淮河,讲那些她从未听过的风景;苏念则给她唱江南的小调,歌声软糯,像江南的春雨。有时沈砚之会拿出纸笔,画下她唱歌时的模样,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苏念就安静地坐着,不敢动,怕惊扰了他。

苏母把这一切看在眼里,私下里拉着苏念说:“那沈先生虽是斯文,可家境看着普通,又孤身一人,你可得想清楚。”

苏念低头绞着衣角,小声说:“娘,我没想别的,就是觉得他是个好人。”

可她心里清楚,有些东西,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变了质。就像老槐树上的叶子,从浅黄变成深绿,悄无声息,却又无法阻挡。

相关资讯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