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秋,午时。
程府的演武场铺满了青石板,被午时的太阳晒得发烫。程普背着手站在演武场中央,玄色的铠甲反射着刺眼的光,他身后的儿子程咨手持长枪,枪尖斜指地面,年轻的脸上带着几分跃跃欲试。
周瑜跟着管家走进演武场时,首先闻到的是空气中弥漫的汗水味和铁器特有的冷腥味。他目光一扫,就明白了程普的用意——演武场四周站着十几个程府的亲兵,显然是要让这场“切磋”被更多人看到。
“周将军倒是准时。”程普转过身,声音里听不出喜怒,只是那双浑浊却锐利的眼睛,像审视敌人一样盯着周瑜,“老夫听说,将军年少时就随孙策公征战,剑法超群?”
周瑜拱手行礼,态度谦和却不卑不亢:“程老将军谬赞,只是略懂一些防身之术,谈不上超群。”
“略懂?”程普哼了一声,侧身让开,露出身后的程咨,“我儿程咨,自小习武,跟着老夫在战场上拼杀了五年,枪法在江东年轻一辈里也算数一数二。今日正好,你俩切磋切磋,让老夫看看,‘略懂’的本事,能不能领兵抗曹。”
这话一出,周围的亲兵都愣住了。程咨更是皱起眉头,上前一步低声道:“父亲,周将军是都督,孩儿怎能与他动手?”
“怎么不能?”程普瞪了儿子一眼,声音陡然提高,“抗曹是大事,关乎江东六郡百姓的性命!若是周将军连你都赢不了,凭什么统领十万大军?到时候不仅保不住江东,还要让我们这些老骨头跟着送命!”
这番话故意说得响亮,显然是说给周瑜听的,也是说给周围的亲兵听的。周瑜心里清楚,程普不是真的要让程咨打败自己,而是要亲眼看到他的实力——这位追随孙坚、孙策两代的老将,对“年少都督”始终存着疑虑,不亲眼见识,绝不会真正信服。
周瑜抬头看向程普,眼神坚定:“程老将军的意思,周瑜明白。切磋可以,但刀剑无眼,还请咨公子手下留情。”
程咨见周瑜答应,也不再推辞。他退后两步,双手持枪拱手:“周将军,请指教!”
周瑜解开腰间的七星剑,剑鞘上的铜环轻轻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他拔剑出鞘,剑光一闪,如同秋水映日,瞬间让演武场的温度都仿佛降了几分。周围的亲兵忍不住发出低低的惊叹——这把剑是孙策当年赠予周瑜的,剑身镶嵌着七颗北斗七星状的宝石,锋利无比,这些年跟着周瑜征战,不知饮过多少敌人的血。
“开始吧。”程普后退几步,站到演武场边,双手抱胸,目光紧紧盯着两人。
程咨深吸一口气,猛地大喝一声,持枪向周瑜刺来。他的枪法继承了程普的刚猛,枪尖带着风声,直逼周瑜的胸口,没有丝毫留情。这一枪又快又准,若是寻常人,恐怕早已被枪尖刺穿。
周瑜却不慌不忙,脚下轻轻一点,身体像柳絮一样向后飘出半尺,恰好避开了这凌厉的一枪。程咨一击未中,立刻变刺为扫,长枪横扫而出,直指周瑜的腰间。周瑜手腕一转,长剑竖在身前,“当”的一声,长枪撞在剑身上,发出刺耳的金属碰撞声。
程咨只觉得一股巨力从枪杆上传来,手腕微微发麻。他心中一惊——没想到周瑜看似文弱,力气竟这么大。他不敢大意,立刻收枪后退,重新摆好架势,目光警惕地盯着周瑜。
“咨公子枪法刚猛,是江东栋梁。”周瑜收剑而立,脸上没有丝毫得意,“只是刚则易折,一味猛冲,容易露出破绽。”
程普在一旁冷冷开口:“切磋就是切磋,周将军何必说这些废话?有本事就拿出真本事,别藏着掖着!”
周瑜不再多言,对着程咨做了个“请”的手势。
这一次,程咨改变了战术。他不再一味猛攻,而是持枪绕着周瑜游走,寻找进攻的机会。突然,他脚步一停,长枪猛地向周瑜的左肩刺去,枪尖却在中途突然变向,直刺周瑜的小腹——这是程家枪法的绝技“声东击西”,出其不意。
周围的亲兵都屏住了呼吸,连程普都微微眯起了眼睛。
周瑜眼中精光一闪,不退反进。他身体向左侧一拧,同时长剑快速出鞘,剑尖轻轻一挑,正好挑在程咨的枪杆上。程咨只觉得手腕一酸,长枪的方向顿时偏了,贴着周瑜的腰侧刺了过去,差一点就刺中。
不等程咨收枪,周瑜的剑尖已经抵住了他的手腕。剑尖冰凉,程咨只觉得手腕一麻,手中的长枪“哐当”一声掉在了青石板上。
“承让了。”周瑜收剑入鞘,对着程咨拱手。
程咨愣在原地,脸上又红又白,半天说不出话来。他没想到自己全力以赴,竟然连周瑜的衣角都没碰到。
程普的脸色沉了下来,走到两人面前,捡起地上的长枪,指着周瑜:“周将军,这就是你的本事?故意手下留情,是觉得我儿不配与你交手吗?”
周瑜知道程普还在试探,他微微一笑,从容不迫地说:“程老将军,刀剑无眼。咨公子是江东的未来,若是我伤了他,不仅程老将军会怪罪,江东也会少一位猛将。抗曹需要的是团结,不是内斗,我为何要伤他?”
“团结?”程普冷笑一声,“老夫看你是没本事!只会耍些小聪明,真到了战场上,面对曹操的百万大军,这些小聪明有用吗?”
“老将军觉得,什么才是真本事?”周瑜反问,从怀中掏出一卷折叠整齐的羊皮纸,递到程普面前,“这是我在鄱阳训练水师时绘制的水师训练图谱,上面详细记载了战船的改造方案、水师的阵法演练和士兵的训练计划,老将军可以看看。”
程普疑惑地接过图谱,展开一看,只见上面用墨笔详细绘制了各种战船的结构图,标注了每一艘船的长宽、载重量、武器配置,还有水师常用的“一字长蛇阵”“八卦阵”的演练步骤,甚至连士兵每天的训练内容、饮食搭配都写得清清楚楚。
最让程普震惊的是,图谱上还标注了曹军战船的弱点——“曹军战船体型大,吃水深,灵活性差,适合在开阔水域作战,在浅滩和支流容易搁浅”“曹军士兵不习水性,战船摇晃时战力大减”。
“这……”程普越看越心惊,他征战多年,也见过不少军队的训练图谱,却从没见过这么详细、这么有针对性的。他抬头看向周瑜,眼神里的质疑少了几分,多了几分惊讶。
“老将军,我在鄱阳训练水师半年,每天和士兵们一起训练,一起吃饭,一起研究战术。”周瑜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郑重,“我知道您担心我年少无能,担心江东的将士会白白牺牲。但抗曹不是靠年龄,也不是靠匹夫之勇,而是靠周密的计划,靠严格的训练,靠每一个士兵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打。”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演武场四周的亲兵,声音陡然提高:“我要的不是一个人能打胜仗,而是让江东的每一个士兵,都能活着从战场上回来;让江东的百姓,都能安稳地种地、生活,不用害怕曹军的屠刀!这才是我认为的‘真本事’,老将军觉得,我说得对吗?”
程普拿着图谱,手微微颤抖。他看着周瑜眼中的坚定,又想起刚才周瑜与程咨切磋时的从容——这个年轻人,不仅有过人的武艺,更有长远的眼光和周密的计划。他之前确实是被“年少”两个字蒙蔽了双眼,以为周瑜只是靠孙策的信任才身居高位,却没想到他早已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
演武场里一片寂静,只有风吹过的声音。程普沉默了很久,突然对着周瑜深深一拱手:“老臣糊涂,错怪了周将军。请周将军恕罪!”
周瑜连忙扶住程普:“老将军言重了。您也是为了江东,周瑜怎么会怪您?”
“好!好!”程普哈哈大笑,拍了拍周瑜的肩膀,“有周将军在,江东有救了!明日朝堂,老夫一定力挺你!谁敢再提降曹,老夫第一个不放过他!”
程咨也走上前,对着周瑜拱手:“周将军的本事,程咨佩服。日后若有需要,任凭将军差遣!”
周围的亲兵们也纷纷拱手:“愿随周将军抗曹!”
周瑜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程普的信服,不仅仅是对他个人的认可,更是江东内部团结的开始。只有上下一心,才能挡住曹操的大军。
“多谢老将军,多谢各位。”周瑜拱手回礼,“抗曹之路艰难,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打赢这一仗!”
就在这时,演武场的大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鲁肃气喘吁吁地跑进来,脸上带着几分焦急,手里拿着一封用蜡封好的密信。
“公瑾,你可算在这儿!”鲁肃跑到周瑜面前,把密信递给他,“刘备派诸葛亮来江东了,说是要联合抗曹。但这封信里写了个条件,有点棘手,你快看看。”
周瑜接过密信,心中一动。刘备新败于长坂坡,兵力不足,此刻主动来联合抗曹,本是好事,但鲁肃说“棘手”,想必是刘备提出了过分的要求。
他拆开蜡封,展开密信快速浏览。信上的内容果然不出所料——刘备愿出兵两万助战,但要求江东提供全部粮草,并且战后荆州九郡全部归刘备所有。
“空手套白狼。”周瑜看完密信,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刘备这是打着联合抗曹的幌子,想趁机夺取荆州,扩充自己的势力。
程普凑过来,看到密信上的内容,顿时怒了:“刘备这是什么意思?他自己打不过曹操,求着我们联合,还敢提这么过分的条件?依老夫看,别联合了,我们江东自己抗曹!”
“老将军息怒。”周瑜安抚道,“刘备虽然兵力不足,但他麾下有关羽、张飞这样的猛将,两万步兵也能牵制曹军的陆路兵力,对我们有利。只是他的条件,我们不能答应。”
鲁肃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诸葛亮明天就到吴郡,到时候你亲自和他谈,以你的口才,肯定能让他让步。”
周瑜收起密信,目光望向远方。诸葛亮的名声他早有耳闻,号称“卧龙”,智谋过人。这次谈判,恐怕不会那么容易。
“好。”周瑜语气坚定,“明天我亲自去驿馆见诸葛亮。不管他有什么计谋,我都能应对。江东的利益,绝不能让刘备白白占了去。”
程普拍着周瑜的肩膀:“公瑾,需要老夫帮忙吗?老夫虽然嘴笨,但也能帮你撑撑场面。”
“多谢老将军。”周瑜笑着摇头,“谈判的事,我和子敬去就行。您明天在朝堂上帮我稳住局面,就是对我最大的帮助。”
程普点头:“好!老夫明白!”
周瑜和鲁肃向程普告辞,转身走出程府。刚出门,鲁肃就忍不住问:“公瑾,你真有把握说服诸葛亮?刘备现在可是走投无路了,却还敢提这么过分的条件,肯定是诸葛亮的主意。”
“诸葛亮再聪明,也有弱点。”周瑜自信地说,“他的弱点就是刘备。刘备新败,急需一个安身之所,荆州是他唯一的选择。我们只要抓住这一点,再给他一点好处,他就不得不让步。”
鲁肃恍然大悟:“我明白了!你是想答应给刘备一部分荆州,让他出兵助战,这样既利用了他的兵力,又不让他占到太大的便宜。”
“没错。”周瑜点头,“荆州九郡,曹操已经占了南阳、襄阳,剩下的七郡,我们可以答应给刘备南部三郡,北部四郡归江东。这样既满足了刘备的需求,也保住了江东的利益,还能让他全力以赴抗曹,一举三得。”
鲁肃佩服地说:“公瑾,还是你想得周全。有你在,我就放心了。”
两人并肩走在吴郡的街道上,午时的阳光正好,街道上的百姓们虽然行色匆匆,却比昨天多了几分安心——他们听说周瑜回来了,知道江东有了主心骨,不用再害怕曹兵了。
周瑜看到一个卖糖葫芦的小贩正在给一个小孩递糖葫芦,小孩笑得很开心。他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曾和孙策一起在街头买过糖葫芦。那时候,他们的梦想就是平定江东,让百姓们过上安稳的日子。
现在,梦想就在眼前,他不能让曹操毁了这一切。
“子敬,明天见了诸葛亮,你不用说话,看我怎么跟他谈。”周瑜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刘备想空手套白狼,也要看看我周瑜答不答应。”
鲁肃点头:“好!我听你的。”
两人加快了脚步,向太守府走去。他们知道,明天不仅有朝堂上的辩论,还有与诸葛亮的谈判,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江东的命运,就系在这些细节上。
而此刻的程府,程普正拿着周瑜的水师训练图谱,仔细研究。他越看越觉得周瑜是个难得的人才,心中的疑虑彻底消失了。他对身边的程咨说:“儿啊,以后要多向周将军学习。不仅要学他的武艺,更要学他的智谋和担当。江东的未来,就靠他们这些年轻人了。”
程咨点头:“父亲,孩儿记住了。”
程普看着图谱,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江东有救了。只要上下一心,团结抗曹,一定能打赢这场仗,保住江东的基业,保住百姓的安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