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杆枪捅穿红楼,陛下聘礼请备好》 在线阅读<<<<
他一路向前冲杀。
因为科儿木的逃走,整个中军的士兵也都开始溃散,贾年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小,直到最后,已经再也没有一个人敢于上前来阻挡他。
贾年此刻也无意再多杀人,他径直走到那辆巨大的帅车前,双手握刀,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狠狠挥下!
“咔嚓!”
那根象征着朵颜三卫联军最高荣耀的大纛旗杆,应声而断!
做完这一切,一股排山倒海般的疲惫感瞬间席卷而来。
贾年再也支撑不住,一**坐在帅车之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大帅!敌军的大纛……倒了!”
穆元猛地站起身来,向远处眺望,果然,已经看不到敌军那面醒目的大纛了。
“传令!全军擂鼓,全力出击!给我大声呐喊:敌军主帅科儿木已死!”
“传令两翼骑兵,立刻包抄敌军两翼!待敌军阵型彻底溃散之后,给我衔尾追杀,一个都不要放过!”
“再传令给牛继宗,让他立刻派兵,去寻找贾将军所部!”
随着一道道命令的传下,整个楚军大营士气如虹,杀声震天。
正在节节败退的朵颜三卫士兵,忽然听到楚军震天的呐喊声,说他们的总汗科儿木已经死了。
虽然他们不太相信,但还是忍不住向着后方的中军方向望去。
可是,他们却再也看不到那面熟悉的帅帐大纛了。
一瞬间,人心惶惶,军心彻底崩溃。
面对着气势如虹,如同下山猛虎般的楚军攻击,他们开始成片成片地败退。
“稳住!都给我稳住!不要中了楚军的奸计!不要乱了阵型!”
一些联军的将领还在声嘶力竭地大喊着,但他们的声音,已经挽救不了这如同山崩一般的溃败了。
“大汗,那个科儿木跑了!咱们也快撤吧!”
正在右翼苦苦防备楚军骑兵的泰宁卫可汗巴托,就听见自己的副将跑过来惊慌地禀报。
巴托急忙望向中军的方向,那里早已经乱作成一团。
“快!立刻召集我们泰宁部的所有士兵,咱们撤退!”
“大汗,来不及了!前线已经开始全线溃败了!趁着咱们这边的阵型还没彻底乱掉,咱们快走吧!再晚一步,就真的来不及了!”
巴托还想召集自己的泰宁卫本部兵马,但显然已经来不及了。
前线的溃败,就像一场瘟疫,正在飞速蔓延。
他们现在只是依靠着残存的军阵,在勉强抵挡着楚军的进攻。
随着溃逃的士兵越来越多,他们这边也快要形不成有效的阵型了。
“快撤吧大汗!再晚就真的走不了了!”
巴托也知道事情的紧急。
“走!”
巴托狠狠地咬了咬牙,带着右翼的残存士兵,也开始向后方溃逃。
“乱了!敌军的阵型彻底乱了!”
“所有骑兵,出击!”
“弟兄们,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随我追击!”
随着联军溃逃的人数越来越多,楚军终于彻底冲乱了联军的最后阵型。
联军士兵再也没有一丝一毫的对战胆量,开始了大规模的溃逃。
楚军乘胜追击,衔尾追杀,两翼的骑兵则如同狼群一般,游走在战场两侧,不断地收割着那些溃逃的联军士兵的生命。
敌军那辆被砍断了帅旗的车架之上。
贾年就那么静静地坐在那里,他的眼皮越来越沉,脑袋昏昏沉沉,随时都可能睡过去。
但贾年知道,危机,还没有真正结束。
他身边,有不少溃逃的敌军士兵跑过。
贾年虽然已经没有心思再起身去截杀他们。
但不妨有人认出了他,看到他已经力竭,想要趁机偷袭,用他的人头去请功。
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贾年已经斩杀了十几个想要上来捡便宜的敌军了。
虽然车子旁边那十几具尸体,打消了后面一些人那点不该有的小心思。
但贾年依然不得不强打起精神来。
他可不想在阴沟里翻了船。
“贾将军!年哥儿!”
不知道过了多久,贾年终于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那是牛继宗的儿子,牛麒。
他艰难地抬起眼皮望去,正是牛麒领着一队兵马,赶了过来。
看到援军的到来,贾年心中那根一直紧绷着的弦,终于彻底松了下来。
他只觉得眼前一黑,便就此昏了过去。
……
“年哥儿?年哥儿,你醒醒!”
“快!快把贾将军抬回去!”
战场之上,随处可见瘫倒在地上的重骑兵士兵。
许多人,是直接因为力竭而亡,就那么一睡,就再也没有醒过来。
也有很多人,是在冲锋中被敌人的枪头滑进了甲叶的缝隙,刺中了要害而死。
楚军的士兵们,小心翼翼地将这些重骑营的幸存者抬到一处空地之上。
他们就地安营扎寨,在随军医师的指导下,开始为这些昏迷的英雄们卸下那沉重的铠甲。
等到贾年再次醒过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三天的下午了。
在他昏迷的这段时间里,楚军乘胜追击,足足追杀了敌军二十余里。
朵颜三卫联军一直退到了纳木河边,一边收拢着残存的溃兵,一边派出了使者,向楚军上表请降。
东平王穆元此刻正在忙着统计此战的战功与缴获,便顺手将降表收下,准备等着与捷报一起,送往京师。
一切,都等候朝廷的最终处置。
同时,他也亲笔写了一封信,将此战的详细情况,传回了京师开国一脉的各家府上,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联合起来,为贾年请下这泼天的功劳!
“年哥儿,你总算醒了!”
贾年的床边,围着牛麒、侯杰、石明辉几人。
想来,是牛继宗特意安排他们留在这里,照看自己的。
“麒哥儿,快……给我准备点吃的,我现在……感觉能吃下一头牛!”
贾年刚一醒来,就感觉自己的腹内空空如也,仿佛着了火一般。
因为这几人都是开国一脉的子弟,贾年也早已与他们混得烂熟。
他也没有丝毫客气,立刻就让他们去准备吃的。
没有过多久,就有人将热气腾腾的吃食端了过来。
贾年先是喝了一碗温热的米粥,稍微垫了垫几乎要粘在一起的肠胃。
随即,他便开始狼吞虎咽起来。
将桌子上面所有的食物一扫而空之后,贾年才感觉自己像是重新活了过来。
“年哥儿,你这身子骨……真是个怪物!我初见你时,你浑身是血,栽倒在一旁,一动不动,我还以为你……没想到,这才睡了一觉醒来,就又变得生龙活虎了。”
牛麒在一旁看着面色逐渐恢复红润的贾年,脸上写满了止不住的羡慕。
“我的重骑营……伤亡如何?”
贾年想到了自己一手带出来的重骑营,声音忍不住有些低沉地问道。
“唉!”
一旁的石明辉,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经过随军医师的全力抢救,如今……确认活下来的,不到五百人。其中,还有两百六十七人,至今仍然处在昏迷之中!”
贾年听到这个数字,心头也不免一阵刺痛。
这支队伍,自己投入了太多的心血和希望,没想到,仅仅一战下来,就直接被打成了残废。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重骑兵这种曾经的王者,会最终消失在战场之上的原因吧。
限制太多,造价高昂,而且一旦陷入苦战,就极容易造成毁灭性的死伤。
贾年如今的身子虽然还有些虚弱,但已经可以下地走动了。
他便告别了牛麒三人,独自一人到营中,去看望那些受伤的士兵。
有一些人,已经醒了过来,但更多的,还在昏迷之中。
谁也不知道,他们最终,到底能不能活下来。
“三爷!”
亲卫刘羽看到贾年走了过来,挣扎着想要起身行礼。
“躺着,别动!”
贾年快步上前,一把按住了刘羽的肩膀。
“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休息。我再去别处看看!”
自己当初带来的八名亲卫,如今……已经只剩下刘羽、李沧、赵二与张木四人还活着了。
赵大、程二牛在一年前的战斗中牺牲了,而这场大战,又折了刘虎、钱通。
好在,这场该死的战争,总算是平息了。
“将军,大帅有请!”
就在这时,一名传令兵找到了贾年。
贾年闻言,收拾了一下沉重的心情,准备过去。
他的那匹汗血宝马,此刻也正在马厩里休养,贾年便随便骑了一匹其他的战马,赶往帅帐。
进入大帐,穆元正在与诸位总兵、提督商议着什么事情。
“末将参见大帅!”
贾年进来后,恭敬地行了一个军礼。
“贾将军不必多礼,快请坐!”
“谢大帅!”
贾年在军帐的下首,找了一个位置坐了下来。
“贾将军,身体感觉如何了?可还有什么不适之处?”
贾年刚刚坐下,一旁的牛继宗就忍不住关切地问起了他的身体状况。
“多谢牛提督挂念,末将只是感觉身体还有些虚弱,其他的一切都好!”
开国一脉的几位将领,听到贾年的回答,也都暗自松了一口气,放下了心来。
而另一边,崇源一脉的几名提督,看着贾年,眼神中也不免流露出羡慕嫉妒之色。
他们心中暗叹,这开国一脉虽然没落了,但竟然还能冒出如此一个不世出的人物。
只怕此子未来的前途,不可**啊!
“贾将军,这一次大战,你们重骑营当为首功!本帅已经命人,详细统计了此战的所有功劳。本帅将亲自上表,为你请功!”
穆元的声音,在帅帐中清晰地回荡。
贾年闻言,心中也不由得一阵激动。
自己出生入死,拼了性命,为的是什么?还不就是为了能够封爵拜将,光宗耀祖!
四王府那四家,个个都执掌着大军,镇守边城。
但为了避嫌,他们已经许久不过问开国一脉的诸多事宜了。
北静王府,也是在彻底交出了兵权之后,水溶这一代,才开始与其他各府重新有了来往。
至于其他三王府,依旧只是保持着女眷之间的礼节性问候,从不涉及任何官场上的事宜。
而这一次,能有东平王亲自上书为自己请功,这对贾年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处!
“贾将军,这是你们重骑营这一次大战的功劳簿,你且看看,可有什么遗漏之处?”
穆元将一本册子递了过来。
贾年接过来,粗略地看了一遍。
“多谢大帅,并无任何遗漏之处!”
“那好!我这便将这份报捷文书,用八百里加急,快马送往京城!”
见贾年没有意见。
穆元便收回了功劳簿,准备与报捷文书,还有那朵颜卫、泰宁卫的乞降书一起,封装起来,送往京师。
……
大楚京师,神京城。
这里依旧如往日一般,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仿佛那远在千里之外的边关生死拼杀,一点都不曾影响到这个大楚社稷中心的无尽繁华。
“八百里加急——!边关大捷——!”
“八百里加急——!边关大捷——!”
随着一名身背红翎的信使,在宽阔的官道之上纵马疾驰,放声高喊。
整个神京城,瞬间开始沸腾了起来。
“边关大捷?什么时候又打仗了吗?”
“你忘了?两年之前,边关告急,朝廷不是派兵出征了吗?”
“对啊!我想起来了!这两年,也时不时会有信使从边关传来捷报,但从来不像今天这般张扬!恐怕,这是一场天大的胜仗啊!”
那名红翎信使一路风驰电掣,直到兵部衙门的门前,方才猛地勒住战马,停了下来。
兵部的人丝毫不敢怠慢,赶紧将这位已经快要虚脱的信使请了进去。
此时,正在兵部值守的兵部侍郎严思铭,听到边关竟然传来如此大胜的消息,也是激动得浑身颤抖。
他一把拿过那份还带着边关风沙气息的文书,便不顾一切地朝着皇宫的方向狂奔而去。
养心殿内,建康帝正在有些疲惫地批改着堆积如山的奏书。
这些年也不知道是怎么了,整个天下,四处不是大旱,就是大涝。
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
朝廷的国库,这些年就像流水一样地往外花银子,已经快要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了。
“陛下,兵部侍郎严思铭在殿外求见,说有边关的特急捷报传来。”
正在建康帝为此烦心不已的时候,耳边传来了太监总管夏秉忠的声音。
“哦?总算是有个好消息了!快传!”
“诺!”
不过一会儿,殿外就传来了严思铭那激动到有些变调的声音。
“陛下!边关大捷啊!”
严思铭快步走进养心殿,对着建康帝便行了一个五体投地的大礼。
“天佑陛下!边关大捷!东平王在朵颜山下,大破朵颜三卫!如今,朵颜三卫已经上表乞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