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归乡青溪村的夏末,空气里弥漫着稻香和泥土的味道。
许芸提着行李箱站在村口那棵老槐树下,深吸一口气,六年了,她终于回来了。"哎呀,
这不是老许家的丫头吗?"王大娘挎着菜篮子从田埂上走来,眯着眼睛打量许芸,
"听说你在城里当医生呢,怎么突然回来了?"许芸微笑着点点头:"王大娘好,
我回来接手爷爷的诊所。"转过小溪,那栋熟悉的小平房出现在眼前。诊所的招牌已经褪色,
门口的石阶缝隙里钻出几丛倔强的野草。推开门,尘土的气息扑面而来。许芸放下行李,
环顾四周。诊室里的铁皮柜、木桌椅都蒙着一层灰,墙上还挂着爷爷的行医执照和老照片。
当她挪动药品柜时,
一张泛黄的照片飘落在地——是十多年前的她和小伙伴们在溪边玩耍的照片。照片里,
那个站在她身边、皮肤黝黑、笑容灿烂的男孩格外醒目——李明,她童年最好的玩伴。
许芸的手指轻轻抚过照片,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那时他们形影不离,夏天在溪里捉鱼,
冬天在麦垛后躲猫猫。"咚咚咚"——突如其来的敲门声打断了许芸的回忆。"有人吗?
"一个低沉的男声从门外传来。许芸放下照片走去开门。阳光太刺眼,她眯起眼睛,
只见一个高大的身影站在门口,逆光中看不清面容。"听说许大夫的孙女回来了,
我来看看有什么..."那人的声音突然停住了。等眼睛适应了光线,
许芸终于看清了来人——那是李明,但又不太像记忆中的李明。他比照片里高了至少一头,
肩膀宽厚,小麦色的脸庞棱角分明,浓眉下那双眼睛依然明亮如星。"芸...芸丫头?
"李明的声音有些颤抖,手上拎着的工具箱差点掉在地上。"明...明哥?
"许芸也不自觉地用了小时候的称呼,随即红了脸,"好久不见。"两人就这样站在门口,
一时间谁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最后还是李明先反应过来:"听说你回来了,
我...我来看看诊所有什么需要修理的。门窗啊,水管啊什么的..."傍晚时分,
李明告辞离开。许芸送他到门口,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对了,"李明突然转身,
从口袋里摸出一把钥匙,"这是你家老房子的钥匙。你不在的这些年,我偶尔会去打扫一下。
现在你回来了..."他把钥匙递给许芸。许芸愣住了。她完全没想到李明会这样做。
接过钥匙时,两人的手指不经意间碰触,一股微妙的电流似乎从接触点传遍全身。晚上,
许芸回到爷爷的老房子。出乎意料的是,屋里干净整洁,仿佛一直有人居住。
餐桌上摆着一盆新鲜的野花,窗台上没有一丝灰尘。书桌上,一个木制相框引起了她的注意。
那是她和李明十二岁时的合照,照片旁边,一张泛黄的纸条小心翼翼地压在玻璃下。
许芸拿起来一看,瞬间湿了眼眶——那是她十四岁离开村子时写给李明的告别信,
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明哥,我去城里读书了,等我学成回来我们一起开诊所好不好?
——芸丫头"李明竟然保存了这么多年...第二章:行医初试深夜的诊所,灯光昏黄。
许芸刚整理完药柜,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宁静。"许医生,救救我家妞妞吧!
"一个带着哭腔的女声从门外传来。许芸赶紧拉开门。门外站着一个三十出头的农村妇女,
怀里抱着一个约莫五六岁的小女孩,孩子满脸通红,呼吸急促。"快进来!
"许芸侧身让她们进来。小女孩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看到针头立刻哭闹起来:"不要打针!
不要!"正当许芸一筹莫展时,诊所的门被推开,李明大步走了进来。他穿着背心和工装裤,
似乎刚从什么活儿上被叫来。"明子,你怎么来了?"孩子的母亲惊讶道。"听见动静,
想着许医生可能需要帮手。"李明说着已经走到检查床前,对着小女孩露出温暖的笑容,
"妞妞,看叔叔给你变个魔术!"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木雕的小鸟,放在手心一吹,
竟然发出清脆的鸟叫声。小女孩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暂时忘记了害怕。"就是现在。
"李明对许芸使了个眼色。许芸抓住机会,迅速完成注射。小女孩刚要哭,
李明已经把木鸟放在她手里:"勇敢的小姑娘可以得到这个礼物。"一整个晚上,
许芸和李明轮流照看高烧的小女孩。天亮时分,孩子的体温终于降了下来。"谢谢你,
"许芸对收拾器械的李明说,"要不是你...""客气啥,"李明咧嘴一笑,
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小时候我发烧,你爷爷不也整夜守着我。"接下来的日子,
许芸的诊所渐渐步入正轨。李明则成了她的"得力助手"——修理器械、整理药柜,
甚至在她忙不过来时帮忙量血压、包扎伤口。一个多云的午后,许芸正在整理病历,
李明神秘兮兮地走进来。"猜我给你带了什么?"他背着手,眼里闪着兴奋的光。
许芸摇头:"不知道,是什么?
"李明像变魔术一样从背后拿出一个小木盒:"给你的医疗器械盒!
我按你描述的那些工具做的。"许芸接过木盒,轻轻打开。
面整齐地排列着各种木制医疗工具模型——压舌板、夹板、甚至还有一个精巧的听诊器模型,
每个都打磨得光滑细腻。"这...太精致了!"许芸小心翼翼地拿起听诊器模型,
"你什么时候做的?""晚上在家没事就琢磨,"李明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想着你正式开张时可以用。"许芸突然觉得眼眶发热。这份用心,
比任何昂贵的礼物都珍贵。第三章:疫情爆发连日的暴雨过后,青溪村迎来了久违的阳光。
许芸刚推开诊所的窗户,王大娘就搀扶着她丈夫跌跌撞撞地闯进来。"从昨晚开始拉肚子,
拉了十几次了,"王大娘焦急地说,"现在连站都站不稳..."许芸刚给老人挂上点滴,
诊所门又被推开。这次是李嫂和她的小儿子,同样是腹泻呕吐的症状。不到中午,
诊所里已经躺了七个病人。门外突然传来嘈杂声。几个村民围着一个神婆模样的老妇人走来。
"黄仙姑说是老天降罚,要作法驱邪!"人群中有人喊道。许芸气得浑身发抖:"胡说什么!
这是明显的肠道感染!"人群散去后,许芸疲惫地靠在药柜上。
李明递给她一杯水:"别往心里去。老一辈人信这个,但你治好了人,他们自然明白。
"下午,许芸和李明沿着溪流向上游搜寻污染源。果然,在距离村子约两公里的地方,
他们发现了一处被暴雨冲垮的野坟,污水直接流入了村民取水的小溪段。回村路上,
他们遇到更多出现症状的村民。许芸的心一点点沉下去——疫情比她想象的更严重。
暮色降临时,诊所已经人满为患。突然,一个妇女哭喊着冲进来,
怀里抱着一个五六岁的男孩。"高热惊厥加严重脱水,"许芸迅速判断,
"必须立刻静脉补液!"但她抬起孩子的手臂时,心猛地一沉——由于严重脱水,
静脉已经塌陷,根本找不到血管!"手电筒!我需要更好的光线!"许芸喊道。
一束强光立刻照来。李明不知何时已蹲在她身边,一手稳稳地举着手电,
另一只手轻轻按住孩子的手臂:"这里,你摸一下,还有一点点。"在微弱的光线下,
许芸终于找到了那几乎不可见的静脉。她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进针...成功了!一整夜,
许芸没有合眼。孩子的高烧终于在天亮前退了一些,但仍然昏迷不醒。更糟的是,
又有十几个村民出现了症状。突然,她想起爷爷药柜最下层那个上锁的小抽屉。
里面整齐地排列着几个小瓷瓶,每瓶上都贴着泛黄的标签。她一眼看到了"痢疾散"三个字。
"李明,"她急切地喊道,"帮我看看这个!"李明凑过来,
闻到一股浓烈的草药味:"这是...老爷子特制的方子?""上面写着'赤痢急症,
水煎顿服,小儿减半',"许芸念道,"有详细药材成分...可以试试!
"她迅速按配方煎药,浓烈的药香很快充满了诊所。令人惊讶的是,不到两小时,
孩子的呼吸变得平稳,高热开始减退。到中午时分,他终于睁开了眼睛,
微弱地喊了一声"妈妈"。医疗队终于在下午抵达,带来了急需的药品和人力支援。
镇医生检查了许芸的治疗方案,特别是对她使用中药的决策表示赞赏。
第四章:父亲的反对晚上,许芸刚回到爷爷的老房子,一阵刺耳的汽车喇叭声打破了宁静。
一辆黑色轿车缓缓停在门前,一个身着笔挺西装的中年男人迈步而出。"爸...爸爸?
"许建国打量着女儿和周围简陋的环境,眉头越皱越紧:"小芸,你就住在这种地方?
"他走进诊所,挑剔的目光扫过每一处细节。
然后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省城新成立的一家私立医院,
高薪聘请她担任内科主治医师。"签了它,下周就回城里去。"许芸慢慢放下合同:"爸爸,
我说过,我回来是为了重开爷爷的诊所...""别天真了!"许建国的声音突然提高,
"这种地方有什么值得留恋的?"正当父女俩剑拔弩张时,诊所门被轻轻推开。
李明站在门口,手里捧着一束刚摘的野花。"这位是?"许建国挑眉问道。"爸,这是李明,
我的...朋友。"许芸犹豫了一下,"明哥,这是我父亲。"许建国敷衍地握了下手,
视线落在李明手中的野花上,嘴角露出一丝几不可见的讥诮。李明识趣地退出诊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