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帮一帮苏晚萤,算什么难事呢?
我只需要正常提交方案即可。
我构建出完美的A模型,她优化成更完美的A+模型,直接创造AI领域的新纪录,甚至是打败性的成果。
她便能成为轰动整个科技界的科研新星了。
她的人生,也将一飞冲天。
这便是裴清让所希望的。
我突然觉得很累,没意思透了。
这些年,我一直追随裴清让的脚步,将他从一次失败的实验阴影中解救出来。又手把手帮他优化底层架构,把他从一个差点被导师放弃的失意者,辅佐成了一个意气风发的项目领头人,付出了多少心血?
而今,他要我帮另一个女孩。
我可真是大慈善家。
不愿再多说一句,我转身便走。
裴清让眉头皱得更深了,语气也更沉:「雪时,你听进去我的话了吗?你不要那么不近人情……」
我脚步不停。
裴清让的声音突然变得冷冽:「你要是不答应,我们的合作就到此为止吧。」
我终于止步。
心脏不再绞痛,反而充斥着自嘲和释然。
我点点头,好,我答应。
好好帮一下苏晚萤。
我压根不会摆烂。
因为“星尘计划”也是我学术生涯中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我岂会为了一个苏晚萤而放弃?
我反而要发挥最大的潜力,认真构建每一个模块,将整个模型的性能一点一滴地推高。
推到理论极限。
没错,我的极限是一个表面完美无瑕,实则内含“数据悖论”的算法模型。
这是一次次内部测试中验证出来的构想,如果不是故意留下兼容的接口,我绝对能构建出一个无懈可击的模型。
我始终在控制模型的完整度,控制在比裴清让略胜一筹的水准。
理由也很简单,我不想让裴清让这位师兄太过难堪。
裴清让的学术之路很坎坷,他曾因一次重大失误差点被劝退,心理创伤很重,而我在帮助他的过程中,一直小心翼翼地维护着他的自尊心。
成果的领先度自然也是其中之一。
我给了他希望,我们的成果不相上下,可以共同领导项目,可以一直并肩前行。
现在,没必要了。
略胜一筹的方案,拿下首席的可能性很低。
而我这个内藏“数据悖论”的完美模型,不但能拿下首席,还能创造我们领域的新纪录,成为教科书级的案例。
要知道,去年的首席方案,其效率比我的模型低了整整一个数量级。
至于苏晚萤,恭喜她,她将展示出一个能凭空创造120%能量的逆天模型。
但基础物理定律只允许100%。
届时,场面一定很精彩。
我都有点迫不及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