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冷世子难自持,表妹声声唤我名》 在线阅读<<<<
话音落下,中堂一片沉寂。
胡父和胡夫人对视一眼,眼底闪过几分窃喜。
他们正是想用三娘的婚事来为家中儿郎筹谋,这下子,三娘进了靖海侯府,可不就是攀上了比方长史家更高的高枝儿吗?
长安城是什么地方?那可是天子脚下!一片屋瓦掉下来,都能砸到两个五品官呢!
就算没攀上别的什么大官人家,那她就住在靖海侯府,近水楼台先得月,正头娘子盼不上,妾室总是当得的。
夫妇俩眼珠子一转,便已将胡清嘉的未来给安排妥当。
“当初听闻岳母大人过世的消息,我这心中也是十分悲痛!岳母大人膝下唯有颜娘一女,颜娘又只有三娘一个孩子,也难怪岳母临终前还一直挂念着三娘。”
“可惜余杭离长安太远,三娘没能赶回去见上外祖母最后一眼。”
说着,胡父抬手,用衣袖轻轻擦拭眼角,十足痛贯心膂的模样。
可惜擦了好一会儿,胳膊放下的时候,衣袖还是干的。
“这一回跟着世子进京也好,就让她去外祖母的牌位前磕个头,也算全了老人家的一番念想。”
张嘉止才不看他装模作样,只点头,继续道:“既然姑丈答应了,那便请表妹那处快些收拾,明日便要启程。”
“这……这么着急?”胡父惊诧,“贤侄怎么不在府上多住一段时日?也好叫家中表兄弟陪你逛一逛这余杭城。”
“此次下江南是为公差,归期有定,不得随意更改。”
听张嘉止这口风,便是没得商量的意思了。
胡父惋惜。
他还想让自己儿子和张嘉止结识一番呢。
胡清嘉东西不多,收拾很快,没过多久便到中堂来。
张嘉止并不打算在胡家久留,见人到了,起身朝着主人家行过拜别礼,抬腿便要走。
可正在此时,一直讷讷不言的胡清嘉突然开了口:“我……我还有一物!……没取……”
她向张嘉止走了两小步,壮着胆子颤巍巍唤他:“表……表哥……”
张嘉止身形微顿,回身看她。
郎君眼神不算冷,却也不温和,仿佛一瓮浮着碎冰的凉水。
胡清嘉心头一跳,立时低头,攥紧背包布带。
张嘉止盯着她看了好一会儿,才收回目光,淡声询问:“何物?”
“是……是我阿娘的一支簪子。”胡清嘉手心冒汗,耳边全是胸腔中擂鼓般的心跳声,“那支簪子是我阿娘及笄之年,外祖母为她束发的簪子。我……我想把它带去长安,留作一个念想。”
胡母膝下只有胡清嘉一女,她死后,那些嫁妆首饰自然要归胡清嘉所有。
可她此刻说出这话,那便说明……
张嘉止轻微眯了下眼睛。
他深深看了眼低着头的胡清嘉,随即望向胡父,眸光微沉,“姑丈,表妹一人独身去往长安,少不得要有些银子傍身。不若就将姑母的嫁妆尽数交由表妹吧。”
寥寥几句话,说得胡父额头冷汗直下。
当初胡母嫁入胡家时,嫁妆可谓丰厚。
胡母死后,那些嫁妆便被胡父的妾室借口管家盘剥了去。
后来胡家老太爷去世,胡家势力一落千丈,胡父缺钱在朝中打点,便也打起了胡母嫁妆的主意。
再后来,胡父续弦,继室娘子接过管家权,自然而然地将胡母嫁妆视为己物。
可怜胡清嘉一个未成人的孩子,哪里斗得过这么些豺狼虎豹?只得眼睛一闭、耳朵一蒙,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胡夫人拧着帕子,拼命挤出一点笑来,“世子,这张阿姊的嫁妆,那自然都是属于三娘的。只是三娘年纪还小嘛,我们怕她受人蒙骗,这才帮她保管着的。”
“多谢娘子好意,”张嘉止神色不变,“还是请娘子将姑母的嫁妆都拿出来吧。”
这哪里能拿得出来?
那些个什么铁梨木象纹翘头小案、黄花梨镌花椅、芙蓉白玉杯、赤金点翠梅花簪,可不知道在哪家当铺、哪位官爷的宅子里头呢!
胡父抬起胳膊擦拭额头冷汗,一边想着托词,一边暗骂他蠢笨如猪的三女儿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终于,还真让他想到一个借口。
胡父眼眸微亮。
“贤侄啊,前几年,我这府上起了一次火灾,就在库房附近,所以啊,这库房搬过一次。”
“搬了以后吧,很多东西都乱了套,一直找不到呢。贤侄方才说你公务繁忙,不能在余杭城内久留,明日就要走,我们这……这也来不及收拾啊!”
“若不然这样吧,那支簪子是颜娘留给三娘的念想,我让下人去找找,等找到了,我便让人送到长安去。”
“三娘,这样可好啊?”
他望向胡清嘉,眼中全是期待,眼底又带了些凶恶,企图震慑这个一直听话懂事的三女儿。
可胡清嘉连头都没抬,只是盯着自己脚尖,一声不吭。
张嘉止也没说话。
长久的沉默叫胡父胡夫人有些喘不上气来。
胡父恨恨瞪了眼胡清嘉,再次松了口,“至于银子方面,你表哥说得对,你一个人出门在外总要有些银子傍身。”
“我从公中给你拿一百两,你一个人在外面别舍不得花销。”
“噗嗤——”
中堂内骤然响起一声突兀的低笑,顿时让胡父的慈祥僵硬在脸上。
徐元翰将拳头抵在唇边,隐隐露出上扬嘴角。
他低着头,声音中满是止不住的笑意,“麟振,咱俩上次去千味楼用膳,花了多少银子来着?”
“一百零一两。”
徐元翰笑得愈发厉害,肩膀都开始一抖一抖的,满屋都是他断断续续、高高低低的闷笑。
胡父的脸色就没那么好看了,一阵青一阵白,偏又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张、徐二人,分明就是奚落他!
张嘉止不愿再与胡家人纠缠,直截了当提了要求:
“姑母那些嫁妆,还请胡家主母日后好好规整,现下只将当年陪嫁过来的地契田产一并归还;另外,再补一千两白银,就当折算姑母的嫁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