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俩刚走到门口,就碰上出来倒水的王秀娟。
转头看见两人,王秀娟笑着开口:“哟,大嫂回来了,屋里坐啊,我去给你俩倒水喝。”
姜老太太听见动静,脸色沉了沉,等她们俩走进来,也不正眼看人,说话阴阳怪气:
“我们老姜家嫁出去的丫头,就从来没被人退过货。
老大媳妇儿,你生了个好闺女,连离婚这种事情都干得出来。
既然你回来了,就赶紧带她去魏家,找人说清楚,今年必须把酒席给我办上。”
徐翠英向来护短,她可以说自家闺女不好,但谁要是敢给她闺女气受,她就敢跟谁拼命。
“妈,离婚是板上钉钉的事儿,黎黎和魏元礼没那缘分,我会找人,重新给黎黎相看。
她还年轻,再婚的事情可以慢慢来。”
姜老太太斜着眼睛,瞪她:“你说得轻巧,姜黎现在名声都坏了,哪还有好人家,能看得上她。
要不是为民救过魏知青,就姜黎这个乡下野丫头,能攀得上魏家?
魏知青是为民最满意的女婿,她要是有点良心,就不应该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闹着要离婚。”
这时,王秀娟走过来,把水碗放在桌上,不紧不慢地打圆场:
“大嫂,小黎年纪轻不懂事,难道你也不懂吗?
魏知青下乡的时候,在咱们村就是香饽饽,村里有多少姑娘抢着要嫁给他啊,魏知青念着大哥的恩情,和小黎结了婚,这是小黎的福气。
你再回去劝劝,他俩离婚还没多久,说不定魏知青还愿意回头。
再拖下去,魏家估计已经给他找好新媳妇儿了。”
王秀娟有个闺女,也到了快说亲的年纪,姜黎刚领证那会儿,她就在背地里念叨,这婚事换给她家玉梅该多好啊。
这要是她闺女,肯定不会有离婚这桩子烂事。
她嘴上劝和,实则巴不得看他们家的笑话。
徐翠英直接朝她啐了口唾沫,“呵忒,我家黎黎哪哪儿都不差!
论学历,她是正经念完初中的高材生,论长相,她可是咱们清水村一枝花,十里八乡出了名的漂亮姑娘。
黎黎跟老姜学了那么多年医,工作上面,不用任何人操心,有这门手艺,去了哪儿都能吃得上饭。
男人的心思不要太好猜,他魏元礼能同意结婚,不就是图黎黎年轻漂亮又能干吗?
要真换成别人,你看他答不答应!”
“一枝花”姜黎,被亲妈夸得脸有点热。
但总的来说,是这样没错,魏元礼和她结婚,并不完全是因为恩情。
当初也是魏元礼先表白,她才点头去领的证。
要是早知道,他有个放不下的青梅竹马,姜黎说什么都不会和他有任何牵扯。
徐翠英一张嘴,顶得对面婆媳俩哑口无言。
“妈,黎黎的婚事她自己做主,刚才那些话,您以后就别再说了。
我回娘家前,担心黎黎和大明在家饿肚子,特意问了您的意见,您也答应得好好的,会喊俩孩子过来吃饭。
钱都收了,事儿没办到,那这个钱,您得还给我。”
姜老太太对大儿子一家,那是铁公鸡一毛不拔,有点钱都贴补给了小儿子。
徐翠英原以为,老姜去世后,她能对两个孙子孙女好一点,现在算是看清楚了。
偏心眼子,到了什么时候都是偏心眼子。
姜老太太咋都没想到,徐翠英是为了钱来的,进了她口袋的钱,就没有再掏出来的道理。
徐翠英多精明啊,见她装糊涂不说话,就看出她在打什么主意。
不等她开口,姜黎已经走到了院门外,故意抬高声音:
“奶,我爸走了,我妈带着我和弟弟生活不容易,您该不会连八块钱伙食费,也要补贴给叔叔婶婶吧!
我知道,您喜欢姜林宝,不喜欢我和弟弟,但我们也是您的亲孙子、亲孙女啊……”
话刚说到一半,姜老太太就回屋,数出整整八块钱,堵上她的嘴。
“你和大明在这儿吃了两顿饭,那两顿我就不算你们钱了。
离婚的名声不好听,想再嫁没那么简单,我和你婶婶也会帮你留意,有合适的就给你介绍。”
姜老太太表面工夫做到位了,那些出来看热闹的邻居,见没什么激烈场面,全都无趣地散开,各回各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