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儿顾娘子是哪部小说的主角 平儿顾娘子全文阅读

发表时间:2025-11-17 13:46:42

>>>>点击查看详情<<<<

>>>>点击阅读全文<<<<

金陵城的冬日来得格外早,才十一月初,已是寒风刺骨。荣国府后街一处简陋院落里,

王熙凤裹着半旧的灰鼠皮袄,对着一盏昏黄的油灯,细数着手中所剩无几的铜钱。

这是她离开贾府的第三个月。曾经叱咤荣宁二府的琏二奶奶,如今只住得两间瓦房,

连个使唤的丫鬟都没有。那场抄家之祸,贾府男丁流放,女眷发卖,她因休书在身,

不算贾府之人,反倒逃过一劫,却也落得身无分文,靠着昔日攒下的几件首饰勉强过活。

“二奶奶,天寒了,喝口热汤吧。”平儿端着一碗白菜豆腐汤走进来,语气依旧恭敬,

眼神里却满是忧虑。她是唯一自愿跟着凤姐离开的,这份情谊,凤姐嘴上不说,心里却记得。

凤姐将铜钱收回匣中,抬头看了眼平儿:“都说多少次了,别再叫我二奶奶。贾府已败,

我也不是从前的琏二奶奶了。”平儿将汤放在桌上,轻声道:“在平儿心里,

您永远是二奶奶。”凤姐苦笑,端起汤碗暖手。这简陋的生活与从前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想当年她执掌荣国府,一呼百应,金银如土,何曾为几文钱发过愁?可那些风光日子,

如今想来也不过是过眼云烟。“明日我再去接些绣活来,”平儿试探着说,

“听说城南刘府需要绣屏风,工钱还算丰厚。”凤姐摇头:“你那眼睛前些日子才哭肿,

怎能再做精细绣活?”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我自有打算。”次日清晨,

凤姐早早起身,翻出箱底唯一一件还算体面的绛紫色缎子袄,仔细梳理了发髻,

插上最后一支金簪。镜中的她虽不如从前明艳,却多了几分沉静坚毅。“您这是要去哪儿?

”平儿担忧地问。“去会会故人。”凤姐唇角微扬,那笑容里依稀还有往日的锋芒。

城南锦织坊是金陵城最大的绸缎庄,老板姓周,四十上下,精明干练。见凤姐进来,

他先是一愣,随即堆起生意人的笑脸:“这位夫人需要些什么?”凤姐不慌不忙地坐下,

直视周老板:“周老板不记得我了?三年前荣国府大**出阁,府上用的全是贵号的绸缎,

是我亲自与您谈的价钱。”周老板这才认出凤姐,

脸色顿时复杂起来:“原来是...琏二奶奶。失敬失敬。”他语气谨慎,

显然是怕与贾府旧人扯上关系。凤姐轻笑:“周老板不必担心,我今日不是来打秋风的,

是来谈生意的。”她从袖中取出一方手帕,“这是我自己绣的,您看看如何。

”周老板接过手帕,只见上面绣着一丛兰花,针脚细密,配色雅致,

更难得的是那兰花姿态灵动,仿佛能闻到幽香。他经营绸缎多年,见过的绣品无数,

这般精致的却不多见。“确是上品。”周老板由衷赞道。“这样的绣品,贵号收价多少?

”凤姐问。“若是寻常绣娘,一方手帕我给三十文。这样的...五十文如何?

”凤姐摇头:“太贱。我要一两银子一方。”周老板几乎笑出声:“琏二奶奶,

您这是说笑吧?便是苏州最好的双面绣,也不过这个价。”“正是双面绣。

”凤姐将手帕翻转,背面竟是一丛墨竹,与正面的兰花相映成趣。周老板吃了一惊,

仔细察看,果然两面图案不同,却无一处线头外露。他沉吟片刻,道:“果真如此,

一两银子倒也值得。只是双面绣费时费力,一月能绣几方?”“不是我绣,”凤姐笑道,

“是我教人绣。贵号提供布料丝线,我负责培训绣娘,每方手帕,我抽三成利。

”周老板怔住了,重新打量凤姐。这妇人落魄至此,谈吐间却依然气势不减,思路清晰,

不愧是当年掌管荣国府的家主。“琏二奶奶好算计,”周老板捋须思索,

“只是培训绣娘非一日之功,我如何信您?

”凤姐从袖中又取出一本小册子:“这是我编写的双面绣技法要诀,内有十二种针法图解。

周老板可找懂行的人看看,再做决定。”周老板翻看几页,眼中渐露惊异。

这册子不仅图文并茂,还将复杂的双面绣技法分解得清清楚楚,便是生手也能看懂七八分。

“想不到琏二奶奶还有这等本事。”他叹道。凤姐微笑不语。她自然不会说,

这是她昨夜熬到三更才赶制出来的。在贾府时她虽不亲自做针线,但眼光毒辣,

对各类技艺一点就通。这些日子观察平儿做绣活,自己又亲手试了几次,早已摸清门道。

周老板最终答应了凤姐的条件。三日后,锦织坊后院,十名绣娘整齐站立,

听凤姐讲授双面绣基础针法。“双面绣之难,在于藏针匿线,正反如一。”凤姐站在前面,

声音清亮,“首要的是选针,针眼宜小,针身宜细;其次是分线,丝线必得匀称,

不可有一丝粗涩...”她一边讲解,一边示范。

绣娘们初时对这个“贾府出来的奶奶”颇不以为然,但见她说得头头是道,手法也熟练,

渐渐收起了轻视之心。一日教学结束,凤姐嗓音沙哑,手指也被针扎了好几处。

平儿心疼地为她上药:“何苦亲自做这些粗活?”凤姐望着肿胀的指尖,

轻声道:“这算什么粗活?比起在贾府时明枪暗箭,勾心斗角,这点辛苦反倒踏实。

”一个月后,第一批双面绣手帕上市,很快被抢购一空。周老板大喜,

又拨了二十名绣娘给凤姐培训。凤姐的收入从最初每月几两银子,渐渐涨到几十两。

然而她并不满足。一日,她向周老板提议:“双面绣虽好,终究是寻常物件。

若能在刺绣中加入金丝银线,绣出更繁复的图案,专供达官贵人,利润可翻数倍。

”周老板犹豫:“金线昂贵,若绣坏了,损失不小。”“风险我担一半,”凤姐果断道,

“我出技法,你出材料,利润对分。”周老板惊讶:“琏二奶奶如今有这等本钱?

”凤姐微笑:“我这几个月也攒了些银子,愿意全部投入。”其实她哪有什么积蓄,

不过是借平儿之名,向刘姥姥借了贷。刘姥姥听说凤姐要做正经生意,

二话不说拿出了自己的养老钱。这份信任,让凤姐既感动又压力倍增。

金线绣品果然大受欢迎。第一批十二幅屏风刚完工,就被金陵几家富户预订一空。

凤姐不仅还清了刘姥姥的借款,还小有盈余。腊月里,一场大雪覆盖金陵。

凤姐站在新租的小院中,望着漫天飞雪,思绪万千。这半年,她从食不果腹到自食其力,

其中的艰辛不足为外人道。但比起在贾府时的虚与委蛇,如今的生活反而让她感到踏实。

“二奶奶,林之孝家的来了。”平儿的声音打断她的思绪。凤姐皱眉:“她来做什么?

”林之孝家的是贾府旧仆,贾府败落后自谋生路,在城西开了间绣庄。

凤姐创业之初曾想与她合作,却被她以“不便与贾府旧人往来”为由拒绝。客厅里,

林之孝家的局促地站着,见凤姐进来,急忙行礼:“给二奶奶请安。”凤姐在主位坐下,

淡淡地说:“嫂子坐吧。我已不是二奶奶,不必如此。”林之孝家的讪讪坐下,

搓着手道:“听说...听说姑娘的绣坊生意红火,特来道贺。

”凤姐不动声色:“嫂子有话直说。”林之孝家的这才道明来意。原来她的绣庄因技艺陈旧,

生意一日不如一日,眼看年关难熬,想请凤姐接手。“我知道当初对不起姑娘,

”林之孝家的抹着泪,“可我实在没法子了...”凤姐沉默片刻,

问道:“绣庄还有多少绣娘?欠多少债务?”“绣娘八人,欠债三百两。

”林之孝家的低声道。凤姐沉吟良久,最终道:“绣庄我接下了,债务我也一并承担。

但有个条件,你得留下来帮我管理。”林之孝家的又惊又喜,连连点头:“但凭姑娘吩咐!

”平儿对此十分不解:“她当初那样对您,为何还要帮她?”凤姐望着窗外雪景,

轻声道:“贾府败落,旧人离散,能帮一个是一个罢。”接手林之孝的绣庄后,

凤姐将之改名为“凤还巢”,专攻高端绣品。她将双面绣与金线绣结合,

又创新了“暗纹绣”——在日光下是一种图案,烛光下又是另一种图案,一时轰动金陵。

生意越做越大,凤姐却越发谨慎。她深知树大招风的道理,

尤其自己还是戴罪之身——贾府案虽已了结,但她作为曾经的管家,难免还有人盯着。果然,

开春后不久,麻烦找上门来。这日,凤姐正在绣坊查看一批新到的苏缎,忽然门外一阵骚动,

几个衙役闯了进来。“谁是老板?”为首的差役高声问道。凤姐镇定上前:“官爷有何贵干?

”差役打量她一番:“有人告你私用官制纹样,犯了大忌,跟我们走一趟吧。

”平儿吓得脸色发白,凤姐却面不改色:“官爷怕是弄错了,

我们用的纹样都是民间常见花样,何来官制之说?”差役冷笑:“有没有,到衙门再说!

”凤姐心知这是有人眼红她的生意,故意陷害。她悄悄对平儿使个眼色,

示意她去找周老板帮忙,自己则从容跟着差役离开。衙门里,知府高高在上,状师巧舌如簧,

指证凤还绣坊的云纹与官服纹样相似。凤姐跪在堂下,心知这是欲加之罪,却苦无证据反驳。

正当危急时,堂外忽然传来通报:“巡抚大人到!”一位身着便服的中年男子步入公堂,

知府急忙起身相迎。凤姐抬头一看,不由得愣住了——这位巡抚不是别人,

正是当年受过贾府恩惠的林如海的门生!巡抚也认出了凤姐,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但很快恢复平静。他仔细听了案情,又查看了所谓证据,最终判定纹样只是相似,并非官制,

凤姐当堂释放。回到绣坊,凤姐尚未坐定,巡抚的请帖已到,邀她明日过府一叙。

平儿担忧道:“这会不会是陷阱?”凤姐摇头:“若是陷阱,今日在公堂上就不会救我。

只是...”她沉吟片刻,“这见面未必是好事。”果然,次日巡抚府上,宾主寒暄后,

巡抚屏退左右,对凤姐道:“实不相瞒,今日请琏二奶奶来,是有事相告。”“大人请讲。

”巡抚神色凝重:“贾府案虽结,但朝中仍有人盯着贾府旧人。你如今生意做得这么大,

难免引人注目。有人已向朝廷递了折子,说你借绣坊之名,结交权贵,图谋不轨。

”凤姐心中一凛:“这是莫须有的罪名!”“我知道,”巡抚点头,“但人言可畏。

为今之计,你或可考虑离开金陵,暂避风头。”凤姐沉默良久,忽然抬头:“若我不走呢?

”巡抚意味深长地看着她:“琏二奶奶是聪明人,当知树大招风的道理。”回到绣坊,

凤姐独坐良久。平儿端茶进来,见她神色不对,轻声问:“巡抚大人说了什么?

”凤姐将巡抚的话复述一遍,平儿顿时慌了:“这可如何是好?不如我们听大人的,

暂时离开金陵?”凤姐却缓缓摇头:“逃避不是办法。今日避了,明日还会有人找麻烦。

”她站起身,眼中闪烁着平儿许久未见的光芒,“我倒有个主意。”三日后,

凤姐递了帖子求见巡抚。见面后,她开门见山:“大人,我愿将绣坊五成利润捐给朝廷,

充作军饷。”巡抚吃了一惊:“此话当真?”“当真,”凤姐坚定地说,“不仅如此,

我还愿将绣坊技艺公开,在各地开设女红学堂,让更多女子有一技之长,自食其力。

”巡抚沉思良久,终于明白了凤姐的用意——她这是要以退为进,既消除了朝廷的戒心,

又为自己赢得了护身符。“琏二奶奶果然不凡,”巡抚叹道,“这个法子很好,

我愿代为上奏。”消息传出,金陵哗然。有人笑凤姐傻,

将到手的财富拱手让人;也有人赞她明哲保身,手段高明。只有凤姐自己知道,

这不仅仅是为了自保。这些日子,她亲眼见到多少女子因无一技之长而受制于人,

多少贾府旧人因无法谋生而流离失所。她想起了从前的自己,

那个只知争权夺利、算计他人的王熙凤,何曾想过能为别人做点什么?女红学堂开张那天,

凤姐站在讲堂上,看着下面坐满的女子,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有富家**,

也有贫寒之女。她清了清嗓子,开始讲授第一课:“女子立世,当以何为根本?不是父兄,

不是夫婿,而是这一双手,这一身本事...”她的声音清亮坚定,回荡在讲堂中。窗外,

春光明媚,几只燕子掠过天空,飞向远方。一年后,凤还绣坊已开遍江南七省,

女红学堂也培养了数千名绣娘。凤姐不再是当年那个只知争权夺利的琏二奶奶,

而是江南女子敬重的“凤先生”。这日,她正在账房核算账目,平儿匆匆进来,

神色复杂:“二奶奶,有客到。”“谁?”“是...巧姐和她夫君。

”凤姐手中的笔顿了顿,缓缓放下。自贾府败落,她被休离府,就再没见过女儿巧姐。

听说她嫁给了乡下周姓人家,过着平凡的生活。“请他们进来。”凤姐平静地说,

手却不自觉地颤抖。巧姐走进来,身后跟着一个憨厚的青年。三年不见,巧姐已褪去青涩,

眉目间有了妇人的沉稳。她看着凤姐,眼中泪光闪烁,却倔强地不肯落下。“母亲。

”她轻声唤道。这一声“母亲”,让凤姐瞬间泪如雨下。她曾以为今生再也听不到了。

母女相认,诉说别情。巧姐的丈夫周生是个朴实善良的庄稼人,对巧姐极好。

凤姐见女儿生活安稳,心中大慰。临走时,巧姐忽然问:“母亲可还记得从前在府里,

您教我打算盘,说女子也要会算计,才不吃亏?”凤姐点头:“记得。

”巧姐微笑:“如今我才明白,真正的算计不是算计别人,而是算计自己的人生。

”送走女儿,凤姐独坐窗前,久久不语。平儿轻声道:“二奶奶该高兴才是。

”凤姐望着窗外熙攘的街市,忽然道:“平儿,你说若从前在贾府时,我能有今日这般明白,

结局会不会不同?”平儿柔声道:“人生没有如果。重要的是二奶奶走出了自己的路。

”凤姐微微一笑,不再说话。是啊,人生没有如果,但她终于明白,

真正的强大不是掌控他人,而是掌控自己的命运。从琏二奶奶到凤先生,

这条路她走得很艰难,但每一步都踏实,每一步都值得。夕阳西下,为金陵城镀上一层金辉。

凤姐站起身,理了理衣襟,对平儿说:“走吧,明日苏州分号开张,还有许多事要准备。

”主仆二人走出房门,融入熙攘人流。凤姐的背影挺直坚定,如同寒冬后的新竹,历经风霜,

却更加坚韧。女红学堂的兴起,比凤姐预想中还要迅速。或许是这世道对女子太过苛刻,

一旦有了一线自立的机会,便如春草般顽强生长起来。不过两年光景,

江南各地已开设了十二所学堂,前来学习的女子不下千人。这日,

凤姐正在金陵总学堂查看学员名册,平儿领着一位素衣妇人进来。“东家,

这位是苏州来的顾娘子,说有要事相商。”凤姐抬头,见那妇人三十上下年纪,衣着朴素,

眉目间却有一股书卷气,不似寻常绣娘。“顾娘子请坐。”凤姐示意她坐下,

“不知有何见教?”顾娘子从怀中取出一幅绣品,摊在桌上。那是一幅山水图,绣工精湛,

气韵生动,更难得的是构图疏密有致,俨然有名家画意。“这是小妇人所作。”顾娘子道,

“听闻凤先生广纳贤才,特来投奔。”凤姐细看绣品,不禁赞叹:“好手艺!

顾娘子这般技艺,何必来我这小庙?”顾娘子苦笑:“实不相瞒,

相关资讯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