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的暗恋,那场无疾而终的潮汐大结局阅读 姜右恩宋迟小说在线章节

发表时间:2025-08-09 16:55:18

>>>>《年少的暗恋,那场无疾而终的潮汐》 在线阅读<<<<

年少的暗恋,大抵都像一场没有尽头的潮汐。汹涌时淹没一切感官,

留下湿漉漉的心事;退去时又带走沙滩上所有痕迹,只留下微咸的空气和无尽的怅惘,

证明它曾真实地来过。它发生在那段懵懂的、对世界和自我都充满好奇与试探的岁月里,

我们笨拙地捧出一颗赤诚的心,交付给一个在彼时彼刻,

被我们眼中光芒无限放大的、自以为很好的人。这场暗恋终究是没有结果的。

1姜右恩刚刚踏入初中的校门,带着从小城带来的、未被大城市规则完全驯化的野性与热忱。

她像一株刚被移栽到新园圃的小向日葵,迫不及待地想要拥抱每一缕阳光和每一滴雨露。

在小城相对宽松的环境里长大,她的性格里天然带着一种不加掩饰的开放,

一种近乎莽撞的真诚。她似乎能和任何人迅速找到共同话题,笑声清脆爽朗,

像夏日清晨敲打在铁皮屋檐上的雨点,毫无顾忌地在教室里回响。她的成绩,

如同她那时还混沌不清的未来认知,稳稳地停在中等的位置,不好不坏,波澜不惊,

恰如她当时未经世事雕琢的心境。改变悄然发生在新学期第一次大考之后。那次考试,

她超常发挥,名次竟向前跃进了一大截。班主任按照“好帮差”的原则排座,

姜右恩便带着这份意外之喜,被安排到了教室的黄金位置——第四排的正中间。视野开阔,

能清晰看到黑板上的每一个字,也能感受到讲台上老师目光的笼罩。前排,

理所当然地坐着班级的翘楚,是老师眼中的希望之星,也是同学们私下议论的焦点。

姜右恩起初并未过多留意,只模糊知道前排那几位成绩拔尖,是班里的风云人物,

带着一种她当时还无法企及的、沉静笃定的光环。命运的丝线就在那个寻常的英语课上,

被老师一句平淡无奇的指令轻轻拨动。“同学们,拿出上周的英语卷子,

前后桌互相交换批改一下。记住,公平公正,认真负责。

”英语老师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在刚刚响起的上课铃余音中回荡。前排的身影微侧,

一张带着墨迹的试卷被递了过来。姜右恩伸手接过,指尖不经意触碰到纸张边缘的微凉。

就在她准备低头看题时,视线却被试卷左上角那个名字牢牢攫住了。宋迟。两个字,

用蓝黑色的钢笔水书写,笔画清晰而有力,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舒展和从容。

不是那种刻意模仿的连笔,而是透着干净利落的筋骨,结构匀称,带着一种内敛的锋芒。

姜右恩的心湖,在那一刻,像被投入了一颗极小的石子,没有惊涛骇浪,

只是荡开了一圈极其细微、几乎无法察觉的涟漪。她下意识地抿了抿唇,

心里涌起的念头单纯得像山涧清泉——他的字,挺好看的。仅此而已。没有杂念,没有预兆。

下课的**响起。姜右恩那股自来熟劲儿立刻冒了头。她几乎没怎么犹豫,

就用手里的笔轻轻戳了戳前排宋迟的后背——隔着校服薄薄的布料,

能感觉到少年微微挺直的脊梁骨。“哎,”她声音清脆,带着点小城姑娘特有的直率,

“宋迟是吧?你英语考得真好啊,最后那道阅读题你选的什么?我怎么感觉那么绕呢?

”她歪着头,脸上是毫不设防的好奇。宋迟转过身。他的皮肤是健康的小麦色,鼻梁挺直,

眼睛不算很大,但眼神清亮,像盛着秋天的湖水。他看了姜右恩一眼,没有想象中的高冷,

反而露出一丝略带腼腆的笑意:“那道题是有点陷阱,

关键在第二段的转折词……”他声音不高,但吐字清晰,开始条理分明地讲解起来。就这样,

一道题,一次课后随意的请教,成了友谊的敲门砖。姜右恩那大大咧咧、毫无心机的性格,

像一把万能钥匙,轻易地打开了宋迟原本相对内敛的心门。他们很快熟络起来。青春的教室,

总有无数的契机让座位相近的人产生交集。老师常常组织“两排之间互相讨论”,于是,

课堂讨论时交换意见,课间休息时争论题目,

放学后偶尔一起在走廊里等值日结束……一来二去,他们的关系从陌生到熟悉,

再到一种近乎“哥们儿”的亲密无间。青春期的男生,

似乎骨子里就藏着一种爱逗弄女孩子的顽皮天性。宋迟也不例外。

他会故意在姜右恩回答问题时模仿她的口误,

让她涨红了脸追着自己打;他会把姜右恩掉在地上的橡皮拿走,

非要她求自己才肯归还;他会在她埋头苦算一道复杂的物理题时,突然在她耳边打个响指,

故意吓她。姜右恩也毫不示弱,伶牙俐齿地反击,偶尔还能在口舌之争中占得上风。教室里,

常常回荡着他们俩吵吵闹闹又生机勃勃的声音,像两颗在阳光下碰撞的、叮当作响的小石子。

宋迟的理科天赋是毋庸置疑的,数学、物理、化学,几乎常年占据班级前三甲的宝座,

是老师口中“脑子灵光”的典范。姜右恩呢?就算了。文科还勉强能看,尤其是历史和语文,

偶尔还能冒出点小火花,可一遇到物理化学,那分数就像坐了滑梯,二三十分是家常便饭。

第一次月考的好成绩,不过是主科(语数外)短暂超常发挥堆砌出的海市蜃楼。

随着知识难度加深,她“基础不牢”的短板暴露无遗,成绩开始无可挽回地向下滑落。

“姜右恩!”一次物理小测后,宋迟拿着她那张画满红叉、惨不忍睹的卷子,眉头微蹙,

语气里带着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无奈,“你这样不行啊。这些东西,光靠上课听老师讲,

只知道埋头狂记笔记,脑子不跟着转,不自己动手练题,根本没用!你看这道题,

老师上课明明讲过类似的模型,只是换了几个数据,

你就完全懵了……”他指着卷子上的一道力学分析题,手指修长,点在题目关键处。“啊?

讲过吗?我笔记记了啊……”姜右恩凑过去,看着自己记得密密麻麻却毫无重点的笔记本,

一脸茫然。宋迟叹了口气,拖过旁边的草稿纸,拿起笔:“再给你讲一遍,这次别光记,

要听思路,要理解受力分析的逻辑链条……”他讲得深入浅出,条理分明,

有时甚至会用笔在纸上画小人模拟受力状态。耐心得不像那个平时爱捉弄她的少年。好吧,

必须承认。在初一那整整一年里,宋迟确实是她学习路上最靠谱的“外援”。

他的讲解往往比老师更贴合她的思维盲点。在他的“威逼利诱”和耐心辅导下,

姜右恩的理科成绩像一只笨拙的蜗牛,虽然缓慢,但确实在一点一点、艰难地向上爬升。

位置相近,朝夕相处,又经常有这种“一对一辅导”的亲密时刻,他们之间的关系,

早已超越了普通同学。

熟稔到可以互相调侃糗事、分享零食、甚至偶尔替对方在课堂上打掩护的地步。

在姜右恩单纯的世界里,宋迟就是她最铁、最值得信赖的异性朋友。

一个可以毫无负担地分享喜怒哀乐的存在。2她从未想过,也从未察觉,

这段被自己视为“坚不可摧”的友谊,会在某个无声的时刻悄然发酵、变质,

酿出另一种陌生的、带着微醺气息的液体。导火索点燃在一个慵懒的午后自习课。

教室后排角落里,几个平日里就不太安分、心思很少放在书本上的男生女生,

正围在一起窃窃私语,不时发出压抑的低笑。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秘密的、兴奋的气息。

姜右恩也被那笑声吸引。她放下手中的笔,装作不经意的样子凑了过去。“看什么呢?

这么热闹?”她挤进人群。映入眼帘的,是几张摊开的、边缘有些卷曲的白纸。

纸上用各种颜色的荧光笔,歪歪扭扭地列着班级里几乎所有稍有名气的男生和女生的名字。

这本身并不稀奇,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总爱玩些配对游戏。

让姜右恩瞬间血液凝固、呼吸停滞的,是那些名字之间的连线——不是简单的箭头,

而是一颗颗巨大的、用粉色荧光笔精心描绘的、饱满到刺眼的爱心!她的目光像被磁石吸引,

她清晰地、不容错辨地看到了——在纸页靠近中央的位置,

一条粗壮的粉线连接着两个名字:姜右恩↔宋迟。那颗粉色的爱心,像一颗烧红的烙铁,

狠狠地烫在她的视网膜上,也烫进了她毫无防备的心脏!“轰”的一声,

仿佛全身的血液都在瞬间涌上了头顶。脸颊滚烫得如同被沸水浇过,

连耳根和脖子都烧了起来。心脏在胸腔里疯狂地擂鼓,声音大得她怀疑周围的人都能听见。

一种巨大的羞窘感,混杂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隐秘的悸动,像潮水般瞬间将她淹没。

她像是被人当众扒光了衣服,所有自以为隐藏得很好的、连自己都未曾清晰意识的小心思,

都在这张粗陋的纸上被**裸地展览出来!“哇哦!姜右恩!

”一个促狭的男生发现了她的窘态,故意拖长了调子,指着那张纸上的名字和爱心,

“快看快看,当事人来了!说说呗,你和宋迟……嗯?”他挤眉弄眼,

周围立刻响起一片心照不宣的哄笑声。姜右恩只觉得脑子一片空白,

所有的伶牙俐齿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她甚至不敢看周围任何一个人的眼睛,

仿佛那目光都带着灼人的温度。她什么也说不出来,喉咙像是被棉花堵住,

只能发出一声短促模糊的“啊?”,然后像一只受惊的兔子,猛地低下头,

用尽全身力气拨开人群,跌跌撞撞地冲回自己的座位。她几乎是扑倒在课桌上,

把滚烫的脸颊深深埋进臂弯里。太烫了!脸颊的温度久久不散。

她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心脏在胸腔里“砰砰砰”剧烈跳动的声音,像要挣脱束缚跳出来。

就在这时,一句清晰无比、带着肯定语气的议论声,像一根针,精准地刺破了她混乱的思绪,

钻进她的耳朵:“这还用问?我天天都看见他们两个,上课传纸条,下课追着打闹,

笑得那叫一个开心!关系那么好,不是互相喜欢是什么?肯定是真的啦!

”声音来自后排一个平时就很八卦的女生。这句话像一道闪电,劈开了姜右恩混沌的内心。

她猛地一僵,埋在臂弯里的脸更加滚烫。不是因为被嘲笑的羞窘,而是因为这句话本身!

“互相喜欢”——这四个字像带着魔力,在她混乱的心湖里投下巨石,激起的不是愤怒,

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陌生的、让她心慌意乱却又隐隐带着一丝奇异甜味的惊涛骇浪!

为什么?为什么听到别人把他们俩的名字和“喜欢”联系在一起,她会脸红得像煮熟的虾子?

为什么心脏会跳得如此疯狂,几乎要撞碎肋骨?为什么……除了巨大的羞耻感之外,

心底深处,竟然会有一丝……一丝极其微弱、微弱到几乎不敢承认的……欣喜?

她和宋迟明明什么都没有啊!他们只是朋友,很好很好的朋友!

自己怎么会因为一句玩笑般的八卦,产生这样奇怪又强烈的反应?她混乱得几乎要窒息,

完全没有注意到,就在后排女生说出那句话的同时,前排那个熟悉的身影——宋迟,

身体也明显地僵了一下。他似乎听到了自己的名字被提及。他微微侧过头,眼神带着询问,

看向刚刚发出议论的方向。他的同桌,一个同样爱凑热闹的男生,立刻用手肘捅了捅他,

脸上挂着促狭到极点的笑容,压低声音问:“喂,宋迟,听见没?人家说你俩呢!

真的假的啊?快说说!”姜右恩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她屏住呼吸,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

她听见宋迟的声音清晰地传来,带着一种刻意拔高的、急于撇清的的意味:“不可能!

瞎说什么呢!无聊!”语气斩钉截铁,不容置疑。紧接着,

是他的同桌不依不饶的打趣和追问,宋迟似乎有些烦躁地甩开了对方的手,扭回头去,

不再理会,背影透着一股生硬的拒绝。“是啊……我们俩根本就没这回事。

”姜右恩在心里默默地重复着宋迟的话,像是要说服自己那颗依旧狂跳不已的心。

可那汹涌的情绪却并未因此平息。一种巨大的失落感和更深的迷茫席卷了她。

“我这是怎么了?!”她在心底无声地呐喊,

第一次对自己内心的波澜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恐慌。

那张粗陋的白纸和宋迟那句急于澄清的“不可能”,像一道无形的屏障,

骤然隔开了曾经亲密无间的两个人。姜右恩说不清这距离感的产生,

究竟是因为那些愈演愈烈的流言蜚语让她变得敏感退缩,

不敢再像从前那样自然地和宋迟打闹说话;还是宋迟自己为了避嫌,刻意地疏远了她,

避免再成为别说闲话。也许两者都是。总之,从那个午后开始,一切都不一样了。课间,

姜右恩不再像往常那样,习惯性地用笔戳宋迟的后背问问题或者闲聊。

偶尔视线不经意间交汇,她会像被烫到一样飞快地移开目光,

假装专注地盯着课本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宋迟那边,

递作业本、传试卷的动作变得格外公事公办,

再也没有了之前那种随意的、带着点小默契的互动。

曾经充斥在两人之间的笑闹声、讨论声、甚至拌嘴声,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空气在他们之间凝固、沉默,带着一种令人窒息的尴尬。3后来,班主任再次调整座位,

像是给这尚未理清的纠葛画上了一个仓促的休止符。姜右恩被调到了倒数第三排,

一个靠近后门、光线稍显暗淡的位置。而宋迟,凭借着优异的成绩,

依旧稳稳地坐在象征着优等生地位的正数第三排,教室的中心地带。一前一后,一明一暗,

仿佛成了教室里两个遥不可及的极端。物理的距离,

彻底斩断了那点残存的、试图挣扎的联系。他们像两条短暂的相交线,

在初一那年的某个点上激烈碰撞后,便朝着截然不同的方向无限延伸,再无交集。

姜右恩在新的座位有了新的朋友。同桌是个性格温和、心思细腻的女孩,叫林薇。

她们一起讨论题目,分享零食,课间手挽手去厕所,说着女生之间的小秘密。

生活似乎重新步入了一个新的、平静的轨道。然而,平静的水面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姜右恩的目光,总会在不经意间,穿过重重人影,投向教室前方那个熟悉又陌生的背影。

看到他和他的新同桌——一个活泼开朗、成绩也不错的女生,在课间轻松地交谈,

甚至像他们当初那样,偶尔也会因为某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

或者被对方一个玩笑逗得笑起来。宋迟的笑容依旧明朗,侧脸的线条在阳光里显得格外清晰。

那一刻,姜右恩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攥住,酸涩的汁液瞬间弥漫开来,

呛得她喉咙发紧,眼眶发热。一种难以言喻的失落和难过,像冰冷的潮水,迅速淹没了她。

她迅速低下头,假装专注地翻着书页,指尖却微微发凉。

她终于迟钝地、无比清晰地确认了一件事:那张荒唐的白纸上画出的粉色爱心,

那些同学带着戏谑的议论,宋迟那句急于撇清的“不可能”……所有这一切,

早已在她心底最隐秘的角落,埋下了一颗种子。那颗种子,在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时候,

汲取着她每一次心跳加速的养分,悄然生根发芽,长成了名为“喜欢”的藤蔓,

此刻正紧紧缠绕着她的心脏,带来一阵阵闷痛。这份懵懂的心事,她无处诉说,

只能深埋心底,成为日记本上反复描摹的名字和无休止的自我诘问。直到一个安静的晚自习,

教室里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姜右恩和林薇完成了作业,开始小声地聊天。

话题不知怎么就滑向了那个青涩岁月里永恒的主题。“姜右恩,”林薇的声音压得更低,

带着一种分享秘密的郑重,“我……我其实一直喜欢一个人,从小学到现在都喜欢。

”她的脸颊微微泛红,眼神亮晶晶的,里面盛满了少女纯净的心事。姜右恩的心猛地一跳。

这是她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到“喜欢”这个词在另一个同龄人身上的具象化。

她听着林薇描述那个男生,描述她默默关注他的点滴,描述见到他时心跳加速的感觉,

描述为他一个小小的举动而欢喜或失落的心情……那些细腻的情感描述,像一把钥匙,

精准地打开了姜右恩心中那个被自己刻意封闭的角落。林薇的每一句话,都像一面镜子,

清晰地映照出她自己面对宋迟时那些混乱、悸动、患得患失的情绪!原来,

看到他和别人亲近会难过;原来,听到他的名字会心跳加速;原来,

目光会不由自主地追随他的身影……这些,都是喜欢一个人的证据!姜右恩沉默了良久,

窗外的夜色浓重,教室里的灯光显得格外温暖。她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

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却又异常清晰地对林薇说:“林薇……我觉得……我可能也是有喜欢的人了!

相关资讯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