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从不主动问官场的纷争,只在他眉间锁着郁色时,递上一杯清茶,或是说起白日里听来的市井趣闻,来驱散他心头的阴霾。
崔砚的才能终于被皇帝看重。一次至关重要的朝议,争论的是漕粮转运的利弊。几位老臣固守成规实在争辩不出结果来,场面焦灼着。年轻的皇帝端坐龙椅上,眉头微蹙。
崔砚站了出来,他条理清晰地分析弊病根源,数据详实,逻辑严密,提出的方案切中要害又切实可行。面对质疑,他也应答从容,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穿透了殿内的嘈杂。
皇帝目光渐渐落在崔砚身上,他听着这个年轻官员清晰透彻的分析,看着他清瘦却挺直的脊梁,眼神深处掠过一丝光亮,等崔砚陈词完毕,殿内一时安静。
“崔爱卿所言,切中时弊,漕运的改革换新,刻不容缓。此事就交由崔爱卿来差遣”殿内众人神色各异,看向崔砚的目光顿时不同了,谁都明白,这位年轻的帝王,对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崔砚,起了爱才之心。
我得知这个消息时很是欢喜,快步的迎上刚回府的崔砚。
“夫君,陛下他看到了!他看到了你的才能!”我忍不住的雀跃。
看到我眼中毫不掩饰的骄傲和兴奋,他唇角难得地勾起一丝清浅的弧度,
“嗯,陛下圣明。只是日后,怕是要更忙了,辛苦你了。”
“说什么辛苦,你在前朝为陛下分忧,我在家里为你守着后路。夫君只管放手去做,家里有我呢。”
我自然地为他理了理官袍的衣襟,动作轻柔,“看着你一步步走上去,我高兴。”
崔砚笑着点了点我鼻尖,我的温婉面容下的坚韧,眼中全然的信任与支持。他伸手抚摸着我的脸颊,“我幸得与你相遇,此生再无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