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琟周涛《白噪音之外》全章节免费阅读

发表时间:2025-10-13 15:36:26

>>>>《白噪音之外》 在线阅读<<<<

图书馆的玻璃门在身后合上,将那个充满旧纸尘和阴谋气息的世界暂时隔绝。午后的阳光刺眼,车流声、脚步声、远处工地的轰鸣声——城市的白噪音以前所未有的强度涌入李琟的耳中。

但这一次,不一样了。

她站在台阶上,没有立刻逃离,而是闭上了眼睛。她不再试图过滤或抵抗这些声音,而是像林渊笔记中提到的“主动聆听”那样,将自己的听觉向整个城市敞开。

这是一种近乎眩晕的体验。信息像洪水般涌来:几个街区外公交车的报站声、头顶空调外机风扇的转速、地下地铁经过时传来的轻微震动、无数行人断断续续的对话片段……它们不再是混沌的背景板,而是变成了一个立体的、鲜活的声景地图。

而在这一切声音的底层,如同持续的低音踏板,是那钟声。它不再仅仅是凌晨2点17分的幽灵,而是变成了一个恒定的存在,一个编织在城市噪音经纬中的金色丝线,微弱,却从未断绝。它似乎与这座城市本身的心跳同步。

李琟深吸一口气,开始在这庞大的声景中追踪那根“丝线”。它似乎并非来自一个固定的方向,而是随着她的注意力在空间中“流动”。当她将意识聚焦于东南方向的老城区时,钟声变得清晰了些;而当她转向城北的山区时,声音又似乎带着一丝空洞的回响。

林渊的笔记提到,“钥匙”之间会相互吸引,形成“共鸣网络”。如果她是“钥匙”,小雅是另一个,那么一定还有更多。这个“网络”是否就是她现在感知到的、钟声在其中流动的无形结构?

她拿出手机,拨通了小雅的电话。这一次,接听的是小雅本人,她的声音虚弱但清醒。

“李琟姐?”小雅似乎有些意外,“我哥说你可能联系我……”

“小雅,你现在感觉怎么样?”李琟快步走下图书馆台阶,融入街道的人流中,同时保持着高度的警觉,注意着是否有人跟踪。

“好一些了。钟声……没那么吵了。但还是能听到,一直在背景里。”小雅顿了顿,“而且,我好像……能感觉到一点别的。”

“感觉到什么?”

“说不清……像是一种……拉力?”小雅努力寻找着词汇,“有时候会觉得该往某个方向走,或者,在人多的地方,能感觉到某个方向好像……更安静一点?或者说,更‘对劲’一点。”

“共鸣网络……”李琟喃喃自语。小雅描述的不是听觉,更像是一种直觉性的空间感知,是“钥匙”之间、以及与“时间之环”之间无形的连接。这印证了她的猜想。

“小雅,听着,”李琟压低声音,“我们可能被监视了。图书馆的馆长,姓郑,他可能和这些事情有关。你最近尽量别单独行动,也提醒你哥哥小心。”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然后小雅的声音带着一丝坚定:“我知道。从听到钟声开始,我就感觉有什么……不对劲。李琟姐,我们到底是什么?”

“我还不知道。”李琟诚实地说,“但我们在寻找答案。你试着去感受那种‘拉力’,但先别轻举妄动。有任何新的感觉,立刻告诉我。”

挂了电话,李琟感到肩上的责任又重了一分。小雅被卷入了这场她无法理解的漩涡,而自己似乎是唯一能引导她的人。

她需要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仔细研究林渊的笔记,并尝试更深入地理解自己刚刚觉醒的“声景感知”能力。回家和回工作室都不安全了。她想到了一个地方——城市边缘一个废弃的旧水塔。那是她大学时偶然发现的“秘密基地”,几乎无人知晓,而且地势高,视野开阔。

一小时后,李琟站在了水塔锈迹斑斑的铁梯下。她确认四周无人后,迅速爬了上去。塔顶的空间狭小,布满灰尘和鸟粪,但透过破损的瞭望窗,可以俯瞰大半个城市。

她摊开手机里拍下的林渊笔记照片,再次阅读,这一次结合了她新的感知。笔记中许多晦涩的术语,如“声景锚点”、“频率拓扑”、“时间梯度”,开始有了具体的意义。她意识到,这座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由声音构成的能量场,而钟楼遗址(或者说那个“入口”)是场的中心。那些异常的频率脉冲,就像是这个场的“呼吸”。

而“钥匙”,就像是这个场中的谐振器,当它们靠近或被激活时,就能与场产生更强的互动,甚至可能像林渊假设的那样,影响场的稳定,打开所谓的“通道”。

夜幕渐渐降临,城市的灯光次第亮起,如同在地面铺开一片颠倒的星空。李琟闭上眼睛,再次放开自己的听觉。夜晚的城市声音与白天不同,少了些高频的喧嚣,多了些低沉稳定的振动。而那钟声,在夜色中变得更加清晰可辨,如同黑暗中的灯塔。

她尝试着主动去“触摸”那个声音网络。她将注意力集中在钟声上,然后想象着自己的意识像涟漪一样,沿着声音的脉络向外扩散。

起初什么也没有发生。但渐渐地,一种奇妙的感觉出现了。她“看”不到具体的图像,但却能“感觉”到一个由无数纤细的、发光的“声音之线”构成的复杂网络,以钟楼遗址为中心,笼罩着整个城市。这些线有粗有细,有的明亮稳定,有的微弱闪烁。它们彼此交织,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呼吸着的立体图谱。

在这个网络中,她清晰地感知到了两个特别明亮的“节点”。一个就在她自身的位置,代表着她自己。另一个,在城市的另一端,微微闪烁着,带着小雅特有的频率特征——那是另一个“钥匙”。

但紧接着,她的呼吸一窒。

在网络中,还有第三个节点。

这个节点比她和她的节点都要暗淡,位置也模糊不清,大概在城东的方向。但它确实存在,并且以一种独特的、缓慢而稳定的频率脉动着,像一个沉睡的心脏。

林渊是对的。钥匙不止两把。

就在她为这个发现感到震惊时,一种尖锐的、不和谐的音符突然刺入了她感知到的声音网络。那不是钟声的一部分,也不是城市的白噪音。那是一种冰冷的、带有明确目的性的频率,像是电子干扰信号,正在试图扫描、定位这个网络。

是“他们”!

李琟猛地切断了自己的感知,像受惊的蜗牛缩回壳里。巨大的耳鸣袭来,她扶住生锈的墙壁,一阵恶心眩晕。

他们不仅存在,而且已经拥有了技术手段,能够主动搜寻“钥匙”和这个声音网络。郑馆长肯定已经将她的情况上报了。

她必须更快行动。

她再次拨通小雅的电话,语气急促:“小雅,你能出来吗?现在,到城东一带。试着感受那个‘拉力’,找一个……和我们一样的人。”

“现在?城东?”小雅听起来有些惊慌,“李琟姐,发生什么事了?”

“没时间解释了。我可能被盯上了,你不能回家。找到第三个‘钥匙’,我们得在他被发现之前汇合。”李琟看着黑暗中城市东区的方向,“我会尽量往你那边靠拢。保持联系,但尽量别用手机,用这个——”

她想起大学时和朋友们玩定向越野用的、带加密功能的旧对讲机,她有一对一直扔在旧物箱里。她告诉小雅型号和预设的加密频道。

“明白。我……我试试。”小雅的声音虽然颤抖,但透着一股决心。

李琟迅速清理掉自己在水塔留下的痕迹,沿着铁梯爬下。落地时,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狩猎已经开始,而她和她的同类,既是猎人,也是猎物。

她看了一眼城市东区那片灯火阑珊的地带,然后转身,投入下方的黑暗小巷中。她不再仅仅是在追寻一个关于时间的谜题,而是在进行一场为了生存和真相的逃亡。

钟声在她耳中回荡,不再是指引,更像是倒计时的钟摆。时间之环正在收紧,而散落的钥匙,必须在环闭合之前,找到彼此,找到答案。

相关资讯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