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标本师的逆时救赎》第五章:档案馆立,记忆织网
晨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史官府西侧的院落里。这座曾用来堆放废弃竹简的院落,如今正被工匠们重新修缮——按照皇帝的旨意,这里将改建为景和王朝第一座“记忆档案馆”。苏盏站在院中央,看着工匠们忙着搭建书架、打磨展柜,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镇史佩”——这是谢珩醒来后,特意转交给她的。
“苏大人,您看这展柜的高度,是否需要再调整些?”负责修缮的工匠头儿上前询问,手中还拿着一卷图纸。
苏盏回过神,接过图纸仔细查看。图纸上标注着不同记忆实体的存放区域:悲鸣晶需放在避光的琉璃柜中,喜悦珠要搭配流萤石底座以保持光泽,而那些附着暗影雾的古籍,则需单独放在嵌有“镇史佩”碎片的檀木柜里,防止黑雾残留扩散。“再调低三寸,”她指着图纸上的琉璃柜标注,“悲鸣晶的能量容易受光线影响,太低会让百姓参观时不便,太高又会接触到日光。”
工匠头儿连忙应下,转身吩咐手下调整。这时,一阵熟悉的脚步声从院外传来,苏盏抬头,看到谢珩穿着一身崭新的禁军统领服饰,正快步走来。他的气色比几天前好了许多,只是眉宇间仍带着一丝未散的疲惫。
“档案馆的进度比我预想的快。”谢珩走到苏盏身边,目光扫过院内的景象,眼中带着欣慰,“昨天我去皇宫复命时,皇帝还在问起你,说等档案馆建成,要亲自来参加开馆仪式。”
苏盏闻言,心中却没有太多喜悦。这些天,她整理从藏珍阁暗格中取出的古籍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所有被篡改的史书中,关于十年前“文祸之乱”的记载都被刻意撕去了,只留下零星的字句,如“史官谋逆”“焚书以正纲纪”。她曾问过谢珩,可谢珩对那场动乱的记忆依旧模糊,只记得当时他还是禁军副统领,奉命封锁过史馆,却从未见过具体的“谋逆”证据。
“皇帝的心意我领了,只是还有件事,我想和你商量。”苏盏拉着谢珩走到一旁的石桌前坐下,从怀中掏出一卷泛黄的竹简,“这是我昨天在父亲的旧书房找到的,上面记录了‘文祸之乱’时,几位史官的名字和籍贯。我查过史官府的存档,这些人在动乱后都被记载为‘病逝’,可竹简上却写着‘流放西域’。”
谢珩接过竹简,仔细翻看。竹简上的字迹是苏敬言的,笔锋遒劲,却在“西域”二字后微微颤抖,显然书写时心情极为复杂。“流放西域……”他低声重复着这四个字,眉头紧锁,“我记得十年前,西域曾爆发过一场瘟疫,朝廷当时封锁了西域边境,凡是流放过去的人,几乎没有活着回来的。”
苏盏的心猛地一沉。如果这些史官真的被流放到了西域,那他们恐怕早已不在人世。可父亲为何要特意记录下这些名字?难道那场“文祸之乱”背后,还有更深的秘密?她正思索着,院外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伴随着百姓的呼喊:“苏大人!我们有东西要交给您!”
两人连忙起身,走到院门口。只见一群百姓围在门口,手中捧着各式各样的物品:有老人拿着磨损的玉佩,有妇人抱着绣着花纹的手帕,还有孩童举着一块小小的木牌。为首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她看到苏盏,激动地走上前,将手中的玉佩递了过来:“苏大人,这是我夫君的玉佩。他是十年前的史官,动乱后就被带走了,我一直相信他是被冤枉的。昨天听说您要建记忆档案馆,我就想着,把这玉佩带来,说不定能留下些他的痕迹。”
苏盏接过玉佩,指尖刚一触碰,就感受到一股微弱的能量波动。她集中精神,眼前渐渐浮现出一段模糊的画面:一位身着官服的男子,正坐在书桌前书写,桌案上摆着一卷名为《景和文祸实录》的竹简,突然,一群士兵冲了进来,将竹简抢走,男子试图阻拦,却被士兵按在地上……画面戛然而止,玉佩上凝结出一颗细小的悲鸣晶,泛着淡淡的蓝光。
“这是……”谢珩看着玉佩上的悲鸣晶,眼中闪过惊讶,“普通百姓的物品,竟然也能凝结出记忆实体?”
苏盏心中一动,她想起自己在现代时,曾研究过“集体记忆”对个体记忆的影响——当一个人的记忆与群体的情感产生共鸣时,记忆能量会变得更加稳定。这些百姓带来的物品,承载着他们对亲人的思念,对真相的期盼,正是这种情感共鸣,让原本微弱的记忆能量凝结成了实体。
“大家静一静!”苏盏提高声音,让喧闹的百姓安静下来,“感谢各位愿意将亲人的物品交给档案馆。这些物品不仅是你们的念想,更是历史的见证。从今天起,记忆档案馆会开设‘百姓记忆区’,专门存放这些承载着真情的物品,让后人知道,每一个平凡人的故事,都值得被铭记。”
百姓们闻言,纷纷欢呼起来,将手中的物品一一交给苏盏和谢珩。苏盏看着手中堆积如山的物品,心中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或许,她可以通过这些百姓的记忆,拼凑出“文祸之乱”的真相。
当天下午,苏盏和谢珩开始整理百姓送来的物品。每一件物品背后,都藏着一段令人动容的故事:那块绣着花纹的手帕,是一位史官妻子在丈夫被带走前,连夜绣成的,手帕上的牡丹花纹,代表着“富贵平安”的期盼;那块小小的木牌,是一位史官送给儿子的生辰礼物,上面刻着“正直做人”四个字;而那位老妇人的玉佩,则是她与丈夫的定情信物,玉佩内侧还刻着两人的名字缩写。
“你看这个。”谢珩拿着一块铜印,走到苏盏身边。铜印上刻着“张记书铺”四个字,边缘已经有些磨损。苏盏接过铜印,指尖触碰的瞬间,一段清晰的画面浮现出来:
一间热闹的书铺里,老板张老汉正忙着整理书籍,几位史官模样的人坐在角落,低声交谈着。其中一人说道:“秦鹤的父亲当年就是因为记载了皇帝苛政,才被赐死的,如今秦鹤掌权,恐怕不会放过我们这些史官。”另一人接话:“听说他最近在收集所有关于‘文祸之乱’的史料,想要彻底销毁。”张老汉听到这里,悄悄将一卷竹简藏到柜台下,竹简上写着“文祸之乱真相”……
画面结束时,铜印上凝结出一颗黄豆大小的悲鸣晶,还伴随着一丝极淡的暗影雾。苏盏心中一震,她连忙将铜印放在嵌有“镇史佩”碎片的托盘上,仔细观察那丝暗影雾。这丝黑雾与秦鹤身上的暗影雾同源,却更加微弱,显然是当年接触过秦鹤手下的人留下的。
“张记书铺……”谢珩看着铜印上的字样,突然说道,“我好像记得这家书铺,十年前‘文祸之乱’后,就突然关门了,老板张老汉也不知所踪。当时我以为是战乱影响,现在看来,恐怕是因为他藏了那卷竹简,被秦鹤的人盯上了。”
苏盏点了点头,心中更加确定,“文祸之乱”的真相一定与秦鹤父子有关。她将铜印收好,决定明天就去寻找张记书铺的旧址,或许能找到那卷被藏起来的竹简。
第二天一早,苏盏和谢珩就带着铜印,前往京城的旧书街。张记书铺位于旧书街的尽头,如今已经变成了一家布庄。布庄的老板是一位中年男子,听到苏盏询问张记书铺的情况,脸上露出警惕的神色:“你们问这个做什么?张记书铺都关门十年了,早就没人记得了。”
苏盏看出老板似乎有所隐瞒,便拿出腰间的“镇史佩”,轻声说道:“我是朝廷任命的记忆官,负责收集‘文祸之乱’的真相,为当年被冤枉的史官**。张老汉当年可能藏了一卷重要的竹简,我们想找到它,还历史一个清白。”
布庄老板闻言,神色缓和了许多。他左右看了看,然后压低声音说道:“实不相瞒,我是张老汉的侄子。当年我叔叔藏了竹简后,就被秦鹤的人抓走了,临走前,他把书铺的钥匙交给我,说如果有一天,有人来找关于‘文祸之乱’的真相,就让我把这个交给对方。”说着,他从柜台下拿出一个小小的木盒,递给苏盏。
苏盏接过木盒,打开一看,里面装着一把铜钥匙和一卷用油布包裹的竹简。她小心翼翼地展开竹简,上面果然写着“文祸之乱真相”六个大字,字迹工整,记录了十年前那场动乱的经过:
原来,当年的皇帝为了巩固皇权,想要修改开国皇帝的负面记载,遭到了以张老汉和秦鹤父亲为首的史官们的反对。皇帝震怒,以“史官谋逆”为由,发动了“文祸之乱”,下令焚烧所有反对修改史书的竹简,并处死了带头反抗的秦鹤父亲。而秦鹤当时为了保命,主动向皇帝表忠心,承诺会“修正”史书,还亲手参与了焚烧竹简的行动。后来秦鹤掌权后,为了掩盖自己当年的背叛行为,才不断篡改历史,诬陷其他史官,试图将“文祸之乱”的罪名全部推到那些忠臣身上。
“原来如此……”苏盏看完竹简,心中五味杂陈。她终于明白,秦鹤篡改历史的根源,不仅是为了权力,更是为了掩盖自己当年的背叛。他所谓的“用虚假历史保护想保护的人”,不过是他为自己的罪行找的借口。
谢珩看着竹简上的内容,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他终于想起,当年“文祸之乱”时,他奉命封锁史馆,曾看到秦鹤亲手将一卷竹简扔进火里,当时他还以为秦鹤是在执行皇帝的命令,现在才知道,那卷竹简上,很可能记录着秦鹤父亲的忠言。
“我们必须把这个真相公之于众。”苏盏坚定地说道,“不仅是为了那些被冤枉的史官,也是为了让百姓知道,历史不应该被随意篡改,背叛和谎言,终究会被揭穿。”
谢珩点了点头,两人拿着竹简,立刻返回记忆档案馆。他们决定,在档案馆开馆仪式上,将“文祸之乱”的真相公之于众,让所有百姓都知道这段被掩盖的历史。
接下来的几天,苏盏和谢珩忙着准备开馆仪式的各项事宜。他们将从百姓手中收集到的物品,一一分类摆放在“百姓记忆区”,还特意**了一块巨大的“记忆墙”,上面镶嵌着从各地收集来的悲鸣晶、喜悦珠和痛苦砂,每一颗记忆实体旁,都标注着它背后的故事。
开馆仪式当天,京城的百姓纷纷前来参观。皇帝也亲自到场,在苏盏的引导下,参观了档案馆的各个区域。当皇帝看到那卷记录“文祸之乱”真相的竹简时,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他沉默了许久,才对身边的大臣们说道:“朕没想到,当年的‘文祸之乱’,竟然还有这样的隐情。朕错信了秦鹤,冤枉了这么多忠臣,实在是有愧于百姓,有愧于列祖列宗。”
说完,皇帝当着所有百姓的面,下旨为“文祸之乱”中被冤枉的史官**,还追封了秦鹤父亲为“忠烈公”,并下令将秦鹤的罪行刻在石碑上,立在记忆档案馆前,警示后人。
百姓们看到皇帝的举动,纷纷欢呼起来。苏盏站在人群中,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欣慰。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开馆仪式,更是一场对历史的救赎。
仪式结束后,苏盏独自来到“百姓记忆区”,看着那些承载着真情的物品,指尖轻轻拂过那块老妇人的玉佩。玉佩上的悲鸣晶,似乎感受到了她的情绪,微微闪烁了一下。她突然想起,自己穿越到景和王朝的那天,在实验室里看到的王老先生的记忆晶体——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无论是权贵还是百姓,人们对真相的渴望,对亲情的珍视,都是相通的。
“苏大人。”谢珩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手中拿着一个新**的展柜,“这是专门为那块附着暗影雾的古籍准备的,我在展柜里加了更多的‘镇史佩’碎片,这样就能彻底压制黑雾了。”
苏盏接过展柜,看着谢珩眼中的真诚,心中突然涌起一股暖流。她知道,未来守护历史真相的道路还很长,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但只要有谢珩这样的伙伴在身边,有百姓的支持,她就有信心,将记忆档案馆守护好,让真实的历史,永远流传下去。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记忆档案馆的屋顶上,为这座承载着无数记忆与真相的建筑,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芒。苏盏站在档案馆前,望着远处的天空,嘴角露出了一抹浅浅的笑容。她知道,她的使命,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