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推荐穿成七零老太,四儿四女子孙满堂小说试读

发表时间:2025-11-25 17:11:37

>>>>点击查看详情<<<<

>>>>点击阅读全文<<<<

蓝父对这个姓杨的有意见很久了,他之前就说乡下的不行,孩子妈还说先看看,现在总算想开了,乡下的不行,长得再好也不行,他女儿都得要嫁家境好、有正式岗位的男人!

“爸,你在做什么,你怎么能动手!爸!你开门,让我出去!”窗户内,看到这一幕的蓝悦悦心脏都要跳出来了。

蓝父不理会她,揪住杨八海的衣领凑到跟前:“你给我滚,不要再让我发现你纠缠我女儿,我看到一次打一次!”

说完,他用力一推,杨八海就被推到了地上,狼狈的滚了一个圈。

蓝父这才扭头看向窗内,对着小女儿阴沉着脸:“你要是再嚷嚷,我连你一块儿打!”就怕别人不知道她谈了个乡下小子是不是!她这样要是传出去了,就更难找了!

蓝悦悦被她爸的语气和眼神吓到了,顿时禁声。

蓝父这才满意的转头看向地上的杨八海,挥舞了下拳头:“你还不快滚,要我说第二遍?”

当天傍晚,杨八海是青黑着一只眼眶回来的,看到他这样子,杨庆安顿时就怒了,他们叔侄年龄相差不大,小时候小叔一直跟在他**后面跑,感情不错:“谁打你了,这么大胆子,是不是哪个同学,我们去给你出气。”

杨八海郁闷的侧过头,不让他看自己的脸,“不是同学,我对象她爸打的。”

一听这话,杨庆安脸上的怒气顿时消散,笑了起来:“原来是这样啊,哈哈,那没事了。”

要是他是那个女孩的爸爸,只揍一拳可不能出气,最起码也得对称。

周水冬越看越觉得好笑,“那你们这是分了?”

她就说嘛,女方不会答应的,他们家高攀不起。

杨八海看着他们的笑脸,感觉自己的委屈都要溢出来了,这是什么家里人啊:“她家里一定要她嫁个有正式工作的人,现在把她关在家里了,说订婚了再让她出门。”

没有嘴上说分手,实际上要是他们一直把人关着,那就是已经分了。

杨七菊心里笑了一阵,表示了一点自己的姐弟爱,“那要补课吗?我还是那句话,你请我吃糖我就给你补课。”

杨八海:“……要。”这句话他说的不甘不愿,却没有办法。

读书再头疼也只多努力一个多月,要是能继续多读两年书,就算两年后一样要回家下地,那他也能迟两年扛锄头,少受点苦。

周水冬听翻了个白眼,“不是读书的料子就算了吧,你看我们家大丫头,她小学毕业就回来了,省了钱,家里家外样样精通,有不少人打探我要找个什么样的女婿呢?我一定要给她挑个好的。”

杨大丫被她妈这话说的一脸无奈,她是不想读初中吗?奶奶都放话说了,不管是谁能考上去就能继续读,就算现在大学取消了,多读书也是好事,城里偶尔招工最次也要求是初中毕业文凭,不读书没有机会,读了就能多一点机会。

万一呢?

万一真的找到工作了呢?

那直接改命了!

所以她没读下去是她真的读不进去啊,怎么妈好像把这当做什么光荣的事一样?

她拍了拍自己二妹三妹的手,“你们要坚持住,一直读下去。”

她们两个都是五年级,也快参加小升初考试了,不出意外的话,她们都能考上初中,尤其是三妹,她从读书开始,没有拿过班级第二名。

杨三丫点了点头,“大姐,你放心吧。”

她又不傻,而且她喜欢读书,下地干活远没有读书轻松,她肯定会挑自己擅长的。

杨二丫也附和:“我们都知道。”

她们能干,又不是傻,当然知道多读书有好处,不是说了吗,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就算找不到工作,学历高点,在村里找对象也更好找一些。

杨大山看着小弟鼓励:“多读书是好事,这阵子家里的杂活你和老七都别干了,专心读书。”

他是没有正经上过学的,只跟老账房认了一些字,他二弟倒是赶上了建国那时候开办学校的时机,去上学了,读完了小学,也是有这个学历,才能让他娶上公社里的媳妇,又在那里找到临时工。

虽然这临时工也是他岳家帮他找来的,但他要是没有这个学历,也不能这么容易就让他进去,后来还转正了,所以就算现在大学已经停了,他也和他妈的意见一样,觉得读书是好事,家里的孩子能读书,那就读,不分男女,都是家里的好孩子。

他遗憾地看了一眼自己生的四个。

前头两个大的都是小学文凭,已经没希望了,后头两个还能再看看:“你们两个,向你们七姑学习,尤其是庆乐,你有什么不懂的,就问你三丫姐。”他的三女儿杨庆乐跟二丫三丫一样,都是五年级,要小升初了。

杨庆乐也不怵:“我应该能考上的。”

她的成绩没有三丫姐好,却也不差,基本在前五,正常发挥上他们公社的中学不难。

杨大山乐了:“那就好。”

杨八海:“……”所以你们都不安慰我的吗?

杨七菊揪住他的衣角:“好了,补课从今天开始,你的糖呢?”

杨八海:“……先欠着。”他哪里有糖,之前的糖要么自己吃了要么给悦悦了,现在兜里干干净净。

他要找机会跟妈撒撒娇,多要几颗糖才行。

妈上回去公社买的糖应该还有吧?

“大家先别聊了,饭做好了,今晚有蛋花汤。”

“妈,你蒸鸡蛋自己吃,你要补身体。”

“我有啊,你们这蛋花汤是另外的。”

“我们身体没事,这蛋花汤留给孩子吃。”

“都吃,好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平时吃好点,养好身体不用看大夫。”

杨八海看书看的头疼,他偷偷去蓝家转了几圈,悲伤的发现悦悦爸妈是来真的,家门不让她出一步不说,还一直有人守着,不给他上前去和她说话的机会。

他还看到有人去蓝家做客,说是做客,那姿态分明就是来相看的。

会不会相看成功?

杨八海一边努力看书,一边关注着蓝家的情况。

他还有着侥幸心理,万一呢,万一相看不成功,蓝家又同意他和悦悦在一起了呢?

杨七菊不知道他的侥幸,被他的勤奋程度给惊讶到了,她的心情微妙:“要是你之前有现在一半勤奋,你就不用担心上不了高中。”

现在只能说有机会,毕竟留给他的时间太短了。

杨八海眼睛都熬红了,抬头看了她一眼,又默默低头继续翻书不说话。

要是有早知道就好了。

杨八海的状态大家都看在眼里,杨大山只觉得欣慰:“他这么努力,应该是有希望的,要是能考上,我们家可能会有三个高中生。”

除了杨七菊和杨八海之外,还有他二弟家的大女儿也在公社读初二,要参加中升高考试。

她的成绩也还不错。

杨四河听了心里酸溜溜的:“要是大丫会读书,现在也要去考高中了。”

杨大山哈哈笑了:“这不是随你么,你也读不了书。”

杨四河一噎,不同意这个说法:“怎么随我,这明明是随了大丫她妈,她都没上过学!”

杨大山:“这是她家里条件差,你那时候是去了学校的,留了两次级,四年级都没上完就回来了。”

杨四河不想听这个:“你是我大哥还是她大哥啊,我那时候只是没开窍,瞧三丫,她这聪明劲就随了我,又开窍早,每次都拿第一。”

杨大山:“我觉得像妈,你看妈最近看报纸看书多认真。“

杨四河一时没反驳,这几日家里所有人都发现了妈的变化,以前她是闲不下来的,有点空闲都在干活,现在她就拿着报纸或课本在那看。

她还不是瞎看,因为她有一些不认识的字还会问家里人怎么读,是什么意思。

她很聪明,问过一遍的字不会问第二遍。

她还觉得不能一直跟别人请教,得要自己学会才行,所以她翻起了课本,从低年级开始,一本一本的往上看,那认真劲看的学渣心虚。

杨四河:“三丫还能直接像妈不成,肯定是妈传给了我,我又传给了三丫,我当初就是年纪小不懂事,要是我懂事,现在肯定也是个文化人,三丫就是懂事比较早,成绩一直都好。”

杨大山点头:“很快就是小升初,要是她们三姐妹都能考上,我们家又有三个初中生。”他的三女儿杨庆乐和老四家的二丫三丫都是五年级,要小升中。

杨四河掰着手指算了一下,咋舌:“要是都考上了,这一年的学费不得了。”

只看学费这一项,小学一学期1.2元,初中一学期2.5元,高中一学期3元,要是他们都考上了,两个高中学一年的学费12元,三个初中生一年的学费15元,小学生他们家有三个,一年的学费7.2元,总共34.2元。

嗬!这么贵!

杨大山听到这个数字也皱紧了眉头:“这读几年书就能把家底给读没了。”

有很多人都说他们家浪费钱,供这么多孩子读书,不当个睁眼瞎就可以了,偏偏还供他们一直读下去,就连嫁出去的女孩都让他们读。

兄弟两个互相对视一眼,嘴巴里都尝到了苦涩的味道。

晚上,这兄弟两个就避开其他人,凑到了杨巧映跟前,说了这个问题。

“妈,孩子会读书是好事,只是这学费书本费太贵了,家里孩子一个个长大,嫁娶又要花不少钱……”

杨巧映明白他们的顾虑,这时候为什么很多人只让孩子读个二三年级就退学回家?

不单单是孩子大了能挣工分的缘故,还有一个就是学费贵。

尤其是家里孩子多的,真的供不起。

大家还能不知道读书好吗?

就算考不上工人,在村里也只有能读会写的人才能做会计、大队长、书记。

“我知道你们的意思,放心吧,我心里有数,你们别想太多有的没的,也别对着孩子说,只让他们努力读书就好了。”

她翻了几天的课本和报纸,已经确定这是平行时空了,世界发展趋势大同小异,所以这高考也不会一直停止下去,现在让孩子辍学回家,这是真的耽误孩子,她不会这么做的。

至于学费,这确实不是一个小问题,但她有杂货铺啊。

想到今天杂货铺里刷新出来的三种物品,她脸上就出现了浓浓的笑意。

一条金项链、一匹蓝色的老土布、一个大水缸。

这三样同意根本不需要犹豫,全部拿下。

那个金项链她掂量了一下,估摸着有15-20克,现在兑换价是9元左右,假设是15克,那就是135块,一下子就让她的存款增加了一半度。

现在有金项链,以后出现宝石、钻石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匹布来的也好,总共有三十多米呢,她早就想给自己做衣服了,她夏天一共就两身换洗,衣服补丁打补丁,已经看不出原来的底色,杨家一大家人里只有刘桑叶和和李银环这两个新嫁进来的媳妇有没打补丁的衣服,那是她们穿着出嫁的嫁衣,平时压根不舍得穿。

不过这拿出来需要时机,为什么大家都穿乞丐装?难道是喜欢这个时尚吗?

不,这是没招了。

没有布票,就买不到布料,没有布料怎么做衣服?

所以她这回居然得到了一整匹布,实在是赚大发了!

杨大山、杨四河面面相觑。

他们看着妈笑呵呵的脸,有些想不通,那么大一笔连续好几年的钱,妈一点都不愁?

看妈走了,杨四河拉着杨大山,压低了声音:“大哥,你说爷爷之前是不是留了家底给妈?”

要不是爷爷留了家底,他们怎么起的房子,怎么供这么多孩子读书?

他们家供孩子读书可不是从他儿女辈开始的,从他这一辈就是了,他们八兄弟姐妹,除了大哥没赶上,其余七个都是上了学的,爷爷那时候老说,他遗憾没养出一个大学生孙子,要是没点家底,供的了大学生吗?

杨大山不是第一回听老四这么说了,无辜的看着他:“我没听妈说过,也没听爷爷说过。”

杨四河不信:“真的没有?我不跟其他人说,你偷偷告诉我,你可是爷爷的长孙!”

杨大山:“真没有,你怎么一直不信我。”爷爷真的没给他开小灶。

杨四河:“大哥你嘴巴真紧,行吧,你说没有就没有。”

杨大山:“……”他已经说累了,老四一直不信,一直问。

杨四河摇了摇头:“那就不管了,反正我们家的钱都在妈手里,妈让孩子读,那就读。”

杨大山:“……你手里也有钱。”

妈手没把的那么紧,他们私底下捉了什么卖掉的钱、接私活挣来的钱她是不收的。

杨大山就撞见过几次他抓到野鸡,最后那野鸡没带回家里,他嘴巴也没肉香,肯定是卖了。

杨四河:“大哥你这话说的,你手里也有点私房钱吧,那点钱够干什么。”

要是让他自己供孩子读书,除了最会读书的三丫和六福,其他人读个二年级就差不多了,实在是供不起啊!

相关资讯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