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预警系统的推广会定在惊蛰那天。李明站在河北保定的农田里,
看着技术员调试设备——银灰色的监测仪像只金属甲虫,正嗡嗡地采集空气样本。
旁边的显示屏上,红色的病虫害扩散模型在不断闪烁,像张细密的网。
“这玩意儿真能提前知道虫子要来?”种桃树的刘老汉蹲在地上,
手指戳着显示屏上的红点,“去年蚜虫灾,我那三亩桃林全毁了,保险公司赔了一半,
还是亏得底朝天。”李明递给他瓶矿泉水:“刘大爷,这系统能提前七天预警,
咱们提前打药,就能避免损失。
”王鹏在一旁调试手机APP:“预警信息会直接推送到您手机上,还附带防治方案。
要是没防住,保险照样赔。”刘老汉眯着眼看手机屏幕:“我眼神不好,这字能调大不?
”王鹏立刻操作起来:“您看这样行不?”推广会开得很热闹,可签约时却没几个人动。
刘老汉跟几个老乡蹲在田埂上嘀咕:“又是新花样,怕是噱头吧?”“听说这设备可贵了,
会不会算在保费里?”李明听见了,心里并不意外——新事物落地,
总得经历怀疑的阶段。回北京的路上,王鹏看着签约数据叹气:“才签了十五户,
连预期的零头都不到。”李明望着窗外掠过的农田:“正常,当年推气象指数保险时,
不也这样?”他突然想起什么,“下次推广会,把老张他们请来,让受益的农户现身说法。
”老张接到邀请时,正在郓城的麦田里撒化肥。“明子你放心,”他在电话里嗓门洪亮,
“我保管把乡亲们都给你喊来,让他们听听咱的心里话。”李明笑着道谢,
挂了电话才发现,王鹏正对着电脑屏幕出神。“怎么了?”李明凑过去看。
屏幕上是条行业新闻,标题刺眼——“多家险企扎堆农村市场,低价竞争引发乱象”。
王鹏指着其中一段:“他们把保费压到成本线以下,理赔时就找借口拒赔,
这是砸整个行业的招牌。”李明的眉头皱成了疙瘩。这半年来,
农村保险的蓝海效应逐渐显现,越来越多的公司涌进来,可大多急功近利。
“我们得做点什么。”他说。王鹏点点头:“我已经整理了行业乱象的报告,
准备递给保监会。”第二天一早,李明带着报告去了保监会。负责农险的张司长看完报告,
手指在桌上敲了敲:“你们反映的情况很及时,我们正准备出台农村保险监管细则。
”他看着李明,“安盛作为行业标杆,要不要牵头制定自律公约?
”李明心里一动——这正是规范市场的好机会。“我们愿意。”他毫不犹豫地答应,
“但需要联合几家有实力、有担当的公司一起做。”张司长笑了:“我帮你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