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双眼快速扫了一眼,便眼观鼻鼻观心,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晚辈礼。
片刻后,郑氏道:「既然是自家亲戚,不必多礼。」语气倒是和蔼可亲。
她既然口里承认了两家的亲戚关系,我也没有客气推脱的理。
遂笑道:「晚辈此次入京办事,奉家中老祖母之命,前来拜望府上的老太太和三太太。临出门前,父亲还特意让晚辈准备了一些家乡的土特产,都是些上不得台面的东西,三太太权当瞧个新鲜。」
郑氏笑道:「按理说,两家虽是亲戚,可到底多年没有走动,贸然收礼,倒显得我们梁家贪你东西似的。不过,你既然说只是些土特产,这倒不打紧了。」
我笑道:「三太太愿意收下,便是看得起晚辈了。」
郑氏乐得一笑,让座看茶。
我低头喝茶的时候,见那赵妈妈出去了一趟回来,悄然对郑氏点了点头。
赵妈妈应该是去看那些「土特产」去了。
我带来的那几口箱子,里面装的的确都是些不值钱的土特产。
不过,我在其中一口箱子底下,压了一个灰扑扑的锦囊,里面装了三千两银票。
若这郑氏缺钱的消息不假,想必不会不动心。
只听郑氏道:「我听你信上提及,你家老太太跟我家老太太是表姐妹的关系,如此说来,你唤我一声表姑也是有的。你既然到京都办事,想来你在这京都城里,还要住上些时日。都是自家亲戚,还要多多走动才好。」
我当即改口道:「表姑说的是,只要表姑不嫌弃外甥叨扰,外甥自然是要与表姑多多走动的。」
郑氏笑笑不语。
这个亲戚算是认下了。
郑氏低头抿了一口茶,道:「你此番入京都,所谓何事?」
终于切入正题,我将林家与周家在远州府的事情说了。
道:「本来这等小事,不应该叨扰三太太,实在是因为那周家背后还有工部尚书陈家作靠山,晚辈这才厚颜求上门来。」
「哦,陈家。」郑氏似乎在琢磨着这两个字的分量。
我见状道:「若是事成,晚辈还有谢礼相赠。」
郑氏含笑看了我一眼,抹了抹鬓发,道:「我看你这孩子实诚,心里实在喜欢,也想帮你一把。也罢,我家里行三的侄儿与陈家的二公子正是知己好友,我跟我三侄儿说一声,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儿罢了。」
我提前打听过梁家的情况。
她口中的三侄儿,应该就是梁家大房的嫡幼子,名叫梁修平。
据说,此人于不久前才治水归京,被圣上封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年纪轻轻,就已经是都察院的第三把手了。
我闻言大喜,忙起身道谢。
郑氏既然已经答应,我现在要做的便是等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