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75年:我主动下乡后全家慌了》 在线阅读<<<<
"什么?你要主动申请下乡?"母亲李秀芳手里的茶杯咣当一声摔在地上,热茶溅了一桌子,
她的脸色瞬间煞白。父亲沈建国更是直接从椅子上弹了起来,
指着我的鼻子就开始咆哮:"沈明轩!你是不是脑子进水了?
我好不容易托关系给你在纺织厂安排了工作,你现在跟我说要下乡?
"我看着眼前熟悉又陌生的父母,心中五味杂陈。重生回到1975年,
距离我上辈子死去已经整整四十年了。上一世,我就是听了父母的安排,
在纺织厂当了一辈子工人,娶了父母给介绍的对象,过着平平淡淡的一生,
直到2015年因为厂里的安全事故丧生。这一世,我绝不会再走老路。"爸妈,我意已决。
"我语气坚定地看着他们,"下乡能锻炼人,我不想一辈子待在这个小城市里。""锻炼人?
锻炼个屁!"父亲气得脸都红了,"你知道下乡的知青现在都过的什么日子吗?
天天挖土干活,一身臭汗,吃不饱穿不暖!你在城里有工作有前途,为什么要去受那份罪?
"母亲也急得眼泪都出来了:"明轩,你听妈一句劝,咱不去行不行?
妈给你介绍的那个女孩子多好啊,人家父亲是供销社主任,你们要是成了,
以后吃穿用度都不愁。你要是下了乡,人家姑娘还能等你吗?"我冷笑一声。
上辈子我就是娶了那个所谓的"好姑娘",结果呢?她在我出事故的时候,
连医院都没来过一次,直接卷着我的抚恤金跟人跑了。"我对那个女孩没兴趣。
"我直接站起身,"下乡的申请我已经递交了,下周就走。""什么?你已经递交了?
"父亲的声音都变了调,"你疯了吗?我明天就去找领导,把申请撤回来!""撤不了的。
"我看着他们震惊的表情,心里有种说不出的痛快,"我不仅申请了下乡,
还主动要求去最远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母亲当场就晕了过去。
父亲手忙脚乱地扶着母亲,一边掐人中一边怒吼:"沈明轩!你要气死你妈是不是?黑龙江?
那么远的地方,你是想再也不回来了吗?"我看着母亲苍白的脸色,心里也有些不忍,
但还是咬牙坚持:"妈,我这是为了我们家好。现在下乡是形势所趋,主动去和被动去,
待遇是不一样的。再说,我去黑龙江能学到真本事,将来回来了也有出息。
"这话倒不全是假的。上辈子我就听说过,那些主动下乡特别是去边疆的知青,
很多后来都成了各行各业的骨干。而且我记得,再过几年知青政策就要变了,
早点下去反而有先发优势。父亲显然不买账:"什么学本事?你个高中生能学什么本事?
种地吗?放牛吗?""爸,你别瞧不起农村人。"我认真地看着他,"再说,
谁说下了乡就一定要种一辈子地?我有我的打算。"确实有打算。上辈子我虽然一直在工厂,
但对那个年代的历史发展脉络记得很清楚。我知道接下来几年会发生什么,哪些行业会兴起,
哪些投资会赚钱。下乡只是我计划的第一步。这时候,母亲悠悠转醒,
一看见我就开始哭:"明轩啊,你就是想折腾死妈妈是不是?妈妈含辛茹苦把你养大,
就是希望你能有个安稳的工作,娶个好媳妇,给我们老两口养老送终。你倒好,
非要跑到天涯海角去受罪!"我深深吸了一口气,走过去蹲在母亲面前:"妈,
我知道你和爸爸是为我好。但是人各有志,我真的不想在纺织厂待一辈子。
""那你想干什么?"父亲还在气头上,"你一个毛头小子,能有什么大志向?"我站起身,
目光坚定地看着他们:"我要做一番事业。现在下乡,将来我要回城创业,
让咱们家过上真正的好日子。""创业?"父亲冷笑,"现在是什么年代?还创业?
你以为你是资本家吗?"我没有多解释。有些事情,现在说了他们也不会信。
时间会证明一切。"总之,我的决定不会改变。"我转身要往外走,"我去收拾行李,
下周一就出发。""你站住!"父亲在后面吼道,"你今天要是敢走出这个门,
就别认我这个爸爸!"我脚步一顿,回头看了看他们。母亲还在抹眼泪,父亲气得浑身发抖。
"爸妈,等我成功了,你们就会明白我今天的选择是对的。"说完,我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
身后传来母亲的哭声和父亲摔东西的声音,我的心里也不好受,但我知道,
有些路必须自己走,有些选择必须自己承担。这一世,我绝不会再做一个平庸的人。
第二章消息很快就传开了。第二天一大早,邻居张大妈就跑来找我妈:"秀芳啊,
听说明轩要下乡?这孩子是怎么想的?好好的工作不要,非要去受那份罪?
"我正在屋里收拾行李,听到外面的动静,知道又有人来看热闹了。
母亲的声音带着哭腔:"张姐,你说这孩子是不是疯了?昨天晚上一宿没睡,
我和他爸爸轮流劝,他就是不听。""这孩子平时不是挺懂事的吗?怎么突然要下乡了?
"张大妈压低声音,但还是能听得清楚,"不会是在学校犯了什么事吧?""没有没有。
"母亲赶紧否认,"就是突然说要锻炼自己,要做什么事业。你说一个十九岁的孩子,
懂什么事业?"我冷笑一声,继续收拾东西。很快,又来了几个邻居,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明轩这孩子从小就聪明,怎么现在糊涂了?""就是啊,纺织厂多好的工作,铁饭碗啊!
""听说他连对象都不要了,李主任家的女儿多水灵啊。""这孩子肯定是受什么**了。
"我听得烦了,直接推门出去。院子里站着五六个邻居,看见我都停下了议论。"明轩啊,
你真的要下乡?"张大妈一脸关切地问。"是的。"我点点头,"下周就走。""孩子,
你可想清楚了,下乡可不是闹着玩的。"王大爷摇着头,"我听说那些知青在农村,
一天到晚干重活,累得腰都直不起来。而且吃不饱穿不暖,
有的女知青还..."他后面的话没说完,但大家都明白是什么意思。"王大爷,您放心,
我会照顾好自己的。"我笑着说。"明轩,听叔一句劝,别任性了。"邻居李叔也开口了,
"你爸妈为了给你安排工作,托了多少关系,花了多少钱?你就这么不领情?
"我知道他们都是好意,但有些事情真的没法解释。"各位叔叔阿姨,
我知道你们都是为我好。但是我已经想清楚了,下乡对我来说是个机会。""什么机会?
受罪的机会吗?"张大妈直摇头。这时候,父亲从屋里走了出来,脸色铁青:"都散了吧,
让大家看笑话。"邻居们见状,纷纷告辞离开。临走时还不忘劝几句:"建国啊,孩子还小,
你们做父母的要多劝劝。"等人都走了,父亲阴沉着脸看着我:"现在满院子的人都知道了,
你满意了?""爸,这有什么丢脸的?主动下乡是光荣的事情。""光荣?"父亲冷笑,
"你知道人家背后怎么说我们家吗?说我们家出了个疯子!"母亲也从屋里出来,
眼睛红肿着:"明轩,妈妈求你了,别去了行不行?妈妈给你跪下了。"说着,
母亲真的要跪下去。我赶紧扶住她:"妈,您这是干什么?我下乡又不是去死,
您至于这样吗?""不是去死还不如去死呢!"母亲哭得更厉害了,"你一去就是好几年,
万一有个什么意外,我和你爸爸怎么办?"看着母亲的眼泪,我心里也很难受。但我知道,
如果这一世还按照上辈子的路走,最后的结果会更惨。"妈,我保证会好好照顾自己的。
而且我不会一直在农村,等时机成熟了我就回来。""什么时机?"父亲追问,
"你到底在打什么主意?"我犹豫了一下,决定透露一点:"爸,现在的形势您也看得出来,
知青下乡是大趋势。我主动去,总比被动分配要好。而且我听说,
表现好的知青将来有机会推荐上大学。"这倒不是胡编的。我记得77年就要恢复高考了,
而且确实有一些下乡知青通过推荐上了大学。父亲眼睛一亮:"推荐上大学?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我点点头,"不过这个机会很珍贵,需要表现特别突出才行。
"母亲擦了擦眼泪:"可是你在城里也能上大学啊,为什么一定要去农村?""妈,
现在想上大学哪有那么容易?我下乡表现好,反而机会更大。"父亲沉默了一会儿,
似乎在考虑我的话。半晌,他才开口:"就算要下乡,也不用去那么远的地方吧?
就在咱们省内找个地方不行吗?""爸,我已经申请去黑龙江了,
而且那边的条件更能锻炼人。""你这孩子......"父亲叹了口气,似乎有些动摇了。
我趁热打铁:"爸妈,您们就支持我这一次吧。我保证,三年之内一定会有出息的。"三年?
其实我的计划用不了三年。我记得78年就要改革开放了,到时候有的是机会。
母亲还想说什么,父亲却摆了摆手:"算了,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既然他心意已决,
我们就别拦着了。""建国,你......"母亲不敢置信地看着父亲。"秀芳,
也许孩子说得对,主动去确实比被动分配要好。"父亲的语气有些无奈,"再说,
男孩子出去闯闯也不是坏事。"我心里一松,总算是过了父母这一关。"不过,
"父亲又补充道,"你得答应我们,每个月都要写信回来,报平安。而且如果受不了苦,
随时可以回来。""好,我答应您。"母亲还在抹眼泪,但也没有再坚决反对。我知道,
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接下来的几天,我继续收拾行李,准备出发。
而关于我要下乡的消息,也在整个街区传开了,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第三章出发的日子终于到了。一大早,父亲就起来给我做早饭。母亲昨晚一宿没睡,
眼睛红肿得像桃子一样。"多穿点衣服,听说黑龙江那边特别冷。
"母亲一边给我往行李里塞衣服,一边唠叨,"还有这些药,万一生病了就吃两片。
"我看着她手忙脚乱的样子,心里五味杂陈。上辈子我死的时候,母亲早已经不在了,
现在能重新看到她为我忙碌的身影,我真的很珍惜。"妈,够了够了,
您塞的这些衣服我都穿不完。""怎么穿不完?那边那么冷,多带点总没错。"母亲说着,
又往包里塞了几双袜子。父亲端着热腾腾的鸡蛋面走过来:"快吃点东西,
一会儿还要赶火车呢。"我接过面条,热气腾腾的香味让我想起了小时候。
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只有生病了才能吃到鸡蛋面。"爸,这面真香。"父亲嘴角动了动,
想说什么又忍住了。半晌才开口:"明轩,到了那边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有什么困难就写信回来,爸爸想办法给你解决。""我知道的,爸。"吃完早饭,该出发了。
父亲坚持要送我到火车站,母亲也要跟着去。街坊邻居听说我今天走,也都出来送行。
张大妈拿了几个煮鸡蛋:"明轩,路上饿了就吃。"王大爷递给我一包茶叶:"好孩子,
这是爷爷珍藏的好茶,你带着路上解渴。"看着这些朴实的邻居们,我心里暖暖的。
虽然他们不理解我的选择,但还是真心为我送行。"各位叔叔阿姨,谢谢你们。
我一定会好好的,不会让大家失望的。"到了火车站,月台上已经聚集了不少人。
除了我之外,还有十几个同样要去黑龙江的知青。有的是自愿的,有的是被分配的。
那些被分配的知青,脸上都写满了不情愿,有的女孩子还在哭。相比之下,我显得很平静,
这让站在旁边的一个男孩子很好奇。"兄弟,你也是去黑龙江的?"他凑过来问。"是的。
"我点点头,"你呢?""我也是。"他苦笑了一下,"我叫张伟,你呢?""沈明轩。
""明轩,你怎么一点都不紧张?"张伟打量着我,"说实话,我心里慌得要死。
听说那边冬天能冻死人,而且农活特别累。""没什么好紧张的,既来之则安之。
"我淡淡地说。张伟一脸佩服:"你这心态真好。不像我,昨天晚上一宿没睡,
一想到要离开家那么久就害怕。"这时候,火车进站了。
巨大的轰鸣声让整个月台都震动起来。"火车来了!"有人喊道。知青们开始排队上车,
家属们也都围了过来,各种嘱咐声、哭声混成一片。母亲拉着我的手不肯放:"明轩,
到了那边一定要多吃饭,别舍不得花钱。还有,冷了就多穿衣服,别硬撑着。""妈,
我都记住了。"父亲拍了拍我的肩膀:"男子汉大丈夫,既然选择了这条路,
就要坚持走下去。爸爸相信你能行的。""放心吧,爸。"火车停稳了,
我拿起行李准备上车。母亲突然抱住了我,眼泪止不住地流:"我的儿啊,
你一定要早点回来。"我轻轻拍了拍母亲的背:"妈,我会经常写信的。
您和爸爸要照顾好身体。""知道了,快上车吧,别误了时间。"父亲虽然这么说,
但我看到他眼圈也红了。我拿起行李上了火车,找到座位坐下。透过车窗,
我看到父母还站在月台上朝我挥手。火车开始缓缓启动,月台上的人影越来越小。
我看着渐渐远去的父母,心里默默发誓:等我回来的时候,一定要让你们过上好日子。
"舍不得吧?"坐在对面的张伟问。"有点。"我实话实说。"我也是。"张伟叹了口气,
"说实话,我真的不想去。要不是分配到那里,我肯定不会主动申请的。""你是被分配的?
""是啊。"张伟苦笑,"我爸妈托了关系想给我留在城里,结果没成功,
反而被分配到最远的地方。你呢?是主动申请的吗?""是的。
"张伟瞪大了眼睛:"真的假的?你居然主动申请去黑龙江?为什么?"我想了想,
说道:"想锻炼一下自己吧。总在父母身边,永远长不大。""你这觉悟真高。
"张伟佩服地说,"不过话说回来,既然都要去了,咱们得互相照应啊。
我听说那边的老知青特别厉害,新去的都要被欺负。""嗯,到了那边咱们确实要团结一点。
"火车在铁轨上飞驰,带着我们驶向未知的远方。车厢里的知青们有的在睡觉,有的在聊天,
有的在发呆。我看着窗外不断变化的风景,心里却在思考着到了黑龙江之后的计划。
我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站稳脚跟,然后寻找机会实现我的目标。时间一点点过去,
火车越往北开,外面的景色就越荒凉。到了下午,就能明显感觉到温度下降了。"好冷啊。
"张伟缩了缩脖子,"这还没到地方呢,就这么冷了。"我也感受到了寒意,
但心里却很兴奋。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新的机会也在等着我。这一世,
我绝不会再平庸下去。第四章火车整整开了一天一夜,
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黑龙江省的一个小县城。下了火车,
扑面而来的寒风让所有人都打了个哆嗦。虽然现在只是九月份,
但这里的温度已经比南方的冬天还要冷。"我的天,这也太冷了吧!"张伟裹紧了衣服,
"这要是到了冬天,还不得冻死人?"车站外面已经等着几辆大卡车,显然是来接我们的。
一个穿着军大衣的中年男人站在车旁边,手里拿着名单。"从省里来的知青都过来!
按照名单排队上车!"我们这批知青一共有二十多人,按照分配的农场不同,
要分别坐不同的车。我和张伟运气不错,被分配到了同一个农场——红星农场。"沈明轩!
张伟!还有谁是去红星农场的?"那个中年男人喊道。除了我和张伟,还有四个人举手。
其中有两个女知青,看起来都不到二十岁,脸上写满了忐忑不安。"好,你们六个跟我走。
"中年男人指了指旁边的一辆卡车,"我是红星农场的副场长,姓王。
你们以后叫我王副场长就行。"我们把行李搬上车,坐在车厢里。王副场长坐在驾驶室里,
透过后窗跟我们说话。"路上还要走两个小时,你们先休息一下。到了农场,
有的是活等着你们干。"卡车在颠簸的土路上行驶,两边都是一望无际的农田。
现在正是秋收的季节,田里的玉米和大豆都已经成熟了。"这地方也太荒凉了。
"一个女知青小声说道,"连个像样的建筑都没有。"另一个女知青也点点头:"是啊,
这让我们怎么生活啊?"我倒是觉得这里的环境不错,空气清新,土地肥沃。而且我记得,
这一带在几年后会发现大型油田,到时候会有巨大的发展机遇。"大家别担心,既然来了,
就要适应这里的生活。"我安慰道。张伟看了我一眼:"明轩说得对,咱们都是来锻炼的,
不能还没开始就打退堂鼓。"两个小时后,卡车终于停了下来。我们到了红星农场。
说是农场,其实就是一片相对集中的建筑群。有几排砖瓦房,还有一些简易的板房。
最显眼的是中间的一个大院子,院子里挂着"红星农场"的牌子。"下车!
"王副场长跳下驾驶室,"带上行李,跟我来。"我们跟着他走进大院子,
里面已经聚集了一些人。有农场的工作人员,也有一些老知青。
那些老知青用审视的目光打量着我们,有的人脸上还带着一丝嘲讽的笑容。
"又来了一批新的。"一个老知青说道,"看这细皮嫩肉的样子,估计连锄头都没拿过。
""就是,城里来的娇生惯养,能干什么活?"另一个人附和道。我没有理会他们的话,
而是仔细观察着农场的环境。这里的条件确实比较艰苦,但也不是不能忍受。
关键是要尽快适应,并且找到自己的定位。王副场长清了清嗓子:"大家安静一下。
这六个是新来的知青,从省里分配过来的。按照惯例,
新来的知青要先接受一个月的适应期培训,然后才能正式参加劳动。
"他指了指旁边的一排板房:"那边是你们的宿舍,男女分开住。每个房间住四个人,
你们自己分配一下。"我和张伟被分配到了同一个房间,还有两个其他地方来的老知青。
房间很简陋,就是四张床和一个小桌子,连窗户都没有玻璃,只是糊着报纸。
"欢迎来到红星农场。"其中一个老知青说道,他看起来比我们大几岁,"我叫李强,
来了两年了。这位是赵军,来了一年半。""你好,我叫沈明轩。"我主动伸出手。"张伟。
"张伟也自我介绍。李强打量了我们一眼:"你们是主动申请来的,还是被分配的?
""我是主动申请的。"我如实回答。李强眼睛一亮:"主动申请?有意思。为什么?
""想锻炼一下自己。""锻炼?"赵军冷笑了一声,"等你在这里待上一个月,
就知道什么叫锻炼了。"李强瞪了赵军一眼:"别吓新来的。"然后转向我们,
"不过说实话,这里的生活确实很苦。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干活,一直要干到天黑。
而且农活很累,刚开始肯定适应不了。""还有,"赵军补充道,"这里的管理很严格。
如果表现不好,会被批评甚至处罚。所以你们最好老实一点,别想着耍滑头。
"我点点头:"谢谢提醒。"这时候,外面传来一阵钟声。"开饭了。"李强站起身,
"走吧,带你们去食堂。"食堂是一个大房间,里面摆着几张长桌子。知青们排队打饭,
每人一个搪瓷盆。今天的饭菜很简单:一碗玉米面粥,一个小窝头,还有一盘咸菜。
张伟看着这些吃的,皱了皱眉头:"就这些?""你还想要什么?"旁边一个老知青说道,
"能吃饱就不错了。"我倒是觉得无所谓。上辈子在工厂的时候,我也经常吃这样的饭菜。
而且现在是困难时期,能有这些已经很不错了。吃完饭,
王副场长把我们新来的知青召集到一起开会。"明天开始,你们就要参加劳动了。"他说道,
"虽然是适应期,但也不能偷懒。表现好的,以后会有更好的机会。表现不好的,
就要承担后果。"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在我们每个人脸上扫过。
"还有一件事要告诉你们,过几天农场要接受上级检查。如果检查结果好,农场会得到奖励,
你们也会受益。所以这段时间,大家都要好好表现。"我心里一动。这可能是一个机会。
如果能在检查中表现突出,说不定能引起上级的注意。散会之后,我和张伟回到宿舍。
李强和赵军已经睡下了。"明轩,你真的不后悔来这里吗?"张伟小声问道。
我看着糊着报纸的窗户,坚定地说:"不后悔。这才刚刚开始,好戏还在后头呢。
"第五章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刺耳的**就响了起来。"起床了!起床了!
"外面传来李强的喊声。我一骨碌爬起来,张伟还在床上迷迷糊糊的:"这么早?
天都没亮呢。""农场的作息时间就是这样,习惯就好了。"赵军一边穿衣服一边说。
洗漱完毕,我们来到食堂吃早饭。今天的早饭更加简单:一碗稀粥,两个窝头。吃完早饭,
王副场长出现了,身后跟着几个看起来很有威严的人。"这几位是农场的技术员和班长,
接下来会给你们分配具体的工作。"王副场长介绍道。
一个年纪较大的技术员走到前面:"新来的知青听着,今天开始你们要参加秋收工作。
男知青去收玉米,女知青去拾大豆。"我被分配到了第三小队,
队长是一个叫刘大壮的中年农民。刘大壮皮肤黝黑,满手老茧,一看就是常年干农活的。
"你们几个城里来的,听好了。"刘大壮声音洪亮,"收玉米不是闹着玩的,
每天都有任务指标。完不成的话,晚饭就没有了。"我们跟着刘大壮来到玉米地。
金黄的玉米杆一望无际,玉米棒子沉甸甸地挂在杆上。"看见了吗?
要把这些玉米棒子都掰下来,装到筐里,然后运到指定地点。"刘大壮示范了一下,
"动作要快,但也要仔细,不能把玉米弄坏了。"说完,
他分给我们每人一个大竹筐和一副手套:"开始干活吧!"我戴上手套,
走向最近的一垄玉米。掰玉米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很有技巧。要用巧劲,不能硬来,
否则容易把玉米杆弄断。刚开始我的动作还有些生疏,但很快就找到了窍门。
上辈子我虽然在工厂工作,但小时候也帮家里干过农活,所以不算完全陌生。相比之下,
张伟就没这么幸运了。他明显是第一次干这种活,动作笨拙,而且很快就累得气喘吁吁。
"明轩,你怎么这么熟练?"张伟擦着汗问。"小时候干过。"我一边掰玉米一边说,
"你别着急,慢慢来,找到规律就好了。"刘大壮在旁边巡视,看到我的动作,
点了点头:"这个小伙子不错,有经验。"听到表扬,我心里很高兴。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上午的阳光还不算强烈,但连续干了两个小时,大家都累得不行。
特别是那些没干过农活的知青,手上都磨出了泡。"休息一下!"刘大壮喊道。
大家纷纷放下手中的活,坐在田埂上休息。我看了看自己的筐,已经装了大半筐玉米,
比其他人都要多。"明轩,你真厉害。"一个老知青说道,"第一天就能干这么多活。
""还行吧,主要是要找对方法。"我谦虚地说。这时候,远处走来了几个人,
其中一个我认识,是王副场长。另外几个看起来像是更高级的领导。
"那就是昨天说的上级检查吗?"张伟小声问。"应该是的。"我回答。
王副场长带着那几个领导走向我们这边,刘大壮赶紧站起来迎接。"刘队长,
新来的知青表现怎么样?"王副场长问。"还不错,特别是这个小伙子。"刘大壮指了指我,
"第一天就能干这么多活,而且质量也好。"那几个领导的目光都投向了我。
其中一个年纪较大的领导走过来。"小伙子,叫什么名字?"他问。"报告首长,
我叫沈明轩。"我立正回答。"很好,很有精神。"领导满意地点点头,
"是主动申请来的吗?""是的,首长。""为什么要主动申请来农场?"我想了想,
认真地说:"我想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想锻炼自己。""说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