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事务所的空调,冷气开得十足,吹得人皮肤泛起细密的凉意,仿佛要将空气中最后一丝人情味也凝结起来。
吴薇薇端正地坐在长桌一侧,指尖在平板电脑光滑的屏幕上滑动,审阅着最终版的《共同购房及生活协议》。密密麻麻的条款,权责清晰,逻辑闭环,和她撰写的那些精密的数据分析报告别无二致。她满意于这种一切尽在掌控的秩序感。
“姜先生,吴**,这是根据二位最后沟通意见修改的版本。请再次确认,如无异议,即可签署。”律师的声音平稳得像一条直线,不带任何情绪起伏,与这间办公室冷色调的装修风格高度一致——理性、高效,且疏离。
吴薇薇微微颔首,目光从平板移向对面的“合作方”——姜勇智。
他今天穿了件质地不错的深灰色衬衫,领口却随意地解开了一颗扣子,袖口也挽到了小臂处,露出一截结实的手腕。与周围一丝不苟的环境相比,他身上带着一种漫不经心的、近乎艺术家气质的慵懒。此刻,他手里拿着那份承载着两人未来一年“合作关系”的厚重协议,眼神却有些飘忽,似乎更专注于百叶窗缝隙里透进来的一束光,以及光线下无声飞舞的微尘,仿佛在构思某个空间的光影效果。
“姜先生?”吴薇薇不得不出声提醒,声音和她的人一样,冷静,清晰,带着不容置疑的效率感。
姜勇智像是被从某种思绪中拽了回来,对上她镜片后那双清亮而理性的眼睛。他嘴角几不可察地牵动了一下,像是一个无声的自嘲。“没问题。”他应道,拿起那支颇具分量的签字笔,在指定位置利落地签下自己的名字。笔触带着建筑师特有的洒脱和力道,与吴薇薇预想中那种严谨工整的签名不太一样。
吴薇薇也紧随其后,在那份将两人命运暂时捆绑在一起的文件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笔尖划过高级打印纸,发出沙沙的轻响,像一个庄重又略显荒诞的仪式完成,奠定了一场各取所需的纯粹商业合作的基石。空气中,只有纸张翻动和笔放下的细微声响。
---
傍晚,夕阳的金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将空旷的客厅切割成明暗交织的几何图块。两人一前一后,拖着行李箱,踏入了他们“合资”购入的新家。
宽敞的客厅还弥漫着新装修材料淡淡的气味,空荡,冰冷,奢华却缺乏真正的人气。光洁的地板映出他们略显疏离的身影。
“根据协议第三条第一款,主卧带独立卫浴归你,次卧及客卫归我。公共区域,包括客厅、餐厅、厨房,遵循《公共空间管理细则》共同使用和维护,具体细则已邮件发你。”吴薇薇放下行李箱,声音在空旷的房间里产生轻微的回音。她像是一位尽职的项目经理,在向合作伙伴陈述项目规划。
姜勇智环顾四周,目光在空白的墙面和开阔的挑高空间流连,手指无意识地在空中虚划了几下,显然,他建筑师的职业本能已经启动,脑中进行着各种软装和空间利用的构思。“很好,空间划分明确,互不干涉内政。”他点了点头,语气带着点半开玩笑的意味。
吴薇薇没有接这个玩笑。她径直走向那台崭新的双开门大冰箱,仿佛那是需要首先攻克的战略要地。她从随身那个容量惊人、分区明确的通勤包里,拿出提前打印好的、裁剪整齐的标签纸。在姜勇智略带愕然的注视下,她利落地、精准地将冰箱冷藏室的上两层贴上“吴薇薇专属”,下两层贴上“姜勇智专属”,甚至连旁边的果蔬室和冷冻室,也都用标签清晰地一分为二,界限分明,如同楚河汉界。
“这是……”姜勇智终于忍不住开口,感觉眼前这一幕有些超现实。
“为避免食材混淆和交叉污染,明确的物理隔离是最有效且成本最低的解决方案。”吴薇薇头也没回,一边调整着标签的位置使其完全对齐,一边用她那种惯常的、分析问题时的口吻解释道,“标签我准备了两份,材质防水防油。姜先生,你也可以在你的私人区域,比如书桌、衣柜,贴上类似的标识,如果需要的话。”
姜勇智哑然失笑,最终只是抬手摸了摸鼻子,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他觉得这位“室友”对秩序和界限的追求,简直比他画过的任何一张要求极致精密的施工图还要严苛。
---
新家的第一顿晚餐,是叫的外卖。虽然食物精致,但餐桌上的气氛却紧绷得如同商业谈判后的复盘会。
吴薇薇坐姿笔挺,用餐时悄无声息,咀嚼的频率稳定,仿佛在进行一项经过精密计算的既定程序。她甚至将餐盒里的菜肴,按照自己的喜好,有条不紊地在自己面前的骨碟里进行了重新排列。
姜勇智则相对随意,快速吃完后,习惯性地将碗筷一推,身体向后舒适地靠在椅背上,长舒了一口气,眼神放空,显然不打算立即处理眼前的残局,或许又在捕捉那转瞬即逝的灵感碎片。
吴薇薇用餐巾纸轻轻擦拭了嘴角,将纸团整齐地放在一边,然后目光落在对面那些狼藉的碗筷上。她语气平静无波,如同AI语音提示般开口:“姜先生,根据协议附件三《公共空间管理细则》第七条,使用过的厨具及餐具,应在用餐结束后的半小时内清洗完毕并归位,以维持厨房区域的卫生标准和视觉整洁,避免滋生细菌。”
姜勇智的思绪被拉回现实。他看着眼前这个连吃饭都仿佛用隐形的标尺量过的女人,觉得她比自己电脑里那些最复杂的、线条交错的CAD图纸还要刻板几分。他放下翘起的腿,身体前倾,手肘撑在光洁的桌面上,迎上她那双不容置疑的目光,那里清晰地映着他的身影,却看不出丝毫情绪。
“吴**,”他唇角微扬,勾勒出一个带着点漫不经心,又似乎隐含挑衅的笑意,“我记得《细则》的补充条款里,确实有这么一条:若一方因紧急工作原因或处于创作灵感迸发的关键期,可适当延迟处理内部事务,但最长不超过24小时。很不巧,”他指了指自己的太阳穴,眼神里带着点狡黠和无辜,“我现在,正有灵感。关乎下一个项目方案的核心构思。”
吴薇薇的眉头几不可察地微微蹙起,形成一个极浅的“川”字。她当然记得那条补充条款,那是当初为了照顾他建筑师职业的特殊性,在她权衡之后勉强同意加入的。没想到,这竟成了他第一次“违约”行为的完美借口,而且运用得如此……顺理成章且带着点无赖似的调侃。
她看着姜勇智那双带着笑意却并无多少暖意、也丝毫不打算退让的眼睛,心中那份由数据和协议构筑起来的自信,第一次产生了细微的、几乎难以察觉的裂痕。
这位名为姜勇智的“合伙人”,其行为模式的不可预测性和规则边界探索的积极性,似乎远远超出了她最初构建数据模型时的所有预估参数。
这让她隐隐意识到,接下来的“合作”生活,可能远比她应对过的任何复杂数据模型或棘手的商业项目,都要充满挑战且难以掌控。空气里,除了外卖的余味,似乎还开始弥漫开一种名为“未知”的因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