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坐在书桌前,眼睛紧紧盯着手中的魔方。他已经保持这个姿势快十分钟了,眉头皱得像个小山丘。魔方在他手里转来转去,发出“咔哒、咔哒”的声音,可就是恢复不了整齐的六个面。
“哎呀!又卡住了!”他懊恼地把魔方往桌上一放,气鼓鼓地趴在了桌子上。他已经练习了整整一个星期,可速度好像被施了定身法一样,总是停在30秒左右,怎么也快不起来。这种感觉就像跑步时腿上绑了沙袋,又沉又累,却跑不快。
爸爸端着一杯牛奶走进来,看到李明像只被太阳晒蔫了的小草,忍不住笑了。“怎么了,我们的小高手遇到麻烦了?”
“爸爸,我练了好久,可就是快不了!”李明的声音闷闷的,“王教练说我的方法不对,是‘野路子’,要学会‘预判’和‘阶段分解’。可是……这些词听起来好难啊!”
爸爸把牛奶放在桌上,摸了摸李明的头:“别着急。王教练不是还推荐了一个训练软件给我们吗?他说,数据会告诉我们答案。我们来试试看,好不好?”
一听到“数据”,李明抬起头,眼睛里闪过一丝好奇。数据?那不就是一堆数字吗?数字怎么能帮人变快呢?
爸爸打开电脑,启动了王教练说的那个魔方训练专用软件。软件界面看起来很酷,有各种颜色的按钮和图表。爸爸让李明像平时一样,连续还原五次魔方,并把每次的时间输入到软件里。
李明认真地操作起来。第一次,29秒;第二次,居然要35秒!他有点沮丧;第三次,28秒;第四次,31秒;第五次,又是29秒。
“看,你的成绩输入好了。”爸爸指着屏幕。屏幕上出现了一个表格,清清楚楚地列出了五次成绩:29,35,28,31,29。
“这些数字高高低低的,像坐跷跷板。”李明指着那个35秒说,“这次最慢了,因为我手滑了一下。”
“没错,单次的成绩就像天气,有时晴,有时雨,是会波动的。”爸爸点点头,然后点了一下另一个按钮,“但是,数据魔法要开始喽!”
屏幕上立刻出现了一张图!一条弯弯曲曲的线,连接着五个小圆点,像一座小小的、起伏的山脉。山峰就是35秒那个慢的,山谷就是28秒那个快的。
“这叫‘进步曲线图’。”爸爸解释道,“它能把很多次成绩连起来,让我们一眼就看到整体的样子。你看,虽然有一次特别慢,但其他几次是不是都聚集在29秒上下?”
李明凑近屏幕,仔细看着。真的哎!那条线虽然有高有低,但大部分时候都在29秒那条横线附近转悠。
“这就是‘平均值’的魔力。”爸爸在软件里又点了一下,一个数字跳了出来:30.4秒。“软件帮你算了一下,你这五次成绩的平均值,大概是30.4秒。它就像帮你找到了一个‘中心位置’,让你知道自己的大概水平在哪里。不要因为一次特别慢或者特别快就太高兴或太难过,要看这个‘中心位置’有没有慢慢向前移动。”
李明好像有点明白了。他之前只盯着最快的一次或者最慢的一次,心情也跟着像坐过山车。现在,他看着那个“30.4”和那条起伏的线,心里忽然踏实了一些。原来,波动是正常的,重要的是大方向!
“可是,我怎么才能让这条线整体往下走,让‘中心位置’往前移动呢?”李明问到了最关键的问题。
“问得好!这就是‘目标管理’和‘针对性练习’了。”爸爸赞许地看着他,“王教练说的‘阶段分解’还记得吗?我们把魔方还原分成几个小步骤:拼好底层十字(Cross),然后同时完成前两层(F2L),接着调整顶层颜色(OLL),最后调整顶层位置(PLL)。”
爸爸在软件里调出了另一个神奇的页面。这个页面把李明刚才的五次还原,每一个步骤用了多少时间,都用不同颜色的柱子表示了出来!
“哇!”李明惊讶地叫出声。他清清楚楚地看到,代表F2L(前两层)的那根橘色柱子,又高又胖,几乎占了一半的时间!而代表Cross(底层十字)的绿色柱子,却短短的。
“数据告诉我们答案了。”爸爸指着那根突出的橘色柱子,“看,你的F2L阶段用的时间最长,这就是你现在的‘瓶颈’,就像瓶子的脖子,卡住了水流。如果你想整体提速,最应该练习的就是这里。”
李明恍然大悟!他以前总是胡乱地从头转到尾,哪个步骤不熟练就指望靠运气。现在,数据像一位不会说话的医生,用清晰的图表给他做了一个“体检”,准确地指出了问题所在。
“我明白了!”李明兴奋地说,“我的大目标是突破30秒。但现在,我要先定一个小目标:把F2L练得更熟,让这根橘色柱子变矮!”
说干就干!从那天起,李明的练习方式完全变了。他不再只是追求还原的速度,而是开始了“针对性训练”。他找来了F2L的专门教程,反复观看,理解每一个公式背后的原理。他练习的时候,会特意放慢速度,不是为了快,而是为了在转动时,眼睛能提前寻找下一组要拼的块,这就是王教练说的“预判(LookAhead)”。
他依然每天使用那个训练软件,记录自己的成绩。新的曲线图每天都在变化。有时候,因为练习新方法不熟练,整体成绩反而会下降一点,那条线会往上翘一下。但李明不再像以前那样焦躁了,因为他知道,这是在为未来的进步打基础。
果然,坚持了几天之后,奇迹发生了!
这天,他像往常一样完成五次练习,输入成绩。当他点开生成曲线图的按钮时,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条代表他成绩的线条,虽然仍有小小的起伏,但整体呈现出一个清晰的、向下的坡度!就像一条滑梯,从30秒多的平台,缓缓滑向了29秒,甚至有一次达到了27秒!那个代表“中心位置”的平均值,也变成了29.1秒!
“爸爸!快看!我的线往下走了!我真的进步了!”李明从椅子上跳起来,指着屏幕,高兴得脸都红了。
爸爸闻声赶来,看到图表,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太棒了!李明,你看到了吗?这就是科学训练和数据的力量!它把‘我觉得我好像快了’这种模糊的感觉,变成了‘看,我的平均值从30.4秒进步到了29.1秒’这种确凿无疑的事实!”
李明用力地点点头。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数据的魔力”。这些曾经让他觉得枯燥的数字和图表,此刻在他眼里,仿佛会说话的小精灵,它们用最诚实的方式,记录着他的每一滴汗水,见证着他的每一次努力。
他拿起桌上的魔方,冰凉的塑料质感此刻却让他感到无比亲切和充满力量。他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他还会遇到很多瓶颈和波动。但是,他不再害怕了。因为他已经找到了一位最忠实、最聪明的伙伴——数据。它将陪伴着他,用科学的眼光看清问题,用坚定的步伐,一步一步,朝着更高的目标,稳稳地前进。
窗外的阳光照进来,洒在电脑屏幕那张不断向下的曲线图上,也洒在李明充满信心的笑脸上。数据的种子,已经在这个八岁男孩的心里,悄悄地生根发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