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痣的记忆(朱溪山)最佳创作小说全文在线阅读

发表时间:2025-09-30 16:49:02

>>>>《泪痣的记忆》 在线阅读<<<<

江南梅雨时节,连空气都能拧出水来。林**在“心智绿洲”公司的咨询室里,

窗外是灰蒙蒙的天和湿漉漉的梧桐树叶,雨滴沿着玻璃窗蜿蜒而下,划出一道道曲折的水痕。

咨询室内空调温度打得恰到好处,淡雅的香薰气息在空气中缓缓流动,

与她此刻内心的汹涌形成鲜明对比。

她指尖划过平板电脑上的最后一个选项——“记忆编辑:专业推荐”。

下面一行小字标注着:“消除痛苦,保留教训,国药准字,安全无忧。

”“您已经犹豫十九分钟了,林女士。”房间里的AI助手用标准的普通话柔和提醒,

声音如春风般温暖却又不带任何感情,“数据显示,91%的用户在经历类似创伤事件后,

选择编辑记忆的群体恢复社会功能的速度比未编辑群体**00%。这是最理性的选择。

”理性。林静的手指蜷缩了一下。是啊,理性。丈夫陈伟的葬礼才过去三天,

她却已经坐在这里。这家号称“修剪人生荆棘,只留岁月芬芳”的公司,

是她闺蜜王莉推荐的。王莉在离婚后就在这里“处理”掉了关于前夫的所有痛苦记忆,

现在活得“轻松自在”。陈伟死得突然。一场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

他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瞬间爆燃。

慢半拍的幽默感、清晨在阳台上打太极时笨拙的身影、还有他温暖却总是忘记刮胡子的脸颊,

一同化为了乌有。痛。这是一种具象的痛,从心口开始蔓延,像有无数细针在扎。

呼吸都需要刻意努力,母亲熬的白粥喝进嘴里也如同嚼蜡。亲戚们说,时间是最好的良药。

但“心智绿洲”提供了更快的方案:立刻就能止痛。“记忆编辑不是删除,

”咨询师是一位穿着中式旗袍的年轻女子,话音温柔却缺乏温度,

“我们只是软化那些过于尖锐的情感棱角,降低记忆的感官强度。您会记得陈伟先生,

记得你们共同的美好时光,只是...不再会因此感到无法承受的痛苦。

您将能平静地怀念他。”“像看一场别人的电影?”林静哑声问。“像欣赏一幅水墨画,

意境犹在,只是墨色淡了些。”咨询师微笑,那笑容标准得像是经过专门训练,

“您保留的'教训'是:珍惜当下,注意行车安全。而剥离的,

是那些阻碍您继续生活的负面情绪。这是对所有人都好的选择,不是吗?”对所有人都好。

林静想哭,但眼泪已经流干了。这三天流的泪比前半生都多。她只是太累了,

累到无法再承受这份沉重的悲伤。也许...也许他们是对的?

陈伟肯定不希望她一直这样痛苦下去。他总是说:“静静,开心点,凡事想开些。”想开些。

“我...我选择'标准编辑'套餐。”林静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她在电子协议上签下名字,条款长得让人眼花。“明智的选择。”咨询师的笑容真诚了些,

“过程无痛,您只需要在放松舱里休息90分钟。醒来后,您会感到一种'平静的失落',

那是正常的,几天内就会消退。您的人生将轻装前行。”林静躺进那洁白如玉的放松舱,

舱内散发着淡淡的檀香。舱门闭合前,她最后想到的是陈伟有一次做红烧肉把糖炒焦了,

厨房里烟雾弥漫,他手忙脚乱开抽油烟机,脸上还沾着酱油渍,却对着她傻笑。

那个记忆带着烟火气、焦糊味和一种无奈的温暖。真奇怪,

为什么此刻想起的不是那些浪漫的旅行或礼物,而是这种狼狈的瞬间?清雅的香气弥漫开来,

她陷入沉睡。醒来时,如同午睡自然醒般舒适。咨询师的脸映入眼帘:“感觉如何,林女士?

”林**起身,摸了**口。那里很平静。脑中的记忆还在:她遇到了陈伟,他们相爱,

结婚,然后他去世了。但关于这些事的“感觉”变了。想到他的死亡,不再有撕裂感,

只是一种淡淡的、几乎抽象的“遗憾”,类似于错过了一班地铁。想到他的笑容,

似乎也隔着一层薄纱,温暖但不再灼人。“很好。”她听到自己说,声音平稳,

“很...平静。”“太好了。这是您的记忆备份芯片,内含编辑前的原始记忆。按照协议,

我们为您保存,但您无权自行激活或查看。它更像一份法律凭证。

”咨询师递给她一枚指甲盖大小的青花瓷纹样芯片,“建议您妥善保存,

但最好...忘记它。”林静接过芯片,放进手提包内层。它轻得几乎没有重量。

回家的网约车上,她看着窗外雨雾中的城市。高楼林立,霓虹闪烁,

行人撑着各色雨伞匆匆走过,世界依旧忙碌运转,而她,似乎重新回到了运转的轨道中。

她甚至能对小区门口熟悉的保安露出一个标准的、社交性的微笑。

生活变得...高效、平滑。她清理陈伟的遗物时不再流泪。

她把他那件领口已经磨破的衬衫扔进旧衣回收箱时,手指没有丝毫颤抖。

那件衬衫是她三年前送给他的生日礼物,他总说穿着最舒服,即使领口已经磨损也不舍得扔。

现在,她只是平静地将它投进回收箱,就像扔掉任何一件不再需要的物品。

她回到工作的学校图书馆,整理书籍时逻辑清晰,分类准确。

同事们私下都说:“林静真坚强。”“她恢复得真好。”“现代科技真是太神奇了。

”这些话飘进她耳朵里,却激不起任何涟漪。母亲从老家来看她,

炖了一锅她最爱喝的玉米排骨汤。喝汤时,

母亲小心翼翼地问:“小伟的那些东西...处理得怎么样了?”“都处理好了,妈。

”林静的声音平静无波,“捐的捐,扔的扔,没什么好留的。”母亲愣了一下,

手中的汤勺碰在碗沿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她似乎被女儿这种超乎寻常的冷静惊到了,

最终只是喃喃道:“处理了也好...也好。”只有偶尔,在深夜,

她会从一种极其空洞的感觉中醒来。不是悲伤,而是一种...巨大的“缺失感”。

仿佛她最重要的部分,不是被抚平了,而是被直接挖走了。房间里安静得可怕,

不是因为缺少声音,而是因为缺少了某种“回响”。

但她很快就能用手机上的正念应用程序驱散这种不适。她开始接受相亲。

对象是单位领导介绍的,一位同样“经历过往、但已妥善处理”的大学老师。他举止得体,

谈吐文雅,永远不会说不合时宜的话,永远不会在吃饭时发出声音。他们在一起很“合适”,

就像两本装帧精美的书籍并排在书架上。第一次约会,对方带她去了一家高档餐厅。

环境优雅,菜品精致,对话流畅而理智。

他们讨论了最近的热门电影、学术界的新闻、甚至对未来生活的规划。

一切都完美得无可挑剔。“我对感情的看法是,两个人在一起应该互相促进,共同成长。

”对方推了推金丝眼镜,语气平和,“过去的经历教会我们,

过于情绪化的关系往往难以持久。”林静点头表示同意,心里却泛起一丝莫名的空虚。

她想起和陈伟的第一次约会,那家伙带她去吃街边摊,结果两人都吃坏了肚子,

却在那晚的急诊室里笑作一团。第二次约会,他们去看了一场艺术展览。

对方对每件作品都能说出精妙的见解,引经据典,博学多才。林静安静地听着,

偶尔点头微笑,内心却越来越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窒息。第三次约会,

对方送来一束完美无瑕的红玫瑰,每一朵都大小相同,盛开得恰到好处。林静接过花时,

突然想起陈伟曾经送过她一束野花,那些花色彩杂乱,大小不一,有的甚至快要凋谢,

但他采花时被蜜蜂追着跑的样子,让她笑了整整一个下午。她把这些记忆轻轻推开,

告诉自己:这才是成年人该有的理性关系。一个普通的周末傍晚。

林静和相亲对象在她家看电视节目。那是一档热门的真人秀,剧中,

男主角为女主角准备了一场笨拙的求婚,戒指买小了,烟花放早了,

相关资讯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