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雨季来得又急又猛。我站在公司落地窗前,看着雨水在玻璃上蜿蜒成河。
手机震动起来,是一条微信通知——李梦发来的链接,附言:「小雨的新作品,
获青年艺术家奖了。」我点开链接,网页加载出一组名为《灯塔》的水彩作品。
第一幅就击中了我——雨中灯塔,与我在林小雨工作室见过的那幅很像,但更加深沉忧郁。
第二幅是灯塔内部,一个模糊的人影站在窗前;第三幅则是晴空下的灯塔,门微微开着,
仿佛在等待什么。文章中提到,这组作品灵感来自"一段复杂的情感经历"。
我的手指悬在屏幕上,想保存图片,又最终放弃。调来上海已经三个月了。最初几周,
我像个机器人一样工作、吃饭、睡觉,刻意避开任何可能想起林小雨和陈昊的事物。
但记忆就像潮水,越是阻挡,越会从缝隙渗入。第四周的一个深夜,我在便利店买啤酒时,
货架上的柠檬派让我突然想起她说过的话——"其实是你喜欢的口味"。那一刻,
我站在冷柜前,像个傻子一样红了眼眶。手机又震动起来,这次是陈昊。自从那天的冲突后,
这是我们第一次联系:「小雨找我了。她说要正式分手。我想你应该知道。」
我盯着这条消息看了很久,不知如何回复。最终只回了一个字:「嗯。」
没想到他立刻打来电话。我深吸一口气,接起来。"她在哭。"陈昊的声音出乎意料的平静,
"说对不起我,说她搞砸了一切。"我握紧手机,雨水在窗上画出扭曲的图案。"她还好吗?
""比我想象的坚强。"他顿了顿,"我也比我想象的坚强。"这句话里有种新的东西,
一种我从未在陈昊身上听过的成熟。"陈昊,我...""别说抱歉了。"他打断我,
"这三个月我想了很多。小雨是对的,我们之间的问题早就存在。我只是...不愿意承认。
"我听见打火机的声音,想象他点燃一支烟的样子。"你恨我吗?
"我终于问出这个盘旋在心头三个月的问题。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恨过。
但现在...更多的是困惑。为什么是她?为什么是我最好的兄弟?"窗外一道闪电划过,
照亮整个办公室。我闭上眼睛,看见林小雨站在灯塔里的样子。"我不知道。
就像...你听过海岸线乐队那首《引力》吗?有些吸引毫无道理,却无法抗拒。
"陈昊轻笑一声:"你还在用音乐比喻人生。不过...我最近开始听他们的歌了。
没那么难听。"这个小小的让步让我胸口发紧。曾经的陈昊从不接受任何他不喜欢的东西。
"上海怎么样?"他转移话题。"潮湿。拥挤。但...挺好的。""认识新朋友了吗?
""几个同事。没什么深交。""你还是老样子。"他叹了口气,"把自己关起来。
"我们聊了几句无关痛痒的话,然后道别。挂断电话后,
我发现自己嘴角上扬——三个月来第一次真正的微笑。第二天一早,我收到一封邮件。
发件人林小雨,主题只有一个句号。内容也很简单:「我告诉陈昊一切了。
他比我们想象的坚强。我下周去上海,能见一面吗?就在南京西路那家咖啡厅,下午三点。
如果你不来,我理解。」我盯着这封邮件看了足足十分钟,然后回复:「好。」
接下来的几天像被按了慢放键。工作、吃饭、睡觉,一切如常,
但我的思绪总是不由自主地飘向那个约定。我该去吗?见了面说什么?我们还能做朋友吗?
见面前一天晚上,我做了个梦。梦见自己站在灯塔顶端,看着一艘小船在暴风雨中渐行渐远。
但这次,我能发出声音了。我大喊:"保重!"声音在海面上回荡。醒来时,窗外阳光明媚,
雨季难得的晴天。下午两点四十,我站在咖啡厅门口。这家店我们三个曾经来过,
陈昊当时还嘲笑这里的咖啡太贵。推门进去,熟悉的咖啡香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