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辞盯着电脑屏幕上的邮件回复,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出版社的拒绝信写得客气而官方——“感谢您的提议,但沈怀诗女士目前没有将作品改编为漫画的计划。”
“这算什么回答?”他猛地从转椅上弹起来,抓起外套就往外冲,“小林,帮我联系墨香书屋的店长,我要知道沈怀诗的住址!”
“朝老师!”小林追到门口,“你不能就这样去打扰人家作家!”
但朝辞已经跑下楼梯,只留下一串急促的脚步声回荡在楼道里。
三小时后,朝辞站在一栋老式公寓楼下,手里攥着一张写有地址的纸条。墨香书屋的店长是他多年好友,经不住他软磨硬泡,最终还是给了他这个地址。
“五楼,502...”朝辞抬头数着楼层,心跳莫名加速。他深吸一口气,大步迈入楼道。
站在502室门前,朝辞突然犹豫了。他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头发,又检查了一下手中精心准备的企划书是否完好,这才按下门铃。
没有反应。
他又按了一次,这次加上了几声敲门声。“沈老师?请问沈怀诗老师在吗?我是朝辞,昨天在签售会上...”
门突然开了一条缝,一只警惕的眼睛从门缝中打量着他。随后门完全打开,沈怀诗站在门口,身上套着一件过大的灰色针织衫,右手还握着一支钢笔,指节处沾着墨水痕迹。
“你怎么知道我住在这里?”她的声音比签售会上更加冷峻。"
朝辞的笑容僵在脸上。近距离看,沈怀诗的脸色有些苍白,眼下有淡淡的青色,显然长时间熬夜的痕迹。“我...我通过出版社联系您被拒绝了,所以...”
“所以你就擅自找到我家来?”沈怀诗的手指在门框上收紧,“这很不礼貌。”
“我知道这很冒昧!”朝辞急忙举起手中的文件夹,“但我真的做了很详细的企划,您的小说《雨巷》非常适合改编成漫画。我带了样稿和分镜...”
沈怀诗的目光扫过他手中的文件夹,眉头微蹙。“我不接受作品改编。”
“至少给我十分钟!就十分钟!”朝辞不退反进,一只脚已经卡在门缝里,“如果听完您还是不感兴趣,我立刻就走,再也不来打扰。”
两人僵持了几秒,最终沈怀诗叹了口气,侧身让出一条路。“十分钟。”
朝辞如获大赦,赶紧进门,却在跨过门槛时差点被地上堆放的书籍绊倒。他稳住身形,这才看清室内景象——这哪里是普通公寓,分明是一个小型图书馆。客厅里几乎没有家具,取而代之的是十几个高大的书架,塞满了各种书籍。墙角堆着一摞摞手稿,茶几上散落着密密麻麻的笔记和参考资料。唯一的生活痕迹可能就是沙发旁的一个电热水壶和几个速食面空盒。
“坐那里。”沈怀诗指向沙发一角——那里勉强能容纳下一人。
朝辞小心翼翼地挪开几本书,腾出位置坐下。沈怀诗则坐在他对面的办公椅上,双手交叠放在膝上,一副随时准备结束谈话的姿态。
“开始吧,你还有九分钟。”
朝辞迅速打开文件夹,取出几张精心绘制的分镜稿。“我设想将《雨巷》改编成漫画,保留原著的诗意氛围。您看这个开场场景...”
他滔滔不绝的讲解着自己的构想,时不时偷瞄沈怀诗的反应。然而对方的表情始终平静如水,看不出任何波动。
“...最后这里,我想用跨页的大特写表现主角的内心独白,就像您在书里描写的...”
“时间到了。”沈怀诗突然打断他,“你的想法很有创意,但我还是那句话——不接受改编。”
朝辞的肩膀垮了下来。“能告诉我为什么吗?至少给我一个改进的方向...”
沈怀诗站起身,示意谈话结束。“我的文字就是最终形态,不需要其他表现形式。”
朝辞不甘心地环顾四周,目光突然被书架上的一排漫画单行本吸引。他眯起眼睛——那是最新的《星轨》系列,而且是**签名版。
“您也看漫画?”他脱口而出。
沈怀诗的身体明显僵了一下,随即快步走到书架前,用身体挡住那排漫画。“偶尔参考。”
朝辞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星轨》最新卷的结局很震撼吧?主角选择牺牲自己的那段...”
“他根本没死。”沈怀诗突然转身,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最后一格的分镜暗示得很明显,那只是他能力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话一出口,她就意识到自己上当了,立刻抿紧嘴唇。
朝辞笑得像个发现宝藏的孩子。“您不仅看漫画,还研究分镜!我就知道《雨巷》第三章的转场描写简直就像漫画分镜一样有画面感!”
沈怀诗耳根微微发红,声音却更加冷硬。“十分钟早就过了,请你离开。”
朝辞知道今天只能到此为止,但他已经找到了突破口。他收拾好文件,走到门口时突然转身“沈老师,您知道为什么《星轨》主角最后要那么设计吗?”
沈怀诗没有回答,但也没有关门。
“因为作者想表达,有些情感无法用文字完全传递。”朝辞轻声说,“就像您的小说里那些让我心碎的段落,我相信用漫画能带给读者另一种震撼。”
他从口袋掏出一张名片放在门边的鞋柜上。“如果您改变主意,随时联系我。”
沈怀诗沉默的看着那张名片,最终只是轻轻关上了门。
朝辞站在门外,长长呼出一口气。他刚转身要走,门却又突然开了。
“你昨天...”沈怀诗的声音有些犹豫,“在签售会上,为什么那么快就制服了那个人?”
朝辞眨了眨眼,没想到她会问这个。“哦,我大学时练过柔道,还拿过校际比赛冠军。”他咧嘴一笑,“放心,我不会用来对付编辑的,虽然截稿日他们真的很可怕。”
沈怀诗的嘴角似乎微微上扬了零点几秒,但很快又恢复平静。“你的企划书...留下吧。我会看看。”
朝辞眼睛一亮,赶紧从文件夹里抽出一份递给她。“这里有我所有的联系方式!电话、邮箱、工作室地址...”
“知道了。”沈怀诗接过文件,再次关上门。
朝辞这次是真的要离开了,却听到门内传来一声轻微的“谢谢”。他不确定是不是幻听,但脚步却不由自主地轻快起来。
截稿前一天,朝辞终于把画稿赶完,手机突然响起。是一个陌生号码。
“请问是朝辞吗?”一个干练的女声传来,“我是宋微澜,沈怀诗的编辑。”
朝辞的笔掉到了地上。“是!我是!沈老师她...”
“她同意和你见面详谈改编事宜。”宋微澜的声音带着几分好奇,“我不知道你给她灌了什么迷魂汤,她从来不让任何人碰她的作品。”
“真的吗?什么时候?在哪里?”朝辞已经抓起外套。
“明天下午三点,青木咖啡馆。”宋微澜顿了顿,“不过别高兴太早,她同意的只是‘商谈’,不是‘合作’。”
“足够了!谢谢您,宋编辑!”
挂断电话,朝辞在工作室里转了好几圈,最后忍不住对着窗外大喊了一声。小林推门进来,一脸莫名其妙。
“朝老师,您还好吗?”
“好极了!”朝辞一把抱住她转了个圈,“我和沈怀诗合作了!不,是有机会合作了!”
小林挣扎落地,扶正眼镜。“您确定不是又被拒绝了吗?上次从她家回来您可是垂头丧气了一整天...”
“这次不一样!”朝辞已经开始翻箱倒柜找适合明天穿的衣服,“她编辑亲自电话来的!”
小林看着自家老师孩子气的举动,无奈的摇摇头。当朝辞兴奋地向她展示他为《雨巷》准备的所有概念图时,她也不得不承认——那些画确实捕捉到了小说中难以言喻的情感。
“您真的很喜欢她的作品,是不是?”小林轻声问。
朝辞停下翻找的动作,表情罕见的认真起来。“她的文字...就像能看到颜色一样。我想把那种感觉画出来。”
第二天下午,朝辞提前一小时就到了青木咖啡馆。他选了靠窗的位置,点了一杯美式咖啡,然后开始反复检查带来的材料。
三点整,沈怀诗准时出现在咖啡馆门口。她今天穿着简单的白色衬衫和浅蓝色长裙,头发松松地挽在脑后。与她同来的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女性,利落的短发,职业套装,应该就是宋微澜。
朝辞立刻站起来招手。沈怀诗看到他,微微点头,缓步走来。
“沈老师,宋编辑,你们好!”朝辞殷勤的拉开椅子,“我已经点了一些点心,不知道你们喜欢什么...”
“直接谈正事吧。”沈怀诗坐下,双手放在桌面上,“宋编辑认为与你合作可能有商业价值。”
宋微澜笑着补充,“怀诗的作品一直走纯文字路线,但市场需要多元化发展。你的漫画受众恰好是我们想拓展的年轻读者群体。”
朝辞点点头,拿出重新完善的企划书。“我完全尊重原著精神,所有的改编都会经过沈老师同意。”
沈怀诗翻着企划书,表情依然冷淡,但朝辞注意到她在看到某些页面时停留的时间明显更长。
“第17页这个场景,”她突然指着一处分镜,“主角的心理活动你打算怎么表现?”
朝辞早有准备,从包里拿出素描本,快速画了几笔。“我想用这种光影对比,加上气泡对话框的特殊设计...”
沈怀诗盯着他的草图,眼神渐渐专注起来。宋微澜在一旁观察着两人的互动,眼神闪过一丝了然。讨论持续了两个小时,远超朝辞预期。最终,沈怀诗合上文件夹,看向宋微澜。“可以考虑试做一章。”
宋微澜露出满意的笑容。“太好了!朝先生,我们会准备正式合同。怀诗最近在创作新作品,可能需要你配合她的时间安排。”
“没问题!我随时有空!”朝辞难掩兴奋,“沈老师,能问一下您的新作是什么题材吗?”
沈怀诗收拾着自己的笔记本,头也不抬地说“关于孤独。”
朝辞怔了怔,随即微笑。“那一定很美。”
沈怀诗终于抬起头,与他对视了一秒。那一刻,朝辞仿佛又看到了签售会上她抢救手稿时的眼神——那种近乎疼痛的专注。
“希望你的画能配上我的文字。”她说,然后起身离开。
宋微澜留下处理后续事宜。等沈怀诗走远,她意味深长的看着朝辞,“五年来,你是第一个她愿意合作的改编者。”
“为什么是我?”朝辞忍不住问。
宋微澜耸耸肩,“也许因为你是真的懂她的作品,而不是只想要‘沈怀诗’这个名字。”她压低声音,“她最近遇到了创作瓶颈,或许你的视角能带来些新东西。”
朝辞望着窗外沈怀诗远去的背影,心中涌起一种奇妙的责任感。他不仅要画出她笔下的世界,还想画出那个藏在冰冷外表下、对手稿如此珍视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