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潜规则后,我成了全公司的眼中钉》 在线阅读<<<<
文件夹里,只有一个文档。
文档的标题是——“蓝海计划”最终复盘报告。
我深吸一口气,点了进去。
里面的内容,让我瞬间瞪大了眼睛。
这根本不是什么项目复盘报告。
这是一本账。
一本记录着公司在“蓝海计划”中,如何通过虚报成本、伪造合同,套取了巨额资金的黑账!
每一笔款项的流向,每一个经手人的名字,都记录得清清楚楚。
而排在第一个的名字,赫然就是王建!
金额之大,让我触目惊心。
我感觉自己的手脚都在发麻。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职场倾轧了,这是犯罪!
王建把我弄到这个项目里,是不是因为这个项目本身,就和当年的“蓝海计划”有关?
他不是要我做出方案。
他是要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用一个新的项目,去填平三年前留下的那个巨大的财务窟窿!
而一旦事发,我,姜然,就是那个最完美的替罪羊。
好一招一石二鸟!
既能把我这个“不听话”的下属处理掉,又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抹掉自己的罪证。
王建,你好狠的心!
我死死地盯着屏幕上的那些名字和数字,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我把这份文件,连同那张照片,一起用加密邮件发到了我的私人邮箱。
做完这一切,我才像虚脱了一样,靠在椅子上大口喘气。
现在,我手里握着一个足以毁灭王建的炸弹。
但同时,我也把自己推到了悬崖边上。
这件事一旦处理不好,被毁灭的,可能就是我自己。
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我不能直接把这份东西交上去。
仅凭一份来路不明的电子文档,根本无法将王建定罪。
他完全可以反咬一口,说是我伪造了文件来陷害他。
我需要更直接,更无法辩驳的证据。
我重新看向王建交给我的那个“不可能完成的项目”。
现在看来,这个项目里的每一个空白,每一个模糊的需求,都指向了三年前的“蓝海计划”。
王建需要我做的,就是把这些空白,用看似合理的方式“创造”出来。
我的机会,也就在这里。
第二天,我顶着两个巨大的黑眼圈出现在公司。
张丽看到我,又是一声嗤笑。
“哟,这不是我们部门的大才女吗?方案做出来了吗?”
“别是熬了个通宵,一个字都没写出来吧?”
周围传来几声压抑的窃笑。
我没有理她,径直走到我的工位坐下。
打开电脑,我开始工作。
但我写的不是方案。
而是一封邮件。
一封写给客户的,关于项目需求澄清的邮件。
我将项目资料里所有模糊不清,数据缺失的地方,一一列了出来。
并且,我将每一个问题,都“不经意”地和我从“蓝海计划”那份黑账里看到的疑点,关联了起来。
比如,项目需要采购一批设备,但型号和数量都未明确。
我就在邮件里问:【请问这批设备是否需要和三年前“蓝海计划”采购的那批(型号XXX,数量XXX)保持一致?以便于后期系统兼容。】
再比如,项目需要一笔预算用于市场推广,但金额待定。
我就问:【考虑到成本控制,本次推广预算是否可以参考“蓝海计划”时的XXX万元标准?】
我把每一个问题都包装得极为专业,看起来完全是为了工作。
但我知道,当这封邮件发出去,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
写完后,我没有直接发送。
我拿着打印出来的邮件草稿,敲响了王建办公室的门。
“王总,关于这个项目,我有一些需求想跟客户那边再确认一下,您看我这样写可以吗?”
王建接过我手里的纸,漫不经心地扫了一眼。
当他看到“蓝海计划”那四个字时,他的瞳孔猛地一缩。
虽然他很快就掩饰了过去,但那一瞬间的惊慌,没有逃过我的眼睛。
他捏着纸的手,不自觉地收紧了。
“谁让你提这个计划的?”他的声音有些发沉。
我故作茫然地眨了眨眼。
“王总,我是在查公司历史项目资料的时候看到的,我看这个‘蓝海计划’和我们现在做的项目有很多相似之处,想着也许可以借鉴一下经验,节约成本。”
我把话说得滴水不漏。
“胡闹!”
王建猛地一拍桌子,脸色铁青。
“过去的旧案子,有什么好借鉴的!你一个新人,懂什么!”
“把这份东西给我撕了!老老实实按照我给你的资料做!再自作主张,你就给我滚蛋!”
他几乎是吼出来的。
我被“吓”得后退了一步,眼圈一红,委屈地说:“是,王总,我知道了。”
我转身离开,关上门的那一刻,我嘴角的弧度,冷得像冰。
王建,你慌了。
回到座位,我当着所有人的面,将那份打印稿扔进了碎纸机。
然后,我打开了那封已经编辑好的邮件。
收件人,是客户公司的项目负责人。
抄送人,是王建,以及……我们事业部的最高领导,副总裁李总。
我特意查过,李副总裁是三年前“蓝海计划”名义上的总负责人,虽然他可能并不知道其中的猫腻,但王建的所作所为,无疑是把他架在火上烤。
王建想让我死,那我就拉一个能压得住他的人,一起下水。
我就是要让事情,闹大。
点击“发送”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的心脏都快跳出来了。
我知道,从这一秒起,再也没有回头路了。
邮件发出去不到十分钟。
我的办公桌电话,骤然响起。
是王建的内线。
我按下了免提键。
电话里,传来王建压抑着怒火,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声音。
“姜然,你给我滚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