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突如其来的诉求周五晚上的《欢乐家长群》像往常一样热闹,
张卫国刚把女儿张萌送进卧室,手机就震个不停。群里正聊期末复习资料,
他随手拍了张女儿的错题本发上去,配文"战斗到十点的娃",转眼就被新消息淹没。"爸!
"张萌突然从卧室冲出来,校服领口还别着夏令营的纪念徽章,"我想高中去加拿大读。
"张卫国的手指悬在屏幕上,刚打的"加油"两个字没发出去。上周去参加夏令营闭营式时,
老师确实提过合作的海外高中项目,但他只当是普通宣传。"萌萌,你说什么呢?
咱们不是说好了考市重点吗?""夏令营里有个学姐就在温哥华读书,
她说那边不用天天刷题,还能自己选课题做。"张萌把平板电脑怼到他面前,
屏幕上是海外高中的校园照片,"你看她们的实验室,还有马术课!
"妻子李静端着牛奶从厨房出来,听见这话手一抖,玻璃杯在茶几上磕出轻响。"小祖宗,
你知道出去读高中要花多少钱吗?"她点开计算器,"学费、生活费,一年至少三十万,
这三年下来...""可我真的想去。"张萌的声音低下去,手指绞着校服衣角,
"班里的王昊也在准备去澳洲,他说...""别人是别人,我们是我们。
"李静的声音拔高了些,张卫国赶紧给她使眼色。女儿眼圈红了,
转身跑回卧室"砰"地关上了门。客厅里只剩计算器屏幕的蓝光在闪。
李静揉着太阳穴叹气:"这孩子怎么突然来这么一出?咱们攒的钱刚够她国内读大学的。
"张卫国拿起手机,看着家长群里还在刷的"市重点签约分数线",
突然点开输入框:"问下大家,你们考虑过让孩子初中毕业就出国留学吗?
"消息发出的瞬间,群里安静了三秒。紧接着,提示音像炸开的鞭炮。"老张,
你家萌萌成绩那么好,没必要吧?""我邻居家孩子高二出去的,现在天天喊想家,
成绩还掉了。""早出去早适应语言啊!我表哥家孩子就是高中去的美国,
现在本科直接申了藤校。""楼上的,那是少数!低龄留学风险大,孩子心智不成熟,
万一学坏了怎么办?"张卫国盯着屏幕,手心慢慢出汗。原来有这么多家庭都琢磨过这件事,
那些支持和反对的理由像针一样扎在他心上。李静凑过来看,突然指着一条消息说:"你看,
赵姐说社区周六有留学讲座,请了有经验的家长分享。
"二、讲座上的相遇周六上午的社区活动室坐满了人,后排加了折叠椅。
张卫国刚找到位置坐下,就听见有人喊他名字。转头一看,是同小区的周鹏,
他儿子和张萌同班。"你也来取经啊?"周鹏递过一瓶矿泉水,
"我家那小子天天念叨要去日本,说那边动漫专业好,我这不是来补补课嘛。
"主持人刚介绍完嘉宾,张卫国就愣住了——台上那个穿浅蓝色衬衫的男人看着眼熟,
旁边的女士扎着利落的马尾,说话时习惯性地扶眼镜。"那不是方圆和童文洁吗?
"李静拽了拽他的袖子,"就是之前新闻里报道过的,俩孩子都出过国的那个家庭。
"方圆站在讲台中央,手里的PPT翻到"留学申请时间线",
脸上带着无奈的笑:"我家朵朵当年申请的时候,光公证材料就跑了七趟公证处。
有次忘了翻译出生证明,在大使馆门口等到下班都没办成,
最后还是托朋友加急才赶上截止日期。"台下一阵轻笑,
张卫国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着"公证材料提前三个月准备"。童文洁接过话筒,
语气里带着感慨:"你们别以为孩子走了就轻松了。朵朵刚去那半年,
我天天守着时差算她的作息,她那边凌晨一点发个朋友圈说想家,我能睁着眼睛到天亮。
"有人举手提问:"童老师,您后悔让孩子出去吗?"童文洁沉默了两秒,
目光扫过台下的家长们:"后悔过。有次视频看见她自己换灯泡,
突然觉得我们是不是太狠心了。但后来她跟我说,第一次在国外独自处理租房纠纷时,
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长大。"讲座结束后,张卫国特意等方圆夫妇收拾东西。"方老师,
我家孩子刚提留学的事,心里实在没底。"他递过刚买的咖啡,"您能给点实在建议吗?
"方圆接过咖啡,指了指旁边的休息区:"其实最该问的不是我们,是孩子自己。
为什么想去?能接受独自面对文化差异吗?我们当年犯的最大错误,
就是把自己的期待当成了孩子的目标。"童文洁补充道:"经济方面一定要想清楚。
我们有个朋友为了给孩子凑学费,把老房子卖了,结果孩子去了半年不适应,
回来后一家人挤在出租屋里,矛盾全出来了。"张卫国看着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字,
突然想起女儿昨晚红着的眼睛。也许他真正该担心的,不是钱够不够,
而是有没有问过女儿到底想要什么。三、家庭里的拉锯战"卖房绝对不行!
"李静把存折拍在茶几上,红色的印章在灯光下格外刺眼,
"这房子是我爸妈留给咱们的念想,再说萌萌万一去了不适应,回来连个家都没了。
"张卫国坐在沙发上,烟蒂已经堆了小半缸。他查了一晚上留学费用,
私立高中三年加生活费,保守估计要一百万。家里的存款加上理财,最多只能凑出六十万,
剩下的缺口像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我没说现在就卖。"他掐灭烟头,声音沙哑,
"我是说可以先挂出去看看行情,
万一萌萌真铁了心要去...""她一个十三岁的孩子懂什么?"李静的声音带着哭腔,
"上次说想学钢琴,买了琴弹了三个月就扔一边;后来又要学画画,
报的班现在还剩二十节课没上。这次说留学,说不定就是三分钟热度!
"卧室门突然开了条缝,张萌的书包掉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响声。夫妻俩同时闭嘴,
看着女儿站在门口,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掉。"我不是三分钟热度。"张萌的声音抖得厉害,
"夏令营的老师说我英语底子适合出去,我已经在背雅思单词了。"她从书包里掏出笔记本,
上面抄满了单词,页脚都磨得起了毛边。李静看着笔记本,突然别过头擦眼睛。
张卫国走过去摸了摸女儿的头,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第二天早上,
张卫国在家长群发了条消息:"想问问大家,为了孩子留学,你们会考虑卖房吗?
"消息下面很快盖起高楼。"我表哥就是卖了学区房供孩子去英国,现在孩子留那边工作了,
老两口住郊区,说值。""千万别!我邻居卖房后孩子没考上理想学校,
现在一家人天天吵架,肠子都悔青了。""可以考虑抵押贷款啊,
或者看看有没有奖学金项目?"周鹏私聊他:"我昨天问了留学中介,说可以申请走读高中,
住寄宿家庭能省不少钱。要不一起去问问?"张卫国刚回了个"好",
就看到群里有人发了段视频。是金琴琴的妈妈在给孩子报补习班,小姑娘坐在课桌前,
眼神直愣愣地盯着窗外。配文是"琴琴爸妈又在为选国际部还是重点班吵架,
孩子都快抑郁了"。下面的评论炸开了锅:"真没必要逼孩子,
我侄女就是被爸**着读国际部,现在天天逃课。""可不上国际部,以后怎么出国?
现在竞争多激烈啊。""难道只有出国一条路吗?我觉得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张卫国盯着那段视频,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父亲非要让他学二胡,可他只喜欢画画。
直到现在,家里那把落满灰的二胡还挂在墙上。
他拿起手机给李静发消息:"晚上咱们跟萌萌好好聊聊,听听她到底怎么想的。
"四、孩子的迷茫与孤独张萌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单词本摊在膝盖上,可一个词也记不进去。
手机里的留学交流群正在讨论"如何快速融入当地朋友圈",有人说要多参加社团,
有人说必须克服文化隔阂,那些字像小虫子一样爬进眼里,让她鼻子发酸。
上周的英语模拟考,她比上次降了十分。老师说可能是压力太大,让她放松些,
可她一想到爸妈为钱吵架的样子,就觉得喘不过气。"萌萌,出来吃点水果。
"李静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带着小心翼翼的温柔。张萌把单词本塞进抽屉,拉开门。
客厅的茶几上摆着切好的芒果,是她最喜欢的。张卫国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几张纸,
看起来像是中介给的资料。"我们今天去问了中介。"张卫国把资料推过来,
"他们说可以申请公立高中,学费能省一半,还能住寄宿家庭。"李静削着苹果,
语气放得很软:"妈妈不是反对你出去,就是担心你一个人在外面受委屈。你看这上面写的,
要自己办签证,自己买机票,生病了也得自己去医院...""我能行!
"张萌的声音突然拔高,眼泪跟着涌了上来,"你们总觉得我长不大,
可王昊早就开始学做饭了,他说出去后要自己照顾自己!""那你告诉我,
为什么突然想去留学?"张卫国的声音沉了沉,"是真的想接受不一样的教育,
还是因为别人都去了?"这句话像根针,刺破了张萌强装的坚强。
她蹲在地上哭起来:"我就是不想天天刷题了...上次月考我掉了三名,
你们整晚都在说谁家孩子考了第一...我觉得好累啊。"客厅里一片安静,
只有张萌压抑的哭声。李静手里的苹果掉在盘子里,发出轻响。张卫国看着女儿颤抖的肩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