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焱写的小说流水线上的暖阳在线阅读

发表时间:2025-09-02 15:12:40

>>>>《流水线上的暖阳》 在线阅读<<<<

第一章:车间里的“多余人”盛华电子厂的流水线像一条永不停歇的银色河流,

电子元件在传送带上跳跃,焊锡的青烟带着金属味在空气中弥漫。李明站在自己的工位前,

手指翻飞如蝶,将电阻精准地嵌入电路板的卡槽。他额角沁出薄汗,

却顾不上擦——旁边的老张突然“嘶”了一声,焊锡枪烫红了手背。“我来!

”李明手疾眼快,一把接过焊锡枪,手腕微转,锡丝在焊点上凝成完美的小圆点。

不过三分钟,本该老张处理的那批板子就清了档。“谢了小李,你这手速,赶上机器人了。

”老张揉着烫伤处笑。李明刚要回话,身后传来“哐当”一声,

是王浩把质检台的镊子摔在了桌上。“有些人就是闲得慌,自己的活儿干完了不会歇着?

显你能耐啊?”李明回头,看见王浩正对着堆积的半成品皱眉,脸色难看。

他知道王浩动作慢,每次到质检这关总卡壳,但前工位的老刘昨天摔了腿,临时没人顶岗,

他帮着多干点,也是怕整条线停摆。“王哥,要不我帮你核一下标签?”李明走过去,

拿起一张质检单。“不用!”王浩猛地挥手,差点打掉他手里的单子,“少在这儿假好心,

谁知道你安的什么心?”周围的工人都低下头,没人敢出声。

谁都知道王浩是车间主任张涛的小舅子,当初张涛拍着胸脯说“我亲戚来了也得按规矩来”,

可真到了流水线,王浩上班刷手机、午休睡三小时,张涛愣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李明没再说话,默默走回自己的工位。他看着传送带上缓缓移动的电路板,

想起孤儿院院长的话:“干活别怕吃亏,手心向下总比向上强。”他从孤儿院出来五年,

在这厂里待了三年,工资不算高,但每月总会匀出一半寄回孤儿院。他没家,孤儿院就是家,

那些孩子的笑脸,比什么都金贵。那天下午,王浩找张涛的时候,

李明正在帮小李调整贴片机的参数。小李是个刚毕业的姑娘,总调不准机器,

导致标签歪歪扭扭。李明蹲在机器旁,手把手教她看校准线,阳光透过车间高窗落在他背上,

工衣上“盛华电子”四个字泛着淡淡的光。“姐夫,那李明就是故意针对我!

”王浩坐在张涛办公室的沙发上,把保温杯顿得砰砰响,“他帮这个帮那个,就是不帮我,

明摆着看我不顺眼!”张涛呷了口茶,眼皮都没抬:“他帮别人,是别人确实忙不过来。

”“忙不过来?我看他是想当出头鸟!”王浩凑近了些,压低声音,“我问过了,

他就是个孤儿,无父无母,在城西租了个小破屋,连个像样的亲戚都没有。这种人,

收拾他还不容易?”张涛握着茶杯的手顿了顿。他不是没注意到李明,

那小子太扎眼了——别人磨洋工的时候他在干活,别人闲聊的时候他在研究设备,

上个月技术部来调研,还特意夸李明提的“错位上料”建议能省三成时间。一个流水线工人,

懂什么技术?张涛心里早就憋着股火,觉得这小子野心太大。“公司规定,串岗是要处罚的。

”张涛慢悠悠地说,“过几天集团要赶急单,生产任务翻倍,到时候……”王浩眼睛一亮,

嘿嘿笑了起来。第二章:晴天霹雳的处罚急单的消息下来那天,车间里像炸了锅。

原本每天八千件的定额,一下子提到一万二,传送带的速度都调快了两档。工人们手忙脚乱,

李明却依旧游刃有余——他早就摸透了每个工位的节奏,自己的活儿干完,

又去帮前工位的老陈推料。老陈右手只有三根手指能用力,是早年在别的厂工伤落下的。

以前王浩总催他“磨磨蹭蹭耽误事”,是李明跟张涛申请,把老陈调到了相对轻松的推料岗,

还找机修师傅改了推料车的把手,让他能用胳膊发力。“小李,歇会儿吧,看你额头上的汗。

”老陈看着李明通红的脸,递过一瓶水。李明接过来,刚拧开瓶盖,

就听见张涛的声音:“李明,你来我办公室一趟。”他心里咯噔一下,跟着张涛进了办公室。

门刚关上,张涛就把一张打印好的处罚单拍在桌上,标题加粗的“四级处罚”刺得人眼睛疼。

“串岗?”李明拿起单子,手指微微发抖,“张主任,我是在帮忙,没耽误生产啊。

”“公司规定,非本职工作范围的走动,就是串岗。”张涛靠在椅背上,语气冰冷,

“你多次串岗,屡教不改,原本是二级处罚,但考虑到你影响了车间秩序,直接升级到四级。

按规定,四级处罚就是解除劳动合同。”“影响秩序?”李明急了,“前几天老刘请假,

我帮他顶了两天;老陈手不方便,我帮他推料……这些您都看见了啊!

”“我看见的是你不遵守纪律,到处晃悠!”张涛猛地拍桌子,“王浩都跟我反映了,

你一走动,后面的质检就跟不上,堆积的半成品都快成山了!”李明愣住了。

他想起王浩摔镊子的样子,想起他阴阳怪气的话,突然明白了什么。他张了张嘴,想争辩,

可看着张涛不容置疑的脸,所有话都堵在了喉咙里。他没背景,没靠山,在这里,

张涛的话就是规矩。“三天内,把你手头的活儿交给新人,办离职手续。”张涛挥挥手,

像赶一只苍蝇。李明走出办公室时,腿像灌了铅。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流水线上,

那些熟悉的电路板突然变得陌生。他在这儿待了三年,从什么都不会的新手,

到能玩转整条线的熟手,他把这里当成了第二个家,可现在,人家一句话,

他就得卷铺盖走人。回到工位,老陈看出他不对劲,低声问:“咋了小李?主任说你啥了?

”李明摇摇头,强挤出一个笑:“没事,老陈,我教你怎么调推料车的角度,这样能省点力。

”他不想让别人知道,尤其是老陈。他知道,这里的人大多和他一样,

是想好好干活讨口饭吃的普通人,谁也不敢得罪主任。那三天,

李明把自己知道的所有技巧都教给了接手的新人——怎么快速识别元件型号,

怎么避免焊锡短路,甚至连哪个时间段物料员送料最及时,都写在了纸条上。

新人是个刚毕业的小伙子,看着李明红着眼圈讲注意事项,小声问:“哥,

你是不是不想走啊?”李明别过头,擦掉眼角的湿意:“哪儿能啊,

外面有更好的活儿等着我呢。”最后一天下班,他走到车间门口,老陈追了出来,

塞给他一个布包。“这是我攒的几个茶叶蛋,路上吃。”老陈的手在发抖,“小李,

你是好人,好人会有好报的。”李明捏着温热的布包,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

他重重拍了拍老陈的肩膀,转身走进了暮色里。第三章:无人敢扶的老人回家的路很长,

要穿过三条街。李明走得很慢,脑子里乱糟糟的——下一步该去哪儿?再找个工厂?

可现在经济不景气,好厂子不好进。他摸了摸口袋,

里面只有这个月还没寄给孤儿院的两千块钱。院长说小丫头们该添冬衣了,这笔钱不能动。

走到第三个街角时,一阵嘈杂声吸引了他。路灯下围了一圈人,指指点点,却没人上前。

他挤进去一看,心猛地揪紧了——一个老人躺在地上,脸色惨白,嘴唇发紫,胸口起伏微弱,

旁边倒着一个空了的药瓶。“这老爷子咋了?”“好像是心脏病犯了,你看那药瓶,

是**。”“那快送医院啊!”“谁敢送?万一赖上咱们咋办?”议论声嗡嗡的,

像一群苍蝇。有人拿出手机拍照,有人录视频,就是没人敢碰老人一下。

李明想起前阵子新闻里说,有人扶了摔倒的老人,被家属讹了几万块,

最后官司打了半年才澄清。他下意识地想退出去,

可目光落在老人皱紧的眉头、发白的嘴唇上,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

他想起孤儿院的王奶奶,也是心脏病,有一次在院子里晕倒,

是院长抱着她跑了三站地才到医院。院长说:“人这辈子,总得信点什么,

不能光看眼前的亏。”“让让,让我来!”李明拨开人群,蹲下身。“小伙子,别多管闲事!

”有人拉他。“就是,万一出事了,你担得起吗?”李明没回头。他学过急救知识,

是孤儿院组织的志愿者培训教的。他轻轻把老人平放,解开他的衣领,

又从药瓶里倒出一粒**,小心地塞进老人嘴里。做完这一切,

他背起老人就往最近的社区医院跑。老人不重,可李明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工衣被汗水浸透,

贴在背上,像一块冰冷的铁皮。他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快点,再快点。到了医院,

医生说幸好送来得及时,再晚十分钟就危险了。李明帮着办了手续,守在病床边,

直到护士说老人脱离危险了,才松了口气。他看了看表,已经快半夜了,悄悄起身想走,

却被刚醒的老人叫住。“小伙子,别走……”老人声音沙哑,拉着他的手不放,“你叫什么?

家住哪儿?我得报答你。”李明挠挠头:“大爷,我叫李明,不用报答,应该的。

”“那不行!”老人急了,挣扎着想坐起来,“现在肯伸手帮人的太少了,你救了我一命,

我要是不报答,晚上都睡不着觉!”李明拗不过他,想了想说:“大爷,您要是真想谢我,

就帮我个忙吧。我刚丢了工作,您要是有熟人,能不能帮我介绍个活儿?啥活儿都行,

我有力气,能吃苦。”老人看着他身上的工衣,突然愣住了:“你这工衣……是盛华电子的?

”李明点点头:“嗯,在那儿待了三年,今天刚被辞退。”“盛华待遇不是挺好的吗?

怎么会辞退你?”老人追问。李明叹了口气,把串岗被处罚的事说了。他没提王浩,

也没骂张涛,只是平静地陈述事实,像在说别人的故事。老人听完,沉默了很久,

相关资讯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