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是被冻醒的。
不是末日第七年那种,蜷缩在漏风的废弃地铁站,裹着三层满是破洞的旧棉衣,连呼出的白气都带着冰碴儿的刺骨冷,而是一种……带着夏末空调凉意的、恰到好处的冷。
她猛地睁开眼,视线所及不是熟悉的、布满蛛网和灰尘的混凝土墙壁,而是贴着淡蓝色墙纸的天花板,墙角还挂着去年生日时,闺蜜苏晓送她的星星串灯,此刻正安安静静地亮着微光。
鼻尖萦绕着一股淡淡的栀子花香,是她惯用的洗衣液味道。林晚僵硬地转动脖颈,看向身侧——床头柜上摆着她没看完的言情小说,书角还折着页;旁边的充电线插着她的旧手机,屏幕亮着,显示着当前时间:20XX年8月15日,晚上8点23分。
“8月15日……”林晚喃喃自语,指尖颤抖着抚上自己的脸颊。没有干裂的冻疮,没有因为长期营养不良而凹陷的颧骨,皮肤是饱满的、带着温度的,甚至还能摸到熬夜赶方案留下的淡淡黑眼圈。
这不是梦。
末日第七年,那场席卷全球的“极寒末日”已经持续了整整七年。最初是毫无征兆的降温,夏末突然飘起雪花,接着温度断崖式下跌,一周内跌破零下四十度,电力中断、供水停止、交通瘫痪,城市变成冰封的废墟。
她记得清清楚楚,末日正式爆发的日子,是8月25日——十天后。
那天早上,她像往常一样挤地铁去公司,刚出地铁站,就被突如其来的暴雪砸懵了。不到半小时,路面就积了半米厚的雪,汽车堵在路口动弹不得,手机信号开始断断续续,等她跌跌撞撞跑回家,才发现小区已经断了电。
接下来的日子,是无尽的黑暗与绝望。她囤的那点零食和泡面,撑了不到半个月就见了底。为了一块面包,她见过昔日和善的邻居大打出手;为了一口干净的水,她差点冻死在结冰的河面上;她最好的朋友苏晓,在末日第三年,因为感染了风寒,没有退烧药,硬生生熬死在她怀里;她曾短暂依靠过的“互助小组”,最后为了抢夺一批物资,内部反目,她侥幸逃出来,却也断了一条胳膊。
七年里,她像阴沟里的老鼠,躲躲藏藏,忍饥挨饿,唯一的念头就是活下去。可就在昨天,她藏身的地铁站入口被暴雪封死,氧气越来越稀薄,意识模糊的最后一刻,她还在想:如果能重来一次,她一定要提前囤够物资,一定要保护好苏晓,一定要好好活一次。
没想到,老天爷真的给了她一次机会。
林晚猛地从床上弹起来,冲到书桌前,翻出压在抽屉最底下的银行卡和存折。她快速算了算,工作三年攒下的积蓄有18万,加上父母去世时留下的20万遗产,总共38万。
这笔钱在和平年代不算多,但在末日来临前,足够她囤下能支撑很久的物资。
“十天,只有十天时间。”林晚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她经历过末日的残酷,知道哪些物资是必需品,哪些是能提升生存质量的“奢侈品”,也知道囤货不能只看数量,还要兼顾实用性、保质期和储存条件。
她立刻打开电脑,新建了一个名为“末日囤货清单”的文档,指尖在键盘上飞速敲击。首先是生存的核心——食物和水,其次是保暖物资,接着是能源、药品、工具,最后是一些能提升安全感和生活质量的杂物。
清单刚列到一半,手机突然响了,来电显示是“苏晓”。林晚看着屏幕上的名字,眼眶瞬间就红了。
“晚晚,你怎么还没回我消息啊?我跟你说,我今天逛街看到一件超好看的羽绒服,打五折,要不要一起去看看?”电话那头,苏晓的声音清脆又活泼,带着和平年代独有的轻松。
林晚攥紧手机,喉咙有些发紧:“晓晓,羽绒服先别买,你现在有空吗?我有很重要的事要跟你说,关于……十天后的降温。”
她不能直接说“末日要来了”,那样只会被当成疯子。但她必须让苏晓相信,十天后会有一场史无前例的极寒,必须提前准备。
苏晓愣了一下,笑着说:“降温?天气预报说这周末会降温,但也就降到十几度吧,用得着这么紧张吗?你是不是最近赶方案太累了,脑子糊涂啦?”
“不是普通的降温!”林晚提高了声音,语气急切,“是会降到零下几十度的极寒,会断电、断水、断网,什么都没有了,我们必须提前囤货!晓晓,我没骗你,你相信我一次,就一次!”
电话那头的苏晓沉默了。她认识林晚十几年,知道林晚从来不是会夸大其词的人,此刻她的语气里满是慌乱和认真,不像是在开玩笑。
“……好,我信你。”苏晓的声音沉了下来,“我现在就过去找你,你在公寓等我。”
挂了电话,林晚松了口气。她知道,苏晓一旦选择相信,就会毫无保留地支持她。有了苏晓的帮忙,囤货效率能提高一倍。
她快速整理好情绪,继续完善囤货清单。食物方面,压缩饼干、方便面是基础,但不能只吃这些,还得囤耐储存的主食,比如大米、面粉、燕麦片,真空包装的杂粮也得备上;罐头是末日神器,肉类罐头(牛肉、猪肉、鸡肉)、鱼罐头、水果罐头、蔬菜罐头,每种都要多囤;速食汤、冻干米饭、自热米饭方便快捷,适合应急;还要买一些耐放的蔬菜,比如土豆、红薯、洋葱、胡萝卜,用沙土埋起来能放好几个月;水果就选苹果、橙子,耐储存还能补充维生素。
水的话,桶装纯净水是首选,她的公寓在12楼,末日断电后电梯用不了,桶装水太重,得适量,重点囤瓶装矿泉水,方便搬运和储存;还要买几台大容量的净水设备,包括净水壶、滤水片,万一储备水用完了,还能过滤冰雪水应急。
保暖方面,羽绒服要买最厚的,长款短款都得有,帽子、围巾、手套、雪地靴要加绒加厚的,最好是防水材质;保暖内衣、秋衣秋裤要买纯棉和加绒两种,多囤几套;电热毯、暖手宝、暖宝宝是必需品,暖宝宝要按箱买;还要买几床厚厚的羽绒被、羊毛被,以及大量的保暖睡袋,万一需要转移,睡袋方便携带。
能源是关键。末日会断电,所以发电机是核心,汽油发电机和太阳能发电机都得买,汽油要提前囤够,用密封桶装好;充电宝要买大容量的,按十个起囤,还得买太阳能充电宝;手电筒、头灯要多备,电池按箱囤,最好是充电电池和充电器;蜡烛、火柴、打火机也不能少,关键时刻能照明,还能点火取暖。
药品更是重中之重。感冒药、退烧药、消炎药(阿莫西林、头孢等,注意过敏风险)是末日高频用药;止痛药(布洛芬)、止泻药(蒙脱石散)、肠胃药(奥美拉唑)要备齐;外伤药必不可少,碘伏、酒精、棉签、纱布、创可贴、止血带、医用胶带,按箱囤;还要买一些维生素片(维生素C、维生素B族),补充营养;林晚自己有轻微的哮喘,还得额外囤几盒哮喘吸入器。
工具类,多功能工兵铲是必备的,能挖、能砍、能铲;瑞士军刀、折叠刀各备几把;绳子要买粗麻绳和尼龙绳,各囤几十米;撬棍、扳手、螺丝刀一套,万一需要破门或者修理东西能用得上;灭火器(干粉和二氧化碳各备两个),预防火灾;还要买几个大容量的储物箱,用来分类存放物资,方便管理。
最后是杂物。卫生纸、湿巾按箱囤,女性用品(卫生巾、护垫)要多备几年的量;肥皂、洗衣粉、洗洁精选无磷的,耐用还环保;垃圾袋买加厚的,按箱囤;还得买一些密封袋、保鲜膜,用来保存食物,防止受潮;甚至可以囤一点种子,比如小麦、白菜、萝卜,万一物资耗尽,还能尝试在室内种植。
清单列完,林晚粗略算了一下,不算大型设备,光是基础物资就需要不少钱。38万可能不够,她得想办法再凑点钱。
她立刻打开手机银行,把所有的定期存款都提前取了出来,虽然损失了一点利息,但在末日面前,这点利息根本不值一提。接着,她翻出自己的首饰盒,里面有一条母亲留下的金项链和一对金耳环,还有她自己买的几样银饰。金饰能变现,她立刻联系了一家靠谱的典当行,约定明天一早就过去。
刚挂了典当行的电话,门铃就响了。林晚跑过去开门,苏晓拎着一个奶茶袋子站在门口,脸上带着担忧。
“晚晚,到底怎么回事?你跟我好好说说。”苏晓走进公寓,把奶茶放在桌上,拉着林晚坐在沙发上。
林晚深吸一口气,没有隐瞒,把自己重生的经历、末日七年的惨状,以及十天后极寒爆发的消息,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苏晓。
苏晓听得目瞪口呆,手里的奶茶都忘了喝。她看着林晚认真的眼神,看着她手臂上(重生后消失的)疤痕的位置,又想起最近网上偶尔出现的“异常气候预警”,虽然官方没证实,但也不是空穴来风。
“我知道这听起来很离谱,但我真的经历过。”林晚抓住苏晓的手,眼神坚定,“晓晓,我们只有十天时间,必须抓紧囤货,不然等到末日来临,我们连活下去的机会都没有。”
苏晓沉默了几分钟,突然用力点头:“我信你!不管是真是假,我都信你。钱的事你不用担心,我工作几年也攒了10万,还有我妈给我的嫁妆钱,大概20万,都能取出来用。”
林晚心里一暖,眼眶又红了。上辈子她没能保护好苏晓,这辈子,有苏晓陪着她,她更有信心能好好活下去。
“好,那我们分工合作。”林晚立刻拿出囤货清单,“明天一早,我去典当行卖金饰,然后去买发电机和净水设备;你去超市和批发市场,先囤一部分方便携带的食物和日用品,比如压缩饼干、方便面、矿泉水、卫生纸这些。”
“没问题!”苏晓接过清单,认真地看了起来,“对了,你的公寓在12楼,末日断电后电梯用不了,搬运物资太麻烦了,而且高层虽然视野好,但万一断水,取水也不方便。要不我们换个房子?找个一楼或者带地下室的,方便储存物资,也方便进出。”
林晚眼睛一亮,苏晓说得太对了。上辈子她就是因为住在12楼,每次取水、找物资都要爬楼梯,浪费了大量体力,还差点被抢物资的人盯上。
“你说得对,换房子!”林晚立刻打开租房软件,“我们找市区边缘的老小区,一楼带院或者带地下室的,价格便宜,而且人相对少,不容易引起注意。”
两人立刻开始在租房软件上筛选房源,很快就看中了一套位于城东老小区的一楼住宅。房子是两室一厅,带一个小院子和一个十几平米的地下室,院子可以用来堆放一些不怕冻的物资,地下室密封性好,适合储存食物和药品,租金也不贵,月租2000,房东同意一次性付一年租金,还能帮忙提前打扫干净。
林晚立刻联系房东,约定明天上午去看房,没问题的话就签合同。
忙完这一切,已经是凌晨一点多。两人喝了口凉掉的奶茶,互相看着对方,眼里没有疲惫,只有对未来的期待和坚定。
“晓晓,这辈子,我不会再让你受委屈了。”林晚轻声说。
苏晓笑了笑,拍了拍她的肩膀:“我们一起活下去,等末日结束,我们还要一起去看海。”
林晚用力点头。她知道,囤货只是第一步,末日来临后,还有无数的危险在等着她们。但这一次,她不再是孤身一人,她有物资,有朋友,还有重来一次的机会。
余烬之上,她要重新点燃烟火,好好活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