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儿了。”顾-晏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一股尘土和霉味扑面而来。
我却一点也不嫌弃,激动地走了进去。屋里很简单,只有一张木板床,一张缺了腿的桌子。
“我帮你收拾一下。”顾晏说着,就卷起袖子,找来扫帚开始打扫。
我连忙放下手里的东西,也跟着忙活起来。
顾晏的动手能力很强,他很快就用找来的木板把桌子腿修好了,又用泥巴和干草把墙上的缝隙糊上,还帮我把窗户纸重新糊了一遍。
一个上午的时间,这个破败的小木屋就焕然一新,有了几分家的样子。
我看着忙得满头大汗的顾晏,心里充满了感激。
“顾大哥,真的太谢谢你了。这……这就算是我的新家了。”我由衷地说道。
顾晏擦了把汗,看了看四周,又看了看我,沉声道:“以后有什么事,就来找我。”
我的心,因为他这句话,漏跳了一拍。
安顿下来后,我面临着一个更现实的问题:钱。
三十五块钱,省着点花,也撑不了多久。我不能坐吃山空。
而且,我搬出来的事,王桂香和陈建军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他们很快就会找到厂里来闹。我必须尽快让自己强大起来,有足够的能力应对他们。
我躺在木板床上,开始仔细回忆上辈子的事情。
1980年,改革的春风刚刚吹起,机会很多,但对于我一个身无分文的纺织女工来说,能抓住的却寥寥无几。
做什么好呢?
我忽然想到了。
“的确良”!
这个年代,的确良衬衫是最时髦的玩意儿,谁要是能穿上一件,简直能在人群里横着走。布料不仅要布票,价格还贵,一件成衣在供销社要卖到十几二十块,抵得上我半个多月的工资。
但是,我知道一个秘密。
再过不久,南方会有一批处理的“的确良”碎布头运到我们市里,价格非常便宜。上辈子,厂里有个手巧的阿姨,就是靠着这批布头,做成各种时髦的衬衫、裙子,偷偷在黑市卖,没两年就成了我们厂第一个“万元户”。
当时我还羡慕了很久,觉得自己笨手笨脚,没那个本事。
可现在,我不一样了。
我在纺织厂干了一辈子,后来还踩过缝纫机,做衣服的手艺虽然比不上老师傅,但做几件简单的衬衫,绝对没问题。更重要的是,我来自几十年后,我知道什么样的款式最受欢迎,什么样的设计最大方好看。
就这么办!
我把所有的钱都拿了出来,仔细盘算着。买布料,买一台二手的缝纫机……这点钱,还远远不够。
我得先挣到第一笔启动资金。
启动资金从哪里来?
我把目光投向了厂里。纺织厂女工多,爱美是天性。这个年代娱乐活动少,大家最大的爱好就是凑在一起研究怎么打扮自己。
我记得,这个时候,一种用彩色丝线编织的发**别流行。心灵手巧的姑娘们会买来丝线自己编,戴在头上,配上大辫子,特别好看。
但是,会编的人不多,而且很费时间。
我来自未来,我知道更多更简单、更好看的编织方法。
说干就干。我拿出五块钱,去供销社买了最大捆的几种颜色的丝线。剩下的钱,我一分都不敢乱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