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天明最新小说《上岸时我斩断了春天》夏晚刘浩在线试读

发表时间:2025-09-22 10:48:16

>>>>《上岸时我斩断了春天》 在线阅读<<<<

1城南旧事与未名湖畔的梦刘浩记得很清楚,他和夏晚相识在城南那片老旧的巷子里。

那时他还是个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挤在城中村的出租屋里,

每天捧着厚厚的公务员考试资料,为着一个遥不可及的“铁饭碗”而奋斗。生活拮据,

前途未卜,像一杯温吞水,看不到波澜,也嗅不到希望。夏晚是隔壁裁缝铺的老板的女儿。

她不是那种一眼惊艳的美女,但眉眼间有种江南女子特有的温婉和恬静。

她总是穿着素色的棉布裙子,头发松松地挽起,露出一段白皙的脖颈。她话不多,

大部分时间都埋首于各种布料和针线之间,偶尔抬起头,眼神清澈得像一汪泉水。

他们的相遇很偶然。那天刘浩抱着书从自习室回来,天降大雨,他没带伞,

在巷口狼狈地躲雨。夏晚正好撑着一把素雅的油纸伞从裁缝铺出来,

要去给附近的邻居送衣服。看到刘浩落汤鸡的样子,她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过去,

将伞倾向了他那边。“雨太大了,你这样会感冒的。”她的声音很轻柔,像羽毛拂过心尖。

刘浩愣住了,一时间忘了反应。雨水打湿了他的肩膀,

但他的心却因为这突如其来的靠近而感到一丝暖意。

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谢谢……我,我住那边。”“嗯,我知道。”夏晚轻轻点头,

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快回去吧,别着凉了。”说完,她便转身走进了雨幕。

刘浩站在原地,看着那把素雅的油纸伞消失在巷子尽头,

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她身上淡淡的洗衣皂和阳光的味道。那一刻,

他枯燥乏味的备考生活仿佛照进了一束光。从那天起,他们的生活有了些许交集。

刘浩会去裁缝铺找夏晚,有时是借口请教一些缝补的小问题,

有时只是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坐坐,看看她专注地踩着缝纫机,或者细心地熨烫着衣物。

夏晚的话依然不多,但她会默默地给刘浩准备好温热的茶水,或者在他熬夜刷题时,

给他端来一碗宵夜。刘浩的心,就像被春雨滋润过的土地,

悄无声息地滋生出一种名为“喜欢”的情愫。他喜欢看夏晚低头时长长的睫毛,

喜欢听她偶尔说起的关于布料和色彩的见解,

更喜欢她身上那种与这个浮躁世界格格不入的宁静。他把对未来的憧憬,

一半给了那个虚无缥缈的公务员职位,另一半,则毫无保留地给了夏晚。

他常常在深夜复习疲惫不堪时,看着窗外城南老巷的点点灯火,想象着有一天,

他能带着成功的喜悦,牵着夏晚的手,走出这片拥挤的旧城区,

去一个更宽敞、更明亮的地方,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他把这个梦想告诉了夏晚。

夏晚静静地听着,眼神里带着温柔的光芒。“嗯,我相信你。”她轻声说,“你那么努力,

一定可以的。”那句简单的信任,成了刘浩无数个挑灯夜读的日子里,最强大的动力。然而,

现实往往比梦想骨感得多。公务员考试的竞争异常激烈,一次次的笔试、面试,

如同层层筛选的关卡。刘浩失败了两次,每一次都备受打击。他开始怀疑自己,

是不是真的适合这条路?是不是真的能给夏晚一个承诺?每次失意,

夏晚总是第一个察觉到他的低落。她不会说太多安慰的话,只是默默地陪在他身边。有一次,

刘浩喝醉了酒,蹲在巷口哭得像个孩子,哽咽着说自己没用,对不起她的期望。

夏晚没有说话,只是蹲下来,轻轻地抱住了他。那一刻,刘浩在她怀里,

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心和力量。“晚晚,等我,等我考上了,我一定会……”他语无伦次。

“好。”夏晚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却异常坚定,“我等你。”第三次考试前,

刘浩下定了决心,他要孤注一掷。他更加拼命地学习,几乎断绝了所有的社交活动,

整个人都瘦了一圈。夏晚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默默地照顾着他的起居,

给他做有营养的饭菜,提醒他按时休息。她知道,这是刘浩目前唯一的出路,

也是他们未来生活的保障。考试那天,夏晚特意请了半天假,在考场外等他。烈日炎炎,

她站在树荫下,手里拿着水和毛巾,眼神焦急地望着出口的方向。

当刘浩满头大汗地从考场走出来时,她立刻迎了上去。“怎么样?”她递上水。

刘浩喝了一大口,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一个疲惫却自信的笑容:“我感觉……还不错。

”成绩公布的那天,刘浩颤抖着手点开网页,当看到自己的名字赫然在列,排名靠前时,

他激动得差点跳起来。他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夏晚,

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喜悦和哭腔。“我考上了!晚晚!我真的考上了!”那一刻,

刘浩觉得整个世界都亮了。他仿佛看到了金光大道在脚下铺开,

看到了他和夏晚未来的美好生活。他冲到裁缝铺,紧紧地抱住了夏晚。

夏晚在他怀里泣不成声,既有为他成功的喜悦,也有如释重负的安心。“浩子,你做到了,

你真的做到了……”她一遍遍地说着。刘浩抱着她,感受着怀里的温软,

心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满足和豪情。他想,从今天起,他不再是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了。

他“上岸”了,即将拥有一个全新的身份和未来。而夏晚,是他一路走来最坚实的后盾,

是他所有努力的意义所在。他当时完全没有意识到,命运的齿轮,已经在悄然转向。

那句“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的俗语,像一句不祥的预言,正潜伏在看似光明的未来里,

等待着刺破他们之间纯粹的温情。2京城新梦与渐行渐远的背影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

刘浩和夏晚在城南的老巷子里好好庆祝了一番。他们去吃了夏晚一直想吃的那家小馆,

点了几个家常菜,还点了瓶廉价的红酒。烛光摇曳中,刘浩郑重地向夏晚承诺:“晚晚,

等我转正,稳定下来,我们就结婚。”夏晚的眼睛亮晶晶的,像盛满了星光,

用力地点点头:“好。”刘浩要去的是首都北京。对于从小地方出来的他来说,

北京代表着权力、资源和无限的可能。他告别了城南的旧居,告别了熟悉的街坊邻里,

也告别了夏晚。离别的那天,火车站人潮汹涌。夏晚红着眼眶,帮他提着沉重的行李箱,

站在站台上。“到了北京,要好好照顾自己。”她哽咽着说,“别太累了。”“嗯,我知道。

”刘浩强忍着泪水,努力挤出一个笑容,“你也一样,照顾好自己。等我,很快就回来看你。

”他以为这只是暂时的分离,很快就能在北京站稳脚跟,然后把夏晚接过去。

他想象着两人在繁华都市里,拥有一个属于他们的小家,一起规划未来。然而,

现实远比想象的要复杂和残酷。初到北京的刘浩,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高楼林立,

车水马龙,每个人都步履匆匆,脸上写满了焦虑和野心。他所在的单位,是一个实权部门,

但也意味着激烈的竞争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他不再是那个可以沉浸在书本里的学生,

也不是那个可以在巷子里悠然度日的青年。他必须学会应酬,学会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学会在规则和潜规则之间游走。他每天早出晚归,加班是家常便饭。刚开始,

他还抱着一腔热血,想要做出一番成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感到力不从心,

也看到了这个系统内一些不为人知的一面。他遇到了形形**的人,有正直的前辈,

也有八面玲珑的同事,还有一些背景深厚、手段圆滑的“关系户”。他发现,

光靠努力和成绩,并不一定能获得认可和晋升。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迎合,

一次恰到好处的“站队”,甚至比埋头苦干更重要。他开始感到迷茫和焦虑。

他害怕自己在这个巨大的名利场中迷失方向,更害怕辜负了夏晚的期望。他努力工作,

也小心翼翼地经营着自己的人脉。他省吃俭用,把大部分工资都寄回给夏晚,

希望能在物质上给她一些补偿。他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每天晚上,不管多晚,

刘浩都会给夏晚打个电话,聊聊一天的工作和生活的琐事。夏晚总是耐心地听着,

温柔地安慰他,鼓励他。她说:“浩子,你在外面要安心工作,家里有我呢。别担心我,

我能照顾好自己。”她的理解和支持,成了刘浩在异乡唯一的慰藉。每次感到疲惫和挫败时,

想到远方的夏晚,他就觉得自己又充满了力量。他更加努力地工作,希望能早日出人头地,

风风光光地把夏晚接到北京来。机会很快就来了。单位有一个重要的项目,

需要一个得力的人手牵头负责。刘浩凭借着出色的业务能力和之前积累的一些人脉,

成功拿下了这个项目。他几乎是拼尽全力,日夜奋战,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项目最终取得了超乎预期的成功,也为单位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声誉。

刘浩的名字,第一次在单位内部响亮起来。领导对他赞赏有加,同事们看他的眼神也变了。

他知道,自己距离晋升不远了。就在项目成功后不久,一个重要的转机摆在了刘浩面前。

部里有一个公派去国外进修学习的名额,为期一年半,回来后很可能直接晋升为实职副处。

这个名额极其难得,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机会。刘浩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他知道,

这是他职业生涯的关键一步。如果能抓住这个机会,他就能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

真正跻身于这个城市的精英阶层。然而,申请过程并不顺利。名额只有一个,竞争异常激烈。

刘浩虽然表现突出,但也有其他几位实力相当的竞争者。

他不得不开始运用一些职场上的技巧,比如积极地向主管领导汇报思想动态,

展现自己的“大局观”,以及在合适的场合,为领导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便利”。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位在单位里颇有影响力的老领导找到了刘浩。这位老领导姓张,

是分管他们部门的副部长,明年即将退休。张副部长暗示刘浩,

如果他能在某些“事情”上给予配合,这个进修名额非他莫属。张副部长所说的“配合”,

并非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但性质却有些微妙。涉及到一些单位内部资源的倾斜,

以及对某个竞争对手的“信息”提供。这让刘浩感到十分为难。他不想同流合污,

更不想违背自己的原则。但那个进修名额,对他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那是他多年奋斗的目标,是他改变命运的钥匙。他想起了远方的夏晚,

想起了自己对她的承诺。他想,为了他们的未来,也许可以“变通”一下?只要目的达到,

手段是否纯粹,似乎也没那么重要了。他开始说服自己,这是“生存智慧”,

是在复杂环境下保护自己和实现理想的必要代价。最终,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

刘浩选择了妥协。他没有直接去做什么违法的事情,但在一些“灰色地带”的操作上,

提供了信息和便利。这些操作,他做得非常隐蔽,几乎不留痕迹。不久之后,结果出来了。

刘浩成功获得了那个宝贵的进修名额。他长舒了一口气,但也感到一阵莫名的空虚。

他回头看了看自己走过的路,发现不知从何时起,他已经偏离了最初的轨道。

他去向那位帮助过他的张副部长表示感谢。张副部长拍了拍他的肩膀,

语重心长地说:“小刘啊,好好干。外面的世界很大,也很复杂。记住,能力固然重要,

但也要懂得人情世故。”刘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他知道,自己的人生,

似乎再也回不到最初那个纯粹的北漂青年了。出发去国外进修前的那个周末,

刘浩回到了城南。他想见见夏晚,和她分享这个好消息,

也……想再从她那里汲取一些力量和纯粹的情感,来对抗自己内心深处那隐隐的不安。

他走到巷口,发现裁缝铺的门紧闭着,上面贴了一张“旺铺**”的告示。他的心猛地一沉,

赶紧向旁边的邻居打听。“哦,夏晚那丫头啊,早就搬走了。”邻居大婶叹了口气,

“好像是她爸妈身体不好,回老家县城去了。铺子也盘给别人了。”“回……回老家了?

”刘浩愣住了,“她有没有留下什么话?或者新的联系方式?”“没听说啊。好像挺匆忙的,

就看到她收拾东西走了几天。”邻居大婶摇摇头,“那丫头平时话不多,有心事也不跟人说。

也是个苦命的孩子,她妈前阵子查出来得了重病,花了不少钱。”刘浩的心彻底沉了下去。

他拿出手机,翻看着通讯录里夏晚的号码,却发现那个熟悉的号码早已不在。他给她发微信,

显示的是红色感叹号——他被拉黑了。怎么会这样?为什么不告而别?连一个解释都没有?

一股难以言喻的失落和恐慌涌上心头。他突然意识到,

自己似乎从未真正走进过夏晚的内心世界。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她的全部,是她等下去的动力。

可现在看来,也许他错了。也许在他追逐功名的过程中,早已不知不觉地,

将那个温柔恬静的女孩,推开了很远。他站在空荡荡的巷口,

看着夕阳的余晖洒在斑驳的墙壁上,心中一片茫然。他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机会,

即将踏上更广阔的舞台,但为什么,心里却感觉像是失去了什么最重要的东西?

他掏出衣袋里准备送给夏晚的一枚小小的银戒指,那是他用第一个月工资买的,一直珍藏着,

想着等她来北京时亲手给她戴上。此刻,这枚戒指冰冷的触感,却像针一样刺痛了他的心。

他似乎终于明白了,所谓的“上岸”,不仅仅是离开一个地方,

更是踏入了一个全新的、充满诱惑和陷阱的世界。而他为了“上岸”,或许已经不经意间,

斩断了某些珍贵的东西。那个在城南旧巷里等他的女孩,那个眼神清澈、笑容温柔的夏晚,

是否还能回到他的生命里?或者,从他选择那条“捷径”的那一刻起,

他们就已经是两条平行线上的人了?带着这份沉重的心情,刘浩登上了飞往异国的航班。

他将开始一段全新的人生旅程,但关于夏晚的疑问和遗憾,却像一颗种子,深深埋在了心底,

不知道何时会生根发芽,长成一片无法忽视的荆棘。

3权力场的迷醉与人情的冷暖国外的进修生活,紧张而充实。刘浩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如饥似渴地吸收着先进的知识和理念。他知道,这是他改变命运的关键时期,

他不能有丝毫懈怠。与此同时,他也努力适应着异国他乡的生活,拓展着自己的人脉圈。

他接触到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也见识到了权力场中更为复杂和隐秘的游戏规则。他变得更加成熟、圆滑,

也更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利用资源。他很少主动联系夏晚。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她,

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只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偶尔会想起那个城南旧巷里的温婉身影,

想起她清澈的眼神。但这种思念,很快就会被现实的忙碌和新的社交所冲淡。

他偶尔会给夏晚发几条问候的信息,但大都石沉大海,没有回应。他不知道她是故意不理他,

还是换了号码他不知道。他猜测着各种可能性,心中充满了不安和愧疚,

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弥补。他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和未来的规划中。他相信,

只要自己足够优秀,站到足够高的位置,总有一天,他可以坦然地面对夏晚,

给她一个更好的未来。一年半的进修很快结束了。刘浩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并且凭借着这段宝贵的经历和期间积累的人脉,顺利地被安排到了部里一个更核心的岗位,

担任了实职副处长。他终于实现了当初的梦想,真正“上岸”,跻身于体制内的中层行列。

回国后的刘浩,像是换了一个人。他不再是那个初出茅庐、略显青涩的年轻人,

举手投足间都带着一种从容和自信。他熟悉了体制内的各种规则和潜台词,

懂得如何在会议上发言,如何在酒桌上应酬,如何与不同层级的人打交道。

他的晋升速度很快,几年之内,就从副处长升任为正处,掌管着一个重要的业务处室。

手握实权的他,成为了众人追捧和拉拢的对象。前来拜访、请托的人络绎不绝,

办公室门口总是车水马龙。刘浩享受这种被需要的感觉,也享受着权力带来的便利和优越感。

他换了大房子,买了好车,出入各种高档场所。他不再需要为生活发愁,

甚至可以开始考虑一些“奢侈”的享受。

他身边也开始围绕着一些年轻漂亮、心思活络的女性。她们或是对他的事业表示崇拜,

或是想通过他获得某些便利。其中,一个叫秦岚的女人,尤其引起了他的注意。

秦岚是一家文化公司的老板,年轻貌美,气质出众,谈吐间也很有见识。

她似乎对刘浩的工作和爱好都非常了解,总能恰到好处地出现在他需要的场合,

给他带来一些惊喜和安慰。比如,在他加班到深夜时,

她会“恰好”送来温热的夜宵;在他因为工作不顺心而烦躁时,她会耐心地倾听,

给他一些看似体贴的建议。秦岚的出现,像是一缕阳光,照进了刘浩有些疲惫和空虚的生活。

和夏晚的沉默寡言不同,秦岚热情、主动,懂得如何讨人欢心。和他在一起,

刘浩感觉自己被需要、被欣赏。这种久违的、被簇拥的感觉,让他有些沉迷。

他开始和秦岚频繁地约会,出入各种高级餐厅和会所。秦岚从不吝啬赞美之词,

总是把他捧得很高。刘浩在她面前,可以卸下所有的伪装,

展现出自己最真实、也最膨胀的一面。他甚至开始拿自己和秦岚的交往,

与和夏晚的过去进行比较。他觉得,夏晚太过保守和沉闷,而秦岚则更懂得生活,

更能给他带来**和新鲜感。他内心深处,对夏晚仍有愧疚。

但他不断地说服自己:是夏晚先放弃了他的。是她不告而别,连一个解释都没有。

是她没有等他,没有理解他为她所做的“牺牲”。现在他有了一定的地位和能力,

自然有资格去追求更好的生活。他开始刻意减少和夏晚可能存在的联系。

他删除了她可能存在的间接联系方式,也尽量避免去他们曾经一起去过的地方。

他试图将夏晚从自己的记忆中抹去,开始一段全新的、纸醉金迷的生活。然而,

就在他越来越沉溺于权力和欲望的漩涡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传来了。

部里组织了一次基层调研活动,刘浩作为带队领导之一,回到了他曾经工作过的那个省份。

调研途中,他顺路回了趟老家,处理一些私事。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

他从以前的一个高中同学那里,听到了关于夏晚的消息。那个同学告诉他,

夏晚并没有回老家县城。当年她突然离开城南,是因为她母亲生了重病,急需一大笔手术费。

而她父亲早年做生意失败,欠下了一些债务,家里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钱。后来,

是一个本地的富商,姓周,资助了夏晚母亲的全部手术费用和后续治疗。

“你说那个周老板啊,”高中同学压低了声音,带着一丝暧昧的语气,“那可是个厉害角色。

夏晚母女俩欠了他不少人情。而且啊,我听说……夏晚后来好像就去给那个周老板当秘书了。

”刘浩的心猛地一沉,脸色瞬间变得难看起来:“当……当秘书?”“是啊。

那个周老板年纪也不小了,好像一直没结婚,也没有固定的伴侣。夏晚去他公司上班,

大家都在背后议论呢。”高中同学咂咂嘴,“不过也难怪,夏家那时候那么困难,

有人愿意帮衬,还能给夏晚一份体面的工作,也算是不错了。

”刘浩感觉自己的血液都快要凝固了。他无法想象,那个温婉恬静、不染尘埃的夏晚,

竟然会和那样的一个“富商”扯上关系?当秘书?他几乎可以肯定,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那个周老板,恐怕不仅仅是“资助”那么简单。一股难以言喻的愤怒、屈辱和嫉妒的情绪,

瞬间攫住了他。他愤怒于夏晚没有等他,愤怒于她似乎“攀附”了别人,

更愤怒于自己竟然被蒙在鼓里这么久!他挂了电话,独自一人坐在酒店房间里,

点燃了一支烟,狠狠地吸了一口。烟雾缭绕中,

夏晚的脸庞和他脑海中秦岚的身影交织在一起,让他感到一阵阵恶心。

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受害者,是那个被抛弃的人。但现在看来,或许他才是那个真正的傻瓜?

他为了所谓的“前途”,放弃了那个愿意为他默默付出的女孩,而她,在最困难的时候,

可能也曾经……等待过他?甚至,可能因为他的一句“等我”,而做出了某种不得已的牺牲?

这个念头像毒蛇一样,啃噬着他的心脏。他感到一阵深深的懊悔和自责。

如果当初他没有选择那条“捷径”,如果他没有为了权力而妥协,他是不是就能留在她身边,

保护她,不让她受这样的委屈?但现在一切都晚了。他已经在权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身边围绕着秦岚这样的女人。他甚至不敢去深想,如果夏晚真的和那个周老板在一起了,

他会是什么感受?是嫉妒?是愤怒?还是……一丝连他自己都不敢承认的失落?

他烦躁地掐灭了烟头,走到窗边,看着窗外繁华的都市夜景。霓虹闪烁,车流如织,

这座城市充满了诱惑,也充满了陷阱。他曾经以为自己可以掌控一切,但现在才发现,

相关资讯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