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继的弟弟成为我的夫君》梅儿思宇-小说txt全文阅读

发表时间:2025-11-18 11:17:12

>>>>点击查看详情<<<<

>>>>点击阅读全文<<<<

江南水乡的黄府,青砖黛瓦间透着几分富贵气象。黄老爷年近五旬,膝下却只有独女梅儿,

这成了他心头一块病。那日春雨绵绵,管家领着个瘦小的男孩走进正厅。男孩约莫六岁,

衣衫褴褛却掩不住眉目间的清秀。"这是李家最后一点血脉了。"黄老爷叹着气对夫人说。

李家与黄家本是世交,前些日子遭了匪祸,只留下这个叫思宇的孩子。

黄夫人抹着眼泪将孩子搂进怀里,思宇却直勾勾盯着站在廊下的黄梅儿。

十二岁的梅儿穿着杏色襦裙,发间一支银簪晃得思宇眼花。

她撇着嘴打量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弟弟,突然做了个鬼脸。思宇吓得往黄夫人身后躲,

惹得满堂笑声。自此黄府多了位小少爷。梅儿对这个分走父母宠爱的弟弟百般刁难,

不是在他鞋里放泥鳅,就是往他枕下塞青蛙。思宇总是红着眼眶不敢告状,

夜里抱着膝盖坐在花园假山后偷偷抹泪。那年中秋,梅儿偷喝桂花酿醉倒在回廊。

思宇发现后,竟用自己瘦小的身子背着她回房。月光下梅儿迷迷糊糊看见弟弟额角的汗珠,

突然觉得这个总被自己欺负的弟弟,好像也没那么讨厌。转眼思宇十六岁,已是翩翩少年郎。

这日他从书院回来,带了一包松子糖。"给姐姐的。"他低着头不敢看梅儿。梅儿接过糖,

发现他手心有道血痕。"练字磨的。"思宇慌忙缩回手,却被梅儿一把拉住。

她轻轻给他涂药,思宇的耳尖红得像要滴血。黄老爷请了城里最好的先生教思宇功课。

那先生姓木,带着女儿小雨一同住在黄府。小雨与思宇年纪相仿,常一起读书。

梅儿每次看见他们有说有笑,心里就像堵了团棉花。十八岁那年,思宇要去省城赶考。

临行前夜,梅儿塞给他一个香囊。"我求的平安符。"她说完就跑,

没看见思宇把香囊贴在胸口好久。放榜那日,喜报传来:李思宇高中举人!黄府张灯结彩,

却迟迟不见思宇归来。第三天夜里,管家慌慌张张跑进来:"少爷在回程路上遇了土匪!

"梅儿眼前一黑。她不顾父母阻拦,带着家丁就往出事的地方赶。在山洞里找到思宇时,

他浑身是血,手里还死死攥着那个香囊。梅儿的眼泪砸在他脸上,

思宇虚弱地睁开眼:"姐姐...别哭..."回府后梅儿亲自照顾思宇。喂药换药,

擦身更衣,事事亲力亲为。有次思宇发烧说胡话,竟握着梅儿的手喊"娘子"。

梅儿羞得想抽手,却被他攥得更紧。这天城里张员外带着女儿蕊蕊来访。

张**生得明艳动人,言谈间对思宇颇有好感。黄老爷与夫人对视一眼,心里有了计较。

晚饭时黄老爷提起婚事,思宇突然跪下:"儿子心中早有人选。"满堂寂静中,

思宇抬头直视梅儿:"若非姐姐,思宇早已命丧黄泉。此生非姐姐不娶。

"梅儿手中的茶盏当啷落地,溅湿了裙角。黄老爷拍案而起:"荒唐!你们是姐弟!

"思宇重重磕头:"儿子本姓李,与姐姐并无血亲。

这些年...儿子对姐姐..."他说不下去,耳根通红。梅儿躲在闺房三日不出。

第四天清晨,她推开窗,看见思宇跪在院中,肩头落满霜花。她想起这些年的点点滴滴,

想起山洞里他血肉模糊还护着香囊的样子,眼泪止不住地流。"爹,

女儿..."她跪在父母面前,话未说完已哽咽。黄夫人突然笑了:"老爷,

咱们当初收养思宇,不就是为了..."黄老爷长叹一声,拂袖而去。婚期定在腊月。

小雨帮着梅儿绣嫁衣,轻声道:"姐姐可知,思宇哥哥书房抽屉里,

全是你给他包扎的旧布条?"梅儿针尖扎了手,血珠染红了鸳鸯的眼睛。大喜之日,

思宇穿着大红喜袍,紧张得同手同脚。揭开盖头时,他的手抖得厉害。梅儿抬眼看他,

忽然想起初见时那个浑身脏兮兮的小男孩,噗嗤笑了。思宇也跟着笑,笑着笑着就落了泪。

洞房花烛夜,思宇从怀中掏出那个褪色的香囊:"这些年,它从未离身。

"梅儿抚过他胸前的疤痕,轻声道:"以后换我给你做新的。"红烛高烧,

映得帐上人影成双。婚后第三年,梅儿有孕。思宇每日下值回来,

第一件事就是贴在妻子肚子上听动静。黄老爷抱着外孙笑得合不拢嘴,

黄夫人打趣道:"当初也不知是谁死活不同意。"满月宴上,小雨带着夫婿来贺喜。

席间说起往事,梅儿拧着思宇耳朵问:"当年是不是故意受伤让我心疼?"思宇笑着讨饶,

趁人不备在她耳边道:"那也比不上姐姐往我床上放蛤蟆狠心。"窗外春光正好,

桃花纷飞如雨。小娃娃在摇篮里咿呀学语,思宇握着梅儿的手,

在她掌心一笔一划地写: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梅儿红着脸掐他,却将他的手握得更紧了些。

时光如流水般静静淌过。转眼小娃娃已能满地跑跳,奶声奶气地唤着"爹爹"、"娘亲"。

这日思宇从衙门回来,见梅儿正教孩子认字,夕阳透过窗棂,在她鬓边镀上一层金边。

他站在门边看得入神,竟忘了迈步。"傻站着做什么?"梅儿抬头嗔他一眼,

唇角却掩不住笑意。思宇这才回过神,从袖中取出一支雕花木簪:"今日路过集市,

见这簪子衬你。"梅儿接过,指尖抚过簪头精致的梅花纹样,心头微暖。夜里孩子睡下后,

思宇忽然握住梅儿的手:"今日知府大人找我,说要举荐我去京城任职。"梅儿指尖一颤,

簪子差点落地。京城路远,一去不知何时能归。思宇见她沉默,轻声道:"你若不愿,

我便推了。"梅儿摇摇头,替他整了整衣襟:"男儿志在四方,我岂能绊住你?

"思宇凝视她许久,忽然将她拥入怀中:"等我安顿好,便接你和孩子过去。"离别那日,

梅儿抱着孩子站在渡口。思宇一步三回头,直到船影消失在烟波深处。归家路上,

小雨撑着伞迎上来:"姐姐别担心,思宇哥哥定会很快来信的。"果然,半月后家书便至。

思宇在信中细细描述京中见闻,说已在城西赁了处小院,院中有株老梅,待冬日开花时,

正好接他们过去赏梅。梅儿读着信,仿佛看见他伏案写信时认真的模样,忍不住轻笑。

然而好景不长。秋深时,黄老爷忽然病倒,大夫诊脉后连连摇头。梅儿日夜守在榻前,

眼看着父亲一日日消瘦下去。思宇闻讯后告假赶回,到家时正赶上送终。黄老爷弥留之际,

将两人的手叠在一起:"你们好好的,我便安心了。"丧事过后,思宇的假期也到了。

梅儿送他到城外长亭,细雨打湿了青石阶。思宇替她拢了拢披风:"照顾好自己,等我回来。

"梅儿点头,却在他转身时红了眼眶。冬去春来,梅儿带着孩子和小雨一起打理家中事务。

这日突然有京中差役急匆匆上门,说是李大人染了风寒,病中一直念着夫人。梅儿一听,

当即收拾行装,将孩子托付给小雨照看,连夜启程赶往京城。舟车劳顿半月,

梅儿终于抵达京城。推开小院的门,只见思宇披衣坐在廊下,正望着那株梅树出神。

听见脚步声,他转过头,苍白的脸上瞬间绽开笑容:"你来了。"梅儿三步并作两步上前,

伸手探他额头:"怎么病成这样也不知道爱惜自己?"思宇握住她的手贴在脸颊:"见着你,

病就好了一半。"夜里,梅儿熬了药端到床前。思宇却不肯喝,非要她喂。梅儿无奈,

只得一勺勺吹凉了送到他唇边。药苦,他皱着脸咽下,却在她起身时拽住她衣袖:"别走。

"梅儿心头一软,和衣躺在他身侧。思宇将她冰凉的手捂在掌心,低声道:"等开春,

我们带孩子去踏青。"窗外雪落无声,梅枝在月光下摇曳。梅儿听着身边人均匀的呼吸声,

轻轻应道:"好。"春寒料峭的京城,梅儿每日天不亮就起身熬药。那株老梅树抽了新芽,

点点嫩绿缀在枝头。思宇的病却时好时坏,总不见痊愈。这日太医来诊脉,

眉头紧锁着开了新方子,临走时对梅儿低声道:"夫人需有准备,李大人这是积劳成疾,

伤了根本。"梅儿站在廊下,手中药包沉甸甸的。她想起那年思宇在山洞里浑身是血的模样,

想起他这些年熬夜读书、处理公务的背影,心口像被针扎似的疼。转身时,

却见思宇倚在门边冲她笑:"太医又吓唬你了?我自己的身子自己清楚,养养就好。

"三月初三,京中下了一场桃花雪。思宇精神忽然好了许多,非要梅儿扶他去院中看梅。

那株老梅竟在雪中开了两三朵花,红得灼眼。思宇解下自己的披风给梅儿系上,

手指拂过她发间的木簪:"还记得我们成亲时,你戴着凤冠的样子..."话音未落,

他突然剧烈咳嗽起来,指缝间渗出暗红的血。梅儿慌了神,正要唤人,却被他拉住。

思宇靠在她肩上,气息微弱:"别怕...只是累了..."那夜思宇发起了高热,

迷迷糊糊中一直唤着梅儿的名字。太医们进进出出,药灌了一碗又一碗,到天亮时分,

他的呼吸才渐渐平稳。梅儿守了整夜,眼睛熬得通红。小雨从江南赶来,

见状哭着劝她去歇息,梅儿却只是摇头:"我得守着他。"清明前后,

思宇的病情突然急转直下。这日他精神出奇地好,竟能坐起来喝半碗粥。

午后阳光暖融融地照进屋里,他让梅儿推开窗户,

望着院中那株已经凋谢的梅树轻声道:"等我好了,咱们回江南吧。孩子该想娘亲了。

"梅儿握着他瘦得见骨的手,强忍着泪点头。思宇忽然从枕下摸出个锦囊,

里面是一对小小的银镯子:"给孩子打的...本来想等他生辰..."他的手抖得厉害,

银镯子叮当落在被面上。暮色四合时,思宇让梅儿扶他坐起来。

窗外最后一缕夕阳照在他苍白的脸上,他望着梅儿,

后偷看她的孩子:"姐姐...别哭..."梅儿这才发现自己的眼泪已经打湿了他的衣襟。

她慌忙去擦,

听见思宇极轻地叹了口气:"这辈子...能遇见你...真好..."他的手指慢慢滑落,

在梅儿掌心留下最后的温度。窗外暮鼓声声,惊起一群归巢的雀鸟。

相关资讯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