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小说《公司停电全员摸鱼,我靠手绘完成方案》主角苏晴陈璐全文小说免费阅读

发表时间:2025-11-04 10:44:17

>>>>点击查看详情<<<<

>>>>点击阅读全文<<<<

第一章会议室里空调嗡嗡作响,我低头看着手中精心准备的PPT打印稿,

心里默默演练着稍后要向维纳集团做的方案陈述。这是我入职三年来独立负责的最大项目,

成败在此一举。“林深,准备得怎么样了?”项目经理张昊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

“维纳的王总还有十分钟就到,这次合作对公司至关重要,你可别掉链子。”我点点头,

还没来得及回答,头顶的灯光突然闪烁了几下,然后彻底熄灭。空调的嗡鸣声戛然而止,

整个会议室陷入一片黑暗。“怎么回事?”张昊的声音里带着明显的不悦。几秒钟后,

应急灯亮起,昏暗的光线下,同事们面面相觑。技术部的小王探头进来:“整栋大楼停电,

物业说可能是区域供电故障,恢复时间不确定。”会议室里顿时一片哗然。

张昊的脸色变得铁青:“维纳的人马上就到,这个时候停电?我们的PPT演示怎么办?

”“笔记本电脑的电量撑不了多久,而且投影仪也用不了。”助理小李弱弱地补充道。

我深吸一口气,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手中的笔记本。这是一本我随身携带的牛皮封面试计本,

里面记录着这三个月来我对维纳项目的每一个想法和构思。“林深,你有什么备用方案吗?

”张昊转向我,眼神中满是焦虑。我还没来得及回答,前台已经匆匆跑来:“张经理,

维纳的王总到了。”会议室的空气瞬间凝固。在昏暗的应急灯光下,

我看到张昊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几个同事已经开始小声议论,言语中不乏幸灾乐祸。

我知道,公司里有不少人等着看我这个“空降”的项目负责人出丑。

“请王总他们到一号会议室。”我平静地说道,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我走向会议室最前方,

将笔记本放在桌上。维纳集团的王总带着他的团队步入会议室时,

我正将一张白纸铺开在桌面上。应急灯的光线不足以支撑任何电子演示,

但我注意到墙边的白板还能勉强看清。“王总,非常抱歉,我们遇到了突发停电。

”我坦然地向客户解释情况,声音没有一丝慌乱,“不过,这也许是个好机会,

让我用最原始的方式,向您展示我们为维纳量身定制的方案核心。”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

我打开那本跟随我多年的笔记本,翻到空白页,拿起一支黑色钢笔。没有投影仪,

没有PPT动画,只有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我首先画了一个简单的框架,

然后开始填充细节。每一笔都精准而自信,

三个月的深入研究让我对项目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我不仅画出了方案的整体架构,

还标注了关键数据和创新点。随着画面的逐渐丰富,我注意到王总的身体微微前倾,

眼神从最初的怀疑转为专注。当我开始描绘用户流程时,他甚至起身走到我身边,

以便更清楚地看到细节。“有意思,”王总指着图纸的一处,“这个交互设计很巧妙,

能详细说说吗?”我点点头,用不同颜色的笔在图纸上添加注释。这一刻,

停电似乎不再是灾难,反而成了一种独特的体验,让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方案本身,

而非花哨的演示效果。四十五分钟后,当我落下最后一笔,会议室里响起了掌声。

王总握着我的手:“这是我见过最精彩的方案展示。在没有任何技术辅助的情况下,

你能将如此复杂的方案完整呈现,足以证明你对项目的理解深度。”送走客户后,

电力依然没有恢复。张昊在昏暗中间我走来,脸上是难以掩饰的喜悦:“林深,干得漂亮!

王总刚才私下告诉我,他们基本确定与我们合作了。”我微微一笑,收拾着桌上的图纸,

没有多说什么。这本笔记本里,不仅记录着工作的点滴,还有我多年来不为人知的坚持。

在所有人都依赖电子设备的时代,我依然保持着用笔思考的习惯,

没想到今天这一习惯竟成了救场的利器。正当我准备离开会议室时,手机屏幕亮起,

一条新信息映入眼帘:“看到你今天的表现了,还是那么优秀。有时间喝杯咖啡吗?

——苏晴”我看着那个熟悉的名字,手指在屏幕上停顿了片刻,然后按下了锁屏键。

有些过去,不值得重温。第二章电力在下午三点恢复,

公司内部通讯群里已经传遍了我手绘方案拿下维纳项目的消息。回到工位时,

我发现桌上多了一杯还温热的拿铁,附着一张便条:“恭喜,就知道你没问题。

——陈璐”陈璐是市场部新来的同事,座位就在我对面。我抬头时,正好对上她含笑的目光。

我举杯向她致意,轻啜一口,甜度刚好,是我喜欢的口味。“厉害啊林深,

今天可是给咱们部门长脸了。”同事小赵凑过来,语气中带着几分真诚的佩服,

“你怎么想到用手绘这种方式救场的?”我笑了笑,没有解释太多。

这本笔记本对我来说意义特殊,它不仅是工作工具,更是一种思考方式。大学时,

我的导师曾说过,手绘能激活大脑的不同区域,让思维更加立体。这些年来,

无论科技如何发展,我一直保持着用笔记录和构思的习惯。下班时,

陈璐自然地走到我工位前:“今天这么顺利,不庆祝一下?”我正要回答,手机再次震动。

还是苏晴的信息:“我在你公司楼下,能见一面吗?

”我的表情细微的变化没有逃过陈璐的眼睛,她敏锐地察觉到什么,

礼貌地说:“你好像有事,那我们改天再约。”电梯下行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复杂。

苏晴是我的前女友,我们分手已经两年,期间几乎没有联系。她为何突然出现?走出大楼,

我一眼就看到了她。苏晴站在街角,身着剪裁得体的职业装,比记忆中更加精致动人。

看到我,她微笑着走上前来。“恭喜你拿下维纳的项目,我听说今天你的表现很惊艳。

”苏晴的语气轻松自然,仿佛我们昨天才见过面。“你怎么知道的?”我有些惊讶。

“我现在在维纳的战略部工作,今天本来应该是我跟王总一起来听方案的,

临时有别的会议没能参加。”她解释道,“不过同事回来都对你赞不绝口。”我点点头,

不知该说什么。分手后,我删除了她所有的联系方式,刻意避开任何可能相遇的场合。

没想到命运弄人,我们竟成了甲乙方的关系。“有空喝杯咖啡吗?就当是老朋友叙旧。

”苏晴提议道,眼神中带着我熟悉的期待。我沉默片刻,最终还是摇了摇头:“抱歉,

我晚上还有工作要处理。”她的脸上掠过一丝失望,但很快恢复如常:“那改天吧,

反正我们以后工作上会有很多接触。”转身离开时,我感到一阵莫名的疲惫。回到公寓,

我翻开那本笔记本,在最新一页的右下角,

不经意间画下了一个熟悉的轮廓——那是大学时我经常为苏晴画的侧脸线条。我愣了一下,

随即用力将这一页撕下,揉成一团。有些习惯,是时候改掉了。

第三章维纳项目的启动会安排在一周后。当我带着团队到达维纳总部时,

接待我们的是苏晴和她的助理。她表现得专业而疏离,与那天在我公司楼下的态度判若两人。

会议进行得很顺利,直到讨论到项目时间表时,苏晴提出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截止日期。

“这个时间太紧了,”我直言不讳,“质量会受到影响。”苏晴微笑着,

眼神却毫无妥协之意:“维纳的市场计划已经确定,如果贵公司无法按时交付,

我们只能考虑其他合作伙伴。”会议室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我的团队成员面面相觑,

不明白为何维纳的代表如此强硬。只有我明白,

这是苏晴的方式——她总是习惯于测试别人的极限,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上。

“我们需要三天时间评估可行性,”我平静地回应,“后天给您答复。”苏晴点点头,

眼神中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情绪。回公司的路上,

团队里的年轻设计师小杨忍不住抱怨:“那个苏总监也太苛刻了吧,

明明知道这个时间根本不合理。”我没有接话,望着窗外飞速后退的街景,

思绪回到了多年前。大学时,我和苏晴是同校不同系的学生。她是艺术学院的风云人物,

而我只是建筑系一个默默无闻的学长。我们的相识始于一次偶然,

我帮她完成了她的毕业设计模型,从此走到一起。那时的苏晴充满野心,

总是设定了极高的目标,然后努力去实现。她曾说喜欢我的踏实和才华,但毕业后,

当现实的压力接踵而至,她开始觉得我的“安于现状”是对才华的浪费。

“你明明可以更成功,为什么不愿意挑战自己?”这是我们分手前最常有的争吵。分手那天,

她告诉我她接受了一家海外公司的offer,要去国外发展。她说我需要的是平静的生活,

而她渴望的是更大的舞台。我没有挽留,因为我知道她是对的。

我们对生活的期待早已南辕北辙。“深哥,我们到了。”小杨的声音将我从回忆中拉回。

我深吸一口气,将思绪收回。过去的已经过去,现在最重要的是完成好手中的项目。

接下来的两周,团队全力投入维纳项目。我几乎每天都加班到深夜,

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尽善尽美。陈璐偶尔会留下来陪我,有时带宵夜,

有时只是安静地在她工位上处理自己的工作。“你没必要陪我加班。”一次,我对她说。

陈璐抬头笑了笑:“谁说我是陪你?我自己的工作也没做完啊。”但我知道,

市场部很少需要加班到这么晚。一天晚上,我终于完成了一个关键模块的设计,

抬头发现已经十一点多。陈璐已经伏在桌上睡着了,旁边放着早已冷掉的咖啡。

我轻轻叫醒她:“走吧,我送你回家。”出租车里,陈璐睡意朦胧地靠在我肩上。

我没有推开,反而感到一种久违的平静。与苏晴在一起时,我总是感到压力,

仿佛永远达不到她的期望。而和陈璐相处,我却可以轻松做自己。车窗外,城市的霓虹闪烁。

我忽然意识到,或许我已经放下了对苏晴的执念,只是还不习惯没有愧疚感的生活。

第四章项目进行到一半时,王总突然要求听中期汇报。为此,我连续工作了三十六小时,

准备了一份详细的进度报告。汇报当天,我提前到达维纳的会议室做准备。然而,

当我打开笔记本电脑时,系统却提示文件损坏无法读取。我尝试了所有备份文件,

结果都一样。“需要帮忙吗?”苏晴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口。我简要说明了情况,

她立即叫来IT支持,但技术人员表示文件损坏严重,短时间内难以修复。而距离汇报开始,

只剩下二十分钟。“用你的手绘吧,像上次一样。”苏晴突然提议,

“王总很欣赏你那种直接的表达方式。”我看着她,忽然意识到这或许不是巧合。

文件损坏得太蹊跷,而苏晴的建议又来得太及时。但我没有证据,也没有时间深究。“好吧。

”我从包里拿出那本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开始准备。汇报开始时,

相关资讯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