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林砚辞苏晚小说叫什么名字

发表时间:2025-11-12 10:24:05

>>>>点击查看详情<<<<

>>>>点击阅读全文<<<<

1香樟树下的新同桌九月的风还带着夏末的余温,吹得教学楼前的香樟树沙沙作响,

细碎的阳光透过叶片缝隙,在高三(1)班的课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苏晚抱着一摞刚发下来的数学模拟卷,踩着预备铃的最后一秒冲进教室,

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打湿,贴在光洁的额头上。“苏晚,这里!

”靠窗的位置传来闺蜜夏晓冉的喊声,她身边还空着一个座位,

桌上堆着几本崭新的教辅书,书脊上写着“林砚辞”三个字。苏晚心里咯噔一下。

林砚辞——这个名字在高三(1)班乃至整个年级,都是如雷贯耳的存在。

每次月考、模考的年级第一,数学竞赛省一等奖得主,就连班主任王老师提起他时,

语气里都带着掩饰不住的骄傲。她之前只在升旗仪式上远远见过他,

记得他总是站在队伍最前排,穿着干净的白衬衫,戴一副细框眼镜,侧脸的线条清瘦又利落。

“这是班主任特意安排的,说让年级前两名坐一起,互相‘切磋’。

”夏晓冉凑到苏晚耳边,压低声音调侃,“以后上课可别走神啦,

不然身边的‘学神’一眼就能看出来。”苏晚还没来得及回应,

就看见一个清瘦的身影出现在教室门口。林砚辞背着黑色的双肩包,

手里拿着一个透明的玻璃杯,里面泡着几片绿茶,步伐平稳地走了过来。他走到座位旁,

先是礼貌地对苏晚点了点头,然后弯腰将双肩包放在桌下,动作轻得几乎没有声音。“你好,

我是林砚辞。”他的声音和他的人一样,清清淡淡的,像山涧的泉水,

带着一丝微凉的质感。“你好,苏晚。”苏晚赶紧回以微笑,手指紧张地攥了攥衣角。

她注意到林砚辞的手指很长,指甲修剪得干干净净,翻书时指尖在书页上划过,

留下一道浅浅的痕迹。第一节课是数学课,王老师抱着一叠厚厚的试卷走进教室,

脸上带着严肃的表情:“上次摸底考的成绩出来了,整体情况不太理想,

尤其是最后几道大题,能做出来的同学寥寥无几。”试卷发下来,

苏晚看着自己卷面上的分数,轻轻叹了口气。138分,比上次低了5分,

最后一道解析几何题几乎全军覆没,只写了几个公式。她下意识地转头看向林砚辞的试卷,

只见他的卷面上布满了工整的字迹,最后一道题的解题步骤清晰明了,

红色的对勾从题首画到题尾。“这道题的思路其实不难。”林砚辞像是察觉到了她的目光,

突然开口,声音不大,却刚好能让苏晚听清,“你看,这里可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把点的坐标求出来,再用向量法求二面角的余弦值。”他说着,

从笔袋里拿出一支红色的水笔,在草稿纸上快速地画了一个坐标系,标注出几个关键的点。

苏晚的注意力瞬间被吸引过去。林砚辞的字迹很好看,横平竖直,带着一种独特的风骨,

红色的笔迹在白色的草稿纸上格外醒目。他讲解的时候很专注,眼神落在草稿纸上,

偶尔抬眼看向苏晚,确认她是否听懂。“原来如此!”苏晚恍然大悟,

之前她一直卡在如何确定点的坐标上,经林砚辞一点拨,思路瞬间清晰了,“谢谢你啊,

林砚辞。”“不客气。”林砚辞收起水笔,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浅浅的梨涡,

“以后有不会的题,我们可以一起讨论。”那一天的晚自习,苏晚感觉时间过得格外快。

教室里很安静,只有笔尖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偶尔有同学起身去讲台旁的饮水机接水,

脚步声轻得像羽毛。苏晚做了一套英语卷子,遇到几个不认识的生词,正想拿出词典查阅,

就看见林砚辞递过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那几个生词的词性和释义,字迹依旧工整。

苏晚抬头看向林砚辞,他正低头做着物理题,侧脸在台灯的光晕下显得格外柔和。

她小声说了句“谢谢”,把纸条小心翼翼地夹在英语笔记本里,

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泛起一阵细微的涟漪。晚自习结束的**响起时,

窗外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只有教学楼的灯光还亮着,像一串长长的灯笼。苏晚收拾好书包,

和夏晓冉一起走出教室,刚下楼梯,就看见林砚辞站在香樟树下,

手里拿着那杯还剩一半的绿茶。“苏晚。”林砚辞看见她,走上前,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纸,

“这是我整理的解析几何常用的解题模型,你可以参考一下。”苏晚接过纸,

指尖不小心碰到了林砚辞的手指,他的手指微凉,像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块。

她的脸颊瞬间发烫,赶紧收回手,小声说:“谢谢你,林砚辞,你太贴心了。”“应该的。

”林砚辞笑了笑,“明天见。”“明天见。”苏晚和夏晓冉走在回家的路上,

夏晓冉不停地调侃她:“可以啊苏晚,才一天就和学神打成一片了,

以后有不会的题再也不用来问我了。”“你别瞎说。”苏晚的脸颊还在发烫,

她拿出林砚辞给的那张纸,借着路灯的光看了起来。纸上不仅整理了解题模型,

还在每个模型下面标注了易错点,甚至画了几个简单的示意图。

她能想象到林砚辞在整理这些内容时的认真模样,心里暖暖的。回到家,

苏晚把林砚辞给的解题模型贴在书桌前的墙上,然后拿出数学卷子,

重新做了一遍最后那道解析几何题。这一次,她做得很顺利,

解题步骤几乎和林砚辞的一模一样。她看着卷面上完整的答案,忍不住笑了起来,

窗外的蝉鸣还在继续,夏夜晚风带着香樟树的清香吹进房间,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

苏晚知道,高三这一年注定充满挑战,

堆积如山的试卷、没完没了的考试、父母的期望、对未来的迷茫,

这些都会成为压在她肩上的重担。但此刻,她心里却充满了勇气,因为她知道,从今往后,

她不再是一个人战斗,身边有了一个可以一起讨论难题、一起加油鼓劲的同桌。

她抬头看向墙上的解题模型,仿佛能看到林砚辞认真的眼神。苏晚拿出笔记本,

在第一页写下一行字:“和林砚辞一起,考上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是她和林砚辞共同的目标,去年校庆的时候,

他们都参加了南京大学的招生宣讲会,当时林砚辞作为学生代表发言,

说希望未来能在南京大学的校园里继续学习。写完这句话,苏晚关掉台灯,躺在床上,

脑海里不断回放着白天和林砚辞相处的片段。她想起他讲解题目时专注的眼神,

想起他递纸条时温柔的动作,想起他嘴角那浅浅的梨涡。她知道,这种感觉很微妙,

像一颗种子,在心底悄悄埋下,等待着发芽的那天。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的缝隙照进来,

在地板上投下一道细长的光影。苏晚闭上眼睛,嘴角带着微笑,期待着明天的到来,

期待着和林砚辞一起,在高三的时光里,书写属于他们的青春故事。

2模拟考后的小插曲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十月的第一次模拟考就结束了。

考试结束的那天下午,天空下起了小雨,淅淅沥沥的,打在教室的窗户上,

留下一道道蜿蜒的水痕。苏晚坐在座位上,心里有些忐忑。这次的数学卷子比上次更难,

尤其是最后一道导数题,她花了将近半个小时,还是没能算出最终的答案。

她转头看向林砚辞,只见他正拿着一本物理书在看,神情平静,

好像完全没有受到考试的影响。“林砚辞,你觉得这次数学难吗?”苏晚忍不住问。

“还好。”林砚辞抬起头,推了推眼镜,“最后一道题的思路有点绕,不过只要耐心分析,

还是能做出来的。”苏晚轻轻叹了口气:“我最后一道题没做出来,估计要扣不少分。

”“没关系,一次考试而已。”林砚辞安慰道,“等成绩出来,我们一起分析错题,

把知识点补上就好。”成绩出来的那天,教室里的气氛格外紧张。

王老师抱着成绩单走进教室,脸色不太好:“这次模考,我们班的整体成绩不太理想,

尤其是数学,平均分比年级平均分低了3分。”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班同学,

“不过,还是有几位同学表现得不错,林砚辞还是年级第一,苏晚年级第二,

和林砚辞的差距缩小到了2分。”听到自己的成绩,苏晚心里既高兴又有点失落。

高兴的是和林砚辞的差距缩小了,失落的是还是没能超过他,而且数学成绩确实不太理想。

下课铃响后,王老师把苏晚叫到了办公室。“苏晚,这次成绩总体来说不错,

但数学还是有提升空间。”王老师坐在椅子上,语重心长地说,

“林砚辞的数学基础很扎实,解题思路也很清晰,你以后多和他交流交流,互相学习,

争取在高考前把数学成绩再提一提。”“我知道了,王老师。”苏晚点点头。

从办公室出来,苏晚刚走到教室门口,就看见林砚辞站在走廊上,手里拿着她的数学试卷。

“这是你的试卷,我看了一下,主要是最后一道题和选择题的最后两道题扣了分。

”林砚辞把试卷递给她,“我们去操场旁边的石凳上看看吧,那里比较安静。

”苏晚跟着林砚辞来到操场,小雨已经停了,空气里弥漫着泥土的清香。

操场旁边的石凳被雨水打湿了,林砚辞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纸巾,仔细地擦了擦,

然后让苏晚坐下。“你看这道选择题,”林砚辞指着试卷上的题目,“其实可以用排除法,

先把明显错误的选项排除掉,再分析剩下的选项,这样能节省很多时间。”他说着,

从笔袋里拿出一支笔,在试卷上勾画出关键的条件,“还有这道导数题,

你这里求导的时候算错了,导致后面的结果都错了,下次计算的时候一定要仔细。

”苏晚认真地听着,把林砚辞说的每一个要点都记在心里。她发现林砚辞不仅解题能力强,

讲解的时候也很有耐心,会根据她的薄弱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比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更细致。“谢谢你,林砚辞。”苏晚看着他,眼神里充满了感激,

“要是没有你,我可能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我们是同桌,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林砚辞笑了笑,“对了,我这里有一份数学错题集,

里面整理了近几年的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的错题,你可以拿去看看,或许对你有帮助。

”他说着,从书包里拿出一个厚厚的笔记本,递给苏晚。苏晚接过笔记本,翻开一看,

里面的错题分类整理得很清楚,每道题下面都写着错误原因和正确的解题思路,

还有一些易错点的提醒。她能看出来,这本错题集花了林砚辞很多时间和心血。

“这太珍贵了,我看完一定尽快还给你。”苏晚小心翼翼地把笔记本放进书包里。

“不用急,你慢慢看。”林砚辞站起身,“快上课了,我们回去吧。”两人并肩走**室,

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在地上投下两道长长的影子。苏晚偷偷看了一眼林砚辞,

他的头发被风吹得有些凌乱,侧脸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好看。

她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要是能一直和他做同桌,一起努力,一起考上南京大学,

该多好啊。接下来的日子里,苏晚和林砚辞的互动越来越多。每天早上,

苏晚会提前十分钟到教室,把两人的桌子擦干净,

然后拿出英语单词本背单词;林砚辞则会带一杯热牛奶,放在苏晚的桌角,

说是“妈妈多准备的,喝不完浪费”。午休的时候,他们会一起在教室里做题,

遇到不会的题就互相讨论。有时候苏晚做累了,会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儿,

林砚辞就会把自己的外套轻轻盖在她身上,然后继续做题,动作轻得像怕吵醒她。有一次,

苏晚因为模拟考成绩不理想,心里很失落,晚自习的时候忍不住掉了眼泪。林砚辞发现后,

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递过来一张纸巾,然后在草稿纸上画了一个大大的笑脸,

旁边写着:“一次失败不算什么,我们一起加油,下次一定能考好。”苏晚看着那个笑脸,

心里的失落瞬间烟消云散。她擦干眼泪,抬头看向林砚辞,他正对着她微笑,

眼神里充满了鼓励。那一刻,苏晚觉得,有这样一个同桌,真好。随着时间的推移,

苏晚的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在十一月的模拟考中,她的数学考了145分,

和林砚辞的分数一样。拿到试卷的时候,苏晚激动得差点跳起来,她转头看向林砚辞,

两人相视一笑,眼里都充满了喜悦。“太好了,苏晚!

”林砚辞的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我就说你一定可以的。

”“这都是你的功劳。”苏晚笑着说,“要是没有你帮我讲解错题,我肯定考不了这么好。

相关资讯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