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那场惊心动魄的宫变,仿佛一场席卷了整个王朝的暴雪。当一切尘埃落定,
黎明的曙光刺破阴霾,融化了宫殿檐角上的积雪,也照亮了一个百废待兴的新纪元。
御书房内,檀香袅袅,却压不住那弥漫在空气中的、浓重的疲惫与沉寂。老皇帝靠在龙椅上,
一夜之间,仿佛所有的精气神都被抽干了。他看着眼前这个身姿挺拔、眉目锐利的青年,
许久,才用一种近乎梦呓的声音问道:“玄儿,你……真的不打算坐上这个位子吗?
这本该是你的。”他的目光,扫过那张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龙椅,眼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李玄(谢远)的目光平静如水,他摇了摇头,声音里没有一丝一毫的贪恋。“皇位,
从来都不是我想要的。”他淡淡地说,“我潜伏十年,饮冰十年,所求的,
不过是为我东宫三百七十一口冤魂,讨回一个公道。如今,首恶已诛,真相大白,我的心愿,
已经了了。”他的视线,转向了身旁静静站立的苏月。那一瞬间,他眼中所有的冰冷和锐利,
都化作了足以融化冰雪的温柔。“更何况,”他继续说道,“这座金碧辉煌的宫殿,
对我而言,是一座沾满了鲜血和痛苦的牢笼。我不想,再让她陪着我,
一起被困在这座牢笼里。”苏月的心,被他这句话轻轻地撞了一下,一股暖流淌遍全身。
她对他回以一个安心的微笑,那笑容里,是无需言说的懂得和支持。
老皇帝看着他们之间那种旁若无人、自然流露的默契,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和更深的愧疚。“是朕……是朕对不起你们。”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朕累了,也倦了。这个江山,朕守不住了。既然你不愿,
那依你之见,该由谁来继承大统?”“三皇子,李浩。”李玄毫不犹豫地回答,
“三皇子心性仁厚,不好权术,醉心诗书,与朝中各派系均无太多牵扯。由他登基,
能最快地安抚朝臣之心,稳固社稷。他缺的,只是历练和手腕。”“而这些,
”苏月接过了话,目光清亮地看着老皇帝,“有他在,便无人敢欺瞒新君。
他会成为新君手中最锋利、也最忠诚的剑,为他斩除一切障碍。”“一内一外,
一明一暗……”老皇帝喃喃自语,随即苦笑起来,“好,好一个万全之策。
你们……比朕看得远,也比朕做得好。朕……准了。”三日后,
大胤王朝迎来了数十年未有之变局。皇帝下达罪己诏,坦承自己当年因兄弟猜忌,
酿成东宫冤案,后又识人不明,险些令江山易主。心力交瘁之下,决定退位,
禅让于三皇子李浩。消息传出,朝野震动。新皇的登基大典,办得不算隆重,却异常肃穆。
年轻的李浩穿着繁复的龙袍,紧张地走上太和殿。他看着下面黑压压的文武百官,
手心全是冷汗。就在他最无措的时候,一只手,从旁轻轻地扶住了他。他转过头,
看到的是李玄那张沉静而有力的脸。“别怕。”李玄用只有他们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
“你不是一个人。抬起头,挺直腰,从今天起,你就是大胤的天子。你的身后,有我,
有整个东厂,还有千千万万的百姓。你只需要,做一个仁君。
”李浩看着他那双深邃而坚定的眼睛,心中那份巨大的惶恐,竟奇迹般地被抚平了。
他重重地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坐上了那张代表着天下权柄的龙椅。
“皇兄……”他低声说。这是他第一次,用这个称呼。李玄微微一笑,退到了一旁。
待百官朝拜完毕,新君李浩站起身,他的声音虽然还有些稚嫩,
但已经带上了一丝天子的威严。“朕初登大宝,幸有皇兄辅佐。今日,朕有几道旨意,
要当庭宣布!”一名太监展开明黄的圣旨,用尖细却清晰的声音,传遍了整个大殿。
第一道旨意,便是为前太子李昭**昭雪,恢复其所有名誉,以最高规制,重修太子陵。
第二道旨意,则是册封李玄。“……前东厂提督谢远,实乃前太子李昭嫡子李玄,
其忍辱负重,潜伏十年,于社稷有匡扶之功,于朕有救驾之恩。朕心感念,
特恢复其皇室宗亲身份,册封为‘昭毅亲王’,赐府邸,享亲王双俸。另,因朕年幼,
特请昭毅亲王为摄政王,总领朝政,代朕监国!”摄政王!这三个字一出,满朝文武,
无不哗然!这意味着,李玄将拥有仅次于皇帝,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皇帝的权力!然而,
还没等他们从震惊中回过神来,第三道,也是最出人意料的一道旨意,紧随而至。这道旨意,
不是关于朝政,不是关于官员任免,而是关于一个女人。“摄政王李玄,与林氏雪薇,